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父山其实很矮,估计还不到三百米,但是山势却十分的险峻挺拔,据说山巅还有一块刻经石,上面雕刻着整部的大般若经,而且这块刻经石形如巨佛端坐,所以梁父山又被称为映佛山,甚至在山的东侧,还有一认规模宏大的光化寺,可惜自从李世民限制佛教后,天下有名的寺庙也都大受影响,现在光化寺也不复以前兴盛的景象。

    封禅的时期也经过司天监的严密推算,不过李世民来的时候十分心急,一直催着赶路,结果当李休他们到达梁父山时,离推算的祭地日期还有五天的时间,不过这倒也不错,至少让李休他们有时间到附近游览一下,本来李休还想登泰山,但是因为封禅的事,现在的泰山和梁父山都已经被封锁了,封禅之前任何人不得上山,所以李休只能等到封禅时才能上山了。

    不过泰山和梁父山虽然不能上,但是周围依然有不少名山大川,比如梁父山这里就属于徂徕山南麓,往北也有不少风景秀丽的山峰,有些山峰上还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古迹,李休也不需要为封禅的事操心,所以有时间时,也会去周围的山上转一转。

    四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明天就是在梁父山祭地的日子,而且经过前几天的准备,封禅之事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正日子举行封禅大典了,如此一来,长孙无忌也闲了下来,于是这天就来找李休,刚好李休也没有出去,于是两人就在院子里备下点酒菜边吃边聊。

    “驸马来之前为何不劝一劝公主,陛下力邀她随同封禅,这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你们夫妻一同参与封禅,日后传出去也是一桩美谈。”聊了几句闲话后,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道。

    原来在动身之前,李世民曾经邀请过平阳公主一同前来封禅,因为只要还健在的开国功臣,这次几乎全都来了,平阳公主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在大唐起兵之初,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她也完全有资格参与这次的大典,再加上李世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想和平阳公主和解,所以才几次邀请她,但却都被她给拒绝了。

    “无忌兄你与秀宁也算是旧识,她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只要是认定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更改,再加上当年”李休提到妻子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只不过说到当年时,却忽然停了下来,因为再说下去就有些犯忌了,所以只见他转而一笑岔开话题道,“其实我也劝过秀宁,只不过她不肯来,对此我也没有办法。”

    听到李休的话,长孙无忌也不由得叹息一声,他与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自然与平阳公主早就相识,从年幼时起,平阳公主就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真要是生起气来,李世民三兄弟也都得让着她。

    “算了,不说这件事了,不过刚才我在来之前,看到魏王那边可是好不热闹,听说是齐鲁当地的不少文人名士都来了,魏王也是设宴款待,看来魏王的爱才之名也已经传遍了大唐啊!”当下只见长孙无忌忽然摇了摇头,随后转移话题笑道,只是提到李泰时,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不太友好的调侃之气。

    “魏王的封地本来就在齐鲁之地,他在这里的名气大一些也很正常,不过封禅在即,他却还招来这么多不相干的人,恐怕用意也不是那么简单。”李休这时神色淡然的道。

    “嘿嘿,无非也就是两个用意,一个是给陛下看的,好让陛下知道他是多么的受士人的爱戴,另一个则是那些士人看的,毕竟陛下带他封禅却没有带太子,这其中传递出的信息也颇为耐人寻味啊!”长孙无忌当下也毫不客气的指出道。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休也是无奈的一笑,看来长孙无忌对李泰还真是不喜欢,甚至话里话外都透着厌恶,也不知道李泰是怎么惹到他的?

    封禅前的最后一天也很快过去了,晚上李休想要休息时,却被李泰那边设宴的丝竹声吵的睡不着,不过他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李泰这么明目张胆的招揽文人名士实在有些不智。最后李休干脆不再想着入睡,而是考虑明天封禅的事,结果最后反而睡着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封禅大典(上)() 
    封禅大典终于要开始了,按照汉武帝留下的规矩,第一天就在父登上梁父山祭地,而在梁父山的山顶上,已经建造了一座方形的祭台,周围还有环水围绕,因为按照古人的认知,大地是方形的,所以方形的祭台也代表着大地。

    李世民从三天前就开始清心寡欲,并且禁绝一切荤腥,每天都以香汤沐浴,今天一大早,他就换上举行大典时才穿的冕服,然后率领文武百官登上梁父山,李休等人也是一身的朝服,目视着李世民登上祭台,然后开始了祭地大典。

    虽然整个大典显得十分的隆重肃穆,但其实也十分的无聊,整场全都是李世民的独角戏,李休等人也顶多也就是配合的参拜几下,而且整个典礼很长,李休刚开始还十分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最后也感觉有些昏昏欲睡。

