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张俭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宋军占下的安德州,因为这里是彭七驻军之所在,但他抵达兴中府的时候便不能寸进了,兴中府的主将王圭和行军司马王鹤在得知张俭来到后“盛情”招待他。

    即便王圭没有政治嗅觉也能看得出张俭是要南下进京面圣的,王鹤更是在看到张俭之后便猜到了他的意图,也是辽朝的意图,他们打算求和了。

    虽然不知道上京城中发生了什么,但现在求和一定是辽人顶不住大宋的压力,于是一边派人快马向彭七报信,一边极力的挽留张俭,为的是争取时间给彭七以思考对策。

    张俭岂能不知其中的门道?身为辽朝文臣之首的他早已看穿了王圭王鹤二人的意图,连马车都不下,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二人,而且滴水不进,大有你不让我走我就饿死在兴中府的架势。

    对待辽朝使者,又是丞相之位的高官,王圭与王鹤二人自然不好用强,毕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两国之间的口诛笔伐,作为先动手的大宋一定讨不得好处。

    在第二天下午,看着张俭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时候,王鹤便派人给他们放行了,王圭还打算拖上一日,不满的埋怨王鹤的妇人之仁,而王鹤指着飞快离开的张俭作家破口大骂。

    “那老倔头一副要饿死的样子,谁敢再留一日?若是死在咱们这,那乐子可就大了!他张俭一下便成为忠于王事的忠臣,而我等甚至连大宋都变成了耍弄阴谋诡计的小人!”

    王铁鞭挠了挠头盔有些不满的说道“某瞧他还能支撑几日嘞!说不得是装的…………”

    王鹤忍不住翻了给白眼“如今辽朝万急,他不拼了老命赶往北京城面见官家?装?他这是拿性命相威胁,稍有不慎可就真的死了!到时反让辽朝站在了道义之上,咱们这一仗有多少功劳都是白搭!”

    还真是这个道理,王圭想了想忍不住点头道“还是本家兄弟你想的周全,这事某便瞧不出里面的门道。可这辽人是晕了头不成?这时候来求和岂不是羊入虎口!”

    王鹤也露出疑惑的表情望着绝尘而去的马车道“不晓得,自从咱们大宋北伐之后,辽朝上京道的消息便全断了,一点也没有,否则朝堂的文书中必有提及。看来辽朝这是早早开始提防细作了。”

    …………

    张俭绝食的办法在王圭和王鹤面前好使,在彭七的面前就不好使了,他张俭即便是绝食也要分清目的,他的使命是要前往北京城面见赵祯的,若是不拿了彭七的通关文牒如何南下?

    面对彭七的招待张俭实在无法推脱,毕竟是大宋的统帅,身份虽然没有张俭这样的文臣尊贵,但也是怠慢不得,何况张俭希望早些出发便更不能轻易得罪他了。

    只不过他没注意到,一只幽蓝的信鸽从彭七的帐篷中扑棱棱的飞走,正是朝着他要前往的北京城的南方而去。

    。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 
张俭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小看,原本他是见过彭七的,当年在高阳正店之中护卫赵祯的都指挥使就是他彭七。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如何会变得比狐狸还狡猾?

    他彭七表面上看似在叙旧和招待自己,可句句透露出试探的味道,若不是张俭在朝堂上厮混的久了深谙世事,还真的被他诓出了些东西。

    “辽朝也是响当当的王朝,咋个就能吃不住劲议和了呢?”彭七略带遗憾的望着张俭惋惜的说道。

    张俭虽然心中恨的牙痒痒,但表面上却风轻云淡“议和?不知彭帅哪来的消息?连老夫都不知,彭帅是从何处而知!老夫此次南下乃是面见你大宋天子。”

    瞧着张俭从容的饮酒吃肉,彭七的脸色稍稍抽搐,这老货还真能装啊!什么时候了还和自己玩那些虚的,你若不是求和,何必在宋辽交战之际,中京道如火如荼之时南下?

    鬼才信你的话嘞!堂堂一国之相难道就这么不值钱?!

    “报!启禀彭帅,背嵬军主将杨怀玉,行军司马苏轼已到!”

    彭七的脸色微微一喜,随即变的不耐烦道“这个杨怀玉,总是喜欢来本帅这里打秋风,这次也不知从那收到的消息,居然知晓本帅宴请左丞相,不过这杨怀玉端是舞的一手好剑,便请他助兴!”

    张俭心中嗤笑,怎么还上演了一出项庄舞剑的典故来?眼下自己可不是沛公!

    随着杨怀玉和苏轼的加入,这场饮宴才真正的活分起来,杨怀玉的剑舞惨不忍睹,满满的杀伐果断之风,一点也没有舞者的优雅,张俭知晓这是在给自己下马威,但他并不在意,只是在心中念叨着你能奈我何?

    而他最心惊的却是苏轼的才学,这弱冠之龄的年轻人端是满腹经纶,句句锦绣,字字珠玑,和自己交谈之中引经据典端是了得!

    彭七还指着他说是未来的帝婿,能在这个场合说出来便已然是赵祯认下了这门婚事,张俭微微差异,如此才学的后生他赵祯怎么舍得毁了他的前途?

