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沈王乐得耐心等待,等待着京营大军的一次惨败,多尔衮亲率十万大军与明军决战,就凭城东南那区区万多人三卫军还想力挽狂澜?开什么玩笑!

    当李信的作战计划传到居庸关时,沈王更是开怀大笑,在他眼里这已经是黔驴技穷的表现,玩弄此等诡计,在绝对优势的清兵面前将毫无用处。

    “王爷,李信其人不可小觑,此人既然敢如此笃定的放出风声,说不定有甚出人意料的动作。”

    沈王的幕僚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出言提醒着。沈王冷笑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京营的兵都是些饱食终日的废物,真正可堪一战的只有三卫军那万多人,在十万清军面前又能顶多少时日?李信事先放出风声来,无非是要玩些障眼法,搞搞突然袭击,看着吧,没有用的。”

    沈王说的在理,那个幕僚便不再继续言声,更何况左良玉即将率领主力出大同府,一旦与他们在居庸关汇合,到那时别说北京城那些京营废物,就算清军他也有资本与之一战了。

    那幕僚想了想又建言道:“要不要趁着三卫军不备,偷袭他们……”

    沈王断然摆手,“不必,如此做风险太大,这些障碍就交给多尔衮来清扫吧!”

    他相信,李信惨败之日,就是他的上位之日,到那时放眼京畿之地,能够拯救北京城的,除了他沈王还能有谁?这还要感谢杨嗣昌的心怀鬼胎,若非他在河南畏敌怯战,又岂能轮到自家在这京畿之地独领风骚?

    ……

    多尔衮在中军帐内反复踱步,今夜的他有些神思不属,沈王的狡猾在意料之中,让他感到难以捉摸的是李信,此子居然明目张胆的放出风声,要于三日后与大清八旗正面决战。

    三卫军战力非凡他是知道的,但若说敢以绝对劣势的兵力与优势兵力的大清铁骑相抗衡,他还是难以置信,这很有可能是李信所施用的一个诡计。

    若非两次攻打朝鲜,清军皆遭遇惨败,此时的多尔衮根本不会有半分担忧。朝鲜之战,清军的劣势在于对方依托朝鲜多山地的优势进行防守反击。而明朝的京师却不同,放眼到处都是一马平川,明军还能有什么诡计能够力挽狂澜?

第九百四十章 天子,傻子?() 
多尔衮一夜无眠,在辗转反侧中定下了与明军于北京城下决战的计划。不论李信如何奸狡过人,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大清铁骑面前,只要明军敢于野战,他相信胜利最终还是会站在大清一方。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李信自出山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名大战都与守城有关,却没有任何一次野战取得过辉煌的战果,这就足矣说明此人善守而不善野战。而大清八旗铁骑恰恰相反,正是善于野战而拙于攻城。今次,李信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难道是黔驴技穷了?

    不管李信是如何想的,多尔衮都不打算乖乖的等到三日后,让李信打上门来。这次,他也要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李信尝尝被突袭的滋味。

    ……

    夜深了,紫禁城中灯火尽灭,只有文华殿暖阁内透出了点点灯火之光。太子朱慈烺正盘坐在暖炕上奋笔疾书,周皇后就坐在书案之侧,面容疲倦,然而却仍旧强打着精神,不时的与朱慈烺对话几句。

    周皇后在帮助儿子熟悉政务处置,她要尽快使儿子成熟起来,早一日抗下这大明江山的千钧重担,这才对得起瘫在榻上,人事不知的丈夫。

    对于朱由检的病情,御医几次会诊之后,都是无可奈何的摇头,由于至今尚未苏醒,若昏迷的时日渐长,就算以后有幸醒了过来,只怕脑子也要糊涂了。

    其实,御医说的很委婉,所谓脑子糊涂无非就是成了傻子。

    一想到精明强干的丈夫将来有可能变成个傻子,周皇后的眼泪便再也忍不住涌出眼眶,在脸颊上汩汩流下,她并没有拭泪水,生怕自己的举动影响了太子的功课。

    “母后,你哭了?”

    朱慈烺的声音自身侧响起,周皇后略微稳定了下情绪抬起头来,勉强的挤出了一个笑容。

    “太子如此刻苦用功,娘这是欢喜的。你父皇未竟之功业,将来全着落在你一人之身上,害怕吗?”

    周皇后的话并非全然掩饰,当此危亡之时,她需要自己的儿子有着铁石般坚强刚硬的性子,她的儿子也许注定便做不了太平天子,那么就让他做一个中兴之主吧!

    “儿臣不怕!有镇虏侯在鞑子再难进寸步,沈王也要竹篮打水……”

    在勉力而起的同时周皇后也在暗暗祈祷着,老天啊老天,快快让太子成长起来吧,一个合格的皇帝,合格的君王不能依靠任何人,他只能凭借自己的双手,玩弄重臣于鼓掌之间,把持天下权柄在方寸之地。

    “殿下,殿下!”

