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军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礼物,免不得多看了老罗几眼。

    老罗则赶紧牵着崔十八走开,站在外面的通道上,看着人们开心,他也觉得很开心,这个年代的人比之后世单纯多了。看着除了崔家大院里面,外面的通道边上,对面和旁边的几家都挂了各种各样的灯笼,灯笼下面还有布条或者纸张悬挂,那应该就是猜谜的谜题了。时间已经是傍晚,满满的各种灯光把周围一些阿拉伯人和黑人都吸引了过来,所有人都开始围绕着这些灯笼转悠。

    老罗觉得这样看着就很好,不用参与进去,看着人们欢笑的脸,心底一阵和平安乐。转眼之间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应该有一个多月了,已经基本适应了,至于目标总会找到的,何况这个世界对自己是完全新鲜的,总会遇到有兴趣的事情的。

    旁边崔州石慢慢踱了过来,身边还带着两个人,老罗没注意,就听到“罗家三郎,来来,我给你介绍两个人。”

    “好,听崔老的。”老罗点点头。

    “别叫崔老了,以后叫我石叔好了。”老崔不知想起什么来了,顺口来了一句“唉,我们这辈人小时候没有学问好的先生给起表字,否则按照规矩来说应该是按照表字来称呼才对。这么多年用名字来称呼都习惯了。”

    “这是我五弟,名州广,你就按着名字来称呼广叔好了。”崔州石说了一大堆,才介绍到。

    老罗拱手行礼,唤了一声,“广叔好,罗家三郎开先有礼了。”

    崔州广是个消瘦的人,不过看着很结实,身高与崔州石相仿,留着三缕稀疏的胡子,一张脸膛晒得呈古铜色。顺势还了一礼,崔州广说道,“早几日回来就听四兄说见到了一个罗家的三郎,果然仪表不凡,贤侄好气势!”

    “老五,稍等会儿。”崔州石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接着介绍另一位,“罗家三郎,这还有一位,这是范家四郎,名正声,年纪和我差不多,你直接叫声叔吧。”

    范正声人显得很壮硕,两只肩膀较常人略宽,骨骼粗大,看体魄应该有一把好力气,同崔州广一样,一张国字型的古铜色脸膛,下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络腮胡子。老罗接着施礼,问候,“声叔好,看声叔的体型,敢问声叔是操舟的吧?”

    “没错,听崔家四哥说的没错,你这小子不简单。”老范有一副洪亮的大嗓门,“我这体型好多人都猜是抡大锤的,只有你一下就猜中了我是操舟的。”

    “其实很简单,”老罗喜欢范正声这种直爽的性格,“跑船的人皮肤颜色和经常在岸上的人不一样,关键还是声叔这双手,抓舵轮和抡大锤的,手上茧子的位置可就不一样了。”

    “着啊,果然不凡。”范正声一听就明白了,手的握位不同,肯定不一样了。

    那边崔州广也插话了,“三郎这体态雄伟,又心思细密,这在战场上那就是大将水准了。”

    “您二位还是别夸奖我了。”就算老罗不把这夸奖当回事儿,这么无聊的捧人听多了也没意思不是,“前两天听十八郎说有从海上回来的,想必是您两位吧?”

    “没错,还是海上最舒服,没有那么多烦心的琐事。”范正声老范还真是一个直脾气,“在这庄子里,还是在几个寨子里,都一样,乱七八糟的事儿真麻烦。”

    “范四哥,你又呱噪,岸上的事情总共也就让你招呼过那么几次。”崔州广与范正声是多年的老搭档了,看崔州石满脸不在乎的神色就知道,这种吵闹的情况不过是常态。

    “两位前辈想必是常年跑船了,应该都很熟悉附近的海域,小子想知道,两位可知道回故土的海路?”老罗无谓的争吵,索性抛出个话题,顺便解决自己的一些疑问。

    “回故土啊,有大概二十年没有听到那边的消息了,范四哥没错吧?”崔州广有些不确定的对范正声说道。

    “没错,那会儿我刚到船上做水手,还是一条从三佛齐过来的大船,”范正声说道,“老五你那会儿还没上船呢。”

    “嗯,想起来了,三佛齐过来的一个姓齐的海商,据说故土那边还在打仗,北面的契丹人建了一个什么契丹国,南面的混蛋还在争个不休。”崔州石到底年纪大些,记得好多事情。

    “没错,我还记得家里大伯那个时候骂个不停,说什么个个狼子野心,只晓得争权夺势,外贼都闯到家里来了,还为一点破烂家产打破脑袋。”崔州广五十不到的年纪,或许是学文出身,还有一点书生的意气。

    “谁知道现在什么样了,故土到此几万里,探听个消息时间太久了。”崔州石感叹到。

    “难道这几年没有三佛齐的船过来吗?”老罗顺口插言。

    “罗家三郎,你知道到三佛齐有多远吗?”范正声问道。

    “应该是过海东偏北方向百天的路程吧?”老罗尽量按照这个时代的船速来计算,猜测出的一个数字。

    “我没亲自走过直向东北的海路,不过那至少要上千料的,甚至五千料的大船。”范正声说起船是个行家,“大食人的战船都不敢直接穿海的,都是贴着岸边走船的。”

