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款实际上被废止了。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
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上帝
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仍在继续。 1948 年以色列复国,
犹太文化得以复兴,《塔木德》再次受到重视。犹大教正统派认真研习着《塔
木德》,并试图争取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国的大法。

《巴比伦塔木德》由《密西拿》(口传律法汇集)和《革马拉》(犹太
教法典注释汇编)两部分组成,共250 万字,全部用希伯来文写就。这部巨
著不仅是一部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而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
学作品。其内容除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
说、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物学知识。整部作品通俗易懂,


睿智隽永,成为犹太人行为处世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
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

《塔木德》凝聚了10 个世纪中2000 余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
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自
此之后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
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圣经》已被基督徒据为己有,《塔木德》成了犹太人
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
想。

直至今天,犹大人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讨《塔木德》。许多人除了每天早
上阅读一段时间之外,安息中更特意安排几小时的学习时间,其态度之认真,
有时几个小时只学了十几句,但他们认为“只要理解了这15 句(任何15 句!),
能把握其要义的话,就可以使自己的人生经验更为丰富”。凡逢家庭共同进
餐或朋友来吃饭时,席间一定要共同探讨一下塔木德的内容。而学完一卷《塔
木德》更被视为一件大事,往往特意请亲友们来庆贺一番。

《塔木德》己经成为犹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犹太人的头脑和灵
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太文化就是塔木德文化,《塔木德》是犹太人的智
慧基因库。

□教育如敬神
犹太人具有杰出头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
民族。正是重视教育的传统,才使犹太人的文化水平高出一般民族,素质高
出一般民族,高素质加上上进心、冒险精神和强烈的生存欲望,自然会结出
非同寻常的果实。

犹太民族的教育起于古时期。《圣经》中多次出现要求对人民和儿童进
行教育的诫命。《箴言》第3 章第24 节中说:“教养孩童,使他走正当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约书亚记》第1 章第8 节中说:“这律法书不可
离开你的口,要昼夜诵读。”犹太律法也要求父母亲尽可能早地开始对孩子
进行宗教教育,甚至要求在孩子刚开口说话时就教会他背诵诗句:“摩西将
律法传给我们作为雅各会众的产业。”犹大传统规定父亲对儿子有三项应尽
的义务,其中之一就是教儿子学习犹太经典。为了能学习犹太经典,识字是
第一步。许多犹太儿童在幼儿时期就随父亲一道学习识字,诵读《托拉》。
公元前516 年,波斯王居鲁士打败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允许巴比伦的
犹太人返回故乡。一批有识犹太先知为了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进行了
一系列宗教改革,家庭教育被看成是保持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受
到极大的重视。孩子需用希伯来语背诵《托拉》。教师则必须精通《托拉》,
并能讲解其内在含义。犹大会堂的出现使人们多了一个学习场所。公元前3
世纪,犹大会堂开始开办学校,招收儿童入学。公元前1 世纪,出现一些非
犹太会堂办的学校,主要向儿童教授书写字的基本技能。大一些的儿童则进
专门学校,在那里系统学习犹太宗教文献。至此,义务教育体系开始在犹太
民族中形成。第一位创立全民义务教育体系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耶路撒冷元老
院的大法官西缅·本·蔡奇。他于公元前75 年制定了一项教育计划,推行广
泛的初级教育。他颁布法令规定犹太社区必须资助公共教育,父母必须送儿
子入学。到了公元64 年,大祭司约书亚·本·加玛拉拉比重申西缅的法令,


并规定每个犹太社团都必须设立学校,供6 岁以上的儿童就学,同时规定6
岁至10 岁的儿童必须入学,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约书亚的这一做法标志着
正规学校教育的开始。在约书亚之前,有父亲的孩子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学
习,而失去父亲的孤儿则得不到学习的机会。约书亚的功绩在于,他以法律
的形式规定每个社团都必须出资聘用教师,以保障所有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
机会,从而在立法上完善了义务教育体制。这一传统以后一直为犹太人所继
承,并逐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成为现代义务教育体制的先声。《塔木
德》对班级规模有具体规定:如一名教师最多只能教25 名学生。如果学生数
超过40人,则必须聘请两名教师进行教学。儿童6—10岁在小学学习, 10 
岁毕业后进入律法学校, 15 岁之前一般都得在校学习。 15 岁以后,如父
母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还可留校进一步深造。

