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问,该回避的要回避,无关人等不得靠前,出了纰漏家法伺候。然后周氏开始分派个人的职事,一一讲明注意的事项,没有问题后立刻去办。一时间陈府上下全部动员起来,有条不紊的忙乎起来……

    蹭饭来的赵昺却不知陈家后院已经是如临大敌般的忙乎起来,而是一边喝着茶一边与几个相陪的大舅哥们说话。他虽然长得面嫩,可心理年龄其实已近四十岁的中年大叔了,与几位过来而立之年的他们交流起来并不困难。

    说话间,赵昺便摸清了陈家当下的情况,陈则翁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皆已经入仕,老五在自己的御前办效力。但除了老大陈昌时今年通过磨勘晋升五品,跨进高干的行列外,其他几人还都是六、七品的小官,或在部省中担任阁架、编撰,或是在京畿州县任职。

    陈任翁家长子在琼州就通过科举入仕,但是很快转入兵部任职,今年准备外放。其他几个则都在太学学习,可让赵昺奇怪的是,他们中有三人已经可以参加科举,但是却没有一人报考,反而继续求学。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自己与吴家闹翻,严禁他们族中子弟参加科举,以削弱他们的实力。而陈家哥俩儿就比较聪明,也没有报考。

    赵昺以为一者可以避嫌,也是变相的为皇帝女婿转转脸;二者当前陈家一门两尚书,且户部号称朝廷第一大部,兵部经过加强当前也仅次于吏部,屈居第三。可谓是权势正盛,乃是大宋冉冉升起的官宦之家,但又了吴家的教训在前,他们也担心为皇帝所忌惮,因此放缓了子弟们入仕的步伐。

    当然赵昺突然决定驾临陈家,并非是真的一时兴起,也不只是为了哄陈淑高兴,同样具有政治目的。虽然是偷偷出宫到此,可他知道用不了几天便会传的朝野尽知。而皇帝微服到臣子家本身就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显示对其的恩宠。加上有贵妃这层关系,更加表明两者间已经结成联盟。所以他此举不仅将陈家牢牢的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以后只能休戚以共。

    如此做赵昺也是处于局势的考虑,他早已发现户部的权力过大,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土地部、农林部、粮食部、商业部、税务总局和物资部等数个部局的工作,却缺乏监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便是尾大不掉之势。而从前宋廷设立三司分其权力,可方法不当,反而导致责任不清,更加混乱。

    现在户部由自己的亲戚加亲信掌管,暂时还出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谁敢保证以后呢?因而赵昺想设立一个独立部门,分走户部的一些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而这个部门由谁管理,又如何设置及其职权设定,他还没有考虑成熟,但是也已经有了革新腹案,但亦不会将财政大权轻易的放出去。

    此次发行新币,其实重新恢复交引所,也是在为分权做准备。而在这次工作中,陈则翁能在短短的百日之内,风平浪静的实现了代货币的转换,大幅提高了单位货币的价值量,彻底消除了通货膨胀爆发的可能,使得货币制度面貌一新,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从侧面折射出其在财经领导工作上的才能和组织能力。

    另外兵部虽然已经在江璆的领导下步入正轨,但是其与江钲一文一武同掌兵权,还是让赵昺不放心。且下一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兵部也需要紧跟形势作出调整及深化变革,他也需要一个对自己无条件支持的心腹来做。在当前一班武将之中,陈任翁的资历和才干都足以胜任,且其年纪比之其他人尚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助自己完成这次变革。

    亲情之中掺杂利益虽为赵昺一向厌恶,也为人不齿。但是要实现驱逐蒙元,恢复中原的战略目标,他也不得不去做。面对他人的质疑,尚有举贤不避亲这块遮羞布来为自己辩解,不过这也早已打破了大宋不得以外戚执掌实权的惯例,仍免不了受人以柄……8)

第999章 席间() 
    一阵忙乱后,陈府总算进入了正常打开模式,赵身前的桌几上除了茶汤,也摆放上了荔枝、枇杷、樱桃、李子等几样时令水果和几样小点心及干果。陈氏兄弟俩儿个左右相陪,长子陈昌时带着两个小厮在旁招呼,负责端茶倒水。

    “陈尚书,朕看你家仆役不多啊!”眼见陈家一个个的小心翼翼,如临大敌般的紧张,赵剥了颗荔枝丢到嘴里笑道。

    “陛下……”

    “陛下……”

    “呵呵,朕却忽略了,陈家如今是一门两尚书,如此称呼确有不妥了!”赵这一问,两兄弟同时抢话回答,可见对方要说,又皆同时闭了口,让场面有些尴尬,他笑笑道。

    “陛下,只要直呼臣名即可!”陈则翁也颇觉难堪,拱手施礼道。

    “二位尚书皆是臣之长辈,又在家中,直呼名姓似是不敬,不若朕便随淑儿一般称呼吧!”赵想想别说这个讲究礼法的时代,便是后世在中国直呼长辈名姓那也是极为无礼的行为,而女婿随着媳妇称呼娘家人亦是惯例,于是言道。

    “万万不可!”陈则翁听了大惊道,“陛下是君,臣可担当不起,且有违礼法,如此却是折杀臣下了!”

