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种类似与黑水军的制度,但在形势上又完全不同,更加类似于后世的自治区。

    当然这样的自治区完全能成为大宋管理的全新探索,事实上赵祯早已发现一个问题,疆域的广阔和稳定性并不一定矛盾,不是说越远的地方越不稳定,而是在看大宋自己的实力。

    只要一个王朝的实力强大,足以威胁边疆的时候,那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是大宋的领土都将稳定,说到底这还是要看国朝的强大与否。

    所以对于赵祯来说于阗只要承认归属大宋,是大宋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中驻军,自治也不是不可能!

    与其帮助于阗复国,不如让他成为华夏的一部分,于阗所在的地方对于大宋来说也很重要,昆仑山脉以北,刚好在吐蕃的北方。

    黄头回鹘和于阗已经成为了一体,虽然在黑汗的侵略下于阗不断的缩减,但也逼着它向黄头回鹘的所在进行移动,也越来越靠近大宋。

    黄头回鹘基本上就是一群沙漠民族所驻扎的地方,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只有零散的部族组成的,土地贫瘠,遍布黄沙,也只有这片土地才不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因为这里实在太穷了。

    以于阗国仅剩的力量征服这里并不算困难,甚至轻而易举,但却无法穿越浩瀚的沙海抵达大宋,只能从西州的大屯城经过抵达伊州。

    赵祯可以想象一路上于阗国使者经历的艰辛与苦难。

    但他不会毫无意义的发动战争帮助于阗国复国,只能以相对亏损的代价让于阗在大宋的兵甲之下自治,这已经是相当宽松的条件了。

    于阗将获得独立的政权,但它没有兵权,大宋会在于阗国内驻兵,以达到稳定于阗治安,并且镇守的效果。

    当然王鹤不可能把话说的这么锐利,毕竟是对待一个一心希望得到大宋认可的同宗同源之国,王鹤对于阗使者说的相当含蓄“汝之兵甲不及大宋之万一,有如此青壮不如投入生产,于阗国主只需治国而不需用兵,于阗与宋已久是一国之制也,岂不妙哉?!”

    使者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虽然他没有离开过于阗,但大宋的商贾早已把赵祯的事迹传播天下,大宋对番邦臣属,态度都算是强硬,但对于阗已经宽松许多。

    这是在独揽兵权而不干涉政权,可一旦失去兵权,于阗的政权还不是大宋说的算?

    躬身一礼,使者向王鹤问到“不知皇宋之国如何保我于阗自治?如何保我于阗王族血脉延续?”

    王鹤笑道“这便不用担心,我皇自有妙法,可保于阗之自治国事。皇宋乃天朝,帝王之言岂能朝令夕改儿戏为之?”

    这话让使者稍稍安定,他的眼睛转了转,稍稍一想便再度开口道“此事还需商议……”

    他的话还没说完,王鹤便摆了摆手道“不急,不急。”

    待他走后,使者四周的陪同立刻上前,义愤填膺道“王上!切莫相信宋人之言,一旦失去兵权,我于阗宛如刀俎之鱼肉矣!”

    所谓的使者其实就是于阗国主尉迟临风,他也是没有办法才亲自前往大宋求援的,但没曾想却是眼下这种结果,他思虑再三之后,最终决定按大宋说的来办。

    因为他已经没有选择。

    眼下的状况对于于阗来说很不利,黑汗对于阗的侵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于阗不灭,黑汗之心便不死,而大宋是于阗唯一的助力,就像是一个快渴死的人遇到一杯毒酒,喝了会死,不喝也会死。

    相对于被灭族来说,成为大宋的臣属,允许大宋驻兵,自己保留自治的政权,这已经是最好的接过,若是宋人信守承诺,若是大宋皇帝遵守诺言,那这件事对于于阗国来说也不算坏,至少自己不用担心用兵的问题。

    最终尉迟临风还是决定把于阗国和大宋捆绑在一起,他自认为自己就是华夏的一部分,成为大宋的附属也没什么,失去原本的兵权也没什么,他相信赵祯,相信赵祯会信守承诺…………因为除此之外他别无办法。

    最少他能保留于阗的称号,也不会被邪恶的黑汗人所屠杀,与黑汗相比大宋实在是好的太多。

    于是他便在第二天,在宋军的白虎节堂之中,在赵祯以及众人目瞪口呆之下,递出了于阗国国主玺印,之上乃是“大宝于阗国王”。

    。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辽挣西域() 
“大宝于阗国”的称号乃是因为后晋皇帝石敬瑭所赐予的,于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于阗国的称号。

    赵祯看着手中历经沧桑的玺印久久不语,这块玺印是于阗国的国鼎证明,也是这个西域一角小国对华夏的证明,证明他是属于华夏的一部分,也证明了他的正统。

    看着眼前眼神充满决绝的尉迟临风,赵祯微微一笑:“你倒是好胆量好气魄,朕是大宋天子,说出去的话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尔之于阗依旧是尔之于阗,朕不会干涉你的内政,并且只认定你尉迟氏一族的正统,至于驻兵乃是必须,此乃大宋对于阗的统治地位,保证大宋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你尉迟氏一族的利益,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做。”

    尉迟临风在听了赵祯的话后,心中的忐忑终于落了地,但他的惊喜还没有结束,赵祯说过要给他一个保证,那就必须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好听的话谁不会说?

