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此刻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
杨廷和见状,急忙出班列道:“圣上,反叛之事实非朝夕可决也,汉英实属自谦,请陛下明鉴。”
“杨大学士,王大人一腔热血,朕岂能辜负了他?这乃王大人的心声,尔不必说了。擢升南京兵部尚书何鉴为兵部尚书,即日回京。”
如果说南京还有和杨廷和不和的人,那就是兵部尚书何鉴了,何鉴是典型的清官,为官期间几乎不接受任何的民间投献土地之事。
不过他知道大明官场的规则,所以对同僚们这些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杨廷和实在做的太过分了,在南京期间,结党营私,暗中排挤非杨一派。
为此何鉴也和他争吵过,那个时候杨廷和是南京礼部尚书,哪里能看上这兵部尚书何鉴,又非天子脚下,无人监督,所以政事上对何鉴所建言几乎全持反对态度。从那以后,两人的梁子便结下了。
部堂级高官,位列六部九卿,那可都是掌握着廷议大权的人啊,杨廷和怎能让一个和自己敌对的人擢升?
他对朱厚照道:“何世光常年居南京兵部尚书,对南京军事等皆为熟稔,治下南京极少发生叛乱之事,南京不可无其也。南京吏部尚书张澯为官期间,政事卓然,其治下政通人和,微臣以为可升任兵部尚书之职责。”
兵科给事中方献夫听后立刻跳了出来,他道:“张泾川成化十四年进士先后任授翰林院编修、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履历上可没有与兵部有任何关系之事,怎可擢升兵部尚书?”
“尔这般说,实乃强词夺理!试问杨一清杨大人履历上可有和吏部有关之职?”新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少詹事蒋冕,作为杨廷和手下头号马仔,立刻便跳了出来。
明朝官场就是这么奔放,管你是部堂阁老,逮到就是讽刺就是对比就是骂!
朱厚照见事情又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便摆了摆手道:“既如此,便让张澯在南京兵部历练一番吧,退朝。”
何鉴的任职,无疑是让杨一清如虎添翼,何鉴是成化五年登科,而杨一清这时成化八年登科,两人在翰林院可是熟稔的不能在熟稔了。
今日早朝全都讨论了王敞这一事,关于陈瑀之功却只字未提。
退朝后,杨廷和来到了内阁,蒋冕也随着一同前来,看上去神色不是太好。
“老师,皇上此举是什么意思?”蒋冕不满的道,“是年乞请致士之人多如牛毛,皇上全都一一拒绝,为何单抓住王大人不放?”
杨廷和示意他说话小声点,这里毕竟是内阁,做事说话必须要长个心眼。
然后对他道:“北直隶起义实属太多!这个杨一清!”说道这里,杨廷和愤怒的揉了揉头,“布的局眼看着便要收网了,却被杨一清捡了一个便宜!”
蒋冕被杨廷和说的有些蒙,便问道:“老师此话何意?”
“马中锡被撤,老夫已经让桑玉为平叛总指挥,陆完为侍郎,调延绥宣大骑兵辽东兵共击刘氏流寇逆贼,平叛也只是一年内的事。”越是说到这里,他就越是愤怒,“自去岁马中锡为都御史来,平叛颇为不利,王敞不但不甩责,竟主动背责,这平叛不利之罪,自然加在了他的身上!皇上这是在为陈廷玉之事报复我啊!”
说到这里,他无力的靠在太师椅上,双目闭了起来,片刻后才道:“关于刘瑾逆贼之事就此告一段落,不要在查下去了!”
“老师,这是为何?眼看着陈党之人快要被清理干净了,浙江都司指挥佥事刘锐、总督东南都指挥魏文礼等人全已经被撤了职,东南现在实缺很多,安排之人已经全都任命。”
“就从东南这块收手吧。皇上这是怕老夫权力过大无法制衡了!”杨介夫道,“东南现在已经被我等掌握,闽商林家现在也暗中对老夫示好,这一块利益极大,尤其是市舶司每日收入的来源!东南不可失!”
…………
清官难断家务事,杨一清此刻正在西米贡巷岔口玲珑胡同内,和何鉴把酒言欢,初次见面,倒是没有聊什么政事,多是回想当年同为青涩少年时光。
两位半百之人眼中皆是泪花,半醉半醒间,杨一清重重的叹了口气道:“五山兄啊,老夫有个难题,不知该如何抉择,你可否为老夫解决一二?”何鉴号五山。
“应宁兄,你但说无妨。”杨一清字应宁。
“我那独女,在南直隶颇受定国公徐家欺凌,如今不想过了,老夫见女儿受委屈,心中也万般不是滋味。老夫也查过徐家,果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半个南直隶的良田都入了他们的名下!”
何鉴怒拍了桌子:“老夫长居南直隶,又怎能不晓得徐家的所作所为!不过便不过!和这等狗贼沾上关系,实乃我等不幸!”
