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主对于这些可怜人,一向是亲和的,笑了笑:“我的名声,可不怎么中听吧?”

    班主为梨园的少女们遮风挡雨,坏了很多人的好事。只是身后有王家撑腰,没几个人敢明目张胆的闹事。但是背后说长道短,说些闲话,诋毁班主名声的事情,想做和敢做的大有人在。这样一来,不知情的人,听到的关于班主的传说,大多没什么好话,大抵是凶厉的形象。

    “班主哪里话?王母的大名,众姐妹哪有不感恩戴德的?”

    人生在世,有人诋毁,自然也有人赞扬。

    梨园被班主打造成了培训机构。这些学艺的女孩儿,除了班主名下的,还有接受委托,帮别人培训的。班主执掌梨园十年,照拂过的少女,没有千,也有百。这其中固然有一些白眼狼,不念恩义,但懂得感恩的自然更多。这些少女在学成后,各回各家。除了极少如陈沅般被赎出的,一小部分被大户人家收作侍妾,绝大多数还是在风尘行当里打滚。

    柳如是这几年和一群才子们纵谈时势、和诗唱歌,其间自然不会只有她一个女子。而这些能与坐的才女们,除了那几个顶尖的是有各自独特的传承,最多的便是从梨园出去的金嗓子们。

    这些姑娘谈起班主,当然都是交口称赞。她们自然不会如一般人一样称呼班主。也不知最初是哪个姑娘喊出的王母。结果她们一想,虽然对神仙不敬,但也只有这个称呼才最能表达她们的敬意。这样一来,这个称呼便在圈子里喊了起来。却也只有风尘行当的少女们知晓。

    班主当然喜欢这个称呼,只是她却没想到柳如是竟然也知道这个称呼。被柳如是一说,当即就笑得合不拢嘴,笑骂道:“是哪个丫头嚼的舌根,都传到松江了吗?喔呵呵呵呵!”虽然最后捂住了嘴,但班主得意的笑声还是很清晰的。

    花雪对于班主的外号也是惊奇,他,包括前身,一心都在陈沅身上,从未寻花问柳,根本没接触过那个圈子,自然不知道这个外号。就连陈沅,因为班主对于梨园风气的整肃,也与营业部门的姐妹们罕有接触,也同样不知道这个外号。

    班主觉得在梨园时,姑娘们受她管制,喊她什么都有可能是谄媚。只有飞出去的那些,不再靠她吃饭,这么喊起来才算是她的成就。因此并不允许外面的姑娘把这个称号传回梨园。这也是花雪和陈沅都不知道的原因。

    花雪只觉得这个称号真是太合宜了!这下组七仙女团,可算是师出有名了,王母身边的姑娘们,可不就是七仙女嘛!

    不过娘亲笑得也太假了,花雪只好以手遮面,掩饰尴尬。

    屋内的陈沅董白二人听得班主的笑声,忍不住好奇心出来探查,花雪居中自然又是一番介绍。

    柳如是见到陈沅,虽然觉得确实比自己漂亮,但是哪里有花雪先前说的那么夸张?至于董白,竟然又是一个不输于自己颜色的美女,竟然也是花雪给陈沅请的家教。柳如是瞬间感受到了压力,这是需要竞争上岗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四谋野心蓬勃() 
盛京城,一封从关内发来的线报直达黄台吉案头,将近日满脑子都是海兰珠的黄台吉从迷糊中惊醒。火速招内三院大学士瓜尔佳刚林、范文程、鲍承先、赫舍里希福四人问策。

    这四人中,刚林和希福是满人,皆隶属正黄旗。

    刚林是满清改国号并黄台吉称帝之前,科举得中的。希福会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屡次出使蒙古诸部。此二人,或许以智谋而论,其才能不如另两者,但满清的政权里面,文官里没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满人,像什么话?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刚林的内国史院大学士,希福的内弘文院大学士,都是稳如泰山。在没有其他像样的满族文士出现之前,无论谁主政都不会把他们拿下。

    范文程和鲍承先都是汉人。

    范文程,万历四十三年,十八岁时,在沈阳县学考中秀才。三年后,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之后一直帮努尔哈赤出谋划策。努尔哈赤死后,黄台吉对他颇为倚重,无论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制度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如今,范文程身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黄台吉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越来越受黄台吉的宠信。黄台吉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是实际上的满清文臣之首。

    鲍承先原是明朝将领。他本是将门出身,世袭武职。然而在他领军与后金作战之时,每每弃城而走,不战而逃。几次之后,便只身隐匿数日,最后投降后金。对比后来他在后金及后来的满清时,勇于任事,胜多败少的作战经历,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或者说,如果确实是一个人的话,很难相信他不是后金埋在明军的奸细。或者说,那些败绩,根本就是他给后金的投名状。

    鲍承先对于满清最大的贡献,便是设计并实施反间计,陷害了明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由此,鲍承先越发得到黄台吉的信任。此后数年,他或征战,或招降,对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与范文程同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接到消息的四人都是一懵,刚出征回来还没两个月呢,这光景,能有什么大事这么着急?难不成领军在外的多尔衮反了?凭什么啊?

