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皇后……早已得了官家的密旨,责令她不得有任何干涉,任由太子施为……”

    包拯的呼声一断,接着就开始恢复规律起来,边上的欧阳修打算把他推醒,但看着包拯的一头华发,伸出去的手又停下了。

    苏洵长舒一口气,随即笑出声来:“官家是什么样的人物?!我等岂能忘了他的手段,赵元俨之事诸位怕是都忘了吧!”

    随着他的话,众人缓过神来,赵元俨当年作乱可谓是一次最为严重的事情,可在那次危机之中,官家展现了他的手段和能力,可谓是乾坤在握。

    而那一年官家八岁有余…………而现在,一切依旧在官家的掌握之中,皇后是没有任何牵连的,而只是太子被人利用,当然是谁挑唆的太子,在座的诸位不会不知道。

    还能有谁?大宋的外戚也有商人,太子的舅舅,王家的王齐雄,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别的商贾参与其中,随着大宋的商业愈发的繁荣,商贾之间自发组成的商会也越来越多。

    这些商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利益集合在一起,而身为外戚的王家自然少不了牵扯其中。

    至于太子的事情,显然是做的太过明显,两府相公看的清楚,朝中也有一些人也能看清楚,但谁也没有想到,官家居然早早知道,而且皇后也知道,这对大宋最为尊贵的夫妻居然就这么看着自己的孩子犯错。

    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而两府能在太子事发之后获得皇后移交的朝政之权,显然也是官家授意,说到底两府相公联合发出的钧旨要比太子监国和皇后行使的暂代之权要好得多。

    车厢中陷入沉寂,说实话,眼下的一切使得众人还在云雾之中的感觉,最后还是包拯打破安静,只见他悠悠醒来,打了个哈气,伸了个懒腰:“诸位,还记得当初官家出兵之时,范仲淹伏阁请对之事吗?”

    经过他的提醒,众人回过神来,范仲淹开口道:“当初担心官家权柄太过,用兵之事一言而断之,实有独断专行之像矣!”

    包拯微微点头:“瞧瞧我大宋,自陛下登基即位以来,哪里不是官家乾坤独断?而在这之下,国朝非但没有出现多大的纰漏,反而是愈发的鼎盛起来。”

    众人连连道是,而包拯又道:“诸位瞧瞧现在的太子,稍稍玩弄权柄,便立刻遭到朝臣们的弹劾,事情也闹大了,而官家与皇后知晓,却不干涉其中,这是要治罪太子吗?不是,但越是如此,越说明,官家对太子看重。

    在老夫看来,这是一个机会,是官家态度的转变,官家…………大有收权之意!否则也不会坐看我等朝臣上疏弹劾太子之过也!”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问() 
当所有朝臣抵达北京路大定府的时候都傻眼了,官家没在这里,而是一直在木兰围场的行宫之中住着,所有人都要骑马前往,无论文武,无论男女,一视同仁。

    这可让一群文官傻了眼,他们都是什么人?都是舞文弄墨的,有多少会骑马?有多少能真正的弯弓射猎?

    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仪式,一个附和汉家王朝的仪式而已。

    但现在却不同了,官家这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能文能武的存在啊!难度极具提升,甚至超过了一般文臣的承受范围,但他们知道,若是自己不能骑马过去,定然是不会让官家满意。

    一大群文臣第一次跨上战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而武将则是要轻松许多,虽然在朝中待得快要忘记骑马了,可他们有底子啊!

    但即便如此,大腿内侧的肉也都磨破了,更别提那些从未骑过马的文臣了,不过他们可不敢提出乘坐马车的想法,皇后,太子,魏王可都是骑在马上向木兰围场而去,他们敢吗?

    于是一道奇景出现在了草原之上,武将在前面骑马护卫大宋的天家,而文臣在后面跟着,不少人甚至是被绑在了马背上!

    那叫一个丢人现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货物绑在马背上,武将们没有闲工夫笑话文臣,他们的大腿也不好受。

    狄青晃悠着来到范仲淹的身旁笑道:“如何,范相公可还好些?”

    范仲淹指了指边上死狗似得趴在马背上的文臣无奈的苦笑道:“老夫倒是没有什么,可这些人怕是不好受了,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说来也奇怪,为何越是两府相公越无碍?”

    范仲淹笑了笑,指着苏洵道:“老苏可是去过云南镇压叛军的,而包相公入朝多年,曾经陪官家射猎过几次,至于他欧阳修,恨不得仗剑天涯快意人生,岂能连骑马都不会?至于我,路政院出来的人若是不会骑马,多少双退也给跑折了!”

    狄青微微点:“此言有理!可诸位相公可知官家为何如此?”

