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在这个时候把这条命脉掐死,无异于把辽朝最后的希望掐死,辽人岂能善罢甘休?

    这一战无法避免,而萧挞里更是看重,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她亲自率领上京道的空闲兵力以及青壮前往西域,既然大宋皇帝御驾亲征以保万全,那她就不能落于人后!

    萧挞里的这个决定使得辽朝上下大惊,但也获得了辽朝朝臣的支持,眼下是辽朝的唯一的机会了,既然太后要扭转乾坤,那眼下御驾亲征便是最好的方法。

    但在时间上实在是成问题,从上京城赶往西域路途遥远,基本上穿越了整个上京道,但因为草原和全数起兵的缘故,舍弃辎重的契丹铁骑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并且上京道的萧满蕙已经率领八万大军前往支援,拖延时间已经不成问题。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战争来了() 
战争的爆发有的时候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有的时候却因人的意志而进行,赵祯的意志便是大宋的意志,便是伊州所在西域都护府的意志。

    十六万大军出动,不光有大宋的十万禁军,还有西域都护府曹康率领的六万边军,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对于西域诸国来说,十万大军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个无论如何也拿不出,并且这十万大军还是武装到了牙齿,精锐中的精锐。

    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以曹康的六万边军为先锋,王圭的五万捧日军为后军,五万神卫军在中,十六万大军由赵祯亲自指挥,这是赵祯难得亲自指挥军队的作战,自从燕云之战后,他已许久没上战场。

    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带来了半个参谋军事……

    这是赵祯的一次大胆尝试,完全由参谋军事院的人出谋划策由帝王亲自指挥。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对军权的掌握。

    大宋的皇帝自太祖太宗之后便开始逐渐的偏向文人气质,赵祯知道,若不是自己穿越了,到了仁宗皇帝更为偏文,之后的历代大宋君王,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一定会超越他们作为帝王的能力。

    赵祯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虽然小人做不了皇帝,但君子也做不得!

    这次带着赵旭赵昀前来,就是要在他们心中扎下一根名叫铁血的东西,让他们知道战争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也是帝王之道的一部分…………

    赵旭需要经历战争的洗礼,赵昀同样需要,这个孩子没有他兄长的命好,但才智过人的他却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到。

    赵祯希望他在这场亲历的战争中明白一个道理,想获得胜利必须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以及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不是希望他参与皇位的争夺,恰恰相反而是告诉他没有这个实力。

    战争开始的时候赵旭是兴奋的,赵祯看到了这个孩子在不断的从四书五经以及文人描绘的礼法世界中挣扎出来,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现实和热血在不断的啃噬着环绕在他四周由文人努力编制的茧。

    赵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如何选择自己未来道路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的挣扎,是延续历史做一个仁宗皇帝,还是开疆拓土的中兴之君,赵祯自己选择的后者。

    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文人气质的君王,这样对大宋现在的发展并没有益处,大宋不单单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更是需要一个敢于作战的君主。

    这不是赵祯所决定的事情,而是大宋在发展的本身自己所决定。

    未来大宋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利益纷争,即便是没有了辽朝,即便是没有了西域,世界上的其他势力还有很多,大宋周边的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这些都会促使皇帝做出改变。

    虽然赵旭可以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守成之君,但他却也要有敢战,善战的雄心和能力。

    看着赵旭兴奋的发红的脸庞,赵祯非常满意,一个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怎么能不接受军旅的洗礼?只要上过一次战场,便会种下一颗勇敢的心。

    相比赵旭,赵昀更加熟悉火器营的一切,他在火器营中泡着的时间比在资善堂中的还长,朝中的文臣对这一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首先他们知道火器营绝对忠于官家,谁做了皇帝便忠于谁,不会终于大宋的某一个皇子。

    其次,一个并非储君的皇子喜欢格物,这个爱好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格物这东西还费脑子费精力,这样一来算是彻底把时间用在了别的地方,而不会去关注储君之位,自然是皆大欢喜,朝臣乐见。

    赵旭还好一点在中军比较听话,并不乱动走,他知道自己现在该干什么,学习如何指挥才是他的要务。

    而赵昀这小子早已消失在了神卫军中,他和李酒两人正在钻研如何使火枪和长枪配合的天衣无缝。

    赵祯给出的搭配让这小子改变了很多,尤其是在战法阵形上,虽然还是沿用火枪手和长枪手,可除了这两样其他的便被改的面目全非,当然其中还是有些地方适合大宋的,比如火枪手并不是排列在大军的后侧而是直接站在军阵的最前方。