    “陛下,切不可如此,君臣终是有别!”陈任翁也是连连摆手道。其实在他心中,不仅小皇帝与自己有救命之恩,更是有知遇之情。且在归附帅府后,而他从未将小皇帝视作一个孩童,除了尊为君上外,感情却似兄弟。可命运无常,随着女儿入宫,自己升格成了老丈人,让他颇觉不适应。

    “如此便依瑞洲先生吧!”赵沉吟片刻道。自己若是以陈大、陈二,或是大陈、小陈相称也不妥,且他也一向与陈任翁关系比较亲密,如其一般也觉得更像兄弟,叫爹还真难以出口,便就坡下驴顺了他们的意,但还是在后缀加了先生二字,已示尊长。

    “如此最好!”陈则翁施礼道。其实便是先生二字,他也觉得受宠若惊,自己非是帝师,又非名儒大家,让陛下如此称呼也是高抬了的。

    “陛下,琼州不及临安富庶,加上子弟们多不在身边,如今返京后都居住在一起,开销大了许多。”陈任翁接着前边皇帝的问话解释道,“属下与兄长虽然薪俸丰厚,几个家侄也入仕有些进项。但是人口也多了几倍,又时常有些应酬,加上常有乡中的人投靠,花费也是不少,全仗兄嫂帮衬才得以维持,因而能省的也便省了。”

    “嗯,生活上拮据些,但两房如此和睦也是让人羡慕!”赵点点头道。他清楚要在京中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其是还要维持皇亲的面子,在不贪不占的情况下并不容易,陈家上下百余口人,穿衣吃饭都不是小事,且同僚之间的聚会也不是小数目,穷亲戚再时常打个秋风。而孩子们大了也要嫁娶,也要有些积蓄,那也只好能省就省了。

    “陛下说的是!”陈任翁点头道,“不过这也比之当年好了很多,总是衣食无忧,一家人得以团聚,这是最好的。”

    “话是如此,见你们如此清苦,朕也是于心不忍!”赵想的却不止如此,这些人当年随着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虽不一定想着日后的荣华富贵,但是谁不想日子过好些。所以不仅要在精神上予以满足,物质上还是要给予补偿的,起码也要比昔日强。他考虑了下道,“王德,回去后从内藏库支取一千贯送来,此后作为定例,每月按时皆有以补贴陈府家用。”

    “是,小的记下了!”王德领命道。

    “陛下,这如何使得?”陈则翁听了惊道。他知道别看每月只有千贯的补贴,却也不是小钱,他身为一部尚书薪俸每月也只有四百贯,加上各类补贴在五百贯左右,而京中的平常百姓一家每日所费不过百文而已。所以这千贯钱足以让他们一大家子的生活上一个台阶,日子宽松很多。

    “陛下这么多年来,皆是节衣缩食,属下已有俸禄,怎能在拿陛下的钱!”陈则翁也是连忙言道。

    “不必推辞,朕虽然一向缺钱,但这些还是有的。”赵言道。

    “陛下如此,恐也会遭到臣僚们的非议,臣请陛下收回成命!”陈则翁知道自己两兄弟皆为尚书,家中女儿又入宫贵为贵妃,当下掌管后宫,已经十分惹眼了。再行加恩,岂不更遭人嫉恨。

    “这又有何妨?我们是亲眷,朕从自己兜里掏钱,又非动用公帑。再者谁家没有穷亲戚,帮一把也是人之常情,他们能说什么。而说实话这些钱着实不多!”赵摆手道。

    其实他也想到了这一层,但是与自己的先祖们来说已经很收敛了,当年的贾贵妃、阎贵妃受宠之时,赏赐其家的钱财何止百万。而他选择这个数,也是有所考虑的,千贯可以改善陈家的拮据生活,且又是分期给付,也不会让他们过上奢侈的生活,外界即便知道了也不会遭人嫉妒。

    “两位尚书也就不必推辞了,陛下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最看不了属下的人受苦,还是不要让陛下难过了。”王德也在旁劝道。

    “属下便受之不恭,谢过陛下了!”陈任翁想想也是,小皇帝对自己一向苛刻,对属下却大方的很。当年日子多艰难,他都没有舍弃老营的那些军中遗孤,直至将他们抚育成才,即便现在知晓日子不好也会给予资助。且老营中现下依然开办,收养的也不止是军中遗孤和遗属,还有那些受伤致残无人照料的官兵。而自己再推辞也就太过矫情了,不若安然接受。

    又说了会儿话,桌几上的水果撤下,分三轮再呈上菜肴。此时待客家宴分“初坐”、“歇坐”和“再坐”。“初坐”即客人进门后坐下喘口气儿,随便吃点零食消乏。而“初坐”之后宾主再上桌,就是“再坐”。之后正式家宴才开始,正菜称又称“下酒”。这轮上的便是歇坐。

    古人以为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