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藏讹庞微微点头,但眉头却一直没有松开:“我总觉得大宋目的不单单是一场军演而已。”

    野利遇乞笑道:“当然不是,大宋鸿胪寺的官员不是照会过我党项和辽朝,军演不止一次,以后会不定期举行成为定例,这是大宋在向辽朝炫耀武力呢!一次还行,次数多了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没藏讹庞不再说话,他总觉得大宋军演没有这么简单,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

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 
赵祯坐在御案之后,御案上是这次军演的各方反馈,有大宋国内的,也有辽人和党项人的,这些都是他这个一国之君必须了解的事情。

    国内的反对声不是很多,即便有也是来自于那些人在西京的老儒和一部分卸任的官员,他们不知变通看不清时代的变化,夏竦上疏请求赵祯下旨斥责这些反对的人。

    在他看来,国家利益面前,所有人都应当结为一体。

    此次军演对大宋来说收获颇丰,就连朝中的一些反对派都开始承认其价值,谁知西京的一些老顽固依然不可松口,只知道拿着“国虽大,好战必亡”说事,即便大宋连战连捷的情况下依然如此。

    赵祯岂能看不出原因?

    这些留守西京的士大夫从大宋的几次征伐中皆未获得利益,赵祯的奖罚原则是必须和军功政绩挂钩,这样的勘磨制度比之前的旧例要难上许多。

    一些保守的士大夫不愿变通也就算了,但当迂腐的他们看到东京城的昔日同僚平步青云后,心中的不满和嫉妒便开始滋生,原本舒适的生活也变得枯燥无味,开始上疏赵祯,陈诉战争和兴兵带来的危害

    赵祯很想把他们的家都抄了,因为他们奢侈的用度皆离不开战争所带来的利益,西征党项使得大宋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南征大理增加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和粮食,没有这两项基础的保证,如今的大宋繁华就是过眼云烟。

    战争带动经济这一点几乎很难有人看到,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真要下诏斥责这些留守西京的顽固臣子,赵祯下不了这个手,毕竟是一些有名之人,如果自己下诏斥责他们,必定会引起大宋国内无聊的学术争论。

    如今的大宋文化算得上是百家争鸣,各种学术与理解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止,对赵祯来说这是好事情,因为无论哪一种都符合大宋的统治,无论是儒家的忠君,还是法家的法治,亦或是道家的黄老之学都是在维护自己的统治。

    只是观点之间的不同而已,赵祯需要儒家维护主流思想的稳定,也需要法家的制度来完善管理,黄老之学与格物两者合二为一更是让大宋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赵祯可以说如今的大宋是整个地球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霸主?有什么理由金瓯不全?有什么理由会被泯灭在历史之中?!

    赵祯捏了捏拳头自言自语:“老子就是回来拯救大宋的神!”

    但很快赵祯就被从神坛上被人拉了下来。

    御案上是国家大事,御案下是翻天覆地,俩个儿子都喜欢钻到自己的书案下玩,他们把自己的御书房当成了愉快的游乐场,这没什么不好。

    赵祯用脚挑起俩个小家伙,听到的是一阵欢乐的笑声

    三才已经见怪不怪,随着皇子太子的成长,官家的书房就从未缺少过欢笑,这两个孩子给官家的快乐甚至超过了斩杀耶律大丹的军功所带来的喜悦。

    俩个皇子也是相当和睦,兄友弟恭不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用官家的话来说,两人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宫中的两位原本争斗的厉害,可随着官家的一句话便再也没有任何争斗:“朕给予什么就是什么,谁也不能争抢,否则便是什么都得不到,朕说到做到,切勿挑战朕的决心!”

    三才每每想起,都觉得官家做的对,皇帝的威严即便是亲近如枕边人也不能挑战,后宫安定,则皇宫安,皇宫安则朝堂安,朝堂安则天下安!

    赵祯早早的定下皇子人选,为的便是杜绝朝堂和后宫中的储君之争,一国太子定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来可以早早的确定接班人加以培养,而来也明确了皇子的地位,让那些心怀鬼蜮的人打消念头。

    王语嫣身为皇后,又是出自世家豪族,赵祯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储君,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阻力。

    对于赵旭和赵昀来说这里是他们最安全,最快乐的地方,既有父亲的陪伴,又有不用担心母亲的苛责,他们知道父皇一定会保护他们。

    赵祯扮演的永远是慈父角色,而王语嫣和杨采薇则是严母,两人整日教导儿子学业和礼数,自然孩子们见了赵祯更加亲切。

    俩个孩子纠缠赵祯玩了许久,直到王语嫣派人来催才不舍的离去,赵祯难得享受这种父子之间的嬉戏,身为皇子的他们享受不到同龄孩子的乐趣,整天面对枯燥的经史子集也怪难为他们的。

    赵祯放下案牍上的劳形,站起伸个懒腰道:“旭儿,昀儿,去脚上你们姐姐,父皇带你们去后苑玩耍去!”

