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军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你那个文雅的说话方式都是官人才会说的,平时没有功名的人才不会那么说话呢。”老者也很开心地说,“吾家姓崔,老汉崔州石,这个小子还没到加冠的年纪,所以平时只唤作十八郎。”

    “好说,我家中行三,家里老父也总叫我三郎,老三的。”老罗感觉这对话倒也快适应了,就这么说话和后世倒也没什么区别,“敢问崔叔了解这边有多少唐人吗?我是一个人在这边,很久没见到说汉话的人了,实在想念得很。”

    “好哦,到我家里去,那边很多人基本都住在一处。”老崔兴奋得很,也是难得遇见可以说家乡话的人,左右看了看,“走走,去我家,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老崔的家是很大的一片宅院,虽然不是中国传统样式的建筑,但是很多地方,譬如门廊,屋舍的方位,乃至房顶的结构都可以看出那种中国的味道,同样附近也有类似的院落,好多院落都挂着红色的灯笼。老崔对老罗说,那些都是当初一起离开故乡的同伴家。

    进了老崔家大门,右进的方位一个偏院,老崔叫几个家人来招呼客人,十八小子被安排招呼老罗的随从,黑色皮肤的马赛人也已经多少会点汉语再加上几句阿拉伯语,和年少的十八郎倒是鸡对鸭讲一般,蛮热闹。

    老罗的事情基本安排妥当,索性坐在老崔的院子里听他说家人左右的情况。崔家实是个大家族,按照老崔介绍他是本地崔家的第四代,家中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儿子三个,十八是他最小的孙子,哦,说是十八是家族辈分,崔家是不分家的,所有子孙都在一个大院子里住。据说祖上是唐末黄巢造反,杀了众多高门显贵,而崔家也是首当其冲,后来和范家、卢家几个家族的长辈安排从泉州乘船一路逃到现在的三佛齐,而老崔、崔州石本人就是三佛齐出生的,当时恰逢三佛齐内部动乱,崔家人和其余几姓的部分借助阿拉伯商人的船才辗转到蒙巴萨。

    老崔说起来一阵慨叹,刚从三佛齐到蒙巴萨,家里人失散了很多,又没有强力人物支撑,虽然他那时不过三五岁,后来的事情可是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光崔家才勉强在本地落稳脚跟。

    崔州石虽然没和老罗说其中细节,但老罗还是隐约猜得到,几个家族的末支从战乱中逃出,千里逃到三佛齐,又从三佛齐辗转到蒙巴萨,一路坎坷该有多少风雨?这可不是后世的燃油轮船从上海到东非两个月的时间,而是整个跨度百年的蹉跎。

    百年时间,从唐到宋,那片土地上中间有多少家族家破人亡?有多少亭台楼阁毁于战火?子孙被外族碾做食粮佐腹,有宋一代的士大夫们却一边享受虚幻的荣华,一边在向外族撒娇卖萌。

    算算时间,按照记载,宋国应该是宋真宗赵恒做皇帝,定难军节度使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将在明年死去,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将继位,北方的辽国则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期间,更北的女真族还在契丹民族的统治下,室韦族还在深山老林中徘徊,而蒙古这会儿还没有这个称号,只有北部草原上受契丹节制的松散部落,南方的大理则偏安与大渡河南,皇帝段素英与民生息开科释儒取士。

    所有暂时的平定,都是一些不求进取的高大上的人物妥协的结果,然后他们在歌舞升平中醉生梦死,掩盖了底层的贫苦与无奈。结果两百年后,所谓的文明盛世被北方的蒙昧从骨头里进行碾压直至一无所有。不是说老罗有半个蒙族的血统就会不容辩解的赞叹自己另一半血脉,只是铁木真和他的兄弟子女懂得用强力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却实在不懂得怎样治理一片诺大的土地,实在不能不说是东亚民族最大的遗憾。用野蛮战胜了文明,结果整个部族得到的却是自酿的苦果。

    老罗自想着心事,旁边的崔州石在听了十八和两个马赛人的言谈后,忍不住打断了他,“罗家三郎,我听说你擅长兵器设计?”

    “嗯,确实,罗某会的事物不少,兵器设计实是雕虫小技。”老罗实在是没有谦虚,在他看来,冷兵器设计却是是调虫小计。

    “这个……”崔州石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刚听十八所说,你给随从设计了兵器,还把图纸让给泰斯帕斯使用?”

    “是啊,泰斯帕斯也给了我打造兵器的优惠价。”老罗一脸不解地接着问崔州石,“崔老以为有何不妥?”

    “恕我直言,有一句老话。非我族裔,其心必异啊。”崔州石有些可惜又悲哀的说道。

    “哦,您是说……”老罗想了想措辞,“您是说我不该把武器图给泰斯帕斯使用?”

    “没错啊,设计图这种宝贵的东西,怎么可以给外人呢?”

