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格博士举行的艰难谈判中获利。那是在1975 年8 月底,奉白宫之命在阿以
双方斡旋的基辛格,刚刚结束与埃及总统萨达特进行数小时谈判,便匆匆赶
到以色列。在机场同前来欢迎的拉宾握手寒暄后,本想到下榻的宾馆去宽衣
解带好好睡上一觉,以养精蓄锐,舌战拉宾,谁知精力充沛的拉宾极为热情,
尽管天色已晚,还是径直把他拉到了总理办公室,在那里等待的助手们早已
拉开会谈的架子。盛情难却,基辛格只有客随主便,像被赶的鸭子一样不情
愿地上了架。精疲力竭的基辛格博士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中了拉宾的
以逸待劳之计: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流逝,双方的与会者都因体力不支
而垂下了头,最后只剩下毫无倦意的拉宾和眼皮不断打架的基辛格“在鼾声
中对话”了。谈判进行了一整夜,其结果不言而明,以色列如愿以偿:美国
承诺不与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以色列获得了大笔新的援
助项目和一个F—16 战斗机中队。事后,当拉宾在内阁会议上通报谈判的情
况时,一位部长忍俊不禁,打趣说:“您不该这么对待我们的基辛格博士。”
拉宾耸了耸肩,两手一摊,不无得意地调侃说:“您错了,因为一个疲惫的
亨利将是一个清醒的亨利。”

拉宾的政治精明和勇气也在同美国打交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976 年,
拉宾决定在所占领的耶路撒冷东部小城玛阿勒·阿杜曼设立犹太人定居点,
以推行其“大以色列”政策,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获悉后,大为不满,立即
派美驻以色列大使图恩给拉宾送去一封信,要求停止定居点建设。拉宾看信
后,不吃美国佬这一套,他直截了当告诉图恩:“大使先生,贵国目前有两
种选择:要么我把这消息带到内阁并建议予以否决;要么现在没有人知道,
请总统收回。至于我,悉听尊便。”

图恩大使惊呆了,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一个总
统将他送给外国首脑的信件收回的事,而拉宾恰恰要求美国总统这么做。他
怔了很久,才吐出了几个字:“这怎么可能?”

拉宾却颇为自信:“大使先生,给总统发个电报试试看。”

图恩硬着头皮向华盛顿作了报告。 48 小时后,他求见拉宾:“总理阁
下,总统指示我收回写给你的信件。”

拉宾举起酒杯同大使碰杯:“谢谢您,大使先生。”他乐得眼睛眯成一
条线。

□折继翅膀和“铁拳”暴行
正当拉宾在以色列政坛风头十足之际,意料不到的麻烦找上门来。 1976 
年底,拉宾政府得意洋洋地在某空军基地为刚从美国购置的军用飞机举行欢
迎仪式,可他们太粗心了,竟忘记了这一天是犹太教的安息日(星期六),
这自然触犯了教规,引起了宗教界的不满,以色列正教党率先发难并在议会
提出了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全国宗教党遂即退出联合政府,使拉宾所领导的
政府在议会中失去多数,不得不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祸不单行,恰在这
时,他的妻子莉厄在美国银行拥有外汇存款而违反以色列法律的事被报界捅
出,又沸沸扬扬地惹起轩然大波。陷入难堪之中的拉宾无奈,于1977 年4
月被迫辞去总理和工党领导人职务。但工党的灾难并未到此结束,在5 月举
行的大选中惨遭败北,将组阁权拱手让给利库德集团,从而结束了以色列建
国以来一直由工党执政的历史。


“鹰爪鸽”的翅膀第一次被折断了。痛失总理大印后的拉宾并不甘寂寞,
他一直在关注着政坛风云,耐心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尽管1980 年12 月
与希蒙·佩雷斯角逐工党领袖时再告失败,他的意志仍未消沉,充沛的精力
使他活跃在特拉维夫的政治舞台上。复出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1984 年9 月,
工党与老对手利库德集团组成全国联合政府后,身为工党领袖的佩雷斯出任
总理,拉宾作为工党内的第二号人物控制住了国防部长权柄。对于军人出身
的拉宾来说,主管安全防务可谓驾轻就熟,可他已历经政坛的风风雨雨,思
考问题时不再仅仅囿于昔日“六·五战争”英雄所拥有的思维空间,他更加
精于筹划,在错综复杂的中东政治舞台上通达求变,他主张对解决阿以冲突
问题采取灵活立场,给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以“有限自治”,在保障以色列
安全的前提下,与阿拉伯国家“以部分土地换和平”。基于这些考虑,他于
1985 年向政府建议并敦促实施了从黎巴嫩的所谓“安全区”部分撤军的计
划,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但这个“鸽子”毕竟带有“鹰爪”,他以犹太民族的“安全”为最高利
益,不可能容忍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的“反抗”。1987 年12 月8 日,
一辆乘载着数十名巴勒斯坦人的汽车,在加沙地带被一辆以色列卡车故意撞
成两段,车内的巴勒斯坦人4 人当场死亡,5 人受伤,在场的以色列警察对
此竟置若罔闻,结果肇事的以色列司机堂而皇之地泰然离去。次日,加沙地
带的巴勒斯坦群众愤怒地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惩办肇事者。拉宾
闻讯后,决定“用武力碾碎被占领土上的反抗,当即下令出动军队,对手无
寸铁的巴勒斯坦群众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打伤近百人。拉宾的“铁拳”
暴行,点燃了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反抗的导火索,一场1967 年以来规模罕见的
阿拉伯人起义爆发了。拉宾指挥重兵镇压,在占领区实施戒严、宵禁,关闭
了大学校门,不断地制造流血冲突,他的名字再次与“魔鬼”、“刽子手”
联系在一起。