    几人对视一眼,稍稍思索后突然有所感悟,欧阳修最先开口道:“莫不是官家是要再提尚武之风?!”

    “欧阳参政一语中的!”

    狄青在马上拱了拱手:“诸位也看到了,如今我大宋文臣过于重文,而官家之前改枢密院为参谋院,让枢密院的武将作为参谋军事,这也是多为文资之官。朝堂之中尽显儒雅之风…………”

    “君子谦谦,礼法为先…………”

    “包相公……”包拯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狄青所打断:“据卫青所知,自周以降,至秦,汉,晋,隋,唐,历朝臣子剑履上殿,可到了咱们大宋便彻底没了。”

    稍稍停顿一下,狄青看着众人变换的表情又道:“官家有言,尚武之风,乃我华夏之精神,若无此何以统一华夏?何以驱逐敌虏?何以安定四方?

    如今文臣尽是文弱之态,案牍劳形也就罢了,君子六艺早已是抛之脑后,放衙之后更是眠花宿柳,弱不经风之态显于词又显于体,何以有雄心壮志横扫草原?若君王如此,朝臣如此,一国之百姓更是如此!”

    “好啊!官家说的好!”再众人沉默之时,却是欧阳修高声夸赞:“陛下所言既是,我华夏汉室之所以横扫四方绵延千秋,乃是骨子里的这一腔尚武热血!

    如今海晏河清之象以升,天下之人无比趋于文弱之感,文人提不起剑,上不得马,从军之人虽然尚且不同,但时日以长难免趋同,此非我大宋幸事矣!”

    狄青颇为佩服欧阳修的话语,敢言天下文臣之不敢言,他欧阳永叔向来如此。

    四周的文臣也听到了他们的高谈阔论,缓缓的集中到了一起,这时狄青才再次开口:“官家让狄青传个话,也是一个问题,还请诸位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想想,待到了木兰围场之后,官家自会询问。”

    原来这狄汉臣是有密旨的,众人无不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其实是他们多心了,不禁狄青再发问,还有一队军士骑马大喝:“朕统御天下靠治,周礼有云:“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然何以大治?”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却极难回答,统御天下靠的是治理,如此方能使得天下太平,可用什么去维护天下太平?

    有许多人都觉得天下太平一旦得到之后,就会永远的维护下去,永远的持续下去,但这种想法是儒家思想所灌输的,事实上出现过很多天下大治的朝代,最后也都随着历史消失了。

    能真正维护天下大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答案不言自明,靠的是文人最为瞧不起的东西“武”活着说是强大的兵力,不过在场的文臣没有一人敢把这句话说出来,因为文武这东西在大宋立国之初就被放到了对立面上。

    行军的队伍忽然变得安静,连文臣的叫苦声消失的一干二净,同样的天家的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当然王语嫣是知道答案的,只不过她可不能说出答案。

    看着赵旭和赵昀两人思索的表情,她不知为何心中特别的安静,她到现在还记得赵祯的密信,内容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那一句:“一切尽在朕的掌握。”

    这句话使得她心中的所有顾虑消散,这么多年来,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男人的掌握之中,没有任何差错,而她也相信,大宋会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她归根结底只是个女人,而她的男人是大宋的主宰,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王语嫣从没担心过赵旭的太子之位,也从未担心过赵祯的安全,说来奇怪,即便是在知道了赵祯被辽人围困,在上京城之中,她也从未担心过,仿佛这世上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这一次秋狝同样是赵祯带领大宋创造奇迹的时刻,自己的男人了已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甚至是他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史书用最长篇幅,最隆重的笔墨去书写的帝王。

    。顶点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铸“脊梁”() 
草原给人的震撼是那些从未到过草原之人无法想象也无法言喻的存在。

    原本颇有水平的文臣突然发现自己的词汇已经不能描述这里的宏大。

    语言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的相形见绌,一般人说不出它的震撼,而学识渊博的人也难以描述,为何?

    实在是汉家王朝到了大宋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草原,失去的太久太久,直到赵祯开始才逐步的收复。

    草原的壮美再一次出现在了汉人的面前,而许多的文臣,尤其是两朝甚至是三朝的老臣,在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时失声痛哭,这是一种宣泄,把心肝脾肺都扒拉出来的宣泄。

    赵祯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心中颇为感慨,甚至是凄凉。

    若是这些人知晓历史上百年之后,草原民族的铁蹄踏来,碾碎了华夏的土地,碾碎了华夏的脊梁会怎样?

    在赵祯看来,背着小皇帝跳海不是无奈之举,而十万人跟着一起葬身鱼腹也不是无奈,但若是有那道脊梁的存在,若是尚武之火不灭,即便大宋毁灭,也要拉着侵略者共赴黄泉!

    汉人的心中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