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美国汽车公司破产,也离不开惊人的福利保险费,自珍珠港发生以后,美国的白人大多数都去参军上前线打仗,工厂自然没人足够的工人,这个时候黑人就弥补了这个空缺,因此在二战以后,美国的企业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黑人。
由于工人都是以黑人为主体,所以黑人就逐渐控制了公会,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马丁。路德金的黑人解放运动,一次一次的领导工人罢工。
路德金被刺杀以后,历史在这里放生了一个转折点,黑人站起来了,但在凌世哲看来,这些黑人是天生的奴隶,一旦解放了他们,他们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那帮黑人把福利和政治权利进行绑架,要求企业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这些待遇,有的是合理的、正当的,有的纯粹是胡闹,你不答应他们还不行,不答应你就是歧视他们,他们就罢工。
答应了他们呢?也管不住两天,又闹又罢工,要求企业给他们更高的待遇,更高的福利,然后企业又答应他们,接着又管不了两天,那些黑人又闹,而且天天就这么闹,高额的人工成本让企业早已不堪重负,企业成了被公会敲诈的对象。
白人企业主实在是受不了他们了,怎么办?把工厂关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到发展中国家建工厂,更有甚者连工厂都省了,直接贴牌……发展中国家生产出的产品,买过来贴上自己的牌子,直接在欧美市场上销售,简单又省事。
你们这帮黑人不是要闹吗,老子直接把工厂关了,你闹鬼去。
最终结果如何?哪些黑人拿到一个华而不实的政治权利,却失去的工作,工作都没了还有个鬼的福利、鬼的政治权利。美国是什么社会?典型的金钱至上社会,只要你有钱,就什么都有;没钱,穷鬼一个,就什么都没有。
90年代,美国做了个统计,说美国的中产阶级占了美国人口的80%,到了2012年,又做一次统计,中产阶级居然达到了90%。
主意,那个时候的美国还处于经济危机啊,有大量的企业破产,大量的人失业,怎么中产阶级的比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高了呢?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佬把那些贫穷的美国黑人给直接排除掉了,都把你排除掉了,你手里的政治权利有屁的用。
美国是选举制国家,选举就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要钱就要募集资金,那些穷鬼连饭都吃不起,有p的钱去搞政治募捐,没钱捐给那些政客,他们为你说p的话,理都不理你,他们只会帮有钱人说话,至于你的选票,这个时候还有个p的用,你政治权利越高,就有更多的黑人失业,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像庞巴迪这样的上市国有企业更是如此,方方面面牵扯得太多,更何况它还欠债60多亿加元,早已经资不抵债。
这是安布雷拉成立以来的首次大型企业并购,说实话凌世哲不是很想买这家公司,要不是知道庞巴迪在未来会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飞行巨头,对凌世哲的未来的中国战略很重要,否则60多亿加元负债,还资不抵债的一家破公司,凌世哲是半点兴趣也提不起来。
结果,凌世哲还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收购庞巴迪,加拿大人自己却闹了起来。
庞巴迪的私有化遭到了很多的人的反对,整个加拿大有超过10万的人上街游行,在加国首都渥太华,无数的人在总理政府门前静坐示威,他们高举着牌匾,脸上抹着五颜六色的油彩,穿着奇装异服,举着喇叭高喊着反对资本家的口号。
庞巴迪的总部所在地,蒙特利尔更是人潮汹涌,在公司里看着现场的电视直播画面,市政大楼门口的广场上坐了乌泱泱的一片人,电视中年轻的男主持人讲,整个广场抗议示威的人数高达5万多人。
凌世哲上前把电视关了,转身对着下面的一帮的属下说道:“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谁来告诉我,收购庞巴迪是否还有意义。”
没有任何人回答凌世哲提出的问题,会议室里是落针可闻,不知过了多久,艾莉森说道:“boss,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据我所知,庞巴迪所有的员工加在一起还不到3000人,现在市政府广场上有那么多人,显然不会是庞巴迪的人。”
“没错boss,根据我的了解,庞巴迪公司还是欢迎我们收购他们的,这次事件庞巴迪的员工并没有参与,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艾莉森等人的安慰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凌世哲烦躁不已,大声诉斥道:“问题是有人不像我们收购庞巴迪,所以他们才闹出这个事情来,我现在担心安布雷拉公司的员工会不会跟着他们一起来闹,明白吗?”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决定收购()
凌世哲跟艾莉森他们发生了分歧,这是他们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分歧,第一次是凌世哲在电脑相机成功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要对它升级,遭到了艾莉森等人的强烈反对,最后以凌世哲的成功而结束,证明了电子半导体产业公司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与时俱进,自己淘汰自己的生存法则的正确性。¥f頂點小說,
