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玉昔帖木儿所知,侍卫亲军的兵丁合法收入根本比不上普通的自耕农,连佃农的收入水平都达不到,“合法”生活水平近似于乞丐,想要稍加改善就不得不完全走向“违法”的流氓之路,乞丐、流氓,名之为兵,所以其家庭生活只能靠着各种非法收入才能贴补。在此条件下,无论是军事技能还是军人自尊全部荡然无存,实则如市人,可谓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

    当下众将请求朝廷派侍卫亲军助战,知道实情的玉昔帖木儿当然不愿意,其到来参战不仅要按惯例地方提供粮草和军饷,还要支付作战补贴,朝廷是不负担的。而此时地主也没有余粮,让这些万户们出钱肯定是八百个不愿意;另外这些已经穷的活不下去的侍卫亲军来到还嫌富裕的两淮地区,肯定要设法进行改善,这对地方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想到如此种种,玉昔帖木儿断然拒绝了众将的提议,决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作战计划。他以为只要自己计划周密,就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而自己的计划一旦成功,不但能迫使南朝军队退兵,还能获得巨大的利益,缓解自己面临的困境。若是能生擒南朝小皇帝,或是攻克临安,那么自己将立下不世之功。

    当然玉昔帖木儿也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战败风险,但当下两淮地区在南朝不断派兵袭扰下,沿江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粮食歉收,税赋减少。可朝廷不但没有减免,还增加了税赋。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他不能不通过发动战争来绑架朝廷,以度过难关,逃避钩考之难,缓解行省的财政困难。

    两厢对比之下,玉昔帖木儿觉得渡江南侵所面临的风险还是值得的,谁让自己穷呢!所以尽快众将反对声不断,他还是孤掷一注的决定执行既定的作战计划,集中主力过江。当然作为预备手段,他也下令动员起各部的渐丁军作为预备队,防守要点,以备宋军攻克扬州直驱腹地的最坏情况发生……

    …………

    “陛下,事务局送来的最新情报!”寒夜中,行营御帐的帐门被掀开,谭飞带着一股寒气进入帐中禀告道。

    “哦,有何变动?”由于御前办第一室主事应熙能力不足,赵昺只能将最为重要的情报工作转由谭飞代管,他听报后挥手让左右退下,让其上前回禀道。

    “陛下,事务局河南站禀告屯驻于黄河以北的河南淮北都万户府的三个万人队已经移至淮南,近日向高邮方向移动集结;山东河北都万户府兵力也移驻高邮。他们判断近期蒙元方面将有大的行动,据他们探听的消息是要出援扬州,对我军进行合围。至于真实意图尚在打探之中!”谭飞禀告道。

    “那你以为蒙元的进攻方向是哪里?”赵昺听了沉思片刻,反问谭飞道。

    “陛下,属下以为蒙元若是救扬州无需宣扬,也不必集结如此大军。而据我军近日截获的蒙元信使供述,要求不惜代价固守城池的命令来看,他们的目标应该江南。”谭飞想想分析道……

第1091章 断定() 
赵昺判断玉昔帖木儿一定要南侵,绝非是只凭直觉,不说自己谋划多时,甚至不惜御驾亲征扬州布下陷阱。请百度搜索他做了这么多,其实心还是不能够完全断定其会计,但前几日他接到事务局传回的一份情报后才认定自己的计划成功,玉昔帖木儿终于钻进了自己的圈套。

    事务局收集的情报会按照重要性分为几个等级,并以此划定可以传阅的范围,如此做一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因为赵昺清楚自己能够将探子安插到对手的身边,那对手也同样有可能将间谍布置在自己的身边;二则是出于对探子的保护,毕竟有些内容能够让有心人从推断出情报的来源,据此查出始作俑者。

    赵昺前时得到的是一份划为绝密的情报,其内容是玉昔帖木儿在高邮召集的军事会议的谈话,但是这份情报并没有能完整的记录其所言的每一句话,甚至没有说明其在会议的兵力部署。如此表明那位探子在蒙军地位不高,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高级别的会议的,很可能只是低级的仆役,或是帐外轮值士兵,所以无法一直留在帐,听来的只是只言片语,并不完整。

    但是其对玉昔帖木儿有关‘国本’的几句话却记录下来,而赵昺也正是通过这几句话推断出其定会渡江南侵的判断,并将其视为当前的有力对手。因为其在战略层面的眼光已经超出了一个武将范畴,甚至超出了朝的那些身居高位的宰执,能够看出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的潜在危机,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计划将隐患消除。

    对于玉昔帖木儿的见识,赵昺不由的提高了警惕,当下的人可能还不理解其的深意,但是是他作为后世人却清楚无。以现下新疆地区来说,元廷依然未能完全占据,还有很多地区被海都势力控制着,但是其尽管合纵联合诸多势力试图全面控制这一地区,可难以成功,便是败在了忽必烈屯田的政策之下。