“徐家来书说要休了我儿,可这事若是穿了出去,我这老脸朝哪里搁?”
“哦,却是这个理,不过不是为兄说你,这些世俗之事,你还是不如陈廷玉来的豁达!”
“哦?怎何他扯上关系?”
“想想当年陈廷玉和麦秀之妻事,多少御史言官辱骂,可如何?事情总是会淡然,只是看尔心胸与否了!”
何鉴所劝竟然和陈瑀书信上所言颇为相似,难倒我杨一清离开边关之后真的患得患失了?
想起边关朝不保夕的日子,他眼中逐渐坚定起来!
第二百七十七章 泛舟归程()
丹徒县,客栈内。
陈瑀读着杨一清的来信,青筋暴起,案几上的茶壶被他一掌拍在了地上。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从来没看你发这么大的火!”房小梅赶紧走了过来,将茶壶从地上捡起。
“东南!”陈瑀说这两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来的,“杨廷和几乎将东南海防卫所所有我布置的军事指挥官都撤了,魏文礼被降为指挥佥事,以吴邈为总督东南备倭。”
“吴邈?”房小梅疑惑的道:“他只是个巡查御史,如何备倭?”
“呵呵!”陈瑀笑的很难看,眼中仿佛带着火焰,“如果单换了吴邈也罢,毕竟魏文礼还在,官兵素质就在,可是杨廷和那老匹夫,将福建浙江几乎所有沿海卫所的将军都换成闽商林家的人!早知当初收拾闽商三家的时候就应该连地崛起!”
这时候房小梅才知道陈瑀之所以这么愤怒的原因,闽商这群人,绝对是以利益为先的主,杨廷和这次大换血,无疑又是造出一个折家沿海军事集团,只是折家改换成了林!
辛辛苦苦五年,才将东南治理的相对稳固起来,这一次换血,日后沿海海防会如何真是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你现在已经不在朝廷了,这些事就算了吧!”房小梅劝慰道,“你知道么?牛家庄村东那些土地终究还是投献给了徐家,虽然上有政策,免征夏粮税,但是徭役却还是如常,徐家将村东所有男人都征了,以此举逼迫他们就范!
你看,你想改变,可是你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大明积弊实在太多,如何能改?你辛辛苦苦构建出来的改革框架,只是在杨廷和刚上台,就全部土崩瓦解,你还没有看透么?”
其实房小梅不想说这些负能量的话去打击陈瑀,可是现在也是时候给他泼以泼冷水了,让他看清,以他现在薄弱的力量根本改变不了大明什么现状!
“如何就此算了,沿海可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真是被倭寇尝到了甜头,你知道后果么!”陈瑀不敢说后来嘉靖朝倭寇究竟泛滥到什么程度,也不敢说沿海倭寇有多少是大明的子民,一旦闽商集团控制了东南沿海,百姓没了生计,什么铤而走险的事都能做的出来!
“怎么能不知道,可是你现在又能怎么办?内厂没了,你的官丢了,现在朝廷几乎是杨廷和独大,就算是杨一清在吏部,何鉴在兵部又能如何?票拟权都在内阁手中,锦衣卫也在他们手中,东厂谷大用也是投靠了杨廷和,你说还能怎么办?”
陈瑀握紧了拳头,心中仿佛染了一团火。现在的大明仿佛如一块完整的布匹,在正在被杨廷和一点点的撕裂!
一种无力感从心中渐渐生了起来,负面情绪几乎涵盖了他所有的身心,论政治斗争,他真的不如杨廷和,他从杨廷和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总是自信的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这真是一个笑话!
现在回想一下,一些他理不清楚的事也在脑海中若隐若现。
马中锡是他布的局,他是故意让马中锡总督河北的,他早就知道陈瑀这边的策略了!
可是他是怎么知道的,到底哪里出了岔子?究竟是何人反叛了?一个人的名字在他脑海中渐渐的浮出水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陈瑀将书信搁下后,无力的瘫倒在了案几上,双目带着从未有过的迷茫。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如此消沉的你。”房小梅心中也不是滋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弃希望不是吗?”
陈瑀不想在讨论这些话题,杨一清寄过来两份书信,他拆开了另一封,看到后神色终于缓和了一点。
“怎么?杨大人还是心疼了他的宝贝女儿?”
陈瑀点点头,“他已经在和徐家交涉了,估计不久后徐家就会发休书,只是杨大人此后怕是脸上无光了。”
“杨大人不是那种看重表面功利之人,是杨大人让我觉得你们这些险恶的官场之中,还是有一些良知在的。”
“靠,你这话说的,难倒为夫没有良知么?”将房小梅揽入怀中,十分认真的道,“沈飞和杨若兮的事急不得,要等这些事缓一缓,可无论如何,他们终究还是有了一个好结局。
其实说实话,开始我自己都没有信心,我觉得这件事真的太过疯狂,至少放在大明也太过疯狂,但是这件事之后让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你肯去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