    年初黄台吉亲征朝鲜,大胜而归,班师回朝不过两个月,留下多尔衮继续追击,扩大战果。要说多尔衮有没有不臣之心,不好说,但他能控制的兵力明显不足啊!

    待见到黄台吉的时候,四人放下心来,黄台吉一副激动的模样,收到消息这一会儿了,以他的心性还平静不下来,显然非但不是坏消息,还应该是大大的好消息。

    黄台吉按捺住心中激动,将消息递给四人。

    四人依次看过,各自一惊,这却不是惊讶,是惊喜了。

    消息很简单:崇祯不临朝半月有余,宫内曹化淳封锁消息极严,宫外内阁诸人也口风严谨,打探不出具体消息。但是这些人一个个皆是如临大敌,气氛压抑。疑似崇祯病重,不能理事。原本没有确切消息,不敢擅自回报。但消息发出前,有八百里加急两封入京,然而崇祯没有现身处理,内阁直接回复了。事关重大,不敢不报。

    四人毕竟是智谋之士,心智非凡,很快控制住心情,各自思索这消息的可信度以及相应的对策。

    先说话的是鲍承先:“陛下,这消息无论是否可靠,此时明国,形势都可能瞬息万变。无论我们有任何策略,前去执行之人都必须有相当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很高的临阵决策权。若以智勇双全,临机决断之能而论,唯陛下与睿亲王有此能。陛下自然无需犯险,只需励精图治,我大清逐鹿中原之日指日可待。睿亲王本是最合适人选,可惜他如今领兵在外,分身乏术。”

    睿亲王是指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其生母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时,被黄台吉等人逼迫殉葬。

    黄台吉继位不正,又与多尔衮有杀母之仇,心中对于多尔衮一直大为防范。只是他本人也算雄才大略,自筹尚能驾驭得住多尔衮,又确实多有用得到多尔衮之处,这才容得下他。只是多尔衮毕竟比黄台吉年轻,黄台吉也怕自己哪一日不在了,儿子被多尔衮把家业抢了,近年来越发忌惮多尔衮了。

    鲍承先语气中充满惋惜。几人相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叹,让多尔衮去的确最合适,简直一石好多鸟,这真是可惜了。

    此次去大明,无论是否成功,功劳都是暗地里的,而危险却是无处不在的。可以算是名正言顺打压多尔衮势力的绝佳机会。然而形势毕竟紧急,等召回多尔衮,说不定明国新皇都继位了,这么好的机会只能放弃了。

    “若以应变决策之能而论,我们之中,以范先生思虑最为深远周全。但范先生同样须得坐镇盛京,不能去明国犯险。”

    这也是应有之义,众人皆点头认可。范文程相当于一国宰相,没有去敌国行间谍之事,大材小用的道理。

    “这样一来,人选的问题才是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见众人认可自己说法,鲍承先接着道,“臣有一人推荐,当能担此大任。”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皆笑,都知道他要推荐谁。

    鲍承先见几人会意,也不遮掩:“宁完我无论智谋机变,还是对明国的了解,都是此行不二人选。”

    鲍承先是被宁完我推荐给黄台吉的,二人关系亲密。宁完我对清国的功勋不输于范文程。年前,因为滥赌,被弹劾罢官。鲍承先正是想趁此机会,帮宁完我东山再起。

    黄台吉点点头,宁完我的确是最合适人选。当即派人招宁完我前来商议。

    “我们不妨等宁卿来了再说。”却也是想平静下心情,同时理顺一下思路。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批五误痛骂细作() 
宁完我是个什么人呢?相当铁杆的汉奸。其铁杆程度,仅次于范文程。

    两人相比较,范文程年龄稍小,但为人老辣,善于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与之相反,宁完我年龄还要大上四岁,却是个激进的性子,赌性极大,阴险狡诈,最爱剑走偏锋。像是这种深入敌后,阴谋挑拨之事,正是宁完我的拿手好戏。这也正是鲍承先一说,黄台吉就下令招人的原因。

    宁完我这两日刚把手里银子赌光,正为从哪弄银子花差伤脑筋,可谓是日夜盼望重新出头之日。

    一听黄台吉找他,简直喜出望外。二话不说,也不管自己一副几日没梳洗的造型,径直去见黄台吉去了。

    黄台吉近年来虽然在努力推行礼仪,但他手底下不修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