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是劲爆的,萧挞里没有说话,而是张俭向众人述说了现在契丹所遭遇的困境,并且坦言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上谏萧挞里才会这么做的。

    但这话也只能偏偏百姓,绝对骗不了在朝堂之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人。

    这么大的事情若非皇帝的意思,谁敢动手,若非皇帝的意思,谁也不敢先一步说出来,虽然贵族败坏,虽然外戚骄横,但这两者都是契丹立国的根基。

    每家每户之中都有着大量的实力和兵力,毕竟契丹还是保留了部族制度,而部族也是贵族的所属…………可以说宋人靠士大夫治理天下,而契丹靠贵族治理天下。

    杀掉这些贵族,也就意味着契丹制度的彻底改变,但如何收拢这些贵族死后所遗留下的力量呢?

    这些是朝臣所担心的问题,但张俭早已解决,他的办法很简单,在今夜动手之前便封闭上京城的消息,待事情做好之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贵族的府宅,让其显得安然无恙。

    而在此之后便迁徙百姓转运财物,尽可能的离开上京城向北而迁,剩下的上京城便会成为宋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大团“火焰”,如此一来城池毁灭之下,谁还知道这些契丹贵族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于那些之情的妇孺老人,只要他们敢说,便一个不留,彻底那一脉断尽,如此一来还有谁敢说出去?

    这些贵族就会成为“自愿”留下与大宋血战到底的“猛士”虽然心中不舒服,但萧挞里还是捏着鼻子认下了,毕竟是解决后顾之忧的最好机会。

    想想也是,这些人为契丹也算是做出最后一点攻陷,虽然他们曾经不是英雄,而在这个时候却也算是了。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来() 
十五支号角同时响起声震苍宇,上京皇城的南北城门同时打开,城中的所有守军连同衙役走上街头,挨家挨户的进行疏散。

    天色依旧昏暗但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夜空。

    这是契丹历史上从未遇到的一次大撤离,许多百姓都是从睡梦中被拖起来的,没有人能例外。

    很快契丹的街道上便人满为患,所有人都被要求在两刻钟的时间收拾完家中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都要能放置在马背上。

    这对百姓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马背上才多大的地方,所有东西都要放在马背上这实在是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有不少财富呢!

    但这不是上京城的旨意,也不是朝廷的旨意,而是契丹的最高统治者女皇陛下的旨意,所有人都要服从,所有人都要遵守。

    凡是不愿走的人,都会被驱赶到城墙上,拿上武器,穿上盔甲成为守城的士兵。

    很快就没人再敢再有疑议了,毕竟他们都知道宋人的大军已经进入上京道,而上京城之战不可避免,这里是契丹的都城,也是契丹人心中的归宿。

    上京城可不一般,虽说不是契丹最大的都城,但其位置极佳,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建大辽后,便在神册三年兴筑上京,并以其为契丹之中心,初名里都。

    这样的好处便是把皇都建立在了契丹本土内的中心地带。

    而上京城也是契丹族崛起的根据地,依托大兴安岭余脉的崇山峻岭,前面为广阔的草原,旁侧为潢河上游及其支流,沿河而下可进入辽海大地。

    溯流而上穿越大兴安岭则可进入高原腹部,在战略上是宜攻宜守的要冲;而且河流两旁的川地上水草丰美,气候宜耕宜牧,是建立城市的风水宝地。

    兴盛之时这里是契丹的祖地都城,契丹所经历的辉煌也大多于此,眼下的离开仿佛是失败者的悲歌,没有人能轻易的接受这一切。

    上京城由南北两城组成,总体略呈日字形,皇城便是最上面的一部分,也是最靠北的一部分。

    百姓们听从守军的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收拾细软和值钱的东西,有些人脑袋灵活,知道什么该带上,什么不该带,但有些人却并非如此,恨不得把整个家都绑在马背上。

    这种人就是愚蠢的典范,开始的时候还有衙役训斥,但渐渐的也就不管了,因为愚蠢的人太多,但他们早晚会在路上把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抛弃。

    相对与舍弃,北迁的路上才是最为艰辛的路程,即便是有大量的马匹和马车,但遥远的距离依旧是一大挑战,并且路上还会不断的有人加入其中。

    百姓们按照家和皇宫的距离开始排队,宗室和权贵之家的人已经剩下的很少了,他们是最先进入皇城的,只不过相对于往日里的从容不迫,此时他们看待皇城和萧挞里的表情充满了恐惧。

    即便是没有在屠戮的名单之上,他们也心惊胆战,谁知道女皇陛下会不会在路上杀掉他们?