    多日不见的王承恩忽然顾不得规矩的冲入了暖阁。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朱由检的病倒,这位曾在紫禁城中权倾一时的大貂珰也已经大不如前,又因了他生性不好争狠,只一心一意的照顾卧床不醒的朱由检,便更是深居简出。

    “万岁,万岁爷醒了!”

    当这句话从王承恩口中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出来之时,周皇后直觉的如堕梦中。直到王承恩又重复了一遍,周皇后这才陡然醒转。

    片刻之后,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便急急忙忙赶到了朱由检养病的寝殿。

    殿内居中一鼎铜炉,里面炭火烧的正旺,朱慈烺不自然的耸了耸鼻子,脸上显出几分嫌弃的表情,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弥漫着一股尿骚味。这也是卧床病人室内共有的特殊气味,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反而是周皇后对此习以为常,她每日都要到丈夫榻前哭上一阵,以缓解抗在肩头千钧重担的压力。然而,见到醒来后的丈夫,周皇后初闻丈夫苏醒的喜悦顿时就被打了个粉碎。

    只见病榻上的朱由检,眼皮时而半睁,时而闭合,眼珠在不自然的转动着,微微斜张的口唇间,一丝丝涎水已经将枕头打湿了一片,喉结上下咕哝着,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声音。

    周皇后再也忍不住心头的失望与悲伤,轻声的啜泣起来。他的丈夫醒了,却与不醒又有什么区别?

    太子朱慈烺立在床榻之侧,看起来面无表情,实则已经慌乱到了极点。在朱慈烺的印象里,父皇就是顶天立地的柱石,是大明朝的脊梁。突然间见到他成了一个废人,心中的大山骤然崩塌,惊骇与不知所措充斥着内心,让他倍受打击。

    但是,朱慈烺并没有像寻常家的儿子那样,扑倒在病榻前哭号的死去活来,只是默默的流着眼泪,透过眼前的一片迷蒙,他的目光也罕有的迷茫了。

    最终,周皇后封锁了天子苏醒的消息。并严令照顾朱由检的一众宦官,不得走漏一字半句消息,否则定然要将他千刀万剐。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刚回到寝宫的周皇后连眼睛还未及合上,便有宦官连滚带爬的赶来禀报。

    “大,大事不好了!”

    坏消息听得太多,以至于周皇后都麻木了,便直起身子沉沉问道:“何事?”

    “鞑子围城大兵三更时袭击了三卫军营地,现在,现在还,还未分胜负……”

    周皇后闻言腾的站了起来,此时也不过刚刚四更天,这么重大的突变过去了一个时辰,她现在才得到禀报,其间又不知要发生多少难以预料的变故。

    “传旨,召集内阁所有重臣入宫!”

    “殿下,阁老们已经在暖阁中候见了!”

    周皇后本想叫醒已经睡下的太子,但见到他鼾声满满的样子,终究是母爱之心占了上风,不忍将之唤醒,就让他睡吧,他已经有三天三夜没睡上一个囫囵觉了。

    到了文华殿暖阁,阁臣们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不过却独独未见镇虏侯李信。

    “镇虏侯何在?”

    李信不在,周皇后便像没了主心骨一样,其余的阁臣玩弄权术自然都是顶尖的人物,可让他们参与兵事,却是赶鸭子上架了。

    “镇虏侯得知清军偷袭,已经连夜出城,到前方亲自指挥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周皇后心中一阵感慨,朝臣们不断有人攻击李信,说他有不臣之心。周皇后对他也因此甚为忌惮,若非形势至此,只怕也会使上丈夫对付此人的手段。可在关键时刻奋不顾死的,竟也是这个饱受朝臣攻击与不信任的李信。

    清军袭营的确大出李信的意料,多年来的连战连胜,已经让他不自觉间产生了轻敌的思想。也是百密一疏,竟忽略了多尔衮不会坐以待毙的可能性。

    当李信带着人赶到北京城东南方的军营时,已经是火海一片。李信严令各营之间不得擅自互援,以防清军趁机制造更大的骚乱。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袭击的清军才逐渐散去。

    受到袭营的主要是旧方阵步兵,在大火与反击战中一共战死八百余人,伤千余人。

    稳住了局面之后,李信立即召集队官以上所有将佐军官开会。

    之间面对袭击清兵的几个队官直接提出来,清兵的夜袭并非骚扰,而是拼力一战。

    李信心头一动,难道多尔衮打算夜袭一战击垮他的三卫军?但是,不论多尔衮是否做过这等打算,现在都没有意义了。

    三卫军伤亡不到两千人,对方的意图显然没有得到实现。

    这是好的一面,对三卫军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经过这次夜袭之后,三卫军的士气将大打折扣。一旦士气受到重挫,战斗力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不过现在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李信简单的和军官们讨论了一下作业的战况之后,便语气颇为轻松的安慰了他们一阵,然后又郑重道:“加紧整备,加强防范,两日后的决战仍旧按计划进行!”

    ……

    紫禁城文华殿暖阁中,几位内阁重臣同样是一夜未泯,都在焦急的等候着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