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的制定,两人必然会相互交换意见,可以说是除了小皇帝之外对整个计划最为清楚,明白陛下的作战意图和指向的人,所以他对倪亮提出的建议不能不尊重。

    “江知事,末将以为玉昔帖木儿已经知道陛下已经开始攻打扬州城,意识到了有被合围的危险,所以不敢再滞留常熟城,而是选择了急急南下,试图在陛下率军回援前兵进京畿!”倪亮讷言,不善言辞,沉吟片刻组织了下言语言道。

    “倪都统,你是如何知道玉昔帖木儿已经获知陛下攻城的?”赵孟锦有些疑惑地道。

    “常熟的消息称敌军合兵,显然是水军已经截断了敌军的退路,控制了两岸渡口,留守的敌军溃逃,其必然是获知了消息才会有此举动。”倪亮言道。

    “若是如此,玉昔帖木儿也必然会做出大军仍在江北的判断,尚有时间猛攻常熟以获得补充,无需急急撤围啊!”赵孟锦糊涂了,有些好笑地道,“退一步讲,敌军即使无法攻克常熟城,也应该知道大军回返前,江东兵力空虚,而应乘势攻取更为富庶的平江地区获得补充,而非改向民穷物乏的嘉兴。”

    “是啊,玉昔帖木儿不会这么笨,舍近取远去攻嘉兴吧?”冉安国也觉得倪亮的想法超乎常理,从常熟南下至临安,比之绕行嘉兴路途要远上不少,这不符合兵贵神速的原则,因此也提出异议道。

    “嗯,仅以此就做出推断,实难以让人置信!”江璆本以为倪亮会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可仅仅凭此一点儿,根本无法服众,他不免失望地道。

    “陛下曾言,玉昔帖木儿生性谨慎,擅于谋划,但是其又疑心太重。若为僚臣不输诸葛,可若为主帅害死三军!”倪亮见众人都对自己的建议存疑,不免着急的搬出了小皇帝来作为佐证。

    “呵呵,倪都统,这与当下战事又有何甘啊!”赵孟锦揶揄的笑笑道。

    “怎会无关!一军之中将为胆,帅为魂。”倪亮涨红了脸道,“敌军渡江之时,几无抵抗,可在常熟却遭遇我军顽强阻击,此以异于常理,必然已让玉昔帖木儿生疑;而当其发现无锡、平江和昆山屯有重兵,虽觉我军有虚张声势之嫌,可此时归途被断,就不免疑心加重,也因为这些太过巧合,不能不让其怀疑有闭门打狗之意了。”

    “你是说玉昔帖木儿在不能确定我军江东主力是仍在江北,还是早已潜回江东的情况下,有意避开了前途中的三座坚城,转而选择了更为薄弱的嘉兴南下!”倪亮情急之下表达的不大明白,江璆琢磨了片刻言道。

    “正是!”倪亮点点头道。

    “倪都统,这个理由是否太过牵强?玉昔帖木儿即便心中存疑,也不能够饿着肚子作战,且事先他正是确信陛下仍领大军在江北,才会率军过江。再者若是其真的心性多疑,发现我军早有埋伏,也应该即刻撤军,避免被围歼,而不是选择继续南下了!”赵孟锦还是不能苟同,摇着头道。

    “我想正是因为敌军未能如期夺得常熟获得补给,而再南下转攻平江,胜则罢了;若是也如攻常熟一般,未能攻下城池,那么就将陷入断粮的境地,落得不战自溃的下场,所以玉昔帖木儿不敢赌平江设防空虚。可选择绕过昆山,便能从我们防线外迅速南下,那里本就不是预设的战场,也未撤离百姓,实施坚壁清野,沿途劫掠必有所获。虽不能彻底解决断粮之虞,可也能暂解缺粮之苦。”倪亮犹自坚持自己的判断,试图说服众人道。

    “迅速回军,撤回江北,这的确是当下最为正确的选择。可我们皆知大军一动,牵扯甚广,若是未战便无功而返,主帅必受重责。且玉昔帖木儿是冒着放弃救援扬州,至镇南王于险地的风险,他要是稍受挫折便撤回江北,那就是身败名裂,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嗯,我军云集于太湖、松江一线布防,若是敌军从嘉兴闯入京畿,则如若无人之境,且他们多为骑军,行动迅捷,我们获知其动向后回防亦是不及。届时丢了京师,我等就是万死莫赎,成为大宋的罪人!”江璆听罢,审视沙盘良久才道。

    他已然明白,倪亮猜测很可能成真,敌军大队人马便能沿着大路急进,过嘉兴,经秀州,不出数日就到临安城下。而这沿途州县只有部分州军和乡兵据守,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蒙军。临安也不过由不满编的亲卫旅防守,对于拥有近十万大军的蒙古兵来说是如入空门,那时将重演行朝海上的惨剧。此时平江以江璆职务最高,意见也是最重,但是改变部署的决心仍然不好下。

    “江知事、赵置使,军情似火,战机稍纵即逝,还需早作决定。若诸位担心陛下责罚,众臣弹劾,我愿独自领军前往,一切罪责由我承担,绝不牵连诸位!”倪亮看几个人都犹豫不决,他起身肃然道……

    

