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亲卫们的眼中,这些商贾和权贵却如同一支支吸饱了血的水蛭,现在正被从里往外的压榨鲜血,这些亲卫也是从普通契丹百姓之家中抽调出来的,自然不会对这些权贵有多少同情。

    哪里有“压榨”哪里就有反抗,这些权贵和商贾终于忍耐不住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财富都是他们光明正大的掠夺来的,凭什么一夜之间就要被抢夺一空?

    何况权贵之家有哪个是好相与的?反抗自然而然的出现,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火气旺盛,完全没想到这是朝堂之中的一次变天,甚至连有些家族的长者在看到毕生的财富流失时也丧失了理智。

    首先反抗的是贵族阶级,对于契丹来说他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哪一家不是当年追随太祖打天下的?从大辽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契丹的权贵,就应该享受先辈留下的荣光。

    契丹的贵族圈养家臣,蓄养武士,这个时候丢失的不光是权贵之间的财富,还意味着这些家臣武士的饭碗也没有了,这还了得?

    毕竟家臣武士的也是有家有口的人,家人也要养活啊!他们别的不会,只能干这个,若是这些权贵倒下去了,他们还能干嘛?

    事实上最想动手的人是他们。

    权贵之中也不乏有些聪明之人,也能看出其中的问题,但他们身不由己的被这些家臣武士给“绑架”了,只要有人动手,皇城亲卫便不会客气,即便是屠杀了所有的反抗,也不会放过无辜的人。

    往往是一人反抗,整个府宅都会遭遇灭顶之灾,上到家主,下到奴仆一个不留,往日里豪华的大门多少人想要进都进不来,可现在,想要出去比登天还难。

    但有一点,皇城亲卫不杀妇孺老人,这是最后的一点善念,台阶上,小道上,门厅中,到处是尸体,到处是鲜血,这是一场屠杀,也是一场清洗。

    这些府宅既有贵族的,也有权臣的,甚至连外戚都不能例外,萧家受损最为严重,一夜之间十室九空,而知道一切的萧惠和萧捷两人选了一处净室,默默对视。

    即便是心中流血,他们也要坚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让契丹起死回生的妙计。

    只不过这出妙计的代价太过沉重,不亚于自断手臂,一切的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契丹延续下去。

    同样的,站在皇城之上,由亲卫环伺的萧挞里也不好受,这些人都是跟随先帝的老人,其中不乏也有些跟随太祖打江山的功臣之后。

    他们的死也算是契丹的一次涅磐重生,无数的财富向皇城之中涌进,不断的有马车载着货物,钱财,粮食进入皇城,而这个时候才是萧挞里计划的开始。

    砍掉腐肉不过是契丹的开始而已,接下来要为契丹拼搏一个未来,而这并没有那么容易。

    萧挞里的目标很简单,计划更简单,只有一个北迁!

    张俭早早就在上京城的西北之地经营多年了,这是从契丹开始富贵之后,他早早坐下的后路,财富多余的契丹朝廷不知道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每年囤积在国库之中,在他眼中就是浪费。

    然而把全部的钱都用在城市化上,张俭觉得有些浪费,而且用不掉,不如投入到需要的地方,比如建设契丹的北方。

    上京道中不光只有临潢府,还有广袤到无边无的草原,草原上不光有契丹人,还有许多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善战,他们并未受到契丹的改变而改变。

    于是张俭便在草原上的重要地区建立了城池,加大了契丹对草原的控制力度,这样一来,草原便成为契丹的后备之地,以防万一之所。

    大宋的城池以高大为主,但在草原上不光是高大就可以的,主要是广阔,草原的城池要比寻常的城池大上许多,是普通城池的五六倍有余,甚至大到七八倍!

    说是城池,不过是高高的夯土围墙而已,而城中并非都是木质建筑,而是以帐篷居多,只不过让城池作为草原的聚居之地。

    但这样的好处也体现出来,物资交换的速度,技术文明的交流等等十分便利。

    草原上的牧民可以带着全家赶着牛羊抵达城池,然后直接进入城池之中,在官府划定出来的地方安营扎帐,这就是一户人家,待他们补充货物,交换所需之后,便可收起帐篷再次离开。

    这样的便利和快捷实在是为草原人做了一件大好事,而这些城池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虽然没有公路,但马儿在草原上的速度并不慢,没有用双腿赶路的人,大家都是骑马而来,骑马而去,没人拖泥带水的浪费时间。

    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北迁,上京城的规模虽然不如当年的东京城,可人数,财物也不再少数,这些通通需要调遣,需要统筹,没有张俭坐镇,万万不行。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留下张俭作为善后之人,由他处理上京城的事情,并把宋人的大军拦截在这里,时间越久越好,越久便能让宋人没有追击的时间。

    可宋军人数何止百万?如何能让宋军把所有兵力集中到上京城?

