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羲之都这么厉害了,你怎么还说谢氏不说王氏?”
“这就是先前说的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方法或者机缘,在达到元神外放的境界以前,练神的修士本身,并没有什么超强的战斗能力。”
“你的意思是谢家有一个练神达到了元神离体的境界?”
“不错。应该是谢玄,就是不知道你们知道这个人?”
“居然不是谢安?”
“谢玄是谁?”
“我还以为是谢灵运呢!”
众女一时议论纷纷。
还是柳如是学问深,问道:“该是那位‘芝兰玉树’吧?”
班主也有些迷茫:“谢家之宝树,不是谢灵运吗?”
花雪哂笑:“如果说文采的话,这谢灵运还勉强可以。但是从为人乃至功绩来说,他跟他爷爷谢玄比,就不值一哂了。”
柳如是对谢玄也不了解,但她还是解释了一下“芝兰玉树”的典故:“谢安曾经问自家晚辈:为什么人都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呢?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有谢玄回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说起来,这也算是术业有专攻。
班主和白氏说来也是才女,但她们平日里读的书,以诗词歌赋为主。而柳如是是周道登手把手教出来的,读的自然是周道登平日里的读物,那里面可少不了经史。至于诗词歌赋,反而是重操旧业以后,为了和那些才子有话说,才开始悉心研读的。至于同样对经史有一定研究的卞赛,就算专攻经史的学子,在这个年纪也读不到《晋书》,谢玄什么的,真是太生僻了。而即便柳如是,对于谢玄的生平也是不知的。
剩下的只能靠花雪来科普了:“淝水之战听过吧?”
“草木皆兵!这个我们知道。”众女互相提醒,最后都是点头。
“那就好。当时北方已经被前秦大致统一,于是南下进攻东晋,前秦国主苻坚自称大军百万,投鞭断流。”
这个典故众女也听过,当即又是一片啊啊。
“东晋这一方的元帅是谢石,此人也算是个人才,至少能够从善如流。但是要靠他带领东晋的孱弱之兵,击败前秦,就有些难为他了。不过他有个好侄子,就是谢玄。谢玄对于来自北方的战争早有准备,耗费了七年精力,训练了一支八万人的精兵,叫做‘北府兵’。但是他们是精兵,人家苻坚自然也有精兵,所以军力对比,基本上还是十比一的水平,除了长江天险,东晋方面全面处于劣势。在这个危急关头,谢玄就跟当年的霍去病一样,为了保家卫国,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你之前说霍去病强行突破先天,导致英年早逝,这谢玄难道也是强行突破,进入你说的元神离体,有战斗力的境界?”
“大致如此。只是霍去病毕竟练的是内力,我对内力熟悉,所以虽然我做不到,可对于霍去病是怎样强行突破的,我还是能理解一二的。而对于谢玄是如何元神突破的,我却不甚了解。甚至说谢玄究竟是真的突破了,还是只是临时强行提高境界,我都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一点:苻坚怎么说也是一代雄主,如果说战败以后风声鹤唳,还情有可原,那么战前就草木皆兵,那就完全不合理了。当时的苻坚,分明是目空一切,想着一战统一南北的。这草木皆兵,根本就是谢玄的手段。”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兵败如山失六州()
“至于苻坚大军只是稍微一退后,几个人喊话就瞬间溃败,更是相当不合理:如果没有谢玄的元神手段在其中,那么百万大军,排开诺大面积,想让百万大军都听见喊话进而混乱,那他们的嗓门基本上都要超过当阳桥的张飞。这想想就不可能啊!”
“百万大军瞬间混乱的确有些夸张,但是逐渐混乱也不是不可能吧?”
“逐渐混乱是有可能的。但是逐渐混乱根本无法动摇苻坚的主力精锐。正好,我们推演一下苻坚溃败的整个过程,看看逐渐溃败的话,到底能不能行。”
花雪说着铺开纸,粗略花了两条平行线,算是长江,一边花了九宫格,算是苻坚军,另一边只是一个箭头,代表渡江的北府兵。
指了指箭头,花雪道:“首先,谢玄忽悠苻坚,说要渡江决战,让苻坚让开沿江一片空地。”
说着在九宫格靠近长江的三格中间的一个打了一个叉:“北府兵军力连苻坚军十分之一都没有,所以只需要给他空出来这一个格的地方就足够了。换言之,苻坚只需要将中间三格后退。而苻坚本身是报着半渡而击的心态的,所以事实上他只会后退半格,不会给北府兵足够的空间。”
说着,花雪又把那个打了叉的格子中间拦腰画了一道横线。
“现在要说明一个问题:苻坚军后退的时候,北府兵是否正在渡江?”
陈沅对花雪推演战事的习惯相当了解,对于花雪的表述也十分适应,率先回答:“当然是没有。如果北府兵已经渡江,苻坚就要开始半渡而击了吧?”
