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九百五十五章虚虚实实() 
文德殿中,赵祯看着紧张万分的庞籍和皱眉沉思的包拯道“若是无事便速速退下,朕这里还有一大摞的奏疏要看,就不留二位在宫中用膳了!”

    包拯摇了摇头,直截了当的问到“不知官家有何良策?”

    同样的,庞籍也是同样的疑问,否则他也不会跟随包拯一同拜下,官家刚刚说的话让他们心中实在没底了……他们只能得到皇帝的准确计划后,才能安心的离开。

    瞧着他们俩执着的模样,赵祯知道,若是不告诉他们,这两老货便能在文德殿中一直耗下去,且还会把事情传遍整个两府,毕竟对他们来说两府相公一齐对皇帝施压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是文人养成多年的习惯,赵祯知晓不告诉他们也不行,其中许多事情甚至需要他们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天衣无缝,少有破绽。

    走下文德殿的御阶,赵祯挥了挥手,殿中的内侍走得一干二净。

    “其实道理也是简单,朕让狄青秘密调遣将士们回朝,逐渐减少国朝在西北的兵力,做的越隐秘越好,这样一来首先是不会被党项人发现,以此壮胆作乱。

    二来是为了避免辽朝密探得知情况,这时候他耶律洪基应该也已经从东套之地开始向中京道而去了。

    三来便是给辽人造成一种假象,仿若我大宋现在依然把兵力放在西北,而无暇顾及北平府的防守,朕这是在引诱他们动手,至于辽人会不会南下,这还说不定,有备无患吧。”

    赵祯说的轻松,但庞籍和包拯两人却的骇然变色,北京城现在是大宋的中心,一国帝都之所在,官家此举很显然是在赌博,而且是压上大宋最为重要的东西的一场豪赌!

    不单单是北京城,北平府,大同府,乃至整个燕云之地都是已经超越东京臣开封府的存在,这里的繁盛已经超越了原本的大宋四京,是整个大宋最为繁荣昌盛的地方,来不得半点差池!

    若是辽朝真的来攻伐燕云,一旦出了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万万不可!”

    包拯几乎是惊恐的开口反对“燕云之地乃是我大宋京畿,西夏既然已经平定,只不过是党项人内迁而已,本事不需如此多的兵力,不如让将士们班师回朝,以壮国威。”

    庞籍默默不语,他知晓包拯的意思,这是让官家调兵回来,并且是光明正大的调兵,以此恐吓辽人,让他们不敢随意的妄图南下。

    可若是官家早有如此想法,也就不会犒赏三军并秘密调遣他们回来了,既然西夏已经归降,党项人已经内迁,本就是用不了这么多兵力的,官家这么做必然是要给辽人一个措手不及。

    庞籍瞧见准备反驳的官家,躬身道“陛下的意思臣知晓,这是在给辽人以虚妄之相,让其以为我大宋兵甲多在西北,若是辽人来犯,我大宋当迎头痛击之,以破其谋,若辽人不来,则这些兵甲则可驻扎轮换,休养生息?”

    虽然是带着反问的语气,但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赵祯微微点头“庞相公此言大善矣!朕便是此意,如今我大宋刚刚吞并西夏,此乃休养生息之机,不可连连用兵,但若是没有万全,如何抵御北患?说是以北平府乃至整个燕云为诱,其实也只是朕一厢情愿罢了!”

    赵祯说完便带着两人走向文德殿的后殿,巨大的宫殿之中是一张测绘的极为精细的舆图,上面的山川河流,甚至人文地貌都描绘的一清二楚,这是崇文苑的文人整理黑手从辽朝发回的各种情报最后绘制出来的,着实花了不少的功夫。

    赵祯指了指舆图道“若是辽人南下,我大宋以戍边之军抗之,且辅以奇兵,伏兵,侧击之,不以大胜为要,只以杀敌多寡为要务!朕要让辽人之兵损失惨重!即便是放弃密云之地也要多多留下辽人的性命!”

    庞籍和包拯稍稍不解的对视一眼“不知陛下此举何意?辽人死伤再多也是在我大宋的土地之上,我大宋一块土地也没有多,反而是密云有险,得不偿失。”

    赵祯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但朕要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杀伤辽人,这是朕思前想后的结果,战争打的是钱财没错,但同样的也是打的国内壮丁,辽人若是在今冬受灾,挥兵南下找补,朕便让辽人吃痛,杀的越多,辽人的力量越弱。别忘了我大宋人口万万之数,绝不是区区辽人克敌。”

    抽丝剥茧,慢条斯理,赵祯把自己的阴谋合盘对庞籍与包拯两人托出,毫无疑问,两人被赵祯的话所惊呆,这么说来官家是打算利用大宋的燕云作为毒药了?

    包拯稍显担忧的开口道“那……若是辽人并不南下犯边呢?”