这一次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分歧,以艾莉森为首的职业经理人,认为兼并庞巴迪是对公司来说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凌世哲看到事情有变,就想打退堂鼓。
也许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把凌世哲变成了悲观主义者和阴谋论主义者,加国政府还没有对外公布说,要不要把庞巴迪公司私有化,那些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反对,要说没人主使,凌世哲是打死也不信,要不怎么解释庞巴迪的员工没闹,这些不相干的外人倒还闹起来了?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公司的工人也跟着闹起来,特别是在兼并了庞巴迪后,自己的工人跟你来这么一下,两世的经历告诉他,在西方国家,工人或者是公会敲诈企业的事并不鲜见,这次大规模的反私有化行动,让凌世哲变得非常的警惕,生怕有人挑动他的工人,跟他也来这么一下,到时候公司的损失可就大了,因此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凌世哲就通知晁天久和他徒弟,严密注意工人们的动向,一有异动要立刻向他汇报。
这一切举动并没有背着艾莉森,事实上艾莉森和福斯特对凌世哲的底细非常的清楚,艾莉森非常想不明白的是,凌世哲这个年轻的老板那来这么多的危机感,就像这次事件,他就认为凌世哲是反应过度。
艾莉森对凌世哲说道:“boss,如果这是一个阴谋的话,那么这个人搞这一切是想得到什么?假设一下,如果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搞出来的,又有什么好处呢?安布雷拉的主营业务是半导体,而我们要兼并的庞巴迪公司,主营的交通工具,他们搞这些毫无意义,他们说不定还巴不得我们这样,一家半导体公司不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是要收购一家与自家业务不相干的东西,在他们的眼中我们这是在乱投资,会栽大跟头的,他们为什么会阻止我们?”
“那你如何解释这次的事情,全加国有10多万人都在反对庞巴迪的私有化,怎么解释?”凌世哲问道:“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搞出来的,难道是安德鲁的政敌搞的?”
艾莉森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安德鲁的政敌,已庞巴迪目前的状况,私有化是它唯一的出路,他的政敌搞他,无非是想取代他上位,可是上位之后又怎么办,换一个人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私有化它就破产,工人们失业,这对新市长声望会有很大的打击,而私有化他就会得罪公会,得罪很的多人,与其这样还不如丢给安德鲁去解决,要知道当初庞巴迪的国有化是安德鲁一力促成的,他不解决谁解决。
还有一点就是,这么多人参加反对庞巴迪私有化的游行,在我看来只是一个由头,加拿大有很多国有企业,他们全都陷入了经营困难,人们之所以反对,是担心一旦私有化以后,他们就此会失业,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起来反对。”
艾莉森的话让凌世哲一愣,仔细想一想还是有点道理,这样的事情他前世就经历过不少,公司老板换人以后,首先做得就是裁人,更何况还是私有化,任何老板都是能用一个人就能干完的活,就绝不用两个人,国有企业通病就是人员冗杂,任何一个老板接手以后,都会对公司里多余的人员进行精简,这样必然会造成一些人或者大部分人员因此失业,因此他们才会反对企业的私有化,因为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凌世哲冷静了下来,想了想又说道:“艾莉森你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但是有一点我想不通,为什么庞巴迪公司的员工没有闹呢?要知道一旦私有化以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可会失业的,他们居然不闹,这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约翰。马丁插话道,“boss,我以前在庞巴迪工作过,知道庞巴迪最好的时期有多少名员工吗?超过6万人,现在还剩下多少?不到3000名员工,还不到鼎盛时期的二十分之一,这十多年来庞巴迪一直都在裁人,从来没有招聘过哪怕一名工人,既是国有化以后也是这样,这些工人早就习惯了,现在他们唯一希望的,是有人能够带领庞巴迪走出困境,只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真正的好起来,否则再这样继续下去,他们全都会失业的,因此他们都愿意赌一把。”
凌世哲看着约翰。马丁说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收购了庞巴迪,只需要承若赞不裁人,就能很快的稳定局面是吗?”
约翰。马丁点了点头,还没来得及回答,一旁的福斯特说道:“没错boss,庞巴迪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工厂,从6万多员工只剩下不到3000,有很多的厂房都已经关闭了,剩下的是厂房都是没法关闭的,否则庞巴迪可就真的完了。boss,其实我们得感谢那帮人,他们为我们省去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