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侨跽撸耸肽艿镁S胙铮倚韬蠊郏辉ブ菟锛幔滩荒艿迷ブ菔咳酥淮樱缮普奖熊髡晡嗖羁删菔匾环剑簧蕉艺剑ぐ不褂卸浚克渫巳牍刂校墒盗τ檀妫氏掠陆缭疲羰强暇补鄞膊皇敲挥性俪龉赜攵饺盒垡徽目赡埽怀耍怪莸鹊赜指饔泻狼浚运担纸裉煜碌男问品浅V幻骼剩热徊幻骼剩敲从肫涑鐾兑环剑肥遣蝗缌粼谖骶托墓弁表祈旅

    至於在长安会不会有危险,他又不是名重望高的公卿,一个黄门侍郎,更不会故意去得罪董卓,所以至少对他来说,在长安城里,似危实安。

    ——正是因猜出了钟繇现今所抱的态度,也所以荀贞才让荀谌到了长安后可以和钟繇谋划求郡之事。

    也正因知钟繇心思,荀贞对荀谌说道:“兄可以言辞说之:其在朝中,一身而已,纵欲竭忠,无能为也,出而来徐,我必可使其尽展己才,同心协力,缮兵修政,一朝挥师西向,破西京,灭董卓,迎天子还於东都,使汉家再兴,不世功也”

    “我当转吾弟此言与他。”

    “今与兄所言,如成,徐徐图之,可立吾荀基业於东南。吾兄切记,务不可泄。”

    听了“立基业於东南”之语,荀谌怔了一怔,想到了流传於近代的一句话:“承运代刘氏者,必兴於东南”。他观看荀贞神色,却不似意在指此,心道,“吾弟此话,似无意在此谶语,然若果能使吾弟此谋成?”想到这里,也不知是惊是喜,只觉手脚发软,不敢再往下想。

    诸荀虽同族,可龙生九子,九子不同,现从在荀贞左右的诸荀亦是如此,对时局、对天下,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而今诸侯群起,各据州郡,虽打的都还是汉臣名义,可真心忠诚於汉室的又有几人?别的人不说,只说冀州袁绍、荆州袁术,明眼人都能看出,此两人於讨董时就已怀不臣之心,可却从者如云,何也?还不是因为汉祚日衰,既不能依靠己力逐鹿中原,那么就不如攀龙附凤,以图改朝换代了后,能当个开国功臣,求个世代富贵。

    刚才荀贞对荀谌讲要他务必要求得一郡外任时,荀谌因专心倾听之故,倒是没有想太多,想到的只是荀贞志远,可现下因荀贞无心的一句话,却使得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不该想的一句谶语,他心头砰砰直跳,强自按下这不敢想、更不敢说的念头,调整了一下心态,慎重地应道:“是。吾弟放心,除元常一人,我必不与他人言之。”

    :

200 遣使入豫议盟幽() 
与荀谌密谈过了,荀贞又把赵昱请来,对他讲了打算遣他和荀谌去长安面圣之事。今天子现在长安被董卓挟持,可谓“蒙尘”,唯此时见驾方显忠诚,所以,赵昱慨然领命。

    荀贞虽然觉得赵昱刻情近伪,可对赵昱能否会完成这个使命还是很放心的,正因他重名,换句话说,也就是“重名节”,那么作为荀贞的属吏,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使命完成的。

    分别与荀谌、赵昱单独谈过,荀贞给他俩了两天的时间以做赴西京的准备,同时叫州府把献给今天子的贡、徐州特产等物都备好,第三天,荀贞领着张昭、张纮等州吏,戏志才、荀彧、荀攸等股肱,一起给荀谌和赵昱送行,出了城,直把他们送出十余里方住。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道路不靖,荀贞因遣军司马董植引本部兵马,共计五百步骑护送荀谌和赵昱。董植是荀贞在冀州时收揽得到的,今年三十出头,虽无大将才,却是个虎贲士,临阵接敌,奋不顾身,一向深得荀贞喜爱,用来承担沿途护从之任正是合适。

    送走了荀谌、赵昱,荀贞等回到城中府内,与张昭、戏志才等人说了会儿话。对如今长安的形势和海内的局势,张昭等人互相发言,略作了些讨论,因为都有公务要忙,没有深谈,不多时便相继离去,很快,堂内就只剩下了戏志才、荀攸两人。

    他两人本来也是要走的,但被荀贞留了下来。

    此时堂上没有外人了,荀贞对戏志才、荀攸说道:“留卿二人,实为一事。”

    戏志才问道:“何事?”

    荀贞说道:“袁本初表周昂为豫州刺史,虽不知缘何,周昂至今未南渡入豫,然以我度之,文台与周昂早晚必刀兵相见。此事,卿二人早知。”

    戏志才点头说道:“孙侯与袁本初必有一战。”

    荀贞接着说道:“袁本初与我是旧交,往昔多得其助,我是不愿与他反目的,可文台,吾之生死交也,设无孙河、韩当分屯萧、虹,吾亦难从容用兵,克丑诛暴,遂有徐方,是以,文台倘有求救,我必援之。此事,卿二人也知。”

    戏志才说道:“无豫州,则徐州齿寒。孙侯如事急,我军不可不援。”

    对如果孙坚求援,荀贞肯定会援助他这件事,荀贞说的理由是因为和孙坚是生死之交,而且攻陶谦时得到了孙坚的帮助,戏志才没有说这些,他直接说到了“必须得援孙坚”的本质原因:没有豫州在前边顶着,北有袁绍、南有袁术,两面受敌,徐州自守尚难,遑论发展了

    荀攸也道:“孙侯如有难,明公必须得救。”

    “如救文台,则我与袁本初反目必矣一旦反目,我有两忧。”

    戏志才笑道:“明公之忧,我早知也。”

    “噢?”

