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式的杀戮,是先将一部分军队打崩盘,然后驱赶着这一部分乱军不断冲阵,最终击败敌军全部。如果不是韩信可以将数十万大军指挥得如臂使指,不断疏散乱兵,围堵项羽,项羽杀穿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和谢玄的元神之法完全不同。谢玄的元神之法,起手就是瘫痪敌军的指挥,让敌军的指挥陷入混乱,这才是百万大军瞬间崩盘的缘故。这两者击溃百万大军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元神之道是怎么让敌军指挥混乱的?”
“就和草木皆兵一样,大致是幻术吧。大致《水浒传》里,公孙胜师门的那些幻术,大致就是简易的元神之法。只不过,说他们有元神修为就是扯了,只是前人留下来的术而已。”
“你说韩信也是修元神的,难道韩信不会这些幻术?怎么还能被吕后捉住?”
“因为吕后本人也修炼了元神之法啊!吕不韦不把元神之法外传,但吕后不是外人啊!”
“不是说什么传男不传女吗?”
“啥?”花雪一懵,一脸茫然地看着问出这话的白氏,阿姨,您也是女的啊!这么问真的好吗?
白氏被花雪看得不自在:“你这么看我干什么?我家就我一个女儿,所以父亲才把一身学问都教给我。但是我见到过不少家庭,都是有手艺传男不传女的。”
花雪收回目光,解释道:“这性别歧视的问题,的确常有。但是严苛到传承上的,很可能是从宋朝开始的。这传男不传女一说,最初应该指的是军籍,家里的儿子继承军籍,而女儿自然不能。然后军中的一些匠作也觉得打铁之类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儿,所以才有了这一说。后来被一些理学的老学究上纲上线,才导致了这种风气的广泛流传。吕不韦当然不会有这种陋习。更何况,吕氏可是姜姓。你看看姜字怎么写,就该知道在姜姓,女性地位并不低了。想也知道,如果吕雉自身没有修为,那一协倒吕的刘姓王爷们,早把她暗算了。”
“你之前不是说元神修士在元神离体以前没有战斗力吗?韩信和吕后都达到元神离体的境界了?”
“具体的境界我也不知道。所谓的元神离体,也只是我的大致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元神修士在极高境界以前,一切战斗能力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比如茅山的符箓,戴宗的甲马。所以韩信在面对流氓堵路的时候,猝不及防之下,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
众女了然,花雪也只是了解他所修炼的内力而已。
陈沅这个时候心中一动,难道自己听到的花雪的声音只是元神修士布置的幻术?可是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举目四望,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符箓之类的东西,便又猜测:或者说只是自己有修炼元神的天赋?
谢氏的这一段说完,接下来是武悼天王。这位和项羽几乎是一个模板,众女对他是练体修士也没有什么疑问。在接下来说到李元霸,却是疑问的焦点。
“这个李元霸是谁?”
众女纷纷表示不知道这个人。
花雪赶紧叫停,回忆前身的记忆,并在系统里翻查资料,结论很快有了:这个大名鼎鼎的隋唐第一高手,竟然是源自清朝人的杜撰。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还没有相关传说。不过由于其小说中的形象足够深入人心,将来征战其他位面遇到他也是很有可能的。
花雪捂脸,这是出乌龙了。不过没关系,有办法解释:“这个李元霸,大致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世民的亲弟弟。因为十六岁早夭,正史对他的记载极少,只是大致提了一句。”
“那你为什么把他说成天下第一?”
“这只是一个不确定的传说,所以我才说如果有。传说李元霸身形瘦小,却有千斤巨力。然而身为天下武力值最高的人,他却是个有些痴傻的,只有亲哥李世民说话他听。传说他因为痴傻,在天打雷的时候,以为天要跟他叫板,所以举锤向天,被天雷劈死。”
“千斤巨力,头脑简单,这不分明是你说的练体的特征,怎么你还说他是练气?”
“练体练出千斤巨力,那肯定是肌肉虬结的壮汉,怎么可能身材瘦小?至于头脑简单,请注意区分头脑简单和傻,这分明是两个概念。内力的功能相当繁杂,其中就有的内力专门增加力量。李元霸身材瘦小,却有千斤巨力,练的应该就是这种功法。而史书记载他‘自幼辩惠’,传说却说他痴傻,这分明是修炼内力的时候,内力在头部走岔,伤了神志,和练体的那些一根筋显然不同。”
其实花雪心里也奇怪,这被雷劈,分明是渡劫的特征啊,这里面很可能有大秘密。不过既然这个时代没有与他相关的传说,那还是不要乱说了。
于是花雪又把话题往后推进了一步,道:“关于我说的女皇陛下练气,没有疑问吧?”
“当然有。为什么不是元神?吕后不就是修炼元神吗?”
