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的,那自然是训练良好的正规军了……

    “啊……”王应麟脸色发白,嘴角不停的抽搐,讶然失色道。这时他明白小皇帝为何说此前的战斗不过是前戏和看盘了,此时对面的蒙元骑军全线压上,上万匹战马由小跑逐渐转为快跑,如同成群的蝗虫低飞,搅起遮天蔽日的烟尘,即便他所处的位置相对远离战场,仍觉的大地在万马的蹬踏下瑟瑟发抖,他不由的抓紧了望楼的栏杆。

    眼看着敌骑军铺天盖地而来,王应麟又看向己方阵营,只见将旗已经全部举起,代表中军的黄色将旗在空中摆动一周后,向后点头。随即一声高亢的喇叭声响起,列阵待机的步军立刻集结,成密集队形。紧接着两声短促的喇叭声再度响起,步军在口令声中向后转,退后三十步,然后转身面向敌军。而布置其后的炮兵则暴露于阵前。

    “王知事,还没见过万马冲阵的场面吧!”赵昺此时也已经站起身了敌,放下望远镜扭脸笑笑道。

    “臣……臣还从未见过这种场面,不免紧张,还请陛下勿笑!”王应麟勉强挤出点笑容回答道。

    “呵呵,朕头一次见到这种万骑冲阵的场面比之汝也好不了多少,只觉的两腿发软,后脊梁骨发凉,担心抵挡不住敌骑的冲击。”赵昺也自嘲地笑笑道。

    “臣只怕还不如陛下,若不是扶着栏杆只怕都站不住了!”王应麟苦笑着道。

    “见识过一次就不怕了,看前方的新兵们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已经吓尿了裤子,但他们不还是挺立在前吗?而当下蒙军全军齐动,看似气势惊人,其实不过是黔驴技穷,孤注一掷罢了,只要我们能顶住他们的冲击,那就胜局已定!”赵昺看着战场沉声道。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蒙古人的主力是轻骑兵,所以才可以来无影去无踪,凭借着优秀的机动性战胜对手。事实上也是如此,早期的蒙古本身并没有这种轻重分类,不论担任包抄还是突击,其装备都是一样的。但随着征战范围的扩大,与之交手的军队先进武器的打击下,也开始逐渐重视骑兵的保护。

    随着骑兵战术的变革,重装骑兵开始出现在蒙古骑兵编制中,重装骑兵首先出现在重要的护卫精锐部队中,蒙古大汗的直属怯薛卫队就固定编有人马皆披甲的重骑兵。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人靠骑射起家,但是作为一支横扫欧亚的军队,面对欧洲的重装骑兵,蒙古军队发展披坚执锐的重骑兵是必然的趋势,到了后期重骑兵依然达到了编制的四成。

    但以赵昺的眼光看,蒙古重骑兵的装备只是相对蒙古大量的轻骑兵而言,整个重骑兵全部装备的重量和欧洲的重装骑兵相比还是轻了很多,毕竟蒙古骑兵主要还是讲究快速机动作战的。一般来说轻重骑兵的区分是按照使用方式分的,典型的蒙古骑兵中从事突击行动的骑兵。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内附皮里,外面罩鳞甲,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铠甲,头戴头盔。骑的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上。

    赵昺清楚骑射的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战术,就是将骑射手布置在重骑兵的两翼,以此来配和他们的进攻。这种战法自然不是期望骑射能够发挥什么惊世骇俗的作用,本质是希望能够以此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以此来创造破绽方便重骑兵破阵。

第1086章 炮火洗地() 
蒙古骑兵经过灭金和西征的诸多战役,通过掠夺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兵器、盔甲,并俘获了诸国的能工巧匠,使得发展重骑兵成为了可能,搞出了自己的全装具重骑兵,在骑军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一个万人队可达到四成左右,成为蒙古骑兵的一支主力。

    所以此次蒙古军出动重骑冲阵,赵昺并不感到意外,而他多年间为战胜蒙元,恢复大宋故土,也在孜孜不断的寻求破敌之道。随着宋军全面换装火器及一时间难以改变缺马的事实,他围绕着现有装备的火枪和火炮,在战术上进行变革,当下逐步形成以火枪步兵为输出,骑兵负责掩护的模式。

    除了火枪,为了弥补火力输出的不足,赵昺还‘发明’了多种火炮,组建了专门的火炮部队,并不断进行优化。为了让沉重的大炮更好的动起来,他以在实战和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在不降低火炮威力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炮管的长度,减轻了炮管和炮架的重量。