    “试为明公说之,看可对否?”

    “请讲。”

    “明公今虽得徐州,无有王命,尚非‘真牧’。一旦与袁本初反目,若袁本初择一名士,表以领徐州,西来我境,袁家四世三公,天下所望,士民或附,此明公之一忧。”

    荀贞说道:“正是。”

    “陈留张邈,本初知交,山阳袁遗,本初从兄,鲍信之所以能得济北,本初与曹操之所表也,刘兖州与本初亲善,本初托妻、子居其所,曹操今得东郡,亦本初之力,此数君,各拥强兵,屯於徐州之西,兼俱天下名士,一呼百应。又及丹阳周昕,周昂之兄,郡产精兵,不可小觑。万一袁本初怒而传檄,以明公‘擅自征伐、叛逆无道’为名,召海内攻之,则此数郡中必会有人响应出兵,以借机夺徐,如此,则徐州内忧外患,或难自守,此明公之二忧。”

    “不错。”

    “今明公已遣别驾与友若西赴长安,俟其归,如能得诏命,则徐州为明公真有矣此可解明公之第一忧。”

    “然也。”

    “而如欲解第二忧,唯今之计……。”戏志才看了看荀贞,却住下话头,没有继续往下再说,笑道,“明公想来应是已有筹算了?”

    “卿二人必是也已心有良策,请先言之。”

    戏志才和荀攸对视一眼,各说了两个字。

    戏志才说的是“公孙”,荀攸说的是“幽州”。

    荀贞大喜,说道:“我与卿二人所见正同”

    幽州、公孙,自便是公孙瓒了。

    公孙瓒现今兵威正盛,幽州之地,常年与乌桓诸族交战,甲士之精,可与凉、并相比,为海内之雄,公孙瓒又知兵善战,勇冠三军,光和年中,以军功迁骑都尉,中平五年,大破张纯、丘力居,因得封侯,因其临阵如赴仇,每闻乌桓犯边,即厉色愤怒,望尘逐奔,或继之以夜战,昼夜不停,以致乌桓虏辈为之胆裂,无敢有对抗者,相互传语“避白马长史”,远窜塞外,其在边地的威名至斯去年,他又以二万步骑大破三十万青州黄巾,更是威震北地。袁绍亦深忌惮之。如能与公孙瓒结盟,那么就不必再为袁绍党羽众多、兵强马壮而太过担忧了。

    这样一来,政治上有王命在手,军事上有孙坚、公孙瓒为盟,正好对冀州、兖州形成一个半包围圈,彼此呼应,共制袁绍及其党众,不但足可自保,尚能徐图发展。

    荀攸说道:“我闻公孙瓒在幽,不亲名士,又与刘幽州不睦。刘幽州,望为海内重。今为抗冀州,固可与公孙盟,然唯忧或为清议者讥。”

    刘虞是宗室,名声很大,去年袁绍、韩馥和山东诸将因为今天子被董卓挟持之故,想要再立个天子,选的便是刘虞,但被刘虞拒绝了。由此也可看出刘虞在海内的名望。

    在对待乌桓等族的态度上,刘虞以安抚怀柔为主,公孙瓒则以攻伐剿杀为务,两人因此不和,或是因公孙瓒出身庶脉之故,又或是因幽州右姓家中的子弟多好名无用又且倨傲之故,公孙瓒亲近的多是寒士,乃至商贾,因此二点,公孙瓒威名虽著,然颇为幽州士人不屑。

    是以,荀攸略微有点担忧如与公孙瓒结盟,可能会被清议之士抨击。

    戏志才不以为然,说道:“清议诸徒,凭口舌之利,清谈高论,究其实才,一无可取。昔豫州孔伷,嘘枯吹生,今青州焦和,清谈干云,临贼当寇,束手无策,又囊日汝南月旦评,士得其誉,如升九天,士得其贬,如堕九渊,二许一言之出,宇内耸动,今二许又何在耶?”

    对荀贞说道,“当然,当年许子将称明公‘荒年之谷’,还算有些识人之明。然就算如此,此辈评议,亦不足重。”

    听了戏志才说许子将因为给了自己一个美评而还算“有些识人之明”,荀贞不由为之笑,说道:“志才所言,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能说清议士一无可取,还是各有其优的。”对荀攸说道,“公达所言,亦有道理。这样吧,不但与公孙伯珪结盟,也顺带去谒见一下刘幽州。”

    荀攸说道:“如此最好。”

    戏志才说道:“与公孙伯珪结盟之事,明公最好先遣使去见一下孙侯,如能与孙侯一起和公孙结盟,则可更助公孙之胆。”

    荀贞之所以想和公孙瓒结盟,目的是为了牵制袁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牵制袁绍?那自便是鼓动公孙瓒南下与袁绍争冀。可是,这种事情是不能明说的,一来,越是明着鼓动他,他可能越怀疑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