□决战沙米尔
进入1992 年,正当已进行了五轮的阿以和谈未能摆脱“聚难、谈难、散
难”的局面,中东和平进程障碍重重之时,以色列大选来临了。

拉宾雄心勃勃,憋足了劲儿,决心赢得此次大选。 15 年前,他当总理
时领导无力,全军覆没,失去了总理府的“户口簿”,眼巴巴地看着利库德
集团执掌江山,耀武扬威,他这个“英雄”怎么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他觉
得,只有自己挂帅亲征把组阁权夺回来,才能痛快淋漓地报15 年前的一箭之
仇。2 月份,他在工党内部选举中击败老对手希蒙·佩雷斯,再次成为工党
领袖,为全力以赴投身大选提供了自信,也提供了可能。

然而拉宾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当时任总理的利库德集团领袖沙米尔在
虎视眈眈地等着与他较量一番。76 岁的沙米尔,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工于
心计,被称为“玩弄政治权术的老手”。

拉宾要想重登总理宝座,必须啃掉这块“骨头”。竞选拉开帷幕后,他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大作文章以争取选民。他公布了工党的“灵活和务实的
政策”,既强调致力于以色列自身安全,又主张作出适当的妥协,包括“有
限的领土让步”,以换取永久的和平。他信誓旦旦地许诺一旦获胜,便组成
一个基础广泛、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的稳定的联合政府,保证


在9 个月内在被占领土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与被占领土非巴解组织的巴勒
斯坦代表团进行公开谈判,暂停兴建犹太定居点。拉宾这一策略适应了持不
同政见的以色列人的观点:在那些希望和解的以色列人眼中,他是“鹰派中
的鸽子”——他提出的部分领土换和平,而且不放弃“安全定居点”原则,
美国人也为之喝彩。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为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即重提“以
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长达40 年之久的阿以冲突,但执拗的沙米尔偏不
买帐,在领土、建居民点等问题上寸步不让,一硬到底,从而引发了沙米尔
政府同美国之间关于100 亿美元贷款担保的危机,使美以联盟跌入低谷。现
在布什总统从拉宾身上看到了解决危机的希望,便对拉宾大加赞赏,表示希
望拉宾能够上台并在阿以和谈中发挥温和作用,以取代沙米尔。这样,拉宾
亮出的筹码可谓在国际国内一箭双雕。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拉宾紧紧抓住沙米尔的政策失误不放,穷追猛打。
近年来利库德集团把大笔资金用于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上,而忽视了
国内的经济问题,结果造成资金短缺,通货膨胀,全国失业率上升到11%,
而受这一后果之害最深的又是近40 万前苏联犹太移民,他们住房紧缺,失业
率高达39%。在这批移民中,选民有近30 万,精明的拉宾看到了这一可观
的“选票市场”,利用移民对利库德的不满情绪,有针对性地提出把修建定
居点的投资用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住房条件和发展教育上,这一主张迎合
了许多移民的需求,自然把他们手中的选票拉了过来。

除了在内政外交上频频得手外,拉宾的工党还应天时、得人和。一方面,
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已失去原有的锐气,其内部矛盾重重,内耗严重,总
理沙米尔、住房部长沙龙和外交部长利维各拉一派,相互间勾心斗角,内讧
不止,在党内议员候选人选举中曾闹得不亦乐乎,使不少选民深感失望。另
外,利库德领导层老化,缺乏有感召力的新的领导人,加上政府官员的腐败
丑闻不断被曝光,造成以色列人民的不满,国内要求改变政府的呼声很高。
和利库德相比,拉宾领衔的工党领导班子更富朝气,年初选举产生的领导人
中包括不少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且为了收复“失地”而增强了凝
聚力,达到了举党一致,从而改变了工党过去的形象,为工党在大选中“逐
鹿中原”奠定了基础。

6 月24 日凌晨,以色列政坛爆发重大新闻,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集
团在决战投票中惨遭败北,工党夺得44 席,比利库德多出12 席,席位相差
之悬殊为过去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