    要想获得尉迟临风的信任和忠诚就必须拿出诚意,赵祯望着他思虑再三道:“朕知道你的担忧,如何让这一国策延续千百代,朕打算在收复于阗故土之后,与尔之国都处立下永世石碑,上书大宋律法,并把于阗之自治写入律法之中,非万急之时,不得改变!”

    白虎节堂中的曹康和王圭并不明白官家的意思,但王鹤却万分惊讶,说实话他以为这也是官家收编于阗的缓兵之计,但没想到这次官家却是要来真的了!

    一旦把于阗自治写入大宋的律法之中,那就意味着极难改变,并且会成为祖宗之法,后世子孙非万不得已不得改变,即便是要改变也不会做出太大的调整。

    赵祯这么做自然有原因,竖立永世石碑,象征的意义大于实际,只不过上面的大宋律法却是为了向世人说明于阗的自治以及大宋对这片土地所拥有的主权。

    王鹤知道,官家对律法的支持和保护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身为君王,他也不会违反自己制定下的律法,这是在向世人证明,律法的崇高,律法的神圣,律法的不可动摇。

    即便是帝王要修改律法,也要从《皇宋宪法》开始,也要得到朝臣的们的支持,否则谁也没有权利擅自篡改这个大宋的基石。

    当王鹤小声的向尉迟临风解释之后,这个西域小国的国主才明白赵祯是什么意思……激动了半天的他最终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的向赵祯大礼参拜。

    赵祯伸手扶起他微笑着说道:“莫要如此激动,若是有一天,你的后人不安居一隅,最终也会酿成大祸,朕不希望见到于阗和大宋之间刀兵相向的一天。”

    “陛下放心,我于阗国效忠大宋之心万世不移,小王可把此言写入尉迟氏之祖训一同镌刻于永世石碑之上!”

    这便是于阗国的表态了,赵祯非常满意,这个尉迟临风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若不是黑汗国有***世界的援兵支持,他不会在消耗完国力之后战败。

    赵祯看好了于阗国的地理优势,同样也是把这里打造成防御***世界对中原入侵的屏障,***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狂热的宗教分子,他们的排外性很强,极难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

    即便是入了华夏他们也极难改变,赵祯不希望自己的国家中出现一股独立的宗教信仰,更不希望这种宗教对皇权产生影响。

    在赵祯看来,援助于阗国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是在单一利益上所做的考量。

    有了于阗国的支持和归附,大宋在西域的麻烦也只有西州回鹘这一方势力,至于黄头回鹘,赵祯并不在意,他们在遭到于阗国的进入后已经自顾不暇,没有能力联合西州回鹘和大宋对抗。

    西州回鹘和辽人的勾结,赵祯并没有意外,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率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在西域和辽人一决高低。

    不能再让辽人从西方世界获得更多的利益了,这对大宋来说非常不利,辽朝的国力越是强大,想要彻底征服便愈发的困难。

    赵祯的棋局越下越大,当年他的计划是直接消灭辽朝,但现在的局势却是大宋在不断的围剿和蚕食辽朝,可见想要灭亡一个强大的政权,依旧需要时间和冗长的战争。

    辽人在西域同大宋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是赵祯最为希望的事情,原本大宋吞并了西夏之后,版图就已经开始逐渐把辽朝包围起来,如今再往西,待大宋拿下西域之后,辽朝的整个上京道几乎都在大宋包围之下。

    若是从舆图上看,现在的辽朝已经支离破碎,大宋就像一把大钳子,不断的挤压发力对辽朝施以打击,辽东的大片土地是大宋的黑水都护府,辽朝的东京道苟延残喘,朝不保夕。

    西面的西夏对辽朝上京道的草原构成了威胁,若是加上西域,整个上京道便成为大开的门户,大宋兵甲可随时挥兵北进,辽人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萧挞里打算在西域同赵祯一绝高下。

    赵祯相信,西域的归属无论是对大宋还是对辽朝都将是一场至关重要一战。

    所以赵祯必须要赢!但同样的,辽朝也必须要赢,这场战争对大宋来说是获取西域安全的通道,是重开丝绸之路的门户,但对于辽朝来说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西域已经成为辽朝的经济命脉,成为辽朝在大宋重压之下生存的唯一通道。

    大宋在这个时候把这条命脉掐死,无异于把辽朝最后的希望掐死,辽人岂能善罢甘休?

    这一战无法避免,而萧挞里更是看重,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