    唯有把骗局做的漂亮,瞒过天下人的眼睛,所以张俭想出了一出暗度陈仓之计,利用今夜的突变割掉契丹“腐肉”的同时,扰乱宋人的目光,让宋人把所有的目光都定在上京城的身上。

    

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后作用() 
一国之都城不光是帝王之居所,更是一国之根基,全国的财富集中在这里,经济,文化,政治,甚至里国力都在都城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没有一个国家的都城不重要,尤其是在封建时代,一国之都被攻灭之后,往往这个国家就基本上被毁灭了。

    极少有王朝在都城被攻陷之后还能翻盘成功绝地反击的,当然都城也是一个王朝之中防守最为严密的地方,城池高大,防御完善,百姓众多。

    守军在不够的时候,完全可以征用百姓进行防卫。

    都城的攻守之战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甚至是民族的最后反抗,一旦都城失守,这个王朝也就基本上走上了末路,即便是勤王大军规模宏大,浩浩荡荡的在勤王路上,都城没了也就成为一盘散沙。

    因为他们勤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护都城,保护都城之中最为重要的那个人,一国之帝王。

    帝王一死,权力机构瞬间土崩瓦解,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统领大局?没有人!唯有攻伐都城的人敢站出来一统天下,因为他是成功者,连国都都能攻灭的强者,自然会引起人们心中的敬畏。

    能杀死一国之君的人自然也是天底下最为强大的人,他“屠龙”了,自然比龙还强大,不就间接证明他天命所归,真命天子的身份?

    这时候只要有胆小之人,贪生怕死之人在边上附庸,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叛逆扶上正朔的宝座,当然这也会留下一个恶性循环,谁的力量强大谁就是天子。

    也就是五代十国时的那句“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乱象开始。

    都城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维护稳定,维护王朝的传承的正统性,汴梁城为何是后周的都城,又是大宋立国的都城?主要是这份正统性的延续,说明宋太祖乃是天命所归。

    当然他继承后周也是有着各种算计,挑选了极为正确的时机,时间,运用巧妙的布局完成了国家权利的转换,当然他的所作所为也是众望所归,因为当时的后周确实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

    光靠年幼的皇帝和一个常年呆在深宫之中的妇人如何治理天下和国家?当时的后周可不太好,四周强敌环伺,腹内又有担忧。

    而压下的上京城却不是这样,萧挞里需要的都城不再是上京城,因为这座城池随时都会被宋军所吞没。

    明知上京城受不住,那再耗尽国力的防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让这座都城发挥最后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契丹北迁的棋子,这样一来反而让西迁更加顺利,谁能想到,契丹的最后一个都城居然是作为阻挡敌人的“火堆”而使用的。

    上京城的皇宫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宝库之中有粮食,有财富,有任何人想要的一切,皇宫的宫门打开,不断的有财富流入。

    而这些财富和粮食经过内侍的统计整理堆放好,形成一座座小山,而接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

    上京城的皇宫和大宋的皇宫差不多,都是靠在城池的最北面而建的,坐北朝南乃是宫殿的制式,南视为至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

    几乎所有的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坐北朝南就是这么来的。

    既然在上京城的最北面,地理上的优势便出现了,皇宫的北面永远都是契丹的后方,只要不被包围,就能从北面获得援军或是从这里撤退向北。

    物资被轻点完毕之后,上京道中剩下的朝臣被召集到一起,除了张俭,萧惠,萧捷三人之外,其他的人的表情真是“精彩”。

    这些朝臣都是经过寂静的街道进入的皇宫,但最重要的是不是街道,而是街道两边原本高大华贵的府宅,半掩着的大门,坐在台阶上披头散发的妇孺,嚎啕大哭的老人……以及那一闪而过的院内“景色”都让人毛骨悚然。

    没人能想到眼下的局面居然是一夜之间便出现的,浑浑噩噩的进入宫中,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怎样。

    但稍稍有些心思的人便会知道,既然自己不在昨夜的杀戮名单上,现在被招进皇城必然有重要的事情要委任自己,这是一场契丹权利的大洗牌,若是不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会,一切就真的晚了。

    消息是劲爆的,萧挞里没有说话,而是张俭向众人述说了现在契丹所遭遇的困境,并且坦言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上谏萧挞里才会这么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