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老臣最担忧的……就是那铺天盖地的蝗虫!老臣亲自去北直隶一带看过,蝗虫一过,庄家几乎无几了!”
朱厚照眉头皱的更深,他没有感概事情为什么发生,没有抱怨天道不公、上天降灾之类的言语,因为他知道,说这些根本没有用,还不如想点实招来的管用。
现下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蝗灾,不然那仅有一点的夏收,怕也最终会喂了蝗虫。
“三日,朕给你们三日的时间,如何杜绝蝗灾,你们给朕想出个办法!”朱厚照甩了甩袖子便离开了大殿,留下众人议论纷纷。
三天?几百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三天怎么解决?这不是无稽之谈么?
“杨大人,这三日之限,可就要靠您内阁了!”左都御史洪钟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洪大人,这蝗灾是你提出来的,三日之限想必你定有办法,我内阁还需要统计水灾、瘟疫和后续赈灾工作,这事儿自然是谁提出谁解决。”杨廷和见洪钟满脸尴尬,继续道:“不过也不是说没有转机。”
“哦?此话怎讲?”
“三天想彻底杜绝蝗灾你我都知道这是天方夜谭,洪大人何不写封奏疏,以防日后此类事再度发生?若不是皇上整日沉迷嬉戏游玩,得罪了天地,大明又怎会遭此劫难!”杨廷和叹了一口气便离开了。
洪钟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露出深深的厌恶之色。身为内阁阁臣,这等事却只想着推诿责任,还饶有心机的和老夫说了这番话,是想让老夫触雷霆?
越是到了高位,这心思就越是活络起来,在乎的也就多了起来,还不如陈廷玉来的真实!
而陈廷玉此刻正在丹徒奋笔疾书,以房小梅的观察,她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于是便让陈瑀将杨若兮在徐家的遭受一一写了出来,然后火速送往北京。
而在陈瑀书信走了没一天的时日,杨若兮另一封家书也呈了上去,紧接着徐延功也是写了一份书信,和杨若兮的家书前后脚离开丹徒。
“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陈瑀显得有些自责,“这么做会不会遭报应啊!”
“大人,瞧你说的,你这是拆一桩坏婚,成全另一桩好婚,这是在做好事,怎么会有报应?”沈飞像个心理辅导员一般,在陈瑀耳边劝诫道。
陈瑀白了一眼沈飞,不过还是好意的提醒道:“杨若兮可不是你看到的那么单纯,不过不管如何,只要你二人相互欢喜便好了,不过娶了她之后,怕也是够你受的!”
因为他感觉到杨若兮和房小梅有很多相似之地,那家伙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虽说在封建礼教方面她的思想是被禁锢住了,可并不代表她不想冲破它们,只要方法得当,她肯定会那么做的,她也不会就这样过了自己的下半辈子。
聪明好强的人都会有这么想法,说不定杨若兮现在已经开始在动手了,而我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个推手的作用罢了!
沈飞笑呵呵的答道,“我也想和大人一样,找一个相互爱的人成婚,而不是每天面对一个陌生人。”
陈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思想觉悟很快啊!”
“大人,你要去哪里?等等我……”
…………
牛家庄村东,大人孩子全都站在田埂上,手持长长的芦苇,在驱赶着那些可恶的蝗虫,他们脸上已经没有了几日前的担忧,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欢颜笑语。
陈瑀不明所以,明明是刚去了水灾又来了蝗灾,这收成几乎甚微,他们如何还能笑的出来?
那汉子仿佛认出了陈瑀,憨笑的走了过来,“大兄弟有闲工夫过来转转?”
“是啊,老哥你作何而笑?我们可如何也笑不出来啊。”陈瑀满脸忧愁的看着那些扑闪翅膀的蝗虫。
“嘿,大兄弟,你是没得到消息吧!”那汉子满脸欢喜,脸上做出神秘的样子,嘚瑟的道:“乡里都在传新任县官言,陛下取消咱们县的夏粮税啦!虽说收成少点,可是少交点给官府,那也够我们吃好一大阵了。”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十分真挚和开心的笑容,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几百年的奴役思想已经把他们压迫的根本起不了什么大的反对心思,但凡能吃上一点点饭,谁也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啊?真的嘛?那真是要感谢圣明天子了!”陈瑀也衷心的替汉子高兴,看样子朱厚照也很重视这次的灾情。
一家欢喜一家愁,本还准备靠着这次的灾难,收了村东这几百亩良田,奈何官府一纸文书下来,竟然要取消夏粮税?
徐延功很是愤怒,在牛耕家中大发雷霆!
这牛耕就是牛儒鸿的老爹,也就是管理牛家庄的那个老胖子,生的肚大腰圆,肥头大耳。
“小公爷莫要气,不要紧的。”牛耕神秘兮兮的笑道。
“有屁快放,没看到爷心情不好?”