第1050章 祸从天降() 
“知县,城中百姓皆已撤出,宝眷也已出城,我们也走吧!”嘉定县都头高良领着几个衙役进了大堂向知县康宝华施礼道。

    “要确保城中不遗漏一人!”康宝华抬起头脸上不无疲惫地问道。

    “知县,小的已经带人巡视了两遍,都已人去屋空,未见有人!”高良再施礼回禀道。康宝华这才起身,拿起收拾好的印信,缚在身上道。

    “烧了!”康宝华在衙役的陪同出了县衙,又会合了等在街上的一队乡兵,向东行了不过百步便是仓廪,他要过一根火把推开大门道。

    “知县,大火一起,城中只怕片瓦不剩,还需慎重啊!”高良听了吃了一惊道。他知道城池本就狭小,城中商铺密集,民居毗连,一把火起就是火烧连营,整座城被烧成一片白地。

    “敌军将至,难道还用来资敌吗?”康宝华听了回首愤然道,将手里的火把抛入了仓廪之中。

    “知县……”高良与众人无不悲戚地喊道,他们不是心疼仓库中不及带走的财物和粮食,而是知道这一把火过后,将无家可归。

    “点火!”康宝华并不为所动,面色狰狞地吼道。

    “遵命!”眼见平日温文尔雅的知县此时面露凶横,心中一凛,吩咐乡兵们进入放火。

    “唉,本官真是嘉定的罪人!”正是天干物燥的时节,仓廪又是木制结构,其中存储的丝帛和粮食也皆是易燃之物,转眼间火势便起,已经难以扑救。康宝华看看近旁的县衙,又抬手瞅瞅城中火光中耸立的法华塔,再看看黑漆漆的街道上,满是仓皇撤离后抛弃的杂物喃喃言道……

    嘉定县是于嘉定十年,经朝廷批准从昆山县析出安亭、春申、临江、平乐、醋塘五乡凡二十八都设立新县,以松江为界,将昆山一分为二,南边属嘉兴府华亭县,北边属平江府嘉定县,以年号为县名。而建立新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偏远、难治。民众目无官府,不服管理,抗拒税收,聚众械斗的社会风气。

    嘉定南襟淞浦,北带娄江,跨练祁河、横沥河十字之交,因为嘉定县地理位置偏僻,开发程度低,没有什么军事和经济,且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城池以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堆起来夯结实,使之高出地面,建成了一座城围只有三千余步的土城。城墙低矮,城头上没有雉堞,也没有刁楼守铺,只能说初具了城池的基础功能。

    嘉定城中心在横沥河与练祁河的交叉点州桥,傍着横沥与练祁,形成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在四条大街延伸处,设立四座城门,形成“十字加环”的格局。衙署占地二十余亩,房屋一百二十间左右,全部县级办公机构都设在衙门里,并建有孔庙、社仓、城隍庙等,具备了城池的模样。

    建县以后,依河、临海的位置优势得以发挥,本就是因市而兴的嘉定商业日渐发达,一跃成为松北巨镇。蒙元入侵江南后地处偏僻并没有受到多大波及,反而由于海运的兴起,毗邻太仓的嘉定日渐繁荣起来,人口暴增到三万余户,城中居民也达到二千户。

    复国之后恢复旧制,康宝华受命知嘉定,两年来虽无殊功,但也将牧守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说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倒也是盗匪绝迹,民生安乐。若非此次蒙军突然入寇,他安安生生的再待上一年,就能转任它地,也许还能升上一级回京任职。

    去岁皇帝御驾亲征江北,康宝华作为一县之首自然知道,但是对嘉定并没有多大影响。直到岁末,朝廷颁下部令:陛下亲征未归,为防敌探潜入宋境,各州县要集结乡兵加强防卫,乡民不得擅自离境。他知道皇帝离京,为防生变采取的措施,依令点集各乡青壮二百人,由县尉统盘查过境的商旅,查缉盗匪,并在入夜后封闭城门。

    临近年底的时候,江东形势忽然变得更为紧张起来,康宝华也从同僚口中听闻朝廷当下内紧外松,驻军调动频繁,利用冬闲进行训练的乡兵都集中到所属州府,没有依旧例回乡。据说吏部从京城各省、部及地方抽调了诸多官吏集中到太学,几日后又以巡视地方的名义分遣到沿江各州府。他知道传言不假,吏部也从他们县中调走了一个教谕,至今也没有回来。

    朝廷年底调官员进京磨勘也本是惯例,但往往都是在年后才颁布结果,官员出京赴任。但今年规模比之往年要大的多,且陛下又未在京中,这让康宝华感到其中透着诡异,却又不得其解。而接着又有坏消息传来,有商旅称蒙元军队突然从通州渡江,进入江南,不少州县接到了坚壁赤野的命令,百姓纷纷迁往附近州府大城避难。

    但是康宝华并没有接到相似的谕令,他以为是嘉定可能远离战区,过境的蒙元军队很快会被驱逐,不会波及到此。加上新年已至,马上要封印闭衙,官民都要过节,便将这个坏消息压了下去。可就在初二日,他突然接到由参知政事江璆和江东制置使赵孟锦联合签发的谕令,称蒙元大军在常熟兵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