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士接令,拿了回信去后军找信使。

    曹操接着又写了一封给刘岱的信,写,当即便遣人快马去须昌,面将此信给刘岱,继而,他传令三军,命放慢行军速度,以等待刘岱的回。

    雷厉风行地办完这些事情,他重新马,与陈宫等并骑而行。

    因了鲍信所言之刘岱那两道突如其来的檄令的缘故,陈宫等人没了刚才言谈的兴致,俱皆默然,各思考如刘岱不允曹操之请,该怎么应对?

    行数里远,薛悌开口说道:“将军与荀将军友善,今有数千徐州兵驻於东平,离富成不远,将军如去信给荀将军,可否能请他令此数千徐州兵相助?”

    陈宫、魏种同时反对。

    魏种说道:“此非善策将军与荀侯友善,此私情也。徐州兵不告擅来,侵我任城,军入东平,荀侯觊觎我兖之意,昭然若揭,如再请他令兵相助,则恐济北、东郡亦将有徐州兵矣”

    曹操心道:“昔我与贞之交,觉其仁厚,山东共起讨董,只有他、孙台与我和允诚奋死进战,忠良可道,不意去年来,他先逐陶恭祖,又遣兵入兖,听说他还遣使去扬州,尽出诸荀子弟,要与扬士联姻,这分明又是窥望扬域,竟渐有枭雄之态。”

    :

268 诏拜镇东得两郡() 
兖北战事将兴,曹操等待刘岱的回复。

    徐州郯县,这日,有两个远行的人回来了。

    正是荀谌和赵昱。

    两个月前,荀谌和赵昱奉荀贞令,赴长安,谒天子,进贡方物。

    由徐州到长安道路既远,途盗贼又多,尤其是出了豫州,进入司隶之后,越往西,形势越乱,不但盗贼蜂起,并且各在不同驻地的凉州诸将之部曲也横行掳掠,简直兵不如贼,是以,荀谌和赵昱这一路来回得很艰险,直到此时方归,护从他们去长安的董植,出发时带有部曲五百,一来一回,今回到徐州,部曲只剩下了三百多,余下的都战死在了路,或是因击贼而亡,或是为抵凉州兵士的袭掠而死,由此也可略见他们这一番行程的不易了。

    不过,在听了荀谌和赵昱的当面密禀后,荀贞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回来得晚,却不仅仅只是因为路不好走的缘故,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董卓於月底被吕布杀死了。

    来回路程数千里,数遇盗贼,吃不好、睡不好,荀谌、赵昱都消瘦了许多,也黑了许多,尤其赵昱,瘦得颧骨突出,脸色黑黄,但两个人的精神都非常好,你一言、我一句,把近月发生在长安、也即董卓被刺前后的经过分别给荀贞一一道出。

    司徒、尚令王允矫情屈意,表面顺从董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而实则他一直都在暗与黄琬、郑泰等密谋诛董,后来,他潜结董卓的部将吕布,说动了吕布,使之愿为内应,遂於月二十三日,趁天子病愈、百官朝庆贺的机会,先由吕布的部曲李肃等动手,继之吕布亲自下手,在北掖门外刺死了董卓。董卓死后,被夷三族。王允得总掌朝政。

    荀谌、赵昱是在四月二十到的长安,也是说,他们到长安三天后发生了董卓被刺死之事。

    董卓一死,朝局大变,王允等权贵重臣忙着对付董卓的部曲、任用自己的亲信,以图扭转朝局,根本没空接见荀谌、赵昱两人,直到五月初,在钟繇等的帮助下,荀谌二人分别拜谒了皇甫嵩、赵谦、阴修等与荀贞有故交的诸大臣,然后才在皇甫嵩等的引荐下,见到了王允。

    平元年,黄巾起事,王允临危受命,被朝廷拜为豫州刺史,与皇甫嵩、朱俊共击豫州黄巾,荀贞时在颍川郡领兵,因从为部曲,数战皆有功,深得王允的欣赏,说起来他俩是有过较为密切的下级关系的,荀贞离开豫州,跟着皇甫嵩征战汝南、冀州,以军功起家后,和王允仍然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信通讯。王允与荀贞已故的族父荀爽更是相熟,他到职豫州刺史后不久便征辟荀爽为州从事,乃是荀爽的“故将”,又对荀贞的外亲陈家也十分礼重。

    因此数故,王允对待荀谌、赵昱很热情。

    只是,虽然热情,在与荀谌、赵昱的会面过程,他却没有怎么说公事,多数时间都是在问徐州、兖州、豫州、青州这些山东地区的近况,包括扬州也问了一些。

    荀谌、赵昱无所隐瞒地把所知尽数告与王允。

    从王允家辞回住处,荀谌因为搞不清楚王允的态度,遂请来钟繇,与他商议。

    两人细细议过,皆认为:出於两个缘故,王允肯定是会以朝廷的名义封赏荀贞等人的。

    董卓虽死,而其部曲尚存,凉州诸将俱勇,王允初掌朝权,目前十分需要强有力的外援,徐州虽处国家最东,离关甚远,然既然荀贞曾为王允的部将,亦是他的“故吏”了,荀贞又以善战闻名,那么,料王允断不会不对荀贞加以招揽的,此其一故也。

