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黄妸身后的赫然竟是李信于高阳守卫战任教习时麾下的民壮队官张石头,只不过现在的张石头脸上多了一道骇人的疤痕,不论他笑还是说话,牵动疤痕都使整张脸显得骇人无比,让人不敢直视。

    也正是有了张石头,以及张石头提及在高阳时于李信麾下的一段经历,黄妸这才力排众议用他来策划守城战术,没想到效果竟出奇的好,一连坚持了不知多少个日夜,就守到了今日。

    张石头又说起李信是如何筑城,又如何组建火枪队,以及将各种火器极尽功效之发挥又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直到如何斩杀鳌拜,擒杀岳托,将黄妸听了个惊心动魄,神往连连。心里却埋怨,这些事却从未听他提及过。

    “张石头你说,你们教习会来代州吗?”

    黄妸于敌楼之上眺望北方,似乎想看穿阻挡她视线的山和水。

    “等着吧,教习定会奇兵制胜,一鸣惊人!”

    “是吗?”黄妸睁圆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浑身冷的几乎能滴水成冰的汉子,在这个人身上,他似乎又看到了李信从未展露过的另一面。

    过了繁峙之后,斥候游骑纷纷由代州城外返回,带回的消息很让很多人都极为沮丧,看规模流贼竟不下十万之数,将代州城围了个几乎水泄不通,他们这两千战兵四千辅兵冲上去还不够给他们塞牙缝的。

    李信面色冷峻,遥遥看向代州城方向,既然出兵就是要和流贼决一死战,将他们赶出山西,只恨手下可用之兵太少,硬碰硬经不起消耗。沉思一番之后,他决定改变之前在代州打局部战的计划。

    “拿地图来!”

    李信一下马,立即便有军吏从随身携带的油布包里掏出地图,平铺在地面上,他趴在上面研究了半天,终于将手指圈定在代州南面的一处城池上。

    “既然流贼人多势众,咱们就将他们调动起来,一旦他们分兵运动,就给了三卫军趁机歼灭之的机会!”

    军器局会办田复珍亦在李信身侧,对这个计划深以为然,不硬碰硬,寻机作战,正是当此之时最合适的选择。

    “那代州不救了吗?”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岂不闻围魏救赵?只要攻其必救,代州之围将不战而解。”

    “真如此玄么?”有人有对田复珍围魏救赵之说撇嘴不以为然,李信则点头道:“正是此理,三卫军即刻起,加快脚程,绕过代州避其锋芒,直奔忻州!”

    忻州是太原城北面的门户,地位十分重要,经过之前的几次大胜,流贼必然麻痹大意,只要明军突然出现必能攻其不备,到时候流贼必然要分兵救援。如此,调动流贼的目的便初步达成……

    确定了攻击目标之后,摆在三卫军面前首要的便是时间问题,他们须在代州陷落之前抵达并攻下忻州,这次奇袭作战的效果才会被发挥到极致,所以三卫军必须与时间赛跑,还要避开流贼的斥候,走官道肯定行不通,只要过了大河向南进入五台山北麓,然后抄近路只杀奔忻州。

    从北娄口带来的本地向导便起了作用,有他们带领,李信的三卫军的行军速度不会减的太慢,谁知刚进了山区,便见远处腾起数股袅袅烟柱,瞅着不像百姓生火做饭,难道前边有情况……

第二百二十二章 以少胜多() 
李信立即派游骑前去侦查,发现竟然是一股打散的大明官军,躲在山林里生火做饭。这些人是原振武卫的卫所兵,逃到这里时连死带伤加上掉队,只剩下不足千人,领头的是个守备请求三卫军给他们点粮食。李信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跟他走去攻击忻州,他们可以得到粮食补给。二是,任他们自生自灭。

    现在的五台山正值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没吃没喝,若是再多待上几日,他们不被流贼灭了,也得被活活饿死。一番权衡之下表示愿意跟三卫军走,但是得先让他们饱餐一顿。

    李信听罢一阵冷笑,兵贵神速,哪里有时间和他们瞎耽误工夫,言辞拒绝之后告诉溃兵门必须立即出发,战事紧迫三卫军不会停留。无奈之下,守备只好带着手下的溃兵门随李信一同南下,但他们的兵员素质与士气则差了十万八千里,走的居然比三卫军的辅兵都慢。

    经过一日夜的急行军,李信的三卫军涉过沱河终于在凌晨时分抵达忻州城地界,又沿着另一条大河向西南方向急驰而去。过了沱河以后地势放的平缓,几乎一马平川,三卫军的行踪再也掩饰不住,流贼的游骑斥候不时在远处侦查尾随,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所有战兵与辅兵都陷入一片高度紧张之中。这其中尤其难为了炮兵营官海森堡,为了不使他麾下的十八门大炮掉队,可是费劲了力气。因为他明白,三卫军孤军深入,如果没有火炮的火力支援,将在野战和攻防战中陷入极大的劣势之中。

    驻守忻州的流贼并没有如想象中一样固守城池,他们在发现明军踪迹之后,在第一时间集结了两万余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滚滚碾来,很显然没将李信这几千人放在眼里。

