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青三人漫步在兴庆府外的党项人营地中,今夜他们要开始夏竦定下的计划,首先要找到杨怀玉。

    官家在回京之时,把所有西征之兵都留在了西北,本事让夏竦完事之后追赶皇驾的,但出于对西征之兵的后勤问题,赵祯又传旨他留在西夏,什么时候狄青回朝了,他再跟着一起回去。

    谁曾想夏竦等到最后,却是大军不便回朝的,而是赶往北方戍边的旨意,而他夏竦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这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毕竟这是数十万大军的调动,是不是千八百人,单单是营地铺开便有数十里。

    为此,夏竦绞尽脑汁,最后的办法只有一个,需要杨怀玉的配合。

    骑兵的调动非常简单,但动静大,而步兵的调动便稍稍好一点了,但他们的速度又慢,于是夏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出来。

    当狄青和范仲淹两人询问夏竦的妙计时,夏竦死活都是不说,他的借口很简单“老夫不相信你们,至于为何不相信你们,你们自己心知肚明。”

    这就是有些老无赖的,范仲淹是好心开导他,最后还是要被夏竦小小的报复一下,当然夏竦不会一点也不告诉他们俩,毕竟还需要他们的配合。

    夏竦笑道“老夫做一次你们瞧瞧,若是还看不明白,老夫便也没有办法喽!”

    狄青,范仲淹苦笑着答应下来,谁叫范仲淹拿夏竦的不舒服作弄他,虽然是最后也化解了误会,甚至夏竦还因为此事大笑一场,但最后,总是要让人家找补回来。

    次日清晨,党项人猛然发现,在兴庆府驻扎的宋人军队开始有了动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谁会离开温暖的帐篷跑到外面去吹冷风?

    这肯定是宋人开始调兵了,班师回朝应该不可能,宋人岂能全数撤走,党项少说还有一百来万的人口还没动身,大宋若是不看到所有人上路,他们能安心回朝?!

    在天黑之前,他们的猜测被证实,大宋步骑再次回到营地,问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在出操训练,而且这样的训练不会中断,要每日如此。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宋将士们便开始收拾行装,整理军用,许多人都在念叨着“若是能回家该多好啊!”

    没错,这一切太像是要开拔了,但军中的帐篷,营地都没有收起来,还是静静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着他们回来。

    大军开拔之后便与步卒南路军的步卒汇合,随着军中号令,所有人放下面甲,快速的冲锋起来,这是大宋骑兵行军的基本。

    只不过这次行军有些不同,当他们离开兴庆府地界之后,却看到了成群的战马在那里等待,而跟随他们而来的步卒在姗姗来迟后便翻身上马,向兴庆府方向而去,而他们,则是听到继续东行的军令。

    这一瞬间,大宋的将士们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

    。

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杀气() 
杨怀玉以及他手中的南路军是颇为难受的,因为他们要看着西路军以及东路军逐渐撤走,并且连十六位都要开始撤走。

    而他们只能不断地帮助这些袍泽打掩护,眼看着年关将近,谁不想也跟着回朝,将士们也要回家过年啊!

    赏赐不出意外的来了,当杨怀玉看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后便知晓,这个年他肯定是要在西夏过了。

    随同赏赐一块抵达的还有赵祯亲手写给将士们的书信。

    应是传阅军中,所以杨怀玉挑选了嗓门最大的几个士卒站在军营中宣讲,刚刚开头,就把一群沙场上的悍卒整出红了眼眶。

    “吾名赵祯,虽是大宋皇,但却与尔等一样,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们所经历的正是这些身份所带来的责任。朕与你们一样,御驾亲征三年未归,对家中妻儿甚是想念,那时候朕不得已而为之,只能在燕云之地思念亲人,朕明白尔等现在的所思所想,但朕只能犒赏三军以状尔等之心!待尔等回朝,朕当率百官迎之!”

    这封书信用词非常简朴,在杨怀玉看来甚至有些肉麻,但这就是赵祯的高明之处,位高权重者放下身段与将士们诉说内心的情感,这最是能收买人心……

    许多人听了军中略带梗咽的朗读声后也不禁潸然泪下,想想当年跟随御驾亲征的官家兵出燕云,众将士只觉得浑身发麻,重任在肩,其实相比征战沙场浴血奋战,眼前的思乡之苦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官家非凡没亏欠自己什么,反而是自己拿了这么多的赏赐心中不安生。

    “官家真是仁义,如此丰厚的赏赐下来不算,还和我等说了这么真性情的话,不愧是咱们一起浴血杀敌的官家!”

    “瞧你这话,什么叫和俺们一起?当年北伐可是咱们命好,能跟随官家一起杀敌!”

    “是我说了浑话,该打该打!”

    “这么说来,咱们今冬是彻底回不去了?”

