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胆小是历代赵氏的致命伤,太祖当年做了黄袍加身的亏心事,便愈加害怕武将的半夜鬼敲门。

    杯酒释兵权,看似剥夺了武将手中的权利,同时也是在剥夺大宋强劲的战力,赵祯觉得太祖的自信来自与他武将的出身,但他忘记了后世君王不会拥有武将的手段与谋略。

    帝王之道并非是文武双全,而是知人善用,带领国家走向正确的方向。

    赵祯从亲政开始便逐步放开对武将的约束,重文轻武之策已经不是那么的明显,还有一点,连枢密使曹玮都能参政,副使狄青都能上疏议政,这还有什么羁绊呢?要知道这两人是万完全万的武将出身!

    武将的地位被赵祯提高了,文臣虽然有心反对,但随着大宋西征党项,南灭大理之后,文臣们知道他们离不开武将的帮助,毕竟开疆拓土不是文臣所擅长的事情。

    赵祯不善于演说,他甚至是个不善于用语言激励人的君王,但他会用行动来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态度。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告诉文武群臣,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两者谁也离不开谁!

    这意为着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曾经的大宋,这个顶天立地的瘸腿巨人已经被赵祯医治健全,再也不会有怯战畏战的恐惧,这是一个强国才应当有的尊严。

    东京城作为大宋国都,地处中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这不更是体现出大宋的自信吗?

    群臣望向坐在大殿之中的赵祯如日当头,他们今天看到的皇帝与往日稍显不同,么有穿戴长长的翅帽,而是把头发束起用金冠盘好,更显英姿勃发!

    这种干练稳重的气质就如开天辟地的英雄让人敬畏,群臣莫不叹服!

    其实赵祯在这次大朝会上穿成这样就是为了宣布自己的决定,如今迁都一事被好事者闹得沸沸扬扬,整个东京城人心思动,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在简单的礼仪后,赵祯开口道:“最近几日朕的禁中是热闹非凡,宫外的夫人,国夫人,西京的诰命,不断进出,为的便是劝皇后向朕吹枕边风,迁都西京这个话题在大宋可是被吵得沸沸扬扬,但这不是一个好的状态,人心思动,各种猜想纷飞涌现,今天诸位与朕在这大朝会上好好议一议。”

    作为宰相的庞籍首先出班道:“起奏陛下,臣以为迁都之事简直荒谬!原本太祖打算迁都西京乃是为了防守而考虑,当初东京城无险可守,出了北面的十里坡便是一马平川,但现在我大宋兵强马壮,虎狼之师,岂有再次迁都之理?”

    不愧是宰相,庞籍的话说的有礼有节得到了大多数人同意,即便是有些妄图反对的人也稍稍犹豫了起来,其实他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所有人都在等待上首官家的态度。

    赵祯没有让众人就等,点了点头开口道:“庞相公说的在理,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壮,并不畏惧那一马平川之地,最为重要的是,朕要为我煌煌大宋固守国门!

    东京城虽然无险可守,但却是大宋要冲之地,一旦敌军侵入我中原腹地,东京城便首当其冲,不光朕要为大宋固守国门,后世历代君王依然要如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赵氏男儿务必誓死捍卫,如果有人畏敌,企图南渡避祸,天必讨灭之!”

    赵祯掷地有声的话使得大殿中的群臣为之振奋,也令那些有所心思的鬼蜮之徒心中大震,凄凄惶惶不敢说出一句话来。

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计划() 
赵祯在大庆殿的煌煌之言迅速的传遍整个东京城,城中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世家贵族,都在反复念叨这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一种皇帝独有的担当,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大魄力。

    一时间,街头巷尾,勾栏瓦舍,处处都在讨论这句话,在所有人眼中皇帝的话是值得反复揣摩的,因为这是最直观了解皇帝的途径。

    夜色渐凉,但东京城这才开始进入热闹的开始。

    繁华的东京城只有进入黑夜才会开始她的缤纷,毕竟这样的一座城市需要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晚上正好进入酒馆瓦舍放松自己。

    文人约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而普通百姓也是聚众闲聊,所有的场所几乎都是对外开放,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

    坐在酒肆中的耶律宗政紧紧的皱着眉头,他总觉得大宋之前的军演另有目的,在配合这次宋天子的大气魄,他隐约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东西,但仔细想来又仿佛什么感觉都没有。

    耶律贾舒服的靠在清倌人的身上,体重不轻的他压得那清倌人面红耳赤,不是害羞而是累的

    “大王如此思虑所谓何事,难道是因为大宋天子的慷慨?”

