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母亲萧挞里什么都能退让,唯独在萧仁这里不行,她要带着萧仁走,带着契丹人离开,眼下的契丹因为效仿大宋已经烂了许多。

    但作为一国之君的萧挞里还有后手,也有最为凌厉的办法,烂了就要割掉,也必须要割掉,无论他们是外戚还是权贵,统统割掉,谁让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

    这不是壮士断腕,对于现在的契丹来说应该叫刮骨疗毒。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计划”() 
没错,萧挞里已经打算放弃现在的契丹了,但她并不打算归顺大宋,在她眼中,归顺大宋就相当于亡国灭种,他赵祯会用种种办法同化契丹人,使得契丹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党项女真一样,消失在华夏的历史之中。

    华夏就是一个凶猛的怪兽,连龙的图腾都是由吞并征战同化而来,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些东西是平白组合在一起的吗?

    显然不是,原本萧挞里也不知道其中缘由,认为是华夏土地上真的出现过神龙才会有如此神奇的神物,但在看了赵祯寄来的书后,她便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威严的生物居然是被拼凑起来的,是华夏历代祖先通过战争吞并同化而来的,现在看看还真是如此。

    可见华夏汉室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吞并外族,不断的吸纳外族,成为一个庞大的存在,也难怪汉家百姓如此之多,现在的汉家百姓人口已经是契丹所仰望的存在了。

    既然想要保有契丹的本族,就不能与大宋对抗,眼下的情况很清楚,宋人已经下定决心,或是说他赵祯已经下定决心要灭亡契丹了。

    四百万的大军完全能把上京道从东往西,从南往北的犁上一遍,若是从正面抗衡,最终的结果只有国破家亡,当初张俭提醒自己是对的,契丹不能一味的仿照大宋。

    只能仿照一部分,剩下的依旧要保有契丹先祖的草原本性。

    但当时的契丹已经完全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事实上许多人早已抛弃了草原民族的胡风,越来越像是汉家百姓,穿衣打扮,说话举止,读书科举等等。

    即便契丹最传统的发型也被抛弃,髡发渐渐消失,原本应该剪去颅顶部分,剪短四周部分,在颅侧部位,蓄两绺长发,垂于耳侧。

    现在呢?全是如同汉人一般的发髻,带着汉人的帽子,衣冠服饰皆是汉风。

    事实上契丹人的发型看着简单,但却十分复杂,前额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下垂,而将其余部分剪光或剃尽。

    耳后颅部两侧各保留一小绺长发,其余部分全部髡掉。

    这还不完,最好的是把前额部分留两绺相连的长发,于相连处上侧,剪出三角形缺口,长发或编成发辫,或自然成绺,垂于耳侧,其余部分,全部剃掉。

    至于萧仁为何没有用契丹发型,最简单的原因便是在萧挞里心中他是赵祯的孩子,身上带有汉的血统,即使不想承认,萧挞里也在心中默默的认为汉家的装扮比契丹的好看…………

    心中有所想,现实中就会有所表现,当然萧挞里也不会再去要求契丹人移风易俗,改变为原本的样子,胡服骑射是好事,但现在的契丹人还没有丢弃祖先的本能。

    一旦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契丹的百信会全部变成马上的骑兵,当然萧挞里不会单单去依靠百信,这么多年来她培养的亲信不在少数,若是没有这些,她也不可能登基称帝。

    可以说萧挞里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眼下差的就是一点时机,一个能彻底打破契丹人幻想的契机,赵祯说的那句话很对,你能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但是却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在契丹越是有钱人,越是权贵之家便越相信大宋会网开一面,不会彻底灭绝契丹,否则大宋和谁去贸易?

    别看这么多年来,大宋与契丹的关系恶劣,但事实上两国商贸从未停止,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互通着财富,在契丹人眼中,宋人商贾完全离不开契丹,所以也不会灭亡契丹。

    但很可惜这只是契丹权贵商贾得到的猜测罢了,事实上大宋不仅不需要契丹的商贾,甚至利用他们操控契丹的经济,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迷惑契丹人,让他们放弃粮食这一块。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显,大宋只用了一招便让契丹自己乱了起来。

    即便是到了眼下,契丹的商贾们也不愿开仓放粮,平价买卖粮食,而是抱着奇货可居的态度囤积粮食,萧挞里相信,当,民意愤怒到一定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便是爆发。

    而这些该死的权贵商贾最重会彻底成为契丹的“叛徒”。

    契丹国内的所有战力都在萧挞里的手中,对抗宋军是她说的算的,明知不敌最好的办法就是养精蓄锐,这么多年下来,契丹并不是一无所获,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财富都将成为日后东山再起的本钱,至于那些臃肿的,无用的,甚至是腐败的地方,该“割掉”就要“割掉”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只会增加契丹的负担。

