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邯郸荣问道:“中尉这是要做什么?”

    “我要传檄各县,命各县加强防备,以防各地的流民再生事作乱。”

    写完给各县的檄文,命人快马送去,荀贞又写给郡兵、义从的军令,同时令召许仲、江禽、刘邓、陈到、辛瑷等来,等他们来到,把军令发下,令道:“昨夜流民作乱,攻灭了杨家,汝等可知?”

    诸人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刚被荀贞派去的人叫起,回答不知道。

    “现下你们都知道了。作乱的流民有数千,攻灭了杨家后四散逃去,连日大雪,道路难行,他们又带着劫掠来的粮谷、财货,谅来尚未逃远,汝等马上归营,……,伯禽、阿邓、叔至、元钦。”

    江禽、刘邓、陈到、刘邓应道:“在。”

    “你四人各带兵马,分向四个方向追击,……。”

    说到这里,荀贞停了一下。他是赵郡中尉,肩负赵郡治安之责,流民作乱,他不能置之不理,就算作乱的流民已散逃,他也得派兵追击,可追上这些流民后怎么处置呢?虽说这些流民早就准备作乱了,实际上与他和邯郸荣的“挑动”无关,可要不是缺衣少食,这些流民也不会走上作乱这条路,杀之不忍,而如不杀,郡县没有粮食赈济,他们为求活早晚还会再度作乱。

    刘邓见荀贞停顿不言,等了片刻,问道:“中尉?”

    “……,追上后,诛其首恶,至於胁从者……。”

    荀贞说到这里又停了一下,这个时候刘备刚好登堂入内,他伏拜堂上,说道:“备以为,流民之所以作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数千作乱之流民岂能俱为不道之恶徒?深冬无衣粮,为了求活,大多数的流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其行虽恶,其情可怜,胁从者不如宥之。”

    邯郸荣不以为然,说道:“宥之易,可郡县没有足够的粮食赈济,这次宥之,若是他们下次再因为‘深冬无衣粮’而生乱又该怎么办?”

    事实上,对作乱的流民该怎么处置,昨晚邯郸荣献上了灭杨家之计后,荀贞就有考虑。

    只不过,他到底没有经过乱世,对流民作乱这种事儿没有经验,按照他本来的估计,邯郸荣派出去的那几个人能挑动起千许流民“作乱”或许就很了不起了,千许人不多,到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做样子,把他们放过就是了,可是没有料到流民却是早有作乱之意,竟有数千人参与其中。人数一多,而且是“流民早有作乱之意”,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就不能不严肃处理了,要不然,就不说州牧皇甫嵩会斥责他,也不说郡县里的吏员、县人会有非议,只说这个口子一开,郡中其余各县的流民也跟着起来作乱,西有王当等群盗,内有流民在生乱,郡中势必将会大乱难制,到那个时候就不是他还能不能借袁绍、何顒之助凭军功升迁美郡了,而是他赵郡中尉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的问题,甚至他会不会因此获罪了。

    邯郸荣是中尉主簿,地位和刘备相当。刘备敬他在府中的时间比自己长,又敬他是赵郡名族的子弟,雅不愿与他起争执,可事关数千流民的生死,他却不能不说话。他说道:“作乱的流民有数千之多,如不宥之,郡府缺粮,犴狱里也关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尽数将之处死。一次诛杀数千人,中尉,这或会有损中尉仁厚的清名啊。”

    刘备所云之“仁厚的清名”,荀贞在意,但相比数千条走投无路、因而作乱的流民的性命,在这一刻,“清名”似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更在意的这几千条性命。

    回顾荀贞过去之经历,诛灭第三氏、逐捕浊吏恶豪、击黄巾、诛灭杨家等等,间接或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不少,可他对这些事问心无愧,而如果把这几千个走投无路、因而作乱的流民全部杀了?他举首望向堂外落雪,喃喃说道:“如若纵之,将为后患。如若杀之,何其忍也?”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暑宵夜尽对残烛,烟蒂堆积老影孤。 写罢含羞问看客,换得袖里月筹无?

    到二百票两更啊。

    ——

    两两汉承袭前代之政,并加以完善,对流民有一整套的赈济、治理办法。

    首先,廪衣食,贷种粮,置医药,减免赋税劳役。

    对从别郡来的流民,当地郡县要“赐寒者衣”,“开府藏相振救”。流民如果落根别郡或者还归本郡,当地均要“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假公田”是把官有的土地租给流民;“算事”,即算赋,人头税。这几项措施如追本溯源,大多是继承自西周的救灾制度。

    西周时就有专门负责减灾、赈济工作的官吏,并已形成了系统的救灾办法,称为“荒政十二”,所谓荒政,就是在灾荒后进行抗灾救荒活动的政治措施,其中有散利、薄征、驰力几项。散利便是对灾民放贷食粮种子,薄征、驰力就是减免灾民的租赋徭役,这几条被两汉沿用。