    海都可以说是忽必烈一生最顽强的敌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防线,其专门派出了两万多人的屯田队伍驻扎在新疆,开垦了一百多万亩土地,这也使元廷可以控制新疆地道底气,因而屯田的成功与否甚至决定着忽必烈对外战争的成败,而最终元廷在新疆无奈退让,与海都改变战术,破坏其在新疆屯田政策,导致土地的丢失不无关系。

    而以屯田种植谷物、再采取屯田的方式获取军粮,达到固守边防的策略也并非汉族的专利,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在唐朝时兴起的吐蕃起源于拉萨河谷的农耕部落,是他们最早发现并种植了青稞。而吐蕃的统一史也是务农的吐蕃人不断吞并融合周边其他部族的历史。此外,吐蕃少有突厥“大汗”遍地的情况,被吐蕃人征服的地区普遍接受了吐蕃的风俗化。

    此外元朝覆灭后,昔日在草原建立的城市因为没有来自内地的粮食供应而日益荒废,只留下颓景供后人凭吊。蒙古人崇尚行动力,他们没有为这些废墟写下黍离之悲的诗篇,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重现祖先的辉煌,俺答汗是其的代表。

    俺答汗在嘉靖年间对明朝展开了多次军事行动,甚至一度兵临北京城下,力图恢复草原昔日的荣光。他还在草原建立了不少城市,规模最大的有现在的呼和浩特。为了建设这些城市,俺答汗动用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这其还包括了一些被其明招暗掳来的汉人。军事能力方面,俺答汗不在努尔哈赤之下,也不逊色于先祖忽必烈,他甚至组建了火枪部队,但最终都未能再现祖先的辉煌。

    这些枭雄们的成或败,是有人意识到,或是没有意识到:有了可以储存的粮食,游牧民族才有可以与原王朝长期对峙的物质基础。显然玉昔帖木儿已经有所觉察,虽然他还不知道根节在那里,但其已经认识到了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当前国内的经济混乱是因为以和林为心的草原出现了问题。

    忽必烈夺取原后,将统治心迁到了大都,但和林是蒙古的肇兴之地,依然是国家的政治心,而蒙古草原在元朝时期往往都有雪灾、旱灾,为了保持龙兴之地的稳定,元朝几乎每年都要赈济留守族民。且作为元廷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库里台大会的主要王公们也留守草原,为了稳定这些王公贵族,建立‘赐赉制度’,赐赉有诸多种,如登极、亲政、万寿、徽号、配享、升祔、册立、军功、婚丧等等。但不管是哪种名目之下都是要给这些王宫贵胄,大量仆从金银被赏赐出去,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同样为了草原而维系从和林到达各大汗国和原的驿站也是耗资冗沉,同样的还有管理草原和驿站的官员工资。所以为了维护腹里地区的稳定,朝廷年年输送到和林的财富占据国家税收极大部分。而现下的混乱正是因为朝廷失去富庶的江南地区,导致税赋大为减少,无力在背负这个沉重的包袱了,要解决这个办法只有重新夺回江南……

    “既然他们要渡江,我们也要好好的配合!”谭飞的判断与自己不谋而合,他笑笑道。

    “陛下之意是缓攻扬州?”谭飞问道。

    “不,我们反而要急攻扬州城,但是要……”赵昺笑笑,撇撇嘴道。

    “陛下的意思要攻而不破,却要做出志在必得之状!”谭飞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小皇帝的意思,轻声道。

    “正是,如此才能够彻底打消玉昔帖木儿的疑虑,让其放心过江。”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玉昔帖木儿此次集了两个都万户府的兵力,约有十万之众。而我方设伏的兵力似乎稍显不足,这些人闯入江南,一旦突破围堵,必会引发动乱。”谭飞却是皱皱眉道。

    “嗯,你说的极是。朕没想到玉昔帖木儿竟然如此决绝,竟然不顾失去两淮的危险,将精兵尽数用于南侵!”赵昺此前估计在自己大军北渡,兵临城下的姿态下,玉昔帖木儿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派兵南渡,威胁临安,以迫使自己退兵。当下其行动已经不是解扬州之围了,而是意在趁己方后方空虚之际抄了自己老窝了,要知道当年伯颜灭宋动用的兵力也不过是二十余万。

    “陛下,为求稳妥,属下以为既然我们诱敌的目的已经达到,不若在敌准备南渡之时,全力突袭,歼敌于半渡。而不必等到让敌深入江南,再行伏击围歼。”谭飞言道。

    “以你之计倒是稳妥,虽无法达到夺取扬州,却也能完成歼敌大部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赵昺沉吟片刻,摸摸下巴若有所思地道,“但是我们若是撤军,转而进攻南渡之敌,如何转移,如何接敌,如何断后,也多有困难,甚至面临在野外遭敌夹击的危险。”

    “属下只是妄言,一切还需陛下决断!”谭飞知道小皇帝所虑不无道理,若想悄无声息的脱离扬州之地,又悄然赶到另一个战场,且要在敌方的地盘长途行军,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