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色革命。巴列维发誓要把伊朗建成世界第
    五大强国,他的目标部分地实现了。但是,国王的
    人权记录却极糟糕,国王统治的伊朗成了美国人权
    外交攻击的对象。
    读不懂伊朗危机的当然不只是卡特政府。对这股革命风潮最不理解的莫过于国
王自身了。他不了解,为什么伊朗国民不听从他的旨意,反而要奉一个毛拉为神明?
难道他对伊朗的贡献还不如一个78岁的糟老头吗?这个老头子,除了会假借安拉
的名义与他作对、犯上作乱之外,还能干些什么?他能给伊朗人什么?是土地,还
是面包,还是财富?都不会。可是,老百姓竟然都跟在他后面起哄,要国王下台。
难道他们不知道,今天他们的一切,都是英明的国王给他们带来的?没有国王,他
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国王,他们还生活在“极权主义”控制之下。可是,
他们为什么要反对他呢?
    国王出身贫寒,并不像他后来宣称的那样,家学渊源,是什么贵族的后代。实
际上,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后代。其先父礼萨·汗在波斯的哥萨克旅中服役,
凭着聪明才智和勤恳苦干,终于在军中崭露头角。国王的母亲谈起了自己的丈夫,
说:“他的双亲是道地的农民,而他也没有受过教育。由于他意志强悍,参军后从
一个目不识丁的大头兵,在军阶上一步步地向上爬。”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921年,已经是中校的利萨·开当上了卡兹文的卫戍司令,进驻德黑兰。他把
当时的首相一脚踢开,没过多久他已登上了王位,开创了巴列维王朝。
    与先父相比,国王显然缺少了一些强悍和果敢。据说,最初他是一个腼腆的小
伙子。尽管英国人占领了伊朗南方,苏联人又雄踞伊朗北方,国王却束手无策。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和苏联发生冷战,他才利用美苏矛盾,在联合国控诉
苏联,迫使苏联从北方撤兵。但是,伊朗还是没有赢得真正的独立。伊朗盛产石油,
但收入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作为国王的他,所得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民族
主义分子摩萨台上台执政。他提出石油国有化法令。国王的收入大增,但其王位却
摇摇欲坠,不得已,他只好出国避祸。多亏了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也多亏了那
个克米特·金·罗斯福,他只身来到德黑兰,联合一部分军官,发动了政变,赶走
了摩萨台。这样,巴列维得以重登孔雀王座。在这场“革命”中,国王的形象是软
弱无力的。他立志要改变这种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军队,抓住秘密
警察。这是他的政权的基础,离开这两个基础,君主制说不定就会撼动。几十年来,
他一直坚持控制这两个部门。
    摩萨台下台了,但他的石油国有化计划对伊朗却是有利的。英伊石油公司独霸
伊朗石油资源的局面给打破了,伊朗、英国和美国、荷兰等国的石油公司联合组建
了一个公司。伊朗在这个公司的份额大为增加。滚滚石油带来的是巨额财富。伊朗
富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穷的伊朗了。
    可是国王心中还有一份隐忧。现在,凭幕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朗的国民收入是
大为增加了,可是,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将来怎么办?想到这个问题,国王就觉
得有必要再搞一场革命,这是一场使伊朗摆脱贫穷的革命。1963年,这场革命
终于拉开了序幕,这就是白色革命。在国王的辞典里,白色革命就是不流血的革命,
领导者是他自己,追随者则是伊朗人民,因此又是“国王与人民的革命”。国王为
这场革命规定了目标、步骤。他说,到公元2000年伊朗要成为世界第五大工业
强国,伊朗要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实现
工业化。工人要拥有工厂的股份,耕者应该有其田,儿童应该接受教育,妇女应该
取下面纱,走出厨房,人人应该得到卫生保障。而在参政问题上,国王提出应该实
行普选,包括妇女在内的伊朗国民都应该有普选权。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是伊朗复兴的计划。国王把它说成是自居鲁士大帝以来,
伊朗最伟大的复兴计划。在他自己的书中,国王用梦幻般的语言,描绘了伊朗的美
好未来:“15年前开始的我国革命,是伊朗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通过革命,
所有阻碍积极行动的屏障都已拆除,这样,各种才能和潜力都能自由地发挥,伊朗
人民可以平等地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
    工厂建立起来了,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整个伊朗像一个大工地,在哈尔格、
阿巴丹、设拉子,石油化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铝矿、铜矿。铁矿……
都在开采,伊朗的钢产量竟然达到了100万吨,而石油产量竟然位居世界第四。
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年时间里,伊朗修建了2.1万英里的公路,
国内17个城市,现在都有了飞机场,电话线遍及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伊朗的国民
经济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伊朗成了世界上第9个最富裕的国家,离国
王规定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国力强大了,军队也发展起来了。国王用他庞大的支付能力在美国采购军火,