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犹太教经典。《密西拿》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6 岁开始学习《圣经》, 10 岁起学《密西拿》, 13 岁学习犹太诫律, 15 
岁学习《革马拉》。最通用的教学方法是背诵,不管是否理解先得熟记,有
所谓读101 遍要比读100 遍好的说法。教师在学生熟记后,进行逐段讲解,
有时也采用讨论的方法来巩固所学内容。

公元70 年,犹太大起义被罗马军队镇压,第二圣殿毁于一旦,然而,由
70 名犹太学者组成的元老院被保留下来,由于其职能从过去的立法机构变成
了高等学府,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开始形成。祭司集团由拉比取而代之。在犹
太学者约翰兰的努力下,为保存、传播犹太思想,教育、培养犹太拉比,收
集,整理犹太典籍的教育机构——犹太学院诞生。犹太民族的传统教育模式
从此奠定。

尽管当时的犹太教育以宗教为主,但有些宗教以外的学科还是受到一定
的重视。例如,决定犹太历各节气的天文学就是一门颇受重视的学科。《塔
木德》曾规定有能力的人应该学习天文。除了天文学,还有其他一些世俗学
科包括在犹太教育体系之中。 12、13 世纪的西班牙犹太人就曾对外部世界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诸如逻辑、语言、几何、算术、天文、
音乐等宗教以外的课程。只是后来,由于非犹太人社会对犹太人的迫害加剧,
犹太教育才逐步减少世俗内容,甚至一度出现了完全废止开设宗教以外课程
的局面。

在19 世纪犹太人获得解放时代到来之前,犹太教育体系的典型模式是:
一个教师带着一批学生,整日学习宗教课程。这样的学校被称作“和读”(意
为“房间”)。几乎所有阿什肯纳兹和塞法迪犹太社团都以这一教育模式对
儿童进行教育。虽然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可以从一个教师手中毕业,去跟
另一位教师学习,但这样的学校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部分社团开设一
种称之为律法学校的学堂,有各种班级,但绝大部分课程都与宗教有关。有
时这些学校也开设数学、历史一类的世俗课程,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宗教课程的内容。多数学生在这些学校中学上几年,然后便开始做
事。很少有人能一学十几年。 19 世纪犹太教育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经学院大
量开办,这在东欧尤为突出。其结果是在不少地区形成了犹太律法研究中心。
在这些新开办的经学院中,开始有了正式的年级划分。学生从一个年级到另
一个年级有系统地进行学习。学校通常从十几岁的青年中招收学生,好的学
生有可能在那里学习终身,成为犹太经典的专家。开设的课程主要与《塔木
德》和口传律法有关,《圣经》和其他宗教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学习世俗


课程的人往往会遭谴责,或面临被革出校门的危险。

随着犹太人解放时代到来,犹太教育开始再次涉及世俗科学,像语言、
数学以及其他科学的课程纷纷开设。西欧的犹太人首先把宗教课程和世俗课
程结合起来,随后东欧的犹太学校也纷纷效仿。在犹太人被准许进入当地公
共学校学习后,犹太学校开始失去吸引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犹太人
又发现宗教教育和课程对于下一代来说还是不可缺少的,于是,和读学校和
律法学校又开始恢复。这些学校大多由犹太会堂组织教学,授课时间大多在
星期日或公共学校放学后的午后时间。每周上课的时间从2 小时到12 小时不
等。这一最早于20 世纪上半叶在西欧国家出现的教育形式现已成为标准模
式,为绝大多数犹太社区所接受。

20 世纪以前,犹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犹太男子服务的。从古代起,
犹太女子接受的教育就不同于犹太男子的教育。犹太女子受到的主要是伦理
道德的教育和对《圣经》的了解,有关口传律法的课程从不为女子开设。这
一局面在20 世纪终于得到改变。自1917 年美国正统犹太教学校开始系统地
为犹太女子开设《塔木德》课程以来,几乎所有的宗教学校都同时为男女开
设同样的课程,打破了在教育上男女有别的传统。

20 世纪以来,美国正统犹太教为了鼓励人们学习、研究犹太教教义,开
设了一些全日制宗教学校,在主要讲授字教课程外,也开设部分世俗课程。
这样的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