    董卓已经被杀,王允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重整朝纲、收拾山东,如此,他急需山东州郡对朝廷效忠输诚,荀谌、赵昱恰好於此时在长安,对王允来说,他便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把徐州的忠诚立为一个典型,给天下人看,因而,也断不会不给荀谌等有所表示,此其二故也。

    至若王允为何在见荀谌、赵昱时没有表态,不外乎也是两个原因。

    一则,身为朝廷大臣,总掌朝政,行事需得稳重,不能才见荀谌两人当场表态。

    二来,王允与荀贞虽然有旧,可到底荀贞不是他的心腹班底,再者,国家事也不能与私人的交情混为一谈,该怎么给荀贞任命,又该怎么给荀谌、赵昱任命,他需要仔细考虑。

    两人议罢,荀谌安下心来,一边与钟繇再次拜谒皇甫嵩等人,婉转地请求皇甫嵩等为荀贞说些好话,一边时刻关注朝廷局势的变化,等待王允的决定。

    果不出荀谌、钟繇之所料,数日后,朝廷的诏下来了。

    诏拜荀贞为镇东将军,徐州牧,秩二千石。

    诏拜荀谌为九江太守,拜赵昱为陈国相。

    有了头道诏,得为徐州牧,荀贞在徐州的法定地位便此立下,从此有了朝命在手,荀贞此前的“行建威将军”是讨董时为袁绍所表的,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现在得到了“镇东将军”号,自此以后也是正经的将军了,且是高於杂号将军的“四镇”之一,二千石高於二千石,是朝九卿的秩俸,将荀贞的秩俸进为二千石,於九卿,是一个荣誉性的奖励。

    这一道给荀贞的诏,甚得荀贞满意。

    不止得拜徐州牧,还被拜为镇东将军,又加秩为二千石,实是出乎他的所望。

    但第二道给荀谌、赵昱的诏却使荀贞在看过后即感到为难。

    九江太守本是刘邈,刘邈是琅琊孝王的五世孙,其兄於初平元年继承王位,他受命赴长安奉章贡献,天子嘉奖之,适逢边让弃九江太守之职,还家乡,他遂被拜为九江太守,在九江任没干多久,他见九江北边的豫州孙坚、徐州荀贞都不像“良臣”,又见荆州的袁术、刘表摩擦不断,大战在即,深觉九江早晚必会陷入战火,於是学边让,也弃官归家。

    荀谌由此接替他,得为九江太守。

    扬州诸郡里边,九江辖地虽然最小,但经济、人口却不弱,农业开发的程度高,境内的治安也行,之经常发生山越叛乱的会稽、豫章等地算是很不错的了,然而,经济、人口、治安虽可,九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却不佳,从边让、刘邈接连挂印还乡可看出这一点。

    扬州诸郡里边,荀贞最想得到的是吴郡或会稽,今得九江,已非荀贞所乐,陈国更令他棘手。

    :

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 
荀谌和赵昱回到州府,没有休息来进见荀贞,听他俩述完去长安及回来,主要是在长安的见闻和经过,荀贞对赵昱说道:“此一路艰险,公往返两月余,草行露宿,履危步险,跋涉甚苦,今日不必细说,可归家休沐数日,待拜过父母、见过妻子,候公归府,我再与公详谈。 ”

    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但在长期出差归来之后,可以多休息几天,所以,荀贞让赵昱先归家数日。赵昱事父母极孝,他的父母年岁已高,於情於理,他也都需要先回家看看。

    赵昱应诺。

    从荀贞迎见赵昱、荀谌的有张昭、张纮、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人,张昭、张纮等也和赵昱一起告退下堂,等到堂只剩下了荀谌、荀彧、荀攸和戏志才,荀贞敛起笑容,喟叹了一声。

    戏志才明晓荀贞的心思,说道:“将军可是为董卓而叹么?”

    “我既是为董卓叹,也是为生民叹。”

    荀谌问道:“将军为董卓叹何?又为生民叹何?”

    荀贞新得了朝廷“镇东将军”的诏拜,起“徐州牧”,长远来看,这个将军号其实更有用。

    “徐州牧”的诏命主要可用之於现在,能够有利於他巩固在徐州的统治,“镇东将军”的称号则是将会有利於日后,因为这是真正的朝廷诏拜,自此给了他名正言顺、出州作战的权力,故此,不约而同的,戏志才、荀谌都不再以“明公”之类的泛称来尊称荀贞,而是俱改以“将军”为敬称,——说实话,荀贞之前那个所谓“行建威将军”的称号便是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看重的,毕竟诸侯间的互表只能证明彼此同盟的关系,於政治名分是没有一丁点含金量的。

    “董卓趁虚入京,擅废立,固国贼也,然观其初入洛阳时,亲贤臣,擢名士,天子,为党锢平反,亦可谓曾有向善之心也,唯是他的名、德不能配其位,徒以兵威慑人,遂有山东之起,乃至汉家西迁,由兹兵祸连接,蔓而延及四方,到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荀贞的这几句话说得较为委婉,换成大白话,意思是:董卓既非士人出身,又是趁何进、袁绍等与宦官死斗的机会进的洛阳,等於是趁虚而入,摘走了士人集团破灭宦官集团的胜利果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