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去。可就在初二日,他突然接到由参知政事江璆和江东制置使赵孟锦联合签发的谕令,称蒙元大军在常熟兵败后转向嘉定,命其立刻动员嘉定官民立即南撤避难,务必在两日内完成。

    康宝华接到谕令后不敢怠慢,立刻击鼓升堂召集所属官员。嘉定算是上县,衙署官员配置的最高长官为知县事,掌总治、民政、农桑、讼狱,以及户口、赋役、钱粮、赈济、给纳之事。县衙署又设县丞、主簿、县尉各一名,县丞掌水利、贸易;主簿掌出纳官物,领注簿书;县尉掌阅兵马治安。主学掌管县学,后来又设学政、学录、教谕等教职,他们都是县署中身兼数职的负责官员。

    宣布了置司的谕令后,众官都是一脸惊诧,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事情,不免有些慌乱。康宝华知道这个时候不是长篇大论探讨的时候,下令命县丞前往依仁乡,主簿前往循义乡,县尉前往服礼乡,学正和学录分赴乐智乡、守信乡,自己坐镇城中,各自动员百姓南撤。

    大宋于熙宁间便全面实行保家法,规定五户为一保,五小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都保,由民众选众所服者为保正、保副,历朝都依此执行。在复国后,小皇帝加以改进,将保正纳入国家官吏体系,不仅民众认可,也要官府任命,比之从前管理更加严密,调度更为方便、快捷。

    从清晨接到谕令到部署完毕,午时前属官们已经将谕令传达到各乡都保。岁数稍微大点儿的人基本都经历过蒙元南侵,虽然这里受到的波及不大,但都知鞑子的凶狠,接到命令后百姓们纷纷收拾细软,将带不走的粮食和财物掩藏,在傍晚已经开始离家撤离,向县城集中。

    与此同时,城中的居民和商户也开始有序撤离。但是终归事出仓促,县库中储存的粮食、财物和物资一时也难以全部运走。康宝华知事不宜迟,即便不舍也不能留下资敌,只能狠心一把火烧掉。待他们一行人出城时,县衙方向已是火焰大起,一条火柱激荡盘旋升到高空,照亮了夜空。看到火起,不少人哭天抢地悲戚万分,不仅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连家都没有了。

    城外的道路上百姓们在各自保长和里正的率领下沿大路南行,沿途中还不断有从其它地方逃难的百姓加入其中,绵延冗长,目光所及之处仍可以看到有火把的光亮闪烁。康宝华见状也不禁心如刀绞,想想正是新年到来,万家团圆的时候。可突然祸从天降,不仅抛家舍业的背井离乡逃难,而归家也是遥遥无期。

    康宝华再看看近前,队伍有些混乱。那些家庭殷实的富户,骑马乘车,车上不仅载着家小,还堆满了细软,跟着的仆役也背着沉重的包裹,大声呵斥着靠近的人群,想挤出一条路来。而那些骑着驴骡的则是小康人家,女眷们骑在牲畜上,紧张的抱着孩子挽着包裹,那是他们最后的积蓄,男人则在前牵着牲口,护着家小也想早些逃离险境。

    至于那些升斗小民,一辆鸡公车就能拉下他们的全部家当,一侧坐着老人、婆娘,一边载着粮食、行李,大些的孩子则扶着车紧跟着大人的步伐。而更多的人皆是不行,男人挑着担子,一头是年幼的孩子,一头是不多的行李,身上背的包裹可能就是家中最为值钱的东西了,而身后跟着的婆娘扶着老的,牵着刚会走的蹒跚而行。

    康宝华看着混乱的局面不由的皱皱眉,嘉定距离松江还有五十余里,按照这个速度天亮前根本无法依计划渡过河。而蒙元前锋距他们不过半日路程,且多是骑军,行动迅捷,被他们赶上那就是灾难。而此时前边又喧哗起来,队伍也听了下来。

    “怎么回事,为何听了下来?”康宝华急忙命衙役前去问询。

    “禀知县,前边几辆车争路,谁也不肯相让,将道路堵塞!”好一会儿,衙役才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回来禀告道。

    “高都头,你马上前去疏通道路,维持秩序!”心急如焚的康宝华听报回首对都头高良急道。

    “遵命!”高良听了带着几个乡兵立刻挤进人群,大声呵斥着,怒骂着几个相争的人,甚至抽刀威胁才让几个人挪开了道路,人群这才缓缓前行。可功夫不长,前方又被堵上了,他们只能再次前去。但是往复几次,衙役们是疲于奔命,而后边的人群不断赶上,队伍稍时便又拥挤一团,寸步难行了。

    “知县,如此下去,必会被敌军追上,还要早作打算!”县丞胡学勇这时追上了队伍,看到在城下的知县也挤了过来抹把汗不无焦急地道。

    “是啊,前方也是相互争路,冲突不断,引发了械斗!”县尉李晖也领着队乡兵会合到一起,他身上皆是尘土,声音沙哑地道。

    “知县,各处的乡民皆汇集在大路上,且民风彪悍,动辄拳脚相向,乡兵们都弹压不住,要赶紧设法应对,否则引发两乡间的争斗,局面更无法控制!”主薄杨昊更惨,身上的官服撕扯开了,有些气急败坏地道。