    “回哪去?孬种才回去,又不用厮杀,还有如此丰厚的军饷,你怎生能厚着面皮回去?别说是旁人,就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嘞!”

    “俺娘病重,这冬天又特别冷……俺担心……”

    “担心啥?!你家三位兄长在背嵬军,此次他们前往燕云戍边,有的是时间轮换,回家尽孝也不差你一个!”

    “就是,再说了你家出了三位军人,你家老娘绝对是当地父母官的眼中祥瑞,还不得好好的供起来,年底年底堪磨就在这几天,嘿……说不得等你回家后,你娘的病早已是大好!”

    军中都是这样的袍泽,一旦听说谁家中有事要回去,一起的都在边上劝说开解,气氛倒也是融洽,并且赵祯给的不光是犒赏和安慰信,还有最重要的东西,邮路……

    杨怀玉在看到递驿出现在军营门口的时候,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他知晓这回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果然,军中将士们在看到递驿的时候兴奋的大叫,欢呼。

    他们都清楚,递驿的出现意味着他们能把书信传递回家,家人也可把思念传递到遥远的西北军中。

    在这个时候,精神上的犒劳比什么都管用,大宋将士们一时间从不能回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各个喜笑颜开,大呼万岁。

    没有什么比年节的时候思念家乡更为难受的事情了,有了递驿,最少能把这种思念化作笔墨,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也能收到亲人的消息,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官家万岁!”

    不只是谁第一个喊出这样的高呼,大宋军中的将士们紧跟着接连呼应,声音伴随着寒风飘向远方。

    此时已经解决了大麻烦的杨怀玉并没有长舒一口气,反而是紧张的看着眼前的西夏舆图,这是皇城司在西夏时收集到的最为完整的情报,那些地方是党项人中的“硬骨头”,那些是较为软弱的妥协派,在舆图上标注的清清楚楚。

    杨怀玉决定,还是按照夏竦留下的策略继续进行,一方面佯装大宋数十万精锐尽在西北的假象,另一方面加快党项人迁徙的步伐,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杀鸡儆猴,先从最难啃的几块骨头上下手。

    狄青夏竦这两位军中的老搭档已经跟随大军撤走了,杨怀玉唯一能有所依靠的便是被朝中官员连连成道的范仲淹了,听说他的办事能力颇为惊人,杨怀玉听说过几个关于范仲淹的轶事,划粥断齑,巧治路政,等等这些无不反应他身为一个文臣所应具备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人,杨怀玉还是乐意虚心请教并与之合作的,并且性情直率的杨怀玉最喜欢范仲淹有一说一的风格,完全没有那些朝臣身上最让人生厌的东西。

    当杨怀玉走进范仲淹的官衙之后,所看到的是堆积如山且布满灰尘的卷册,以及熬成红眼兔子似得范仲淹。

    堂堂的宁夏路经略使,居然变成这个样子,这着实让杨怀玉大吃一惊。

    “范经略为何如此憔悴?!”

    范仲淹无声的笑了笑,指了指杨怀玉道“还不是因为你的传书?!夏监军的计策极好,你又要以杀鸡儆猴之策对付那些西夏豪族,我只能把这些豪族的所有卷册细看一遍,从中找出弱点,以便你下手啊!”

    杨怀玉惊奇的望向范仲淹道“你还真是上心,找到什么没有?”

    “自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贺兰山下的都野一族便算是党项人中的大族,三万人左右,但现在战兵不多,经过兴庆府一战,之余下五千可战之兵……”

    杨怀玉望向范仲淹道“这么说来经略使是打算让我用这支病虎立威了?何不找一个宁夏最强的动手?”

    范仲淹翻了个白眼道“为何要找最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策也!这都野部可是党项人中的豪族,虽然已经没落,可名声在外,若是你能以千人破之……”

    “千人?!”杨怀玉惊叫道“那这千人最后还能剩下几个?!”

    范仲淹抬了一下眼皮“以正合以奇胜!五千人若是毫无战力呢?”

    “你的意思是下毒?!”

    “我可没这么说,但是有可能是他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现在天寒地冻的,什么不吃?!什么不能用来取暖?”

    杨怀玉微微一颤,这些个文人有时候可不比自己这样的武将少杀气……

    。

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祸() 
文人若是发起狠来,非武将可以比拟,范仲淹从一开始抵达宁夏便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计划,为的就是打击党项人心中的最后一点侥幸。

    内迁内附说的容易,可是真的要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即便部分党项人已经开始向大宋前进,但依然有固执的人打算拖延或是干脆不走。

    这段时间内,凡是好迁移的,容易迁移的党项人都被迁走了,剩下的便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他们依然有着百万之数。

    当然,杨怀玉并不怕他们,在他看来此时的西夏已经完蛋了,为了自保,这些党项人可都是自顾不暇,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