    赵祯稍显尴尬的说道“若是辽人安稳本分,那朕的如此动作便是真的调遣西征的将士们回京,反正是轮番戍边,总有他们能回家的时候。”

    包拯不再说话,没错,官家此举确实是进退两可,只不过消耗的费用却着实有些多了,单单是党项人内迁便耗费了朝廷半年的税收,犒赏三军更是用掉了内藏库许多钱财,三才最近看向国库的眼神都有些发红了……

    赵祯在安乐椅上坐倒,一边摇晃一边问到“朕召两位相公留身奏事,为的就是让两位般朕想想,辽人今冬南下有几成?”

    原来是这事,揣摩一个国家与揣摩一个人其实差不多,都要看这个人现在身处的状态,庞籍开口道“官家,臣以为辽朝南下应是和今冬寒冷的程度有关,若是天大寒,砚冰坚,辽人南下的可能便大,若是不然则小矣……”

    对此包拯却有不同的看法“臣以为,辽人南下主要还是该看辽朝的准备,辽朝得了河套之地大半,粮食定然是掠夺殆尽的,又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若说辽朝没有应对之法乃是万万不可能。

    若是储备充足,即便是今冬奇寒,辽人也能扛过这个冬天,待春暖花开,他们便会注重粮食,届时定然会以一切可能之手段筹粮,以防冬灾。”

    包拯的话说的有理有据,并且正好刺中了赵祯的担忧,没错,他就是担心辽人熬过这个冬天,人在那里跌倒就会在哪里爬起来,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若是辽人熬过这个冬天,那可就麻烦了……

    。

第九百五十六章宁夏是非多() 
已经复归大宋的西北之地,在这个冬天里正式被赵祯定名为宁夏,取安宁之夏之意,满朝文武都觉得这名字起的非常好,也预示着大宋西北之地安宁的意思。

    而和宁夏这一路之地的名号一起抵达兴庆府的还有赵祯的一份密旨,狄青和范仲淹,夏竦三人都收到了赵祯的这份密旨,兴庆府的宁夏路衙门中。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望了半天,夏竦忽然如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一下子瘫倒在座椅上,有气无力的叹道“完了,老夫的英武凯旋之姿是别想在朝中相公们面前展现了……”

    范仲淹苦笑着摇了摇头“夏参政,此时还纠结与此等小事又有何意?别说你您一个人,所有西征的将士们都没有机会班师回朝,吟唱凯旋。您又何必独自惆怅?”

    狄青笑了笑,指着一年倒霉相,瘦弱许多的夏竦对范仲淹道“你可知夏监军在西征之中吃了多少苦?风餐露宿,也就罢了,将士们在吃饭的时候,夏将军常常是饥肠辘辘,一边看着将士们吃饭,一边还要在军中巡视。”

    “为何不就地吃饭?军中怕是不差夏参政这一双碗筷吧?”

    夏竦有气无力的苦笑道“若是老夫不在军中巡视,那里知晓将士们有的有饭吃,有的还在等待,若是老夫坐倒就吃,那些没饭吃的将士怎办?在一旁等着?他们可还是要吃饭后上战场拼杀的,岂能饿着?!”

    范仲淹感慨的点了点头“夏参政真君子也!”

    “君子?嘿嘿……老夫已经多年未曾听过有人对我这么评价了,也不知你小子为何这么说,别忘了,老夫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大军胜利,凯旋之后能得了官家的赞许,捞取战场上的功劳嘞!”

    范仲淹轻轻摇头道“公莫自谦,做了就是做了,将士们得到了您如此照顾,岂能是无功?即便是参政带有一丝利益之心,然所办之事却无从偏颇,非公自说,何人明了?今公自说之过,希文叹服。”

    哈哈哈……夏竦起身大笑“没想到这事情让你这么一说,老夫豁然开朗,不愧是官家御笔钦点的能臣,开导人心也是极好的!”

    范仲淹笑道“这么说来,公已明了?”

    夏竦笑道“这是自然,无论老夫出于什么目的,最后的接过都是将士们受益,何须如此妄自菲薄,是不是?”

    范仲淹笑着点了点头,待夏竦走后,狄青伸手拍了拍范仲淹的肩膀道“你这是开导夏监军?”

    “你觉得咱们开始的时候是在说什么?”

    狄青想了想恍然大悟道“你这是开导了夏监军不当怀疑自己的功劳,而这份功劳官家却还没有赏下……”

    范仲淹笑了笑“夏参政怕是很快就会缓过神来,说不得还要找我算账嘞!不过他也该回来了,正事咱们还没办,如何让这么多将士悄悄返回北平府,这还是个大问题,非夏参政不可。”

    狄青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没错,要说奇谋,也就是他夏竦的多。这事需要他动脑子,我等老实本分之人可没有什么好主意嘞!”

    晚饭过后,夏竦还是回到了宁夏路衙门,显然他早已知晓自己被范仲淹引入歧途,但在这种事情上却不好点破,免得让范仲淹和狄青看了笑话,不过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范仲淹并无恶意。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样以汉人,党项人向来是果断之人,既然已经归降,那就归降的彻底,不光听从大宋官员的调度,更是在内墙问题上服从安排,这是让大宋官员最为惊叹的地方。

    狄青三人漫步在兴庆府外的党项人营地中,今夜他们要开始夏竦定下的计划,首先要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