    与苏轼谈论的越多越能感受到他的魅力,文人之间的交流往往靠的一种认同感,张俭与苏轼之间的谈话多以史实为主,虽然论点不同,但心中的看法却是相差无几,这便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一老一小年岁相差很大,但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苏轼也从其中受益匪浅,只不过他接受赵祯的言传身教颇多,思维方式已经不同于传统文人。

    这还要多亏他父亲苏洵的传统文人教育,以及可以入资善堂作为太子皇子伴读的身份,可以说苏轼的才学之中包涵了华夏传统文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赵祯那种跳出棋盘的思维方式。

    所以他和张俭之间的谈话既没有超出传统文人的范畴,又纳入了许多新颖的地方。

    一老一小聊得火热,甚至让张检快要忘记南下的重任,而另一边杨怀玉累成死狗和彭七两人坐在一旁幽怨的望着苏轼,感情他一个人便足够了,哪需要咱们两人在这里碍事!

    彭七悄悄的指了指苏轼小声对杨怀玉道“你还别说,能在张俭面前把话说的这么好,咱们是没有这本事的!”

    杨怀玉翻了个白眼“若是咱们读了他那么多的书,有个大学士的老子和皇帝的丈人,也不会差到哪去……”

    彭七嘿嘿一笑“这倒也是,官家的才学可是极为厉害的,俺彭七跟随在官家身边多年,就是这东西学不来,只不过学了一些小聪明罢了!”

    在杨怀玉面前彭七根本就没有必要拿架子,他知道杨怀玉的打算,也颇为中意他,便希望把他拉扯出将门,但很快热烈的交流气氛便急转直下。

    ……………………

    “你这是胡说!辽朝为何就要被大宋灭国?如何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如何就是天道了!”

    张俭的声音徒然提高了很多,很难想像一个老头能发出如此怒喝,把彭七和杨怀玉吓了一跳,望向苏轼的眼神有些奇怪,他说了什么让张俭如此恼羞成怒?

    “并非是后学胡说,而是事实!”

    “你倒是说说为何!”

    “因为你辽朝是草原上起家的游牧民族,且如今已然失去燕云,连中京道也没了,若是不想被我大宋灭族亡种,还请速降!”

    “你!你…………小儿狂妄!”

    张俭被苏轼的话气的浑身发抖,伸出手指颤颤巍巍的指着他道“你倒是说出个由头来,否则便是信口雌黄辱我大辽!”

    杨怀玉郁闷的提起剑准备再来一段剑舞打断两人的争执,但彭七伸手拉住了他微微摇头“瞧瞧,这才是青年才俊,他娘的一个小小文官敢和辽朝丞相对着呛声,俺在当年可没有这个胆气嘞!就冲这个也配得上公主殿下!”

    杨怀玉再次翻了个白眼,这都什么跟什么,难道自己就不是青年才俊了?

    “纵观史书,左丞相可见得一个草原上建立起的王朝持续百年?即便是五胡乱华,中原陆沉,我汉家衣冠南渡可最后我汉家王朝再次崛起,而所谓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族今又在何处?除了我汉家王朝外,其余尔尔不过水中花井中月矣!”

    不待张俭反驳,苏轼再次开口,声音更加笃定,气势更加逼人。

    “别说是那些山中蛮族,便是相对他们而强大的多的草原民族也不过是我汉家王朝的磨刀石,这些民族久居草原,生性彪悍不假,可他们对抗天灾的能力极低。

    一旦遇灾便要向我汉家王朝索取,强盛了便窥伺我等土地,不重生产!这样的民族天生便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心性上的缺失,国力上的衰弱!中原汉室强而其弱,中原衰落而其强盛,可这样的强盛不过是因为中原内耗虚弱所至!若是中原一统,尔等不过泛泛之辈尔!

    君不见匈奴自秦始嚣张不过百年,汉灭之!君不见突厥自草原崛起来势汹汹,然唐灭之!鲜卑,柔然又在何处?唯我华夏汉室煌煌中兴,虽王朝更替不曾中道而衰!这便是天道!即便是你堂堂辽朝左丞相依旧我华夏之民也!草原民族何在?契丹人何在?!”

    张俭早已被苏轼的话震惊,而边上的彭七和杨怀玉血脉喷张,身体激动的微微颤抖,好一句唯我华夏!这是汉家百姓从上至下埋藏在内心最深处却永远不可磨灭的声音,华夏才是真真的强者,才是真正的霸主!才是气吞苍宇,旷古烁今震撼天地的万世之主!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无异与身死!() 
苏轼的话怼的张俭无言以对,煌煌之言如同洪钟大吕震撼人心,一句“唯我华夏”有着一种无上的骄傲,这种骄傲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磨砺和沉淀,是华夏百姓心中最大的执念。

    他们可以指着任何不是汉人的种族大声说他们是蛮夷,并且蛮夷还不能还口,这就是曾经的骄傲,也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华夏汉民!

    张俭忽然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自己到底是辽人还是汉人?到底是蛮夷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