    “诸位稍安勿躁,还要多加安抚!”学政石东被挤出了人群,也会合到这里,试图安抚住焦躁的同僚们。

    “肃静!”本就被喧闹的场面弄得头大的康宝华,又被下属们的争执吵得心烦,大声喝道。几个人看着长官发怒倒也都闭了嘴,但是将目光都汇集到他身上,静听着下文。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康宝华皱皱眉道,他审视着混乱的局面,想着破解之策。历朝皆重视驿路的修建,蒙元也是如此,他们入主江南之时又对驿路加以和维护、扩建。这条大路是江东的干道之一,整修后宽有十丈,路边还有荫道树,平整宽阔,时下只是因为混乱才导致交通不畅,他沉默片刻咬咬牙道。

    “谨遵上官之命!”几个人也无良策,见知县似乎发了狠,齐齐躬身施礼道。

    “胡县丞、杨主簿、石学政,高都头,你们四人带领衙役和一队乡兵各管一段,令车辆靠左行进,行人靠右行进,不得相扰。并令车辆卸下除细软和粮食以外所有粗苯之物,搭载妇孺。若有不遵者,立斩当场,车辆收公,若有追究,皆由本官承担。”康宝华点着几个人下令道。

    “曲学正,你负责押送衙中公物,不得有失。李县尉,你领十名擅骑者,向北往来哨探,发现敌军踪迹,立刻回禀。本官殿后,收容落后者。”

    众人领命,点了乡兵,分头行事。一时间又是一番鸡飞狗跳,但是在处置了几个违令者后,停滞好久的队伍开始慢慢蠕动,车马、行人逐渐分离,各行一边,半个时辰后速度终于快了起来。队尾的康宝华也长舒了口气……

    

第1051章 局势明朗() 
尽管康宝华已经想尽了办法,但是队伍行进的速度依然快不起来,而到了后半夜气温降低,行了多时人群已经是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坐到路边休息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大人还好些,能够坚持,孩子们却是哭闹不止,婆娘们无奈的哄着,男人在旁焦躁不安的催促着,怒骂着,乱作一团。

    康宝华和衙役们开始是无奈的哄着,安抚着人群,称前边只要过了松江就安全了,朝廷已经做好了准备,预备好了吃食,并承诺着对于损失朝廷也会加以抚恤,绝不会让大家白白遭受损失的;而对于那些耍赖皮的,则是称鞑子离他们不过几十里,正在后边紧紧追赶,若是落入他们之手性命不保。

    碰上油盐不进不讲理的,衙役和乡兵们也无心和他们讲道理,一顿棍棒就被打起,甚至掏出绳索捆了,牵着前行,犹如押送犯人一般。不过这看似粗暴的方式,效果却不错,即警示了老实人,也让想趁机挑事的胆寒,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这一夜,康宝华觉得这是自己最为惶恐和紧张的夜晚,在逃难队伍的背后不断的收容着掉队的乡民,安置在十几辆强征的大车上。行到半途,大车已经坐满了人,他和衙役们的坐骑都让给了走不动的孩子们,靠着双腿勉力跟上队伍。

    “离松江还有多远?”看看东方已经发亮,康宝华停下脚步捶捶自己酸疼的腰,他长期伏案工作,哪里走过这么远的路,此刻双腿早就麻木了,好像不是自己的一般。他扭头问县尉李晖道,其是从禁军退役后转入地方的官员,行事果断,作风硬朗,到任后仅一年就将衙役们训练的犹如臂使,还带出了一支强悍的乡兵,使得县里的治安大为好转,压的那些好勇斗狠的乡民们再不敢滋事,成为他可以依仗的臂膀。

    “知县,前方应该就是封浜集了,离江岸至少还有十五里,以现在的脚程至少还需一个时辰!”李晖却不似其那么疲惫,他立定左右看看环境言道。

    “那敌军离咱们还有多远?”康宝华看看稀稀拉拉缓行的队伍,知道一个时辰即便赶到江岸,而松江上并无渡桥,还需要乘渡船过江,一个白日也难以全部过江,不禁焦急地道。

    “哨探回报,敌军前锋刚至乐智乡,他们即便快马前来,也要半日的时间。”李晖禀告道。

    “哦,敌军行动怎么如此缓慢?”康宝华眼睛一亮,惊讶地道。以他的估算敌军今晨至少已经到了县城才对,可现下却拉开了距离。

    “卑职奉命断后,已令乡兵将沿途的桥梁和渡船尽数焚毁,敌军要过河就必须重新架桥,或是择路绕行,如何快的起来!”李晖面带促狭地笑道。

    “呵呵,李县尉真是将才,待事后本官必为汝请功!”这可能是康宝华这两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现在最紧要的就是时间,而其则为他们争取了至少半日的时间,大喜道。

    “全仗知县调度有方,卑职不敢居功!”李晖拱手施礼道。

    “李县尉,敌军突然出现在江南,直逼江东腹地,朝廷为何没有丝毫准备呢?”康宝华休息了片刻,喘过气来,拄着棍子边向并肩而行的李晖轻声问道,对于敌军突破长江,如入无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