“因为李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师徒坐镇,元神修士想要避开他们的监测,至少不能在洛阳长安出现,而女皇陛下一直处于这个范围之中。”
众女已经不打算问他为什么女皇陛下一定是修士了,因为貌似在花雪的想法里,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在修士的世界里坐上至尊宝座,何况是颠覆一朝。
花雪也知道众女并没有这样的思维,于是解释道:“你们要明白,任何权利,都是需要武力来保障的。而在从前,很多修炼者,是可以一人破军的。只不过当世应该没有这样的高手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懦弱无修赖八由()
“听你的意思,在很多修炼者可以一人破军的时代,在位的,都得是修炼者了?”
摇摇头,花雪否定了这种说法:“事实上,只有开国以及一些特殊的君主,确凿是强大的修炼者。而守业的君王,在辅政的大臣能力足够强大,并足够忠心的情况下,不修炼倒也无妨。在非修炼者的君王里面,最知名的,恐怕是李治了。李世民自己是靠武力夺取的帝位,对于自己的儿子们也放心不下。像李承乾、李泰那种有修为在身的太子,他都不放心,最后便把没有修为的李治封为了太子。而有长孙无忌等老臣在,李世民倒也不怕李治吃亏。”
众女对于李承乾,李泰什么的,都很茫然。
唐朝那多诗人,歌颂的盛唐大多是“忆昔开元全盛日”,李白杜甫,都是那个时候的人。至于初唐,四杰都是高宗时的人物,对于高宗怎么即位的,就算知道也不敢说。所以除非认真翻过相关历史,否则对于李治的几个兄弟,知道的人真不多。当然这也有相关的话本小说相对较少,流传也不够广泛的缘故。
花雪只好详细解释了一下:“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是同父同母的三兄弟。嗯,至于一些风言风语说李承乾的父亲不是李世民之类的,听听就算,没啥证据。他们相继被李世民封为太子,最后李治登上了皇位,就是唐高宗。他们的母亲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所以长孙无忌为了保李治,当真是呕心沥血。对李治皇位稍微有威胁的,不是李承乾、李泰这种亲外甥的,都被他找借口弄死了。他杀了这一茬,其实也相当于为女皇陛下之后登基扫清了一大批障碍。否则像什么李恪之类的,在李氏宗族威望甚隆,说不定就是不小的麻烦。”
“我记得长孙无忌是被唐高宗罢官了吧?”
“哈,没错。谁让他挡了女皇陛下的路呢?他对李治死心塌地,李治却对女皇陛下死心塌地,他自然便被李治卖给了女皇陛下。这也算他识人不明,遇人不淑了。当年他如果誓死保李承乾,或许不是这个结局也未可知。谁叫他一看都是自己亲外甥,就无所谓保谁不保谁了?”
“那个李恪又是怎么回事儿?”
“李世民所有儿子里面,李恪是最出色的。他继承了父亲李世民和外祖父杨广年轻时候的英明神武,在李氏宗族里面好评一片。所以,也被李世民看在眼里,妨在心上,立为标靶,遇人就问:‘我要把李恪立为太子,你看如何?’可是他也表现得太明显了。再加上,无论杨广,还是他李世民,皇位来得都不正,所以众人也都猜到了他对李恪的防范。所以每个被问到的人,都没有说自己支持,而是说太子不可轻换,保持原样最好。”
“杨广即位前也是太子吧?哪里得位不正了?”
不用花雪解释,就有柳如是道:“杨坚病重的时候,杨广去信问杨素登基的流程,回信落入了杨坚手上。又有杨坚宠妃哭诉杨广非礼。杨坚欲废杨广另立,却被杨广发现,并篡位。”
花雪点点头:“影姐说的,是《资治通鉴》的说法。司马光参考的大致都是唐朝人的记载。但是这段记载,实际上相当经不起推敲,漏洞百出。这些黑锅,基本上都是隋末各家反王给杨广泼的脏水。只不过包括李唐在内的反王都这么说,众口铄金之下,天下人便只能信以为真了。”
“哪里经不起推敲了?你刚才不也说杨广得位不正吗?”
“我说杨广得位不正,是指他在把其兄杨勇扳下太子之位的时候,没少用小手段。当然,事实上在李世民等人心里,还是很有可能相信那些脏水的,毕竟,这样的事情他自己都做过,以己度人,不外如是。
“至于哪里经不起推敲,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杨广和杨素的信件,这么多年,杨坚好好的时候都没有截获过,怎么反而他一病重,就截获了呢?”
“或许是杨广掉以轻心,得意忘形了?”
“这得意忘形四字,便是后世对于杨广最大的污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明明是‘共禹论功’的一代英主,流传后世的却尽是些‘水殿龙舟事’,当真是人言可畏啊!”
花雪言语里尽是唏嘘,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