柳如是摇头:“不对,半渡而击,显然是要放过一部分登陆的,否则就不是半渡了。谢玄既然有着计划,肯定会控制好登陆的时间,在苻坚军后退的时候,恰好便是他们登陆的时候。”
花雪点头:“很好。不说结论,至少你们说的理由其实都对。谢玄控制好时间,尾随苻坚军登陆。而苻坚军,面对登陆的谢玄军,请问该如何后退?转头直接走?把后背留给对方?显然不可能。苻坚已经有半渡而击的打算,自然是命令前军面朝长江,缓步后退。除了提防以外,苻坚也是抱着让他们随时准备冲锋的打算的。”
点了点两侧的六个格子,花雪道:“很显然,面对不足十万的北府兵,百万的苻坚军不可能全线后退,而是只有中间部分后退。两翼是保持不动的。有动作的只有中军。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苻坚的本阵精锐,到底是在哪个位置?”
“当然是中军。”
“很好,我把你们说的中军理解成中路。”花雪指了指中间的三格,问道,“中路分为前军,中军,后军。苻坚在哪儿?”
“我们说的是中军啊!”
“好吧,”点了点中间的一格,花雪道,“暂定他在中军。问题来了:如果只是有人制造混乱,高喊苻坚败了,这个时候到底有哪些人知道苻坚其实没有败呢?”
“三路前军都知道。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北府兵,知道完全没有交战。”
“中军也知道。因为他们可以看到苻坚,本身是有序撤退的。”
“很好,所以说,现在混乱的大军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两翼中军、后军,以及中路的后军。”花雪点了点这五个格子,又问,“那么这些人逃跑的话,该往哪个方向逃跑?”
“都慌乱了,自然是四散奔逃,哪有固定的方向?”
“那么一个方向是阵列严整的中军,其他方向同样混乱,往哪逃?”
“混乱的方向。”
“很好。在身后没有敌军追逐的时候,是不会有逃兵傻乎乎的硬冲军阵的,没错吧?”
“没错。”
“那也就是说,没有陷入混乱,阵列已然严谨的这四部分,并不会受到溃兵冲击。不会产生连锁溃败。那么就算剩下的这些只有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也有十几万,刚刚登陆的北府兵,是怎么把他们也瞬间击败的?”
“他们不清楚后面发生了什么,也军心浮动了吧?”
“他们不知道后面怎么乱了,但是苻坚本阵还在这部分啊?苻坚自己难道也会以为自己败了?苻坚怎么说也是南征北战过的,不会连本阵都稳不住吧?”
“那不对。苻坚本阵应该是在后军,与前军中军脱节了,所以前军中军与苻坚本阵失了联系,溃败了。”
“很好。苻坚本阵在后阵,因为率先撤退导致前军中军溃败。那么请问,苻坚本阵有多少兵马能够稳住?”
“能见到苻坚本阵秩序井然的,应该都稳得住,几万人应该有吧?”
“没错。苻坚几万本阵在手,身处后军,可以逐渐收拢溃兵。请问,他的本阵最后为什么也溃败了?”
“我听说兵败如山倒,本阵稳不住吧?”
“说的好,兵败如山倒是没错。甚至项羽彭城之战,三万大军追杀了五六十万联军。这叫倒卷珠帘,是以弱胜强的常见做法。但是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追击的兵力要有相当强的机动能力,从而驱赶溃兵不断冲击没有准备的敌军部队。但是北府兵作为渡江军队,哪来的机动能力?苻坚本阵在后军,有充足的时间稳住阵脚,溃兵又不傻,何苦去往上冲?”
“是有奸细趁机起哄,扰乱了苻坚本阵?”
“奸细是有的,虽然不是晋军安排的。苻坚所谓百万大军,有不少是他威逼的其他部族,对于苻坚早已心存不满。更有鲜卑慕容部,早想取而代之。但问题是这些都是杂牌部队,都离得苻坚本阵远远地。苻坚又不傻,怎么会把他们放在腹心之地?他们就算制造混乱,也根本牵连不到苻坚本阵。就以最包藏祸心的慕容鲜卑而论,他们全部是骑兵,如果离本阵太近,又有了反心,趁夜取苻坚首级都有可能,苻坚自然把他们这些都安排得离本阵老远。也因此,淝水之战,慕容部得以保存实力,几乎全身而退。”
第二百三十七章 痴傻只因伤七窍()
“那到底怎么回事?”
“很简单。苻坚的本阵在哪根本无关紧要。谢玄发动元神异力,第一时间就扰乱了苻坚本阵。苻坚本阵撤退的时候陷入混乱,才导致整个百万大军瞬间崩盘。”
“那为什么不是谢玄武力足够强大,像项羽一样,杀得苻坚军崩盘呢?”
“项羽式的杀戮,是先将一部分军队打崩盘,然后驱赶着这一部分乱军不断冲阵,最终击败敌军全部。如果不是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