    “列阵!列阵!一线,第一营第二营。二线,第三营……”

    呈几列纵队前进的三卫军战兵立即放缓了前进速度,开始喊着口号随着各排排长的哨子声组成已经操练过上百遍的古斯塔夫方阵横队。陆九的骑兵营则在方阵侧翼游弋,等候中军将令再伺机行动。

    跟在李信身边的高时明都快吓尿了,原本之前几天他一直跟着辅兵行进,这一日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跟着战兵一起前进,又不敢表现的太过丢人,堕了自家监军的面子,只好强忍着恐惧硬撑着紧随在李信身后。

    此时辅兵还在与战兵一河之隔的五里外,李信之所以如此安排,为的就是临战之时,战兵还要分出精力来照顾辅兵。可由于通讯的滞后性,等李信派人去同知郭师爷停止前进时,他们已经紧随战兵之后抵达大河岸边,看到对岸滚滚而来的流贼,立即按照以往的数次演习,将大车围成车阵,所有辅兵则手持武器,亦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面对滚滚而来的流贼,方阵并没有向前进击,而是亦步亦趋的慢慢向后,直靠向身后的回形河滩,竟有背水一战的趋势。流贼将领显然也应该注意到了这一小股突入太原腹地的明军已经进退维谷,后面就是大河,前面又有两万大军,看他们如何应对。

    战鼓陡然间咚咚爆响,流贼发出了震天的呼喝之声,然后便加速奔跑,直奔河滩上的三卫军而来。

    第一营和第二营分组两个方阵并列在第一线,两个丁字形的顶端分别部署了两支最精锐的长枪排,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要能顶住敌军的冲击,石柱劈水一般将人流劈成两半,如此敌军洪流将面对丁字前端位于长枪排之后的火枪排火枪齐射。原理与李信在高阳改造城墙时一样,就是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增加攻击面积。

    位于丁字形底端则是交替并列的三个火枪排与两支长枪排,其中位于正中的一个火枪排作为后备兵,其余四个排火枪负责远射,长枪负责肉搏。

    第三营单独组成一支方阵,位于第二战线,伺机反击。

    “杀!杀!杀!”

    流贼的声音愈来愈近,震耳欲聋,手持各式武器就像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样席卷而来,李信的瞳孔猛然收缩,这还是他自来到明朝以来,第一次正面与远超己方兵力的敌人对阵,这是一支军队成熟的必由之路,此战若胜将给三卫军建立极大的自信心,若败……这上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将全部化作泡影付之东流……

    战场的形势已经容不下李信再做别想,他收敛心神,令方阵不停调整着脚下的位置,以图在最佳的位置和流贼接战。他甚至已经能够看清冲在最前方贼兵的五官样貌,黑瘦的脸庞,紧绷的面容,乱蓬蓬的胡子,几乎是千人一面,所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持的各式砍刀,狼牙棒,甚至还有大明官军装备的制式军刀雁翎刀。

    两百步,一百步,五十步……当贼兵距离方阵五十步的时候,方阵中出现了一丝小小的骚动,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让一名士兵失禁了,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他怀着屈辱与羞愤紧紧握住了手中火枪。

    李信突然拨开护卫亲兵冲到丁字形底部的长枪兵之侧,拔出腰间雁翎刀,“准备杀敌!”

    “杀敌!杀敌!”

    三卫军千口同声,杀敌二字便如一柄利剑一般尖厉的朝流贼暴喝的潮水中猛劈过去!

    轰!轰!轰!

    海森堡的炮兵这一回没有进行实心弹的远距离射击进行威慑,而是将流贼放入五十步之内全部以散弹进行轰击。炮兵营被分成两队分置整个横队的两侧,对两个扇形区域中的贼兵进行交叉轰击。

    一次齐射便轻取了流贼上百年性命,也将这些一直顺风顺水的流贼震的几乎找不到东西南北,可在上万人强大的惯性下,山呼海啸的流贼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进攻速度,两次齐射之后,尽管心神剧震大批的贼兵互相裹挟,还是身不由己的继续向前冲击,冲向随风飘来的浓重硝烟之中。

    位于丁字底端的火枪队与长枪队一样都是五排纵深,前三排火绳枪手已经端枪准备,只等在流贼到达阵前二十步时进行齐射,与此前高阳时不同,现在的方阵并不追求火力的连绵不断,而是寄希望于第一波最大火力的齐射彻底打掉敌军之士气,这也是古斯塔夫二世的火力特征,李信也将之一并拿了过来。

    第三次齐射过后,终于,如中流砥柱一般钉在丁字形最前端的长枪队,牢牢将双脚钉在地面上,岿然不动,六列纵队便如刺猬一般支起长枪,直指呼啸而来的贼兵,锋利的枪尖撕开皮肉,轻易的就夺去了第一条因为势众裹挟而停不下脚步的贼兵性命。其他贼兵为了不被同伴裹挟推到枪阵上,只好向两侧前进。由此,枪阵便果如中流砥柱将贼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