    萧挞里站在宫墙之内望向远方,一片乌云不断的向上京城压来,就如同大宋的百万雄师一般,让人觉得压力太大,喘不过气来。

    今夜这股压力便会释放,不过这上京城中却要血流成河,宫中的密卫已经出现,他们带着最精良的装备,为的就是保护皇宫,保护契丹的重要之地。

    这些密卫都是从宫中最为精锐的宫分军和御帐亲军中挑选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来自帝王的心腹,皮室军。

    萧挞里组建密卫的事情在朝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甚至连萧家的人也不太清楚,因为一部分萧家的人也在“清理”的名单之中。

    这是一次契丹的“大清理”萧挞里要净化契丹,让这个曾经辉煌鼎盛的王朝再次焕发活力。

    张俭是知道萧挞里这个计划的,但除了他之外,再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义,即便是参与这件事的将领也不知道,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忠于契丹的女皇陛下。

    天色逐渐变暗的时候,皇宫也跟着进入黑暗,这有些反常,在往日皇宫永远都是上京城中最为明亮的所在。

    但今日却是黑漆漆的一片,灯火通明成为黑暗,金碧辉煌陷入沉寂,但整个皇宫却更加凶猛,显得煞气逼人,如同一只蛰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着出击把敌人撕成碎片。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变() 
契丹是怎样一个民族?源于东胡鲜卑,出自大兴安岭,早为八部,后才有统一的契丹,契丹乃镔铁之意,寓意坚韧不屈,百折不挠。

    在遇到最大困难的时候,契丹都能坚韧的应对,甚至是扛下去。

    而萧挞里完全不打算向大宋妥协,她知道现在的上京城中已经有些人打算妥协,只要大宋保留他们的财富,就愿意归顺大宋。

    这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甚至成为上京城中公开的秘密。

    街头巷尾都有人在议论,哪家哪家的人说过:“契丹当政便是契丹人,宋人来了若是打不过便是宋人,只要生意照样做,便是谁的顺民!”

    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引起了许多商贾的共鸣,他们觉得与其和大宋对抗还不如成为大宋的人,到时间别说是性命无忧,甚至连生意都能便好。

    现在的契丹出口完全是拼运气,基本上卖出多少商品,为何?因为宋人垄断着整条思路,东西即便是运到西域去也卖不出去有什么用?

    反而是归顺大宋之后会好很多,到时间货物能买到西方不说,还能买到大宋,大宋有多少人?!是契丹的多少倍?想都不敢想。

    这些话虽然没人敢在朝堂上说,在上京城的街头巷尾却有不少。

    想想也知道,能说出这些话的人,定然是契丹的权贵之家,因为在契丹只有权贵才能出商贾,和当年权贵出朝臣一个道理。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在国家存亡的时候还想着追逐利益,这就是背叛,若不是这段时间宋军大举入侵,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这些言论早已够诛灭九族的了。

    权贵有自己的特权,在他们眼中自己就应该是永远享受这种特权的存在,谁也不能阻挡他们享受权利,若是契丹不能给予他们,那就自己寻找出路。

    这也印证了资本的发展,大宋遭遇了资本的无情,契丹同样遭遇了,不会因为双方之间国力的不同,思想方式的不同而改变。

    对于大宋来说这是一场浩劫,对于契丹来说同样也是。

    大乱必有大变,否则就天下就不会易主,日月乾坤也不会颠倒,当年大宋的一次威胁,使得萧挞里成功走上了皇位,继承了大统。

    大契丹国改为辽,再从辽改为大契丹国,这就是一种轮回,契丹的经济从也经过了这种轮回,由盛至衰,只不过这种“轮回”是有人刻意操办的。

    契丹人何时产生这种对财富的追逐?何时出现这种贪婪的态度?

    一切都是从效仿大宋开始,效仿是一种不错的起步和学习,但一味的效仿,且只效仿外表形态而不效仿精髓,最终的结果只会出现“大劈叉”。

    路走歪了还能走回正道,可思想上的路走歪了,在没有强大的约束下,想要走回正道实在太难了。

    就这一点契丹人就学不了大宋,大宋作为汉家往常有着极大的强制性,中央朝廷对地方上的强制性,皇帝对朝臣的强制性等等都在约束着大宋的经济。

    这就是集权的好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走歪的路给掰回来。

    但很可惜,契丹却没有这样,因为在契丹,朝臣和权贵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

    没有经验的萧挞里在开始的时候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