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图躲避己方火枪射出的弹幕,可根本无法突进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只能盲目的乱放一气后迅速逃离,轻飘飘飞过来的箭矢已然没有了任何杀伤力,自己却一不小心就搭上了的性命。

    “陛下,敌骑退去了!”屡次变换方向冲击,却撞的头破血流的敌突骑损失惨重,连重新集结整队都难以完成,在听到几声呜咽的号角声中仓皇退回本阵,王应麟见状不无兴奋地道。

    “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卷土重来的,这才是决战的时刻!”赵昺看看天空,太阳已经向南偏移,而他们正是面南列阵,稍时阳光正好会直射己方士兵们的眼睛,使他们难以瞄准射击。蒙元的将领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不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所以他判断敌军只是暂时停止进攻,并非是要全面撤退。

    “陛下,可将旗为何全部落下?”王应麟听罢点点头,却看到中军的将旗却缓缓下降,惊诧的指指道。他还是知道些军中常识的,在战场上主将对各部队的指挥主要用五方五色旗,所谓五方五色旗就是前后左右中五个方向,配上相应的红黑青白黄五个颜色组成的五面旗帜。五方五色旗里前方旗配红色、后方旗配黑色、左方旗配青色、右方旗配白色、中方旗配黄色。

    在作战时,主将令人将五色五方旗全部升起,各部就要按照战前指令位置摆好阵型,四面外向对敌。然后主将根据战局发展发布命令,比如其他旗帜落下,只举红旗,那就是要前部营兵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举黑旗是要后部营兵准备、举青旗是要左部营兵准备、举白旗是要右部营兵准备、举黄旗是要中军本部准备、五旗同举是要全军准备变动。而五旗同时半落,则是就地休整。就这样,各部主官需要时刻留意中军旗帜,根据中军五色旗点动的方向再指挥本部士兵前进。

    “咱们也就地用膳吧!”旗帜停落于半空后,战场上响起两声清脆的锣声,紧接着各军也响起短促的号声,一声过后各部解除战斗队形,活动下手脚后便重新集结整队;二声过后,就地席座,而各营火军则立刻将热汤和干粮送上;三声过后开始用餐,而武器就关上保险放在手边,炮兵不离炮位。

    “陛下,全军就地休整,敌军突袭将如何?”王应麟接过谭飞递过的一碗肉汤,一个烘烤过的胡饼,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敌军刚刚试攻失败,需要重新集结,而我军将士从早到现在也已经列阵两个时辰,不免身心疲惫,可战事却不知道要何时结束,因而必须休整、补充体力,以利再战。至于敌军也可能会发起突袭,可我军也会留有警戒,一旦敌军有所动作,便会示警戒备,王知事勿需担心!”赵昺一手端碗,吹吹肉汤上漂浮的一层厚厚的油脂,喝了一口笑着道。

    “原来如此!”王应麟想想也是,两军对垒,怎么可能毫无防备的吃饭休息。又看到各军中有哨骑驰出,游弋于两军阵间,且各部也留有兵力警戒,依然保持着战斗队形。自己也觉得问的幼稚,讪笑着道。

    “王知事,这战阵之上容不得斯文,要大口的吃喝,下一顿饭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吃得到。”赵昺看其小口的嘬着肉汤,又放下碗撕下一小口胡饼放入口中咀嚼,就像坐在家中一般似的,不禁笑着提醒道。

    “呵呵,陛下这肉汤太过油腻,臣实在是难以大口吞咽!”王应麟扭脸看看不论是小皇帝,还是周边警戒的侍卫们都是大口的喝汤、吃饼,有的人转眼间有的人已经是两碗肉汤,两、三个胡饼下肚了。他的碗中却因为天气寒冷,在碗边已经凝结上了一层白色的油脂,有些为难地苦笑道。

    “王知事错了,这油脂乃是好东西,不仅能补充体力,还可以抗寒,可不能浪费了。”赵昺说着将剩下一角的胡饼在碗底上抹了抹,将凝结的白油蹭在上边,毫不在意的放入口中打嚼着说道,同时将碗递给身边的侍卫,示意其再盛满。

    “这”王应麟见状不免反胃,狠咽了口唾沫,才将涌到了嗓子眼儿的食物压了下去。可迟疑了一下,还是学着小皇帝的样子,忍着恶心、闭着眼将东西咽了下去。但其样子,却惹得众人大笑,让他老脸一红。

    吃过饭,小皇帝还是很贴心的让人就这火盆煮了浓茶,为王应麟解油腻,他不顾‘形象’的连喝了两杯才觉得清爽了些。可这时前方突然想起了尖利的喇叭声,犹如天鹅的鸣叫声一般,他抬头手搭凉棚望去,只见派出的游骑摇着一面黄旗飞驰而来。

    王应麟明白是游骑看到了敌方有所行动,飞骑报告主将,而己方的接报后立刻鸣响警报备战。这时候各军士兵听到喇叭吹响,已然起立迅速列好队形,整理武器,再一声后各队伍按照平常演练位置迅速集结重新组成军阵。而五色将旗也齐齐升起,喇叭声、锣声和哨声穿插其间,此起彼伏的响起,他只见各部依令而动,可已然弄不明白其中含义了