    赵昀给出的结论非常现实,火枪手的火枪最擅长的就是对远处的敌人发起连续的攻击,与其让他们在后面,不如顶在队伍的最前面,当敌军扑面而来的时候,以强大而连续的火力迎头痛击敌人,这效果绝对要比把他们安置在后方要划算的多。

    长枪手安排在火枪手阵地的四个角上,一旦敌军接近到足以威胁火枪手的距离,身着重甲的长枪手便要发动进攻,以此掩护前军的火枪手。

    并且火枪手要在这个时候换上刺刀进行冲锋,以免误杀友军,长枪手的长枪完全能组成一道枪林阻止地方骑兵或是步兵,而这个时候冲锋而来的火枪手便可用手中的刺刀进行屠戮。

    火枪上装备刺刀之后,长度和威力与短枪相同,最合适与长枪手高低搭配,冲锋带来的加速度完全能让他们成为短距离冲杀的王者。

    面对李酒佩服的眼神,赵祯是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赵昀这小子确实继承了自己的灵活思维,从不拘于保守的思想。

    至于灵儿,现在已经成为军中的医官,大宋的南丁格尔,她换上了白色的救助服,带着面纱犹如军中的守护女神,整日带着侍女和军中的护兵医官进行消毒和医治病患。

    一路走来多少会有人发生疾病和水土不服的症状,这对战斗力和气势都是一种极大的削减,而有了医官和护兵,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最少灵儿身为一国公主的高贵身份帮助厮杀汉们的军帐进行消毒,多少让军中将士触动良多,纷纷夸赞她的仁慈和贤惠,当然赵祯知道灵儿这么做多少有点为自己的未来小家捞取名声的目的在里面,但这已经是她一个女子能做的最好的了,谁让她是天家的女儿?

    赵祯带着三个孩子出来,也有一些私心,为太子赵旭竖立一个更加高大巩固的形象,为赵昀找一个好出路,为灵儿某一个好名声,这些都是一个身为皇帝的父亲能做到的最好程度。

    再多他也没办法给予这帮孩子,剩下的却要靠他们自己去获得。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 
大宋的军队从伊州出发的时候,西域人也没有停下,西域其实就是西州回鹘,他们看似是数个城池建立起的国家,其实却是一体的,一旦遭遇了外敌的入侵往往同心协力的对抗。

    唇亡齿寒他们深谙其道。

    就像当初唐灭高昌之战,并非只有高昌一国参与,还有龟兹,焉耆等等小国,有些甚至是地方上的较大势力,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为西域出力,而不是归顺大唐。

    原因很简单,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土地被外来的人所控制,原本的西域各国自己玩自己的,偶尔有所摩擦也能很快解决,毕竟大家的力量都不是太强大,达到了一种弱国平衡,这时候一个强大外力的干预定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也就是说,西域再穷,再贫困也是西域自己的事情,关起门来大家一起穷,要富一起富,就是不能让一个强大的王朝来干预这里原本就存在的环境。

    强汉征服过这片土地,设立西域都护府,盛唐为了丝绸之路的安定,也为了在西域之地获得利益出兵灭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而大宋同样为之,只不过赵祯做的更早,在西域之乱前便在伊州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现在看来他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当然也有历史的教训。

    这片土地虽然弱小,但他们的排外性很强,一旦遇到对外的战事往往会团结起来,这也许就是西域人的生存之道吧!

    但无论他们有多大的排外性,都将被中原王朝所征服,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朝代,例如唐朝和大宋,现在的大宋,商业已经成为他它的主要税收,一旦打开世界性的市场,西域的重要性便成为赵祯首要保障的地方。

    在经过开始的慌乱之后,整个西西域便开始了一种默契的配合,大宋的军队经过了古城益都,经过了纳职,一路上都没有遭受西域人的反抗和袭击,反倒是安静的不像话。

    这两座小城距离大宋的伊州实在太近了,算是西域人拱手奉上,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自己反抗也没什么用,强大的大宋瞬间就会碾压他们。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老实的接受大宋的管理,成为一方顺民。

    居住在这里的西域人用另一种方式反击,不断的在城内进行破坏,最让大宋将士恶心的地方在于这两处的西域人表面上对大宋恭敬有加,但转过脸去就会袭击大宋的辎重补给,或是在水中投放毒药。

    虽然事情不大,可连续出现总是会影响行军速度以及精力,将士们整天绷着神经自然会觉得更累,何况就算大军离开,城中也会留下守军以保障供给线的正常。

    矛盾越来越多,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