    权贵商贾之家被杀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即便是寻常的百姓也看出了端疑,尤其是在路过往日里不敢靠近的府宅,看见虚掩着的门里的惨状后更是瞬间传开。

    当他们进入皇城之后便彻底明白了,那些权贵商贾之间的财富和粮食都被运到了皇城,但这些东西并不是被女皇给收归朝廷,而是按照人口发放给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虽然萧挞里收买人的意图很明显,但这种行为却更加成功,即便是收买人心也做的如此高尚,百姓们拿到最金贵的粮食后从心底里感激她。

    上京城的皇宫就如同一个变戏法的口袋,不断的有百姓进入却没有一个百姓出来,仿佛无论多少人都会消失在皇城之中一样。

    而事实上却是百姓带着家眷,牵着马匹进入上京城后,便直接从皇城的北门离开了,南门不断的有人进入,北门不断的有人离开,而上京城的皇城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中转站。

    百姓直接从这里获得所需的物资后,便踏上了北迁的道路,一家一户,一人一马,逐渐的汇聚层一条洪流,开始了艰辛而又遥远的北迁之旅。

    一条漫长的队伍向北而去,但离开皇城,离开上京城的百姓却并没有多少慌张,因为在身后的城墙之上,女皇陛下正高高的站在城门上,目送着着所有人的离开。

    其实最先离开的不是百姓,而是那些被屠灭权贵之家遗留下的妇孺,不知是出于补偿还是恻隐之心,萧挞里最终还是让他们先走一步,紧接着才是上京城中的百姓。

    天空从蒙蒙亮变成了日上三竿,半天的时间上京城的百姓才走了一半不到,而接下来才是一场耗时的硬仗,因为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是在和宋人的进攻赛跑。

    萧挞里在城门上站了将近一天,没吃没喝的一天让她的身体很虚弱,但心中却很欣慰,至少在上京城中没有什么骚乱,每离开一个百姓,她心中的压力就减轻一分。

    张俭和她一起站在城墙上看着不断离开的百姓,摸着下巴上花白的胡子道:“陛下,您也该起驾了,毕竟您和太子殿下才是契丹的根本,早一刻带着太子离开,便早一刻消除后患。”

    萧挞里不是拖泥带水的人,相反她很果断,再转身的那一刻,回头望了一眼躬身送别的三朝老臣,发出了最后的挽留。

    “你现在还可以随着北上!”

    张俭微微抬头,看着满脸真挚的萧挞里,又看了看不远处站在图鲁身边的太子萧仁,微微摇头道:“陛下,以后的路还要您和太子两人走,老臣走不动了,也不想走了。”

    萧仁走上前用纯真的眼神望着张俭道:“太傅,那您要在上京城休息了?”

    “哈哈哈…………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老臣就是要在上京城偷个懒,便不陪殿下和陛下北上了,待您和陛下归来之时,老臣便立于城门之外恭候!”

    张俭潇洒的哈哈大笑,仿佛萧仁的一句话便让他身上的压力全部释放,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希望,契丹未来的希望。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为进() 
人的高尚和伟大往往是在最凶险危机的关头才会体现出来。

    同样的道理,自私和渺小在这时候如同双生子一般的如影随形。

    人生存在这个世上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活下去,但有的时候却做出不得已的选择,这些逆向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

    上京城的百姓在迁徙,他们要为自己活命而走,但有些人恰恰相反,国难之时也不愿离开。

    这些人或是忠义之士,或是曾经的士兵,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勇敢的站了出来。

    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有贪生怕死之徒,但同样的也会有义无反顾之人。

    契丹本就是草原民族,在他们的血管之中流淌着游牧祖先对抗自然的鲜血。

    大部分的契丹男儿热血上涌,不愿随着家人退缩,他们呼朋唤友,奔走相告,集合起来如同溪水汇川般的向上京城而去。

    这次的迁徙规模之大,在契丹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不光是上京城,整个临府以及周边地区的百姓都在迁徙。

    只不过在上京城中的这股迁徙经历了鲜血的洗礼,上京城是权贵的聚居之地,一般有权势的人都在这里,因为上京城是权利和财富的中心,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若是不住在上京城,你就是再有权势和财富人家都瞧不起你。

    经过昨夜的屠戮,整个契丹的权贵殆尽十之七八。

    解放了百姓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萧挞里的魄力与手段,财富均分给百姓,单单是这一点便让人惊讶万分,怕是大宋的那位圣明之君也做不到吧?

    萧挞里的所作所为即增加了百姓心中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契丹人心中的骄傲。

    别忘了,契丹曾经是天下的霸主,也是宋人恐惧的梦魇,东西不知几何,南北亘穿大地,今日之落魄不过是国运不及,先帝昏庸而已。

    希望这东西无论多么渺茫,只要出现便会有一定影响,加入上京城守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即便是守军将领拒收,也有很多契丹男儿自己加入其中。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