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不仅是诸葛瑾的长吏,而且诸葛瑾之所以能够出仕,也是赖於荀贞的征辟,在主要是陈芷的经营下,而今陈芷与诸葛瑾的继母、诸葛亮与季夏和阿左互相都很熟悉,也就是说,“两家”的私人关系也非常好,又则,荀氏族名清高,荀贞声动海内,诸葛瑾没有拒绝的理由。

    果如荀贞所料,次日,诸葛瑾再次求见,给荀贞回复,答应了这桩婚事。

    荀贞大喜,唤人又把千金抱来,笑对她说道:“吾为汝觅得一上佳夫也!”於是,由陈芷出面,与诸葛瑾的继母,两家交换信物,由此定下了婚约,约定等千金成年,便就成亲。

    荀贞特地叫诸葛瑾把诸葛亮带来,笑道:“汝今虽尚不能与千金完婚,而已为吾婿,婿者,半子也,以后要多来后宅,季夏到了识字的年岁,你就把他当成你的弟弟,也可以教教他。”

    诸葛亮答道:“诺。”

    荀贞越看他越喜欢,吩咐从侍,叫取来了一张好琴和一柄百炼短剑,赐给了他,勉励说道:“琴,可使志清,剑,可使胆正,汝读书之余,不妨抚琴、击剑,琴心剑胆方可称大丈夫!”

    诸葛亮虽还是少年,志气已有,荀贞的这话正说到了他的心思上。他朗声应道:“君侯吩咐,亮岂敢不从?况乎君侯此言,正亮之所欲求也!”

    原本依按荀贞的要求,诸葛亮与他的弟弟诸葛均和两个姐妹就常到后宅,和季夏、阿左、千金为玩伴,自此之后,他们来的就更勤了,几乎每日都来,与季夏等也是越来越亲密。

    这些不必多讲,却说在诸葛瑾给了荀贞回复后的当天,荀贞接到檄报,说辛瑷已做完了战前的准备,陈群把粮秣等物尽皆筹备齐全,他随时可率部拔营了。

    因为判断曹操已经没有预备队可用了,所以荀贞也不用再留着赵云、辛瑷这两大部的主力不用了,赵云部前两日已在赵云的带领下出了驻地襄贲,现下已快到济北,至若辛瑷部,荀贞打算选其中的半数之骑,使从自己赴合乡。

    而下辛瑷部终於备战完毕,早一日结束济北、任城的战事,就能多省下一点人力、物力,於是,荀贞丝毫没有耽搁,中午接到的檄报,下午他就带着戏志才、荀攸、程嘉等出了城,入辛瑷营中,把定下来从他去合乡的曲军侯以上军官悉数召来,简单地讲了一下任城、济北之战的眼下形势和期望能够通过此两战达成的战略意图,随后,就令各曲集结,率之前往合乡。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阅读网址:

91 袭阵兵退夏侯惇(九)() 
骑兵的行军速度很快,又是在本州境内,不需要带太多的辎重,所以两天后,荀贞便引部到达了合乡。

    合乡北邻鲁国,鲁国尚有残存的黄巾,故此,荀敞在西进任城前,选了一曲兵马留驻。到了合乡,荀贞即召合乡县的长吏和此曲的曲军侯来见,询问合乡周边近期的情况。

    合乡的长吏和这个曲军侯禀报道:鲁国的黄巾近日皆无南下侵扰,据探报,鲁黄巾的主力似乎都北上去了济北,与济北黄巾会和了。

    荀贞听罢,顾对左右说道:“青兖黄巾,同气连枝,鲁国黄巾北上支援,看来他们是想在济北与文谦、子龙打一场硬仗了。”问帐下幕府的从吏,“济北今天可有军报送来?”

    从吏答道:“尚无。”

    荀贞沉吟稍顷,令道:“可传檄文谦,叫他不要浪战,务以谨慎为要,小心济北黄巾给他设伏。”又问道,“子龙到哪里了?”

    从吏答道:“赵将军已率部抵至济北,至迟今晚即可与乐将军会师在肥城。”

    “好。”荀贞点了点头,摸了摸颔下的短髭,短暂地考虑了一下,说道,“传檄文谦,与子龙会师后,可先作势南下,试探一下蛇丘、刚县等地的济北黄巾,看他们会否有所异动。”

    鲁国的北部与济北的南部接壤,鲁国黄巾北上,只能是与蛇丘、刚县等地的济北黄巾会合,所以如果有大仗,就极有可能会在济北的南部发生,这样的话,便可以暂时改变一下“主攻卢县,围城打援”的计划,佯装南下,先试一试蛇丘等地黄巾的虚实内情。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固然比勇,但同时也一定要细致谨慎。

    从吏应诺,自有人起草檄文,传送给乐进、赵云。

    鲁国黄巾、济北战况,这些虽然重要,然皆非荀贞亲至合乡的原因。

    荀贞亲领兵来合乡,为的是曹操。

    故而,在简单地了解了下鲁与济北的形势,给乐进、赵云下达了随机应变的指令之后,荀贞把合乡的长吏和那个曲军侯打发走,把重点转到了任城县的战场。

    荀贞问道:“孟德给我来书,卿等怎么看?”

