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是。”

    “我今赖兄长爱用,得为中尉功曹,也算权重府中了,假以时日,借由兄长提携,未必不能再进一步,宪和在功曹院里也有了吏职,益德在营中,我兄长许诺等新卒练成,就会给他职司,我四人里只有你至今尚无着落。

    “云长,当日我兄长问你欲从文欲从武,你说愿侍从我的左右,我知你是因落不下脸面,所以才这么说的。昔年我在缑氏山上从卢师求学,卢师尝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云长,丈夫生世间,固当百折不回,临大节绝不退让,可一味的刚强却不可持久,该柔的时候也要是柔一柔的。你武勇过人,闲从在我的身边委实可惜,你如愿意,过两天我帮你去给我兄长说说,你也去兵营里吧,一者,和益德做个伴,彼此多个照应,二来,我兄长志在击贼,以你和益德之勇,得个军功轻而易举,对你以后也有好处。……如何?”

    等了半晌,没等到关羽的回答,刘备叹了口气,说道:“也罢,如你不愿,此事我就不再提了。”

    一边是取军功,得功名,入仕为吏,一边是刚强傲气,不甘低头。关羽今年才刚二十三岁,傲气原本就尚不如以后,听到刘备无奈失望的叹息,取军功、得功名这一边加上了兄弟情谊这块砝码,终於胜过了傲气,他低声说道:“愿从君意。”

    刘备大喜,翻过身,隔着棉被,连连拍打关羽的胸腹,说道:“这才好,这才好”

    刘备、关羽通宵夜谈,直说到次晨鸡鸣。

    这是在中尉府的客舍里住,不可晚起,虽然是一夜未眠,刘备、关羽也不打算再睡了,叫醒了酣睡的张飞,穿戴整齐,三人出室,雪落未停,迎面碰上了昨晚住在别屋的简雍。

    “宪和,为何神色匆忙?”

    “出大事了”

    “何事?”

    “昨夜县外流民作乱,洗劫了本县的大姓杨家”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67 本以霸王道杂之() 
案前捻断百根须,人世独难是写。 伏案苦思肠欲断,君囊月票换得无?

    这是今天的,到二百票两更啊。

    ——

    刘备闻言,大惊失色,他虽到郡未久,然而日常听闻,却也知杨氏是邯郸县最大的豪强,万万没有想到昨天在楼阁上荀贞才刚担忧流民或会作乱,昨夜杨家就被洗劫了

    简雍见他立在门前不动,知他应是被这个消息震惊,提醒他说道:“中尉掌兵事。流民作乱,兵事也。君为中尉功曹,当快去拜见中尉,商讨对策。”

    简雍起得早,从别人口中听得了此事,当时他就想到了刘备的职司,因此匆匆忙忙地过来找他,目的就是为了催促他快点去见荀贞。

    刘备醒悟过来,应道:“宪和说的是。”

    他以前不曾出仕郡县,中尉功曹是他的第一个吏职,也还没有就任几天,惊愕之下,一时没想起本职亦情有可原,不过他本非愚钝之人,这一回过神来,马上就意识到:杨家被流民洗劫是件坏事,但对他,尤其是对关羽、张飞而言却似乎是件好事,他正想帮助关羽、张飞获取军功,流民就刚好作乱了,岂非天助?他招呼关羽、张飞,对他两人说道:“……,云长、益德,你二人随我同去拜见中尉。”拉住简雍的手,急匆匆地往府院前堂去。

    冒雪行在府中的路上,他细问简雍:“你从何人处听来了此事?”

    “冬雪喜人,故我今晨早起,赏雪观景,踱步到客舍院外,见院外的轮值吏卒窃窃私语,似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询问之,乃知此事。”

    “作乱的流民有多少?现在何处?”

    “听吏卒说,作乱的流民少说也有数千,事发大约是在昨晚三更前后,彼等趁阴雪夜深,乡亭与县中消息不通之际,攻入杨家的田庄,把杨家洗劫抢掠了一空随后,大多四散逃去。”

    “逃走了?”

    “是啊。”

    刘备略松了口气,心道:“作乱的流民既大多散逃,那么邯郸县城应是安全了。”又问道,“杨家现在情况如何?”

    “听吏卒说,尽数死在乱中。”

    “全死了?没一个活口?杨家养的不是有宗兵么?抵不住作乱的流民倒也罢了,难道连杨家的人也没能保住?”

    “这场乱事来得太过突然,毫无半点预兆,杨家这些天虽因见县外流民聚集不散,也有些戒备,可他家的宗兵不多,不过百数罢了,又大雪连日,深夜酷寒,守夜的宗兵难免偷懒,如何是数千暴起流民的对手?我听说,杨家的宗兵几乎就没做什么抵抗,流民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入了庄中,……,唉,杨家说来是赵郡的头等豪强,没毁在黄巾乱里,却亡在了流民手中。”

    关羽蹙眉说道:“县里离杨家远,没得消息,可中尉置在县外的兵营离杨家不是太远,只有二十里路,数千流民作乱必然喧哗沸腾,说不定还会火光大作,夜深人静,火光足以耀远,喧哗亦足以传远,兵营里不可能没有看到、听到,却怎么没有去救杨家?”