“是是!”牛耕赶紧道:“其实官府不征收夏粮税也好,可莫要忘了,只是不征收夏粮税,只要我们以徭役将那些汉子们全都调出来服差役,庄田谁来收?女人么?小孩么?还是孺童?”
徐延功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和那群佃户一样?届时他们为了逃避徭役,定然会主动将土地投献给我们的!”
投献土地已经是明朝十分常见的现象,明朝的各种赋役实在太过繁重,当然这种繁重的赋役只是针对农民来说。
而另一个阶级,就是秀才起步的士绅阶级,他们则被朝廷免除劳役。
那么有些农民不堪重赋,为了逃避徭役,便将土地投献给这些士绅阶级,自己则委身为佃农,借着士绅的荫庇下逃避徭役。
但是朝廷怕百姓不视生产,懒惰成风。所以对投献之事大力度杜绝,有《大明律》定:但凡投献者和被投献者被抓住,都是杀头的大罪。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好比村西那群佃户,他们之前也是有自己的土地,只是实在不堪重赋,所以先去官府办了一纸交割,将土地先交给了徐国公名下,然后自己再主动去给其种地成为佃户。
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却又是合理合法的,其实几百年来,官府对这些事也都是心知肚明,只是作为同一个阶级的人来说,他们肯定不会将这些事写成奏疏放在朝堂讨论。
两人讨论了一番,牛耕便道:“只是打点马典史那边,可能需要点钱财。”
“这个你放心去做好了,良田到手后,分你几十亩,至于你怎么和马典史分,你自己决定吧。”徐延功淡淡的道了句。
这几天,尤其是到了丹徒,没有一件事是让人欢心的!
另一边,琼仙楼。
陈瑀约好的和杨若兮今日中午在此用餐,不过他却爽约了,现在正在那农家汉子家满嘴流油的吃着野味。
而琼仙楼内,沈飞正和杨若兮相视而坐,难话此时心!
第二百七十五章 油炸蝗虫()
杨一清已经够头疼的了,正德六年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年岁,先是陈瑀被罢官,接下来又是水灾,好不容易雨过天晴,瘟疫和蝗灾接踵而至。
杨介夫的推诿让他满腔怒气无处发泄,不管朱厚照要几日解决蝗灾,作为臣子的都不应该将其视为任务来完成和搪塞,现在那些老百姓可是实实在在的受着蝗灾的肆虐,不知此次之后,帝国各地会又多了饿殍,又有多少流民加入到反叛队列之中。
可是几百年来,这蝗灾都无人可以解决,他又能怎样?户部银不够,这是众所皆知的,不然也不会以开中法来贩卖盐引来维持财政收入和供给九边。
杨一清坐在案几边痴痴发呆,直到门子稚嫩的声音打断了他。
“老爷,这有陈老爷的一封书信。”
“陈老爷?陈瑀么?快些拿给我看看。”杨一清慌忙的拆开书信,如果有陈瑀在,定然会想出办法度过这段难关,而不是像杨介夫一样尸位素餐。
可是当书信看完之后,他脸色愈加铁青起来,倒不是因为自己女儿如何受苦,实在是没想到这个时候,他陈廷玉竟不关心国家大事,反倒是在在乎这些芝麻屁大的事了。
可是细想之后,心中也有一丝温暖,毕竟陈瑀还是在关心自己的家事,又怎能怪罪了他而寒了他的心?
提起笔墨,准备写几句宽慰的话回过去,可没多久,门子又来了。
“老爷,小姐来信了。”
杨一清不耐烦的拆开了信件,心中有一丝惊讶,难不成女儿那里真的出了什么状况?真如陈瑀所说,她在徐家饱受欺凌?若真是如此,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徐延功,即便你是国公后代又如何!
这封信件还没有拆开多久,门子又拿了一封徐延功的书信。
这一次杨一清终于开始正视起来,他将三封书信仔细的看了一边,然后无力的朝太师椅靠了过去。
双目紧闭,不知在想些什么,一张老脸波澜不惊,看不出什么表情。
良久后猛地睁开双眼,铺开宣纸,豹头镇子盖好纸张后便开始奋笔疾书起。
他写好之后,便让门子将此书信寄到南直隶巡查御史手中,然后又写了一封,接着让门子寄出给了陈瑀。
不管他们三个在信件上如何说,杨一清都没有片面的去相信,首先他让巡查御史去调查了徐国公家中土地兼并之事,然后又回信给陈瑀。
杨一清给陈瑀使用加急信件,连夜发送,第二日陈瑀便收到,开始的时候陈瑀还以为杨一清迫不及待的为了女儿幸福云云的。
陈瑀三人也都满腔期待的打开了信件,只是打开信件后,才发现原来不是说的杨若兮之事。
“三天?这怎么可能?”房小梅看了信件后摇了摇头,“看来皇上这次是真的生气了,要给大臣们施压了。
祖宗留下的基业,到了正德六年各种天灾联袂而至,天灾引发人祸,江西、北直隶、两广、贵州各地叛乱造反之事此起彼伏,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