    “呵呵,崔老您多虑了,”老罗其实毫不在乎传出去的东西,而之所以不给泰斯帕斯原本,只是不想回头再费事画一遍罢了。“那种武器设计图没什么了不得,罗马人甚至希腊人也早就有类似的东西了。”

    “是吗?”崔州石只是听说过罗马人希腊人什么的,但却对他们没什么了解的,“还真是不了解,我只是觉得可惜了。”

    老罗对崔州石的话还是感觉亲切的,不论对方观点是否合宜,至少是同族的那种体贴式的关心。若说反驳什么技术进步来自于交流,不可敝帚自珍之类的,才是不识抬举。何况崔州石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对,这个时代所有的国家民族都在这么做。譬如即使三百年后意大利发现了玻璃的制作方法,但是却为了保密把所有的工匠封锁在一个岛屿上工作了近四百年。

第二十七节 上元节、海路与谋划(上)() 
在崔州石那里,老罗其实并没有认识多少唐人,本来以为或许会有一大堆的唐人把自己包围,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老罗没有细问这个情况,不过按照崔州石的举止来看,恐怕这些唐人还没有从穿越海洋远离故土的心态中缓和过来,也许百年的迁徙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欺骗。而这一点在随后的某一天得到了证实。

    崔州石在泰斯帕斯那里的职务是大匠,也就是说和类似后世部门主管车间主任职能类似。崔十八则是以学徒的名义帮忙,有一个大匠做祖父,他没事儿的时候比较多,所以空余的时候总是跑到老罗所住的旅馆凑热闹,老罗对他并不厌烦,也许是因为后世的大哥也有一个这样调皮的儿子。

    等待订制物品的空余时间,老罗抓紧教导两个马赛人的生活常识、战斗技能、各种语言技能、还有简化的战场手语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崔十八过来的时候偶尔发现了老罗教的东西是多么与众不同,之后就经常死皮赖脸地缠着老罗了。

    虽然从悟性和性格特点来看,崔十八这个小子可以培养成一个出色的斥候角色,但没有他家里长辈的允许,老罗绝不会主动教他什么,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汉人,尤其是大家族,每个子弟的未来都由长辈安排好了,外人搀和进去的话,等着落埋怨吧。

    老罗只是答应崔十八,他这里想来可以随时过来玩,他老罗教导那噶与姆纳奇的时候,他可以听,但是想单独求教什么的,没门。郁闷不已的崔十八也只好答应,只是每天过来还是唠呖唠叨的,也不说求教,只是偶尔说起些家事,什么家里对他最好的大伯常年不在家,什么几个叔父还有父亲都是老古板,什么五叔祖与范家人一起从远方的岛上回来了,诸如此类。

    听崔十八唠叨之余,老罗也问他一些近海的事情,可是从没人和他讲过太多蒙巴萨岛之外事情,除了会给他带些新鲜好玩的贝壳玳瑁之类的礼物。

    大抵是崔十八回家和崔州石说了老罗询问航海的事情,几天之后崔十八带了一个请帖给老罗,老罗还头一次见到这个年代国人的正式请帖,意思是邀请老罗去崔家庄子与众多乡亲一起度过上元节。

    老罗有点懵,上元节?八月十五?不对,是正月十五!难怪上次去崔家见到好多房子门口屋檐或墙角挂着红色的灯笼,还以为是崔家继承自某地的习俗。上元节从汉文帝时期开始,有唐一代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之一,很显然崔家还保留着这个习俗,即使远在故土万里之外。

    后世的正月十五只是一个庆典,已经没有古时上元节的味道,老罗实在不了解这个时代的节日礼仪,还是详细问过崔十八才知道上元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家人团聚娱乐的节日;另一个就是比较隐晦的相亲的日子。顺便崔十八还说了崔州石邀请他的一个目的很有可能是想把十八的一个堂姑姑嫁给他。

    老罗的头顿时就大了一圈——在后世没少被家里老母亲逼婚,跑了这么远的时空居然还要重旅旧辙?鬼知道这个时节拒绝一门婚事会有什么后果,只好委婉点或者引开话题别太尴尬了。然后习惯直来直去做事情的不想这个事情了,人家没说要带礼物,但是去参加节日聚会,按照后世的礼节吧,带些给女人孩子的礼物好了。

    叫姆纳奇去找些椰子壳还有胶泥、颜料,再去缝纫师那里订制了一些巴掌大的亚麻布小包,顺便找了好多彩色的丝线亚麻线,找宝石商人把手里一些琐碎的小宝石还有玳瑁之类的穿孔。都准备齐了,老罗叫那噶与姆纳奇帮忙,把空的椰子壳里面灌注三分之一的胶泥,然后再在每个椰子壳表面雕刻了笑脸,再用颜料涂上各种颜色,就成了一个个好笑的不倒翁,这玩意儿用来送孩子玩应该没什么差错。送女人的礼物太麻烦了,老罗把每个小亚麻布包里面都塞一些彩色的线和穿好孔的宝石,让那些女人自己做喜欢的东西去吧。

    其实老罗预料的也没什么差错,上元节他的礼物一进崔家的门,就被崔家的女人和孩子们抢光了,尤其是孩子们,崔家可是有好多的孩子,不倒翁差一点不够分配,就连崔十八这大孩子都抢了两个。一些年轻的女人接了礼物,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