    说完他便对清倌人挥了挥手,清倌人如蒙大赦,赶紧起身逃走,其实这不过是耶律贾的小伎俩而已,为的是清空这屋里的所有人,包括陪酒的清倌人。

    身为辽朝使节的他们觉得大宋一定会格外“关照”。

    耶律宗政看到清倌人匆匆离去后微微摇头道:“不是因为大宋皇帝的慷慨,你我久居大宋,都知道大宋官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很少说那些空而无用的话,相反要看到他所作所为,今天他说的话再联系到之前的大宋军演,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又想不到。”

    耶律贾微微点头道:“的确,大宋皇帝说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话来,应该不单单是为了堵住此次上奏迁都的那些西京之人,更是一种一种责任与宣言。”

    耶律宗政微微皱眉:“责任,宣言?应该不是这么简单,他还警告后世子孙,不可南渡避祸这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

    耶律贾放下心中的负担,仰头喝完杯中的美酒道:“大王想多了,也许大宋天子就是为了堵住西京那帮人的嘴,毕竟迁都之事在东京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作为一国之君还不发声,难免会让人心怀侥幸,你看大宋天子今天的一番话不是使得东京城安定了下来?”

    耶律宗政微微点头,还真是这样,现在基本上没人再说什么迁都西京洛阳的话,只要是敢这么说一定会被其他人的口水给淹死,大宋天子亲口说天子守国门,难道这是能随意更改的吗?

    经过耶律贾的开导,心思缜密的耶律宗政姑且相信大宋天子是为了安定民心才说出这些话的。

    当他依然会随时留意大宋的动向,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措手不及。

    今夜不同往昔,外面的大宋百姓声音特别的大,而且讨论的话题多时和今天赵祯说的话有关,身为一个帝王能说出天子守国门的话体现出了他莫大的勇气和担当,百姓无不称赞。

    但君王死社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魄力才能在朝堂上斩钉截铁的说出?

    要知道一个帝王在朝堂上说出的话便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绝对不能更改,否则便会有损皇帝的威严和威信。

    为了国家社稷,官家居然要身死而不惜,这中责任与力量让所有大宋百姓感动,也让外朝的使节位置震撼,他们看到的和大宋百姓看到的不一样。

    这两句话体现出了大宋皇帝的坚持和魄力,这才是成为一代英主的必备条件,大宋皇帝迁不迁都并不重要,毕竟大宋的国都在哪里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但是皇帝的这种态度让人捉摸不透。

    皇帝的态度也代表了大宋的态度,党项人和辽人最担心的便是大宋皇帝赵祯变成一代雄主汉武帝一样的人,这意味着两国面对的大宋将会张开它狰狞的一面。

    如果说原先的大宋是一位谦谦君子的话,那现在的大宋就是一个锐意进取的猛士!

    党项原先是中原王朝的内附之族,虽然早早得到辽朝承认,但自始自终没有得到大宋认可,在大宋的书面正式文章中,党项依然被称谓定难军,而党项的王,李元昊依然是西平王

    辽朝心中是不安的,他们也和大宋有相当大的矛盾,从两次挫败大宋的北伐,到檀渊之战,虽然两国以兄弟之国相称,可都是较量的感觉居多。

    更何况燕云之地这块巨大的矛盾在其中,宋人自始自终都是没有忘记这块飞地的。

    党项人和辽人在这个喧闹的夜晚飞快的收集情报,无论是朝堂的,还是民间的,只要他们觉得有用便收集起来,只有获得更多的情报才能猜测出大宋官家的真正意图。

    一夜鱼龙舞之后,便是崭新的一天,各方的气氛都相当凝重,因为他们觉得大宋一定还会有什么手段和变化没有展示出来,但赵祯给了所有人失望。

    今天的赵祯并没有给大家带来什么新鲜的事情,而是一如往常一样处理政事,并未有什么意外之举,平淡的就如正常的一天。

    只不过在散朝后去了一趟东京城的封丘军营慰劳军演回来的将士们。

    但谁也不知道赵祯这次的目的并不是单单慰劳军演的将士,更是另有打算,在他看来大宋的兵制已经沿用太久了,而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要知道整个大宋的军队除了那些地方上的乡勇民兵以外,其他的都是职业军人,也包括那些已经解散的厢军。

    这样一来弊端也就出现了,职业军人大多有家有室,而且一辈子只能在军中效力,很难在别的地发挥余热,整个国家所有的战斗力都被集中了起来,无法达道藏兵与民的目的。

    而且这些军人的年龄也是个问题,赵祯打算改变这一切,再次提高大宋军队的战斗力,漫步在封丘军营中的赵祯有一个新计划。

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请求() 
皇帝在军营中自然会有一帮的将领陪同,夏竦已经卸任监军一职,可他依然有提举兵事的职责,作为一个堂堂副相的参知政事,如此热衷兵事也是文臣中的异类。

    但赵祯不得不说夏竦的心思通透,他总能想到自己所想的事情,自己还什么都没说夏竦已经发现大宋兵制的弊端。

    “陛下,纵观历代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