    在快到合乡的时候,大约是曹操知道了荀贞的动向,他遣人给荀贞送来了一道私书,落款既非兖州刺史,也不是行奋武将军,而是他的本名。在这道私人性质的信件中,曹操殷勤问候,致意荀贞,在略述了久别思念之情后,约荀贞在山阳郡与沛、鲁两国的交界处一见。

    对曹操的这个请求也好,期望也罢,荀贞帐下的谋士文臣们各有己见,但有一点是大致相同的,那即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与曹操相见。

    有的认为这是曹操的缓兵之计,曹操是想通过此举来给他自己多争取点时间,好能组织、调集更多的兵力,比如再向兖州的各郡要兵,或就地征募等等,以能有更大的把握去攻下任城。

    有的认为这是曹操的伏兵之计,曹操也许在约荀贞相见的地方埋伏下了精兵,以图趁机把荀贞拿下,“擒贼先擒王”,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包括戏志才、荀攸在内,也不建议荀贞“应约”,他俩倒不认为曹操会设伏,只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打仗嘛,沙场上见胜负就是,见什么面。

    唯有程嘉意见不同。

    程嘉认为:曹操既然提出见面,那就与他见上一见,如果不应,未免显得己方懦弱,消息传开,可能会使兖州兵的士气有所提高。

    程嘉的这个观点有些对。

    荀贞若是不应约的话,曹操那边确实有可能会大肆宣扬,把荀贞的“没必要”见,说成是荀贞“怕”见。

    程嘉好大喜功,因为身矮面丑,深藏内心的自卑导致了他外在争强好胜的表现,所以会有这个见解。荀攸等人听了程嘉的这个意见后,皆觉得颇有道理。

    荀贞倾向於见,但他的出发点与程嘉又有不同。

    他心道:“君昌所言,不能说错,以孟德之智,确有此一可能。”说道,“吾与孟德相知,君昌所虑,虽有道理,然必非孟德之本欲。”

    戏志才问道:“然以将军之见,曹东郡是何意也?”

    曹操被袁绍表为兖州刺史已经有段时日了,但徐州方面,自上而下,不论是文臣,抑或是武将,却都仍称他“曹东郡”,或“曹奋武”,又或“曹将军”,无有一人以“兖州”相称,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在表明他们不承认曹操这个“兖州刺史”的合法地位。

    荀贞抚案喟叹,说道:“人情、人情,身而为人,岂可无情?孟德之相约,无非人情故罢了。”摘下腰间的鞶囊,出示给诸人看,又道,“此鞶囊,孟德之所赠也,吾用至今,虽早破旧,不舍换之。而今王室凌迟,海内纷争,群雄并起,如南北袁、刘荆州者,固皆负四方之望,堪称州郡之雄,可要说能与我知己的人,唯孟德而已。吾观孟德如是,料孟德看我亦同。”

    “将军的意思,是要应约了?”

    “我便与他见上一见。”

    有人担忧地说道:“将军宽仁,因念旧情,可若是曹东郡不像将军这么想,他万一真的设伏?”

    荀贞顾视坐在上席上的辛瑷,又指了指侍立在帐门口的典韦,笑道:“吾有玉郎、阿韦,孟德便是真的设伏,其帐下谁可与比?他又焉能奈我何?”

    就此定下。

    从合乡到曹操相约的地点,距离不远,五六十里地,快马的话,半日可到。当下,荀贞回书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约定明天下午相见,见面时,双方都只带百骑相从。

    荀贞的回书在当天晚上,被送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看罢,笑对夏侯惇等人说道:“我去书贞之,约他相见时,卿等皆以为贞之必不会应,如何?是不是如我所料,他应了我的此约?贞之与我,知交者也,非卿等可知。”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阅读网址:

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 
次日下午,荀贞和曹操在山阳与鲁、沛交界之处相见。

    两人都按照约定,只带了百骑随从。

    留下从骑,荀贞、曹操各带了两人上前。

    待至近处,两人照面,荀贞往曹操身侧看去,见他带的两人俱勇壮猛士,遂笑问道:“孟德,闻卿左右有字文侯者,素以勇名,常统带卿之卫士,此二君中可有此人耶?”

    曹操笑指身左,说道:“此即文侯。”

    文侯,便是丁斐。

    荀贞打眼细看,赞道:“果然虎臣。”

    荀贞打量曹操左右时,曹操也在观察荀贞的左右。荀贞带的是辛瑷、典韦,这两个人,曹操都认得,他笑对辛瑷说道:“玉郎,一别数年,君仍仪表风流,竟丝毫不见有受戎马之染。”又对典韦说道,“较之前此相见,君的体围可是又见增了!愈显雄壮。”

    典韦本就体貌魁伟,跟了荀贞后,因肩负着典卫之责,日常练力不辍,每天食肉数斤,那身材自是更加的膀大腰圆了。

    见曹操如此亲近,辛瑷、典韦便也与之应答,各说了几句。

    话过寒暄,曹操叹道:“贞之,‘逝者如斯夫’,离你我上次见面,不觉已经好几年过去了。时势有变,而幸在你我人犹未变。”

    荀贞坐骑马上,拽着缰绳,笑道:“卿善文辞,是有感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