    俩个孩子欢呼着跑出宽大的御书房,直直的向后宫窜去,连身上的小玩具洒落在地上都来不及捡,陈彤一边小心伺候着一边小跑的跟上。

    这些小玩具是赵祯亲自制作的七巧板,鲁班锁之类,别小看这种小玩意,它既能开发智力,又能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对于教导孩子这种事情,赵祯采用的方法和他们的母后不一样,赵祯不会把经史子集放在他们的面前告诉他们,书中说的就是对的,先贤的话就是真理,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过程便是他们认知学习这个世界的过程,也是他们发现和定位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但这种方式让王语嫣很是不满,在她看来能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的事情和比去等儿子自己发现?这不是浪费时间又是什么?

    不满的王语嫣赌气的坐在一边盯着站在树下的赵祯和孩子们,四个人仰着脖子看树上的乌鸦喂食,只不过不是老的喂小的,而是乌鸦反哺。

    王语嫣撇了撇嘴,如此简单的道理直接告诉孩子们不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烦,也不嫌脖子难受。

    可渐渐的,她改变了这一看法,赵祯带着儿子和闺女们看过乌鸦反哺后,三个孩子几乎都用稚嫩的嗓音回答道:“孩儿学到了孝道,也知道不能以貌取人,慈乌虽丑但心存孝道,如此便是良禽”

    从乌鸦反哺这件小事上看到了人不可貌相这个道理,这对孩子们来说可不是浅显易懂的,转头望向赵祯,没想到官家教育子嗣还真是有一套,怕是孩子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如此生动的一课

    站在树下的赵祯却觉得这很稀疏平常,孩提本就学习知识明白道理最快的时期,稍加引导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自己获得的快乐也是出乎意料的多。

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赵祯想让孩子变成掌握知识的人,而不是那些被知识约束的迂腐之徒。

    走到王语嫣身边,已经熟透了的女人散发着雍容的美丽,即便是素面朝天的屈膝坐在那里,也如一朵盛放的牡丹引人注目。

    “如何,朕的育儿之道效果非凡吧?”

    原本假装生气的王语嫣噗嗤一笑:“官家总是如此,有什么打算也不告诉人家,总是给人惊讶后才说这些没有来的”

    赵祯笑道:“朕不善于说教,只能用行动告诉别人结果,无论是朕的儿子,还是朕的子民都一样。”

    王语嫣低头道:“包括那些西京的老儒?”

    赵祯知道王语嫣的意思,轻轻挽起她的垂发:“是也包括他们,这段时间难为你了,朕知道你在其中做出的努力,西京的那些人如何来游说你王家和你的,你顶住了他们的压力和朕站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回答!”

    这段时间宫外的诰命不断进出皇宫禁中,不是那些人前来游说又是什么?

    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利用身怀诰命的妇人前来游说皇后从而影响皇帝的决定,并非不可能。

    赵祯没有给那些京西之地的人任何封赏,这便是他们最受不了的结果,大宋的强盛一日强过一日,曾经的迁都旧事又被有心人提起,但迁都洛阳对赵祯和东京城的利益集团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东京城是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自然其中的利益体也是最大的,想让他们放弃眼前的一切,迁都西京从新开始基本不可能,再说赵祯把东京城经营成如此地步也是费尽心力。

    西京有一套和东京城一模一样的官僚体制,这是当年太祖留下的,为的便是以后迁都水到渠成,可渐渐的随着东京汴梁越来越繁盛,迁都一事就被慢慢搁置下来。

    如今再次有抬头的趋势,迁都是一国大事,在这个时代,国家首都的位置决定了战略和防御重点。

    洛阳盆地地处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从东西方向看,这里正处于黄土高原的东南缘,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其中山地,丘陵,平原形成天然的防御工事,洛阳非但不是无险可守,事实上它凭山背河,形势极其险要。

    史记有云: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

    这也是当初为何太祖决定迁都的原因,在宋人心中防守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能守住才能有机会反击,可这种防守反击的策略在太祖太宗过后便彻底沉寂下去,而变成消极防守。

    赵祯原本也有迁都的决定,洛阳城的地形是实在是太适合防守了,可渐渐的他明白大宋缺少的不是在地形优势上,也不是在士兵身上,而是在心中。

    胆小是历代赵氏的致命伤,太祖当年做了黄袍加身的亏心事,便愈加害怕武将的半夜鬼敲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