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

    “华君可肯?”

    “卿回来前,我已对他讲过此事了,子鱼欣然应允。”

    华歆是聪明务实的人,一听荀贞给他说打算与吴郡士人联姻,便与姚昇初闻此事时一样,立刻就明白了荀贞的用意,知道这是大事,荀贞请他为媒实是授以重托,自无不允之理。

    姚昇甚喜,说道:“华君肯为媒,真是再好不过。”

    华歆的任官虽然一直不高,但他早年与郑玄、卢植、管宁等齐列名於陈球门下,又师事陈寔,与管宁、邴原三人号称一龙,他是龙头,名声着实不小,由他来做这个媒人,分量颇重。

    荀贞笑道:“只是苦了子鱼了,得从郯县到吴郡往返多次。全、沈两家择的是吾子弟谁人?”

    荀贞让姚昇去提亲,不可能空嘴白牙,到了对方家中,只一句“荀氏子弟多俊杰”肯定是万万不行的,至少得让对方知道现下荀贞军中未婚的荀氏子弟都有谁,其祖、父等直系长辈又都是谁,各又有什么样的名声和能力,这样才行,所以,姚昇回吴郡时,随行带了一份荀贞给他列出的子弟名单,名单中都是较为出众的荀氏子弟,任吴郡士族选择。

    “全氏择了陆高,沈氏择了秉德。”

    秉德,名荀翕,初平元年跟的荀贞,是荀贞的族子,年纪不大,今年才二十三。

    荀贞军中的诸荀子弟多以文附,好兵事的不多,有所成的更少,被荀贞重视的只有两人,一个叫荀濮,另一个便是荀翕。

    此人少壮有威,从荀贞之后,因好兵事,有武力,初被授佐军司马。

    荀贞攻徐,他从在荀成部中,在围击厚丘一战中,不以自己是荀氏子弟为优,身先士卒,立下了功劳,在战后得以超擢,迁为积弩都尉。关羽渡淮夺徐,威名闻军中,荀翕慕其雄壮,不愿再在荀成军中,请求荀贞把他转拨到关羽帐下,荀贞同意了,他现遂从在关羽部中。

    他部曲不多,只有三百,但半数都是蹶张士,是一支非常精锐的攻击力量。

    荀贞说道:“沈氏世代衣冠,不意选我‘虎子’。”

    “虎子”是荀成给荀翕起的绰号。攻厚丘时,荀成见荀翕奋不顾身,战於前线,不觉赞叹,因自己是荀翕的族父,便呼他“虎子”。

    说到这个“虎子”,荀成在听说荀翕私下向荀贞请求转属关羽后,曾对左右笑言:“虎子轻我”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并无恼怒之意,实际上,从这句话中反而可以看出荀成对荀翕的喜爱。荀成喜欢他,荀贞也很喜欢他,因也以“虎子”称之。

    沈氏世代多出文臣,荀贞本以为他族里会选个以文政见长的荀氏子弟,却不料选了荀翕。

    姚昇心道:“此或是盛孝章之选。”笑道,“明公昔号乳虎,虎子之敢决,稍肖明公当年,为沈氏择之,不足为奇。”

    荀贞一笑,稍微沉吟,对姚昇说道:“陆高、秉德有配,伯平、以德尚无偶,我意为他两人分聘治中、元龙家女,一事不烦二主,卿可代为我问之,看此二君愿否。”

    以德,名荀导,荀贞的族子,初平元年跟着荀贞来到徐州,因其聪敏,荀贞把他带在身边,教以兵法。前些时,乐进正式到下邳上任,仿效徐荣、刘备两人,也想请个荀氏子弟在身边,遂上请求荀贞表荀导为下邳丞,荀贞没答应,回了一文,调笑他说“卿欲争吾家良才耶?吾自用之”,随后任荀导为参军都尉,使属戏志才,让他跟着戏志才学军谋。

    与张昭、陈登两家联姻,这是荀贞在和荀彧、荀攸商量后定下来的,只是因为需得等吴郡那边先选好看中的荀氏子弟,然后才能去张、陈两家提亲,所以直等到姚昇回来后,此事才被荀贞提上日程。

    ——荀氏弟子中已有和徐州士人结亲的了,便是荀濮,荀贞去年给他聘了张纮的女儿为妻。

    在诸荀子弟中,荀濮是最得荀贞喜爱的,现下的秩俸也是最高,已至比千石。

    中平元年时,他年仅十七,就跟着荀贞到了赵、魏,时诸荀从荀贞者,他的年岁最小,荀贞常带以左右,本想培养他政才,他却好兵事,荀贞遂教以兵法,教了他三年,等他加冠后,放之外任,令从许仲,让他在许仲帐下学军务。

    学军务数年有成,初平元年起,荀濮开始正式主兵,跟从荀贞讨董,今年打下徐州,他以功得迁中垒都尉,现从赵云屯於襄贲,部下五百人,皆颍川壮士,为军中披甲精锐。

    荀贞因喜爱他,任魏郡太守时就想给他择一门婚事,他以霍去病“匈奴未灭”的话对之,荀贞壮其意,便没有勉强他,去年为了巩固在广陵的统治基础,让他娶了张纮之女。

    姚昇笑道:“治中便在州府,元龙亦不远,比起让我回吴郡,这可是美差一件了。”当下应允。

    次日,姚昇先去打探张昭的口风,张昭考虑之后,同意了此事。

    接着,姚昇又去东海见陈登,陈登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知张昭、陈登俱应,荀贞即又选了张纮来做这两桩婚事的媒妁,而华歆此时已经离了郯县,往吴郡去了。