    “是哦,不说海上的风浪,海上没有补给也是最大困难,人的吃喝就是大问题。”崔州广跟船,常年负责后勤补给,这一块清楚得很。

    “不过,传说前些年有波斯人曾经走过直通海路,到了一个好多岛组成的小国家,然后北上就直接到了贵霜人的地方。”范正声有些神秘的说道,“据说他们好多人后来生了疫病都死了,不知道是不是冒犯了海王爷。”

    “是不是冒犯海王爷不知道,反正咱们的船恐怕是走不了的。”崔州广直接说着,“何况还没有海图。”

    “走走,咱们找个地方喝茶,坐着聊聊。”崔州石打断了交谈,老罗也神思不属的跟着众人。

第二十八节 上元节、海路与谋划(下)() 
这是个范家修建的三层的木制望台,算是蒙巴萨岛上比较高的建筑了,全木结构,边上椰子树和棕榈树围绕,配合上元节的灯笼,看着极富节日气氛。

    三老带着老罗避开众人,找了个僻静靠窗的位置,窗外就可以观察到远处的海岸。围着一个四腿的矮桌,众人随意的坐在大块的地毯上,有小厮送来点心和茶具,崔州广一边煎煮着茶水,一边说:“一年到头,也就几个节日能空闲下来,难得有余暇煎茶谈乐,何况今日还有罗家三郎这么雄武过人的俊杰在此。”茶水煎好,崔州广给每人昨前的杯子一一填满,接着说,“来来,诸位,请品茶。”

    “不错,老五煎茶的功夫没有丢下。”崔州石惬意地品评着茶水的味道。

    “嗯,虽然非洲这边没有什么好茶叶,但是能用大食人的茶叶弄出这个味道,真是不逊于家里那位老叔祖了。”

    “嗯,还真不错,”老罗虽然不知道什么老叔祖之类的,但后世也是喝过很多不同的茶水做法的,崔州广的煎茶和后世做奶茶的方式很像,倒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范正声看了看老罗,“我说三郎啊,看你这身材头脑,实在对我这脾气,跟着我一两年,保你做个好船长!怎么样。考虑一下?”

    “范老四,你别胡说,”崔州石随即就打断了老范,替老罗反驳道,“罗家三郎乃是陆上无敌战将的坯子,跟着你走海有什么出息。”

    “走海怎么就没出息了?”一听走海没出息这话,范正声不干了,“这个破地方,不走海咱几家怎么能站稳脚跟?”

    “两位还请息怒,莫要伤了和气,”老罗赶忙出言制止,为了自己,人家兄弟起了争斗就不好了,不管是真心还是想要留下自己而做戏,他表明决定是必须的,“开先我原本就是重在陆上的手段,到了海上反而施展不开。”

    “没错,”崔州石听着这话高兴了,“听着没,范老四,听你的话就耽误了罗家三郎的前程。”

    “不,石叔请慢,”老罗赶忙阻止,“实不相瞒,开先我父母当初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够回归故土,能在那方土地上做出点事业来。”

    “唉,那就没办法了,”崔州石笑着说道,“不瞒你说,三郎,前日你我相谈甚欢,我原本还希望你能留在这边,成为我唐人的柱石呢。”

    “就是嘛,留在此地用心一些,以三郎你的本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老范也不争吵了,老罗心说,敢情刚才的争吵都是为了留下我啊,光看模样还真分辨不出来。

    “行了,范四哥,别说这个了,是谓,父母命不可违。”崔州广轻声插言说道,“三郎是孝心可嘉,不要勉强他了。”

    “其实……”老罗琢磨了一下,“其实,我不留能在这边,但是离开之前,替本地唐人谋划一些还是可以的。”

    “三郎,你是说?”崔州广来了兴趣,其他两人也关注了起来。

    “在我看来,本地唐人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少。”老罗看了看崔州广,见其点头,接着又说道,“我华人的饱学之士不少,不妨开化一些当地土人……”

    “你说华人?”崔州广疑惑到。

    “没错,有唐之前我们叫什么?子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我们的民族其实该叫华夏才对。”

    “嗯,唐亡百年了,我们……称华夏是对的。”崔州广看着其余两人,都忍不住点头。“但是开化土人……是否不妥?”

    “其实要我说来,认同我们,说我们的一样语言,写我们的一样文字,穿我们的一样衣服”老罗停顿一下,给众人一个思考的时间,“再执行我们所规定的礼法,你说他们是什么人?”

    “那不就和三佛齐或者中土南方的黎人一个道理?”崔州石反应过来了,然后叹道,“三郎果然大才!”

    “这样的人在大食人那里都是奴隶待遇,”老罗继续说道,“即使是有了功劳也得不到奖赏。”

    “那我们……?”

    “我们到时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