    “没有中尉的军令,姜、江、刘、辛诸君昨晚又没在营中,俱在中尉府里饮宴,兵营里只有两三个军吏值夜,他们就算知道了流民作乱,然而上无主将下令,外不知贼情虚实,兼之积雪满路、夜深难行,又哪里调得动、又怎敢擅自调动中尉的义从出营?”

    刘备点头称是,说道:“不错,……。”他摇头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只能说流民作乱的时机太好,刚好赶上荀陈诸君从颍川归来、我兄长设宴为之洗尘、召营中诸君作陪的时候。”

    荀贞向郡县大姓借粮,唯独杨氏不借之事,刘备、简雍、关羽、张飞在来到邯郸后都先后听人提起过,张飞啐了口,说道:“这杨家也是活该,咎由自取当日他家如肯借粮给中尉,作乱的流民也不会别家不抢,只抢他家了”

    邯郸诸大姓里,杨家本来就是最有谷粮的一个,别家都拿出了一半的储粮借给荀贞,不借的而又只有杨家,便是个傻子也知道,眼下邯郸诸大姓里粮最多的定是杨家,不抢他家抢谁家?

    刘备感叹道:“中尉把从各家借来的粮食分了三成给相府,用以置办粥棚、赈施流民。流民这些天吃的饭可以说用的就是彼等各家之粮,而在此次乱中,这些借给中尉粮食的各家无一受损,只有不肯借粮的杨家破门亡家,……,一念之仁,必有后报也。”

    到的前堂,刘备吩咐简雍、关羽、张飞留在廊上,自脱去鞋履,登堂入内。

    杨家昨夜被灭门的消息,荀贞是最先知道的。

    消息送来时,他还没有起床,闻得后他表面上作出惊诧万分的样子,实际上却是一点也不惊奇。於外人看来,这件事是流民作乱,而荀贞自家则知,这实是邯郸荣的“杰作”。

    却是昨夜在席上,邯郸荣在酒宴的间隙里请他更衣。

    在厕间,邯郸荣对他说道:“荣思得一计,可灭杨家。”

    荀贞问之。

    邯郸荣乃把打算全盘托出,说道:“於今县外聚了流民上万,荣以为可借流民之力灭掉杨家。君如同意,荣现在就遣奴客潜去县外,混入流民中,散播说杨家的储粮堆积如山,挑动他们作乱攻之。”

    听完邯郸荣此计,戏志才早前对邯郸荣“刚健敢为”四个字的评价浮上荀贞的心头。本以为邯郸荣为募集粮食而捕拿了两个邯郸县的豪强族长已是刚健敢为了,今闻他献计,才知他还能更加得刚健敢为。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这是前汉宣帝教训他那个“柔仁好儒”的太子的话,治国应该是儒家之王道与法家之霸道杂用之,不能全用儒家的仁,在这个乱世已经到来的时代做人、为吏也应该如此。“仁义”该当有,可该狠辣的时候也得狠辣。如果一味用仁义,那么就将重蹈宋襄公的覆辙,为后人笑。

    荀贞在西乡时就敢下辣手诛除第三氏,并在任颍川郡督邮时大举逐、捕郡北的浊吏和不法的豪强,本身就是一个“霸王道杂之”的人,更重要的是,为避免在皇甫嵩调离冀州后陷入危险的境地,他已经起了要先灭掉杨家与王当之念,对邯郸荣提的这个计策自然没有什么抵触。

    邯郸荣得了他的许可,遂暂离宴席,从家中养的死士宾客里选了几个口才便利、善能言辞的,面授机宜,遣他们潜行出城,去挑动流民作乱。

    原本荀贞以为,此事不会办成得这么快,就算再快估计也得等个两三天才能见到成效,只是没有想到只一夜的功夫这件事就办成了。

    今早得到消息后,他立刻起床,离开陈芷的美人温柔乡,赶到前堂,邯郸荣已在堂中等他。

    邯郸荣难掩喜色,见堂上只有他俩,没有外人,说道:“昨天夜里才遣人出城,未料到今早杨家已灭”

    “公宰,你功德无量”

    “啊?中尉此话何意?”

    “昨夜遣人出城,今早杨家已灭,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

    “这说明县外的流民早有作乱之意你派人出县是适逢其会,所以才能一夜之间就覆灭了杨家要非你抛出杨家这个香喷喷的饵食,……,上万流民啊弄不好他们就要攻我邯郸县城了,至不济也会抢掠四乡,使乡亭的百姓受害。”

    邯郸荣恍然大悟,这才想通了为何会能在一夜间就灭掉了杨家。

    想来也是,他派出去的那几个人即便再能说会道,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说动数千流民,这只能说明早在这之前流民中就有人在组织准备作乱了。

    荀贞跪坐到案后,铺纸磨墨。

    邯郸荣问道:“中尉这是要做什么?”

    “我要传檄各县,命各县加强防备,以防各地的流民再生事作乱。”

    写完给各县的檄文,命人快马送去,荀贞又写给郡兵、义从的军令,同时令召许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