    其次,获流。

    即凡有流民在境的郡县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流民占报“名数”,以转变为编户齐民。

    再次,灾后劝赈。

    发动地方士绅、豪强“输粟入官”,鼓励有钱有粮的大户参与抗灾救灾,对出钱、粮助政府赈济流民者给以公开的表彰或者授予较高的爵位。

    此外,还有移民、移粟等等措施。不过,如移民、移粟者,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地方郡县无能为也。郡县所能做的主要是前三条。

    荀贞望着堂外落雪,心中思忖,想道:“数千作乱的流民,如不杀之,为免彼等再生乱事,只能安置之,可郡府缺粮,两日才能一施粥,‘贷种、食’是不用想了,赵郡多山地,官田少,就算这些流民愿占报‘名数’,改为本郡的编户齐民,也无‘公田’可‘假’给他们,‘假公田’也不必想了。”

    “假公田”,“贷种、食”均不可行,要想安置这些流民,似乎只有“劝赈”一途。

    可是,他刚从各县大户手里借过粮,再向他们借?估计没人肯出。

    思来想去,这数千流民,……不,是全郡数万流民的确无法安置。

    堂上邯郸荣与刘备仍在争执不休,一个力主杀,一个力主不杀,谁也说服不了谁。

    邯郸荣看在刘备是荀贞“贤弟”的份儿上,忍住怒气,对荀贞说道:“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中尉,吾郡如今流民数万,不杀此数千作乱者,便不说此数千流民极有可能会再次生乱,只说万一余下的群起效尤,该如何是好?不杀,无以震慑余者。”

    “玄德,公宰所言有理,你力主不杀,那么你可有安置这些流民的办法?”

    “中尉欲击王当,可以军法部勒这些流民,待来年击王当时以他们为前驱,让他们戴罪立功。”

    邯郸荣反驳说道:“此数千流民又非俱皆青壮,其间定杂以不少妇孺老弱,如何用之击贼?而且,就算他们全是青壮,数千人一月的口粮是多少?而今中尉营中已养了步卒五千、骑士四百,每日耗费甚大,前些时从诸县大姓那里借来的粮食尚不足此五千余步骑久用,又如何去养这些流民?退一步说,就算养得起这数千流民,敢问功曹,又养得起全郡数万流民么?”

    “这……。”

    堂外两人进来,却是荀攸、戏志才闻讯来到。

    他两人来得正好,荀贞把邯郸荣、刘备争论的事简单说了一下,问他两人的意见:“志才、公达,你二人以为该如何处置这数千作乱之流民?杀之,还是安置之?”

    戏志才不假思索地说道:“郡府如有能力安置流民还会等到今日么?郡中既缺粮谷,又山多地少,实是无力安置流民。”却是赞成邯郸荣的意见。

    “公达,你以为呢?”

    “功曹仁者之心,固可一赞,然以攸之见,就眼下看来,却是主簿之议可行。”

    “玄德,你说呢?”

    邯郸荣的反驳有理有据,说到底,赵郡缺粮少地,纵有安置流民之念,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备无可奈何,说道:“悉从中尉命令。”

    荀贞做出了决定,起身面向诸人,下达命令:“君卿、伯禽、阿邓、叔至,你四人各带兵马,分去四面追击散逃之乱民,杀之不宥,把他们劫掠到的粮谷、财货悉数收缴上来,交付郡府。”

    许仲、江禽、刘邓、陈到四人接令,转身大步出堂,去县外营中带兵追击。

    刘备出身底层,知民间疾苦,对流民保有同情,面现不忍,可他也知这是不得已之举,亦只能作罢,虽然这件事不能按照他的想法去办,但兄弟情深,为了关羽、张飞能多立军功,早任吏职,他伏地请求:“云长、益德自从备来到邯郸,日受中尉厚养,至今却无立一功,昨夜云长还对备说‘深感有愧’……。”

    荀贞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等刘备说完,说道:“怎么?云长、益德想要一展身手么?”即召关羽、张飞入来,提笔写了两道军令,从案后走出,亲手交给他俩,说道:“便委屈云长为君卿副手,请益德为叔至副手,从之追击乱民。”

    关羽、张飞接令,出堂去追许仲、陈到四人。

    想起这数千流民讲因为他的一道军令而丧命,荀贞心里沉甸甸的,不是滋味,叹了口气,说道:“杀此数千人,希望可以活彼数万人。”

    荀攸说道:“中尉是想?”

    “不错。我打算把收缴来的谷粮悉数分给诸县,用以赈济各县之流民,我这就去相府,与相君商议此事。”

    杨家的藏粮虽丰,可莫说是养数万流民,连养那数千流民也远远不够,要知现在才是十二月,离明年夏收还有半年,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杨家的这点粮食根本不足用。荀贞亦知此非治本之策,可如今之计,也唯有拖得一天是一天,养得一天是一天了。

    他只希望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