    再有,赵昺变过去的利用单行挽马牵引为双行拖曳,这样使用六匹马便能拖拉一门能发射十斤炮弹的重型炮车,四匹马拖拉发射六斤炮弹的中型炮车、火箭发射车,或是佛郎机速射炮,还炮手们装备了“当牛做马”更方便的肩具,让装备的火炮具备了很强的机动能力。

    与此同时,赵昺又给炮车装上了铁制的轴杆和结实的大直径车轮,通行能力大幅增加,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行进。他指导火器工坊造成了更加精密的正球体和直径精确的炮弹,保证了炮的射程和精确性,并减少了炮的装药量,结果又进一步减轻了炮管的重量。此外,赵昺还用预制好的弹药筒代替了过去的弹药和弹筒分开的状况,用分层标尺和炮身调节装置提高了法军炮手的射击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炮弹发射的速率。

    “陛下,倪都帅请令!”谭飞看到主将发出的旗语后,上前禀告道。

    “朕已授予其机宜之权,自可放手指挥,勿需请示!”赵昺依然端着望远镜看着战场,沉声回答道。

    “是!”谭飞立刻令观通手回复,想了想又让手下侍卫传令加强警戒,并调亲卫团在望楼前布置防线。

    “紧张了?”赵昺见状放下望远镜回头问谭飞道。

    “嗯,属下有些不安!”谭飞点点头,并没有否认。

    “呵呵,我军还是头一次面对这种大规模冲阵的场面,朕也是如此啊!”赵昺笑笑道,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紧张道。

    在琼州,由于作战方式的限制,蒙军数次犯境都是以海上为主战场,能够登陆的敌骑有限,根本机会发起成规模的冲击;在泉州之战中,敌军以汉军为主骑军兵力有限,最大也就是千人队的冲锋;而收复江南的战役中,最大规模的对抗骑兵作战是在皇陵区,但是宋军占据有利地形,并修筑了完备的防御工事,敌骑军难以发起如此规模的战斗。

    所以面对数万骑兵冲阵的战斗,不仅赵昺是第一次经历,大家也皆是如此,能否顶得住,能否能够取得胜利,其实大家都没有底儿。但他觉得万事皆有第一次,且各部皆经过对抗敌骑兵冲击的演练,又是依托军寨据守,而地形上也对敌骑的发挥不利,还是让他有了对攻的底气。

    “倪都帅,为何还不下令开炮射击,敌骑兵都快到鼻子底下了!”王应麟眼看着大队敌骑铺天盖地的呼啸而来,迅速逼近,而我方前沿步军后撤,已经为炮兵让出了阵地,但是并没有开火射击,不免急躁起来,拍着栏杆道。

    “王知事勿急,只打前队不能遏制敌军冲锋势头,只要将其后队打散,才能挫败敌军的进攻!”赵昺言道。

    赵昺十分清楚蒙军在进攻时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而蒙军冲阵时,标准的战斗队形是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三队为轻骑兵,已便能够保持机动的同时,前队和后队可以恣意穿插变换队形。此外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

    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首先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退后。即使敌人的阵线再稳固,也会在这种预有准备的密集乱箭袭击下动摇,有时光靠这种袭扰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

    如果纵队指挥官认为预备性袭击已使敌人完全瓦解,那么就下令让轻骑兵撤退。但如果需要,这时就命令重骑兵发起冲锋。但是如果位于中央的部队已经跟敌人交火,那么两翼部队便向翼侧疏开,绕向敌人的两侧和后背。在进行这种包抄运动时,常常借助烟幕、尘土来迷惑敌人,或者利用山坡和谷地的掩护。完成对敌包围后,各部即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彻底击溃。

    包围运动是蒙古军队常用的作战方法,而且他们特别善用计谋来实施此种战术。但当下由于作战方式的转变,蒙军不能失去扬州,因而从战略上说其实处于守势的地位,加上地形所限,作战区域狭小,使他们无法发挥机动力强的优势,采用两翼大迂回的战术,只能退而求此次集中兵力于正面战场,进行硬碰硬的作战方法。

    “开炮!”眼看敌骑越发迫近,其果然如同以往开始变阵,两翼的轻骑开始放缓速度,在后的敌重骑兵从预留的空隙中穿插而出,加速向己方防线冲来。而此时敌骑也全部进入了火炮的打击范围,正是最佳的战机,赵昺忍不住挥拳低吼道,仿佛自己正在前沿指挥一般。

    ‘轰、轰、轰……’在前指挥的倪亮就像与小皇帝心有灵犀一般,几乎同时下达了开炮的命令,接令的炮兵旅统制刘鸣将旗一摆,呈梯次配置的火炮阵地中,火箭团和中、重炮团率先开火,阵地上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