    整个祭地大典从早上持续到下午才结束,台上的李世民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毕竟他对这一天已经期待很久了,做什么都感觉不到累,但是台下的李休等人却一个个都有些受不了,特别是过了中午后,所有人都是又累又饿,好不容易熬到大典结束,李休他们也感觉像是解脱了似的。

    典礼过后,李世民与大臣们休息了片刻,这时有人送上来一些简单的饮食,等到吃过东西后,李世民立刻兴致勃勃的带着人下山,因为按照典礼的规定,他们必须在今天到达泰山,因为明天一早就要举行祭天的大典。

    李休正值壮年,但也感觉这大半天折腾下来也是累的要命,但是为了配合大典,他也不得不随着李世民下山,幸好礼部的官员还算有良心,竟然给大臣们准备了马车,这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带来的那些开国功臣中,许多人都是年事已高,今天都已经折腾的不轻了,若是再骑马的话,恐怕没走几步就会从马背上摔下来。

    李休和长孙无忌挤上了一辆马车,然后急匆匆的赶往泰山,两百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放在后世的话,开个车也就是一个小时就能到,但是放在这个交通落后的时代,却需要让马车跑上半天,所以当李休他们到达泰山时,天都已经黑了下来。

    等到下了马车时,李休感觉全身都已经快散架了,住宿的地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他简单的吃了点后,立刻就躺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不过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时,李休就被人给叫醒了,因为他们要在吉时之前赶到泰山之巅。

    虽然经过一夜的休息,李休还是感觉身上有些困乏,更别说那些年事已高的大臣了,而且泰山上也不能行车,只能用步行,虽然泰山不像华山那么险峻,但从山脚到山顶也有几千级石阶,这一路走上去,哪怕是一个壮年人也要花上两个时辰左右。

    不过想要封禅,自然也不能怕吃苦,更何况为了表示对天地的敬畏,连李世民都要亲自登泰山,所以李休这些大臣们自然也不能例外,一个个都跟在李世民的后面沿着石阶而上,虽然天很黑,但是街道两侧都有侍卫打着火把,倒也不用担心一脚踩空摔到悬崖下。

    李休和长孙无忌在大臣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直走在最前面,不过旁边的房玄龄等人的年纪也不小了,而且长年伏案也让他们的身体情况堪忧,刚爬到半山脚时,这些大臣们就一个个的喘着粗气,走一段就要休息一下。

    李休看到房玄龄狼狈的模样,当下也伸出援手,伸手搀扶着他一起登山,这让房玄龄也十分的感激,同时也苦笑一声开口道:“幸亏克明兄没有来,否则以他的身体情况,恐怕会累出病来。”

    克明正是杜如晦的字,这次并没有随李世民一起来泰山,说起来杜如晦早就应该去世了,多亏了李休的提醒,这才一直活到现在,只不过这几年他的身体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有时都无法上朝,为此李世民还特批允许他在家中处理公务,以他的身体情况,自然没办法来泰山,而且长安那边也需要有人辅佐李承乾,所以杜如晦就留在了长安。

    “杜相的身体情况也让人担心,这次没来虽然有些遗憾,但毕竟身体要紧。”李休当下也开口道,他其实也很累,不过仗着年轻,而且平时也一直保持着锻炼,所以身体素质还不错,这时还可以支撑。

    “是啊,其实克明的身体早就不行了,我也一直劝他多休息一下,只是他这个人特别固执,一心扑在政务上谁的话也不听,幸好这两年他的态度有所松动,上次我去探望他时,他还说等到明年时,就向陛下辞官,这样也能好好的休息几年。”房玄龄这时也喘着粗气道,花白的须发在山风的吹拂下四处飞舞,目光中也露出几分悲伤的神色。

    说起来房玄龄比杜如晦还大几岁,今年他已经年过六十,而杜如晦却才五十多岁,但是杜如晦的身体却比他差太多了,而且两人也是多年的知交好友,甚至当初还是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的杜如晦,两人共同辅佐李世民,并且得到房谋杜断的美称,只是现在杜如晦的身体情况实在太糟糕了,房玄龄每次想起都不禁为之伤神。

    “辞官也好,杜相的身体情况的确不宜太过劳心,而且我听孙道长说,杜相的身体只能慢慢的调养,所以等到他辞官后,不如就住到南山去,孙道长的药观也在那里,到时可以让孙道长就近照顾,说不过多调养几年,他的身体会慢慢的恢复健康。”李休听到房玄龄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道,其实他也曾经劝过杜如晦,让他多加休养,只是对方并没有听进去。

    李休搀扶着房玄龄边走边聊,前边的李世民估计也发现了一些老臣体力不支,于是也吩咐士卒搀扶着大臣登山,最后在一轮红日跳出东方的天际之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