    :

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 
除荀攸等人外,七个秩俸在比六百石以上的荀氏子弟分别是荀闳、荀班、荀敞、荀导、荀鲁、荀濮和荀翕,荀闳、荀濮两人已婚,没在姚昇拿去给吴郡士人看的荀氏子弟名单中,余下五人在名单中俱是名列前茅的,而全、沈两家果然便是从这五人中各选了一个。   w w wnbsp;。  。 c o m

    荀班、荀翕分被全、沈选中,五人中未婚的还有荀敞、荀导和荀鲁。

    此三人中,荀鲁是荀敞的弟弟,年纪最小,所以在择取与张昭、陈登两家结亲的人选时,荀贞定了荀敞和荀导两人。张、陈两家在徐州的名望比全、沈两家在吴郡的族望还要高,欲与此两家结亲,必须也只能从荀敞三人中选。

    荀贞虽非荀氏的族长,可现今荀氏族中数他权位最贵,荀敞等人又实为他的属臣,那么在有关荀敞等人的婚姻事上就不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只要和荀彧、荀攸几人商定,然后一封信去,告之他们此事就可以了。荀敞等这些荀氏子弟离乡背井,跟从荀贞征战,从他们到荀贞军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皆是如荀贞一样,“化家为国”了,作为族首,荀贞的命运与他们息息相关,两者的整体利益完全一致,所以面对这几起政治联姻,他们中也绝不会有人不愿。

    他们也没什么可不愿的。

    吴郡的全、沈,徐州的张、陈,都是各自本地的望族,荀敞等人离家千余里,除一些族人外,故旧亲朋多不在,势单力孤,而一旦与此诸姓分别结为婚姻后,便是各多了一个强大的妻族,对他们自己本身也是很有好处的。至於说万一娶的妻貌如无盐怎么办?这一点根本不在考虑内。所谓娶妻以贤,纳妾以色,多纳几个小妻洗眼便是,此乃自古以来就有之的解决办法。

    具体到这四起婚姻的操办上,只请华歆、张纮当媒妁是不够的,整个婚姻的过程繁琐,特别纳征的话,又该准备些什么聘礼,这些都需要有人专门主理,而且此人还得是荀氏本族人,现下在徐的诸荀之中,荀悦年纪最长,德望也是最高,由他主理最为适当。

    荀贞就将此任委托给了他。

    时人嫁娶尚财货,豪贵人家娶妻,花费多者达数百万钱,吴地的风气乃至比关东更加侈靡,从姚昇就可以看出,一天换三套衣服,荀贞的两府臣属那么多,如姚昇这般的一个也无,所以,在请来荀悦,把主理的重任委给他后,荀贞交代说道:“兵乱已久,民穷州匮,军政诸事需钱甚多,理当节约,然吴人好奢,亦不可使彼笑我荀家太俭。”

    荀悦不以为然,但也没反对荀贞的话,说道:“吾弟放心,我必依礼行之。”

    荀贞一听他这话就知道他不同意奢侈。

    荀贞也不愿意铺张,若如那豪贵人家娶妻也似,娶一妻花费数百万,为子弟分娶四妻岂不就得花费一两千万,甚而两三千万?把这些钱用在军政上,不知可多垦多少良田,又能多养多少精卒只是虽然不愿,为不被吴人轻视,也不能太过俭约。他略作沉吟,给荀悦定了一个数目,说道:“我让幼清给兄拨四百万钱,供娶此四家女,差可足矣。”

    幼清,便是荀熙,刚跟着荀悦来到徐州的诸荀之一,因善算术,荀贞用他为幕府少府掾,管自己的私钱。此前私钱这一块儿也是由陈群管的,现下算是给陈群减少了点不必要的工作量。

    荀贞的私钱是有不少的。

    早年他击黄巾、破赵、魏群寇,缴获众多,养兵以外,尚有甚多存留,现今有了幕府,虽然战场上的缴获不再归私,而是转给了幕府的金曹、仓曹等,但身为一州之长、一军之主,却也不能没有自用之钱,以供后宅使用、私人赏赐以及与馈赠友人等用,军用不足时,也可由此中取补,故此,荀贞把军市这一块儿的税钱收入拨由少府存纳,日入虽不多,可荀贞日用简朴,积少成多,一月下来也有不少。

    这回给四个族人娶妻是政治联姻,非为公务,乃是家事,所以钱不能由两府的公帑出,得用荀贞的私钱。

    一下拿出四百万,荀贞亦觉肉疼。

    倒不是可惜这点钱,他又非愚吝之人,深知钱被人造出来就是让人用的道理,只是觉得这四百万钱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拿用给族中子弟婚姻迎娶未免有些浪费,但要想进一步稳固在徐州的政治根基,要想来日有机会染指江东时能多点助力,这些花费又是必不可少的,就只当是前期的投资了,希望日后可以得到远比这点钱要多的回报。

    应下了主理四荀婚事的任务之后,荀悦没有立刻就走,他说道:“昨日我拜谒陶公,见他郁郁寡欢,听他说他已数次请归乡里,而皆未被吾弟允,不知是因何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