使困境中的美国军火工业绝境逢生。国王出手很大,美军已经装备的军事装备,他
要装备;美军未来得及装备的,或者无力装备的,他也要装备。伊朗空军成了世界
第三大空军,而海军装备的高精尖武器,即使是美国海军本身,也会羡慕不已。
    这就是白色革命。这场革命奠定了国王本身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果说国王自认
为可以与居鲁士一比高低是他自己发昏的话,但是,对国王取得的成就,只要是一
个公正的观察家,那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但是,国王统治下的伊朗远不是太平盛世。只要想一想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一
个专制君主,你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秘了。国王要为人民谋福祉,给人民选举权,
给人民公平的审判权,给人民公平的发展权,但是,他不明白,专制制度本身就是
伊朗发展的最大障碍。在20世纪中期,他竟然还能重拾中世纪时法王路易十四的
遗梦,讲出“朕即国家”的梦话,这就注定他的革命只能以悲剧收场。他的传记作
者热拉德·德·维利埃正确地预言:“巴列维国王即使有发展祖国的宏愿,不过,
就像所有专制者一样,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他越是改进教育状况,他越是要
使他的国家摆脱贫困状态,他越是鼓励人民增强政治责任感——那么他自己的政权
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他老是不相信知识分子,可是他少不得知识分子来协
助开发这个国家。要是一位大学教授发表了一种独立不羁的思想见解,马上就会被
开除,或者甚至被捕了——显而易见,在伊朗国内,毫无言论自由可言。随着本国
人民最终达到了智力成熟的境界,巴列维国王的这种矛盾心理,势必要给自己招来
麻烦。随着伊朗日益摆脱思想上的桂核,他——作为伊朗国王和伊朗人民之‘父’
的这颗星辰,可能会逐渐黯淡下去。伊朗孩子们要学会读和写的三个词,即KOD
A,SHAH,MIHANE(真主、国王和国家),说不定到了某一天,其中的
第二个词儿甚至就可能给消灭掉了。”作者讲这番话的时间是1976年,只过了
两年,他的话真的应验了,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的先见之明。
    巴列维国王的灾祸,植根于伊朗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滞后的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在国王的大力推动下,白色革命取得了成效,伊朗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但是,统治伊朗的上层建筑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果说君主专制与落后的封建
生产方式是一对孪生兄弟的话,那么,这种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生来是一对
死对头。巴列维用专制的手段推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结果经济问题可能解决了,
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却更加突出了。国王的专制统治不仅没有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而逐步走向开明,而是变本加厉了。国王曾请不自禁地写道:国王“不单
是国家元首,同时又是人民的引路人和导师”,“从根本上说,在我们国家里,国
王是三权——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首”。这种制度造成的后果是伊朗的政治极
端腐败,国王大权独揽,听不过半点不同意见,而其他社会阶层却没有一点权力。
国王还任用秘密警察镇压异端。经济上,国王及其家族贪得无厌。国王以其个人名
义设立的基金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财富,而王族也利用各种手段,广敛钱财。为
了获得暴利,国王甚至打起了毒品走私的主意。尽管国王也口口声声说要反腐败,
可是却没有一点效果。 曾经担任 14年首相的胡韦达说,反腐败必须“从国王的
家庭和随从开始,否则毫无意义。再说,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也不公平”。法国
《世界报》记者说,向腐败开战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请记住国王本人
在这方面也不是两袖清风”。
    伊朗的生产力是发展了,但下层穆斯林生活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反,贫
富悬殊却更加明显了。首都德黑兰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北部是富人的天下,那里建
的是豪华的酒店、舞厅和夜总会、西式别墅,而南部则充斥着贫民窟、小巷子和污
染的空气。伊朗一家大报的主编说:“这种西方化的项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西方
银行,西方枪炮,西方特工人员,西方建筑物。人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解决我们的
问题。但是,它们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吗?我看没有。”一位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女医
生说:“大量金钱用在建设一些大赌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