第1085章 万骑冲阵() 
对于王应麟的迷惑,赵昺曾经也有同感,甚至有些无奈。在建军初时,全军不过千人,一个哨子吹响全都听到了,在配合上旗帜就可以指挥全军了。随着队伍的扩大,又配备上了军号、战鼓、灯笼,也够用了,可编制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指挥系统也不得不跟着升级。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在当下战场上,还没有近现代的通信仪器、电话、无线电等技术,指挥大兵团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毕竟战场上人声马吠,干扰因素太多,而且步兵方阵又宽又厚。如果只靠基层军官喊叫来发布作战指令,除了前面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想当于妄谈。

    所幸虽然士兵听人声受到很多干扰,但眼睛看得见,而且还有比人声音量更大的乐器。于是赵昺只能逐渐适应当前的情况,慢慢恢复了旧时的以旗帜、乐器和塘骑为主要手段的指挥体系,以致一个师级的指挥机构的通讯系统都可以组建一个军乐团了。

    赵昺自然也在其中倾注了不少心血,不断完善各种号谱和旗语,使其能够表达更多的意思。军规中要求士兵皆要‘知号令’,而这号令也非我们现代理解的‘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帅旗所指,全军齐动’那么简单的。他也弄明白了小说和影视剧中的许多说法根本就是‘妄谈’,甚至是胡说八道,蒙骗了前世自己二十年。

    就拿出场率最高的金鼓来说,说书的在言收兵之时往往会说‘镗啷啷’一阵锣声,众军齐退,其实‘金’并非是铜锣,而是铜钲,一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锣另有用处的;若是两军相持不下,主将就会敲铜钲即鸣金,鸣金一声是要各部士兵停止进攻立定,鸣金第二声是要各部士兵缓步退回本阵,连续鸣金,就是要各部士兵迅速后退奔跑数步脱离战斗,然后转身向敌立定,缓步后退,却非乱哄哄的往会瞎跑。

    擂鼓进军也同样非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在进攻过程中主将一声令下士兵们像恶狗扑食一样乱哄哄冲过去,那样等接战了估计也早没体力了。古代作战保存体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中会用鼓声控制士兵速度。军队中分两种鼓,一种是擂鼓,一种是步鼓。

    步鼓在现代人印象里的存在感不高,然而它确是指挥步兵冲击敌军最重要的鼓,因为它控制了士兵们接敌的速度,敲一点步鼓,步兵就前进十步,对他们保持体力是很重要的手段,作用与西方近代军队中使用风笛和小军鼓控制进军节奏相似;擂鼓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军大鼓,电影里出场的全是它,擂鼓一响全军冲锋,但其实擂鼓意思就是连续不断的敲鼓,是军队靠近敌人后的最终冲锋指令,听到它步兵就要趋跑向前冲锋,是最后阶段使用的。

    至于‘号炮一响,伏兵四出’也是瞎扯,谁发动伏击还用号炮提醒你?实际情况是伏兵四面杀出,才一声炮响,放炮的也是被伏击一方。在行军过程中,如果听到一声号炮响,那就是警告有突发事件发生,让全军立定停止,然后观看部队旗帜情况做出部署。

    当然一系列的复杂战术动作不可能只靠金鼓来指挥,还需要其他乐器来细化更多指令。其中以喇叭用的最多,因为其声音巨大,而且根据大小不同构造不同让音色变化多样,可以更加细致的区分不同指令。比如军中主将召开会议的时候,各部军官听到中军吹喇叭,就是让他们尽快赶到中军大帐开始军事会议,然后各自领取军事任务。而所谓的击鼓聚将当然也是假的了。

    正因为军乐器品类繁杂,作用不一,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记得住,听得懂的,所以普通士兵和基层指挥官更多的是‘白日看旗,晚上看灯’,眼睛只需要看着本部高挑旗帜,夜晚则看双灯。各部各队按照级别旗帜样式和颜色也不一样,所以按编制从小到大,士兵只需要看自己所在队伍的旗帜,军官则看上级旗帜指挥,比如士兵看队长的旗帜,队长看指挥使的旗帜,统领看中军的旗帜。

    在指挥时,士兵看到旗帜扬起并不断点动,就是在催促士兵们尽快收拾东西,拔营出战或行军,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不能听口头指令,主要是为了防止假传军令或者扰乱军心,只能看中军旗帜、听金鼓声音,其他的一概不管。当然,如果是超过数万人乃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五方五色旗也成了次等一级,主将就只能依靠塘骑来保持对各部将领的联系和指挥了,并只在大方向上给与命令。

    所以,在古代能做到令行禁止的都是经过正规训练才能被称为堪战的部队。这不单单是说士兵战斗力强悍,而更是因为光做到记住并熟悉这些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旗帜乐器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能做到一点的,那自然是训练良好的正规军了……

    “啊……”王应麟脸色发白,嘴角不停的抽搐,讶然失色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