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工业化在一战前后具有的强大威力,那些已经跨过了工业化门槛的先发国家都不大愿意让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虽然他们还不至于像后世五大流氓防止核扩散那样来对待他国工业化。

    但是主动输出成套技术和装备,帮助他国实现工业化的事情,还真没有发生过……即便在后来的历史上,也只有苏联曾经成功输出工业化,帮助中国(或许还有北朝鲜)建立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

    而一战之后的德国,其实也有帮助他国增强工业化实力的记录。虽然不是全套输出,但总归肯卖点干货——这大概和协约国禁止德国出口军火有关。不能授人以鱼,就只能授人以渔了。

    不过在赫斯曼看来,德国根本不必在扩散工业化的问题上太保守。因为在后世的21世纪,当工业化已经烂大街的时候,德国制造照样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这就是德国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后,德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的阵营。没有了殖民地,没有了海上霸权,自然也不用站在维护殖民帝国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工业化扩散是英美法这些战胜国的麻烦,不是德意志这个战败国的麻烦。相反,德国通过扩散工业化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品,用于增强本国的工业实力和战备程度,而且还可以为二十年后将要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布局。

    “意大利,将来我们可以向意大利输出成套装备和技术,以提高这个国家的能力!”

    赫斯曼提出的第一个输出对象并不是苏俄更不是中国,而是领袖墨索里尼的意呆利!虽然历史上那支萌萌的意呆利军队没少给德国人添乱,但是意呆利怎么说都是德国的忠实盟友吧?通过输出成套设备和技术,帮着领袖建立起一支装备上过得去的军队,对德国来说总是有好处的。

    而且,德国还可以通过和意呆利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先进的军用飞机和水面舰艇——合作开发是德国在战败后保持军事工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过,合作开发的伙伴不能只有苏联一家,这会造成苏联从德国获得过多的先进技术。所以理想当中的合作对象应该有两个以上。

    “可意大利现在是德国的敌人啊!”古斯塔夫。克虏伯眯起眼睛来。“如果我们将生产先进武器的技术转让给意大利人,将来意大利人会不会用那些先进武器来进攻我们?”

    “不会,”赫斯曼冷笑一声,“因为意大利人野心很大,但是牙口不好。就凭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英法美三国是不会他们什么好处的。他们的罗马**,只有等到下一次大战中去实现了。而那时肯定不会有奥匈帝国了……意大利人要夺取的土地,不是英法的殖民地就是英法的小伙伴!”

    “可是意大利人有足够的财力来发展他们的工业吗?”大贝塔有些鄙夷地说,“我们都知道,意大利这个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靠得住的。”

    “会有变化的,”赫斯曼说。“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会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有些国家会分崩离析,有些厌倦战争,有些国家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国家主义将会取得统治地位!”

    墨索里尼开创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共同点的,两者都奉行国家至上,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然后再用这部国家机器去推动国家的发展,加强工业实力,建立起强大的军队!所以不必担心领袖没钱,现在需要考虑的只是该给意大利人多少回扣。

    “除了意大利,”赫斯曼顿了一下,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我想波兰的毕苏斯基一定也打算将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帮助他呢?我们完全可以向波兰人输出一个基本的工业化体系,帮助他们建设大型煤矿、钢铁厂、飞机制造厂、发电厂和生产轻型武器还有大炮的兵工厂。对了,还有油田和炼油厂……当然,我指的是在奥匈帝国崩溃之后的情况,加利西亚拥有很不错的煤矿和油田,到时候那里会属于波兰。”

    对克虏伯夫妇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奥匈帝国崩溃已经是时间问题了!而属于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本就波兰故土,在奥匈崩盘后肯定会归属波兰所有。

    古斯塔夫。克虏伯点点头:“波兰是抵御苏俄的屏障,强大一些也好。”

    “是啊,”赫斯曼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波兰壮大一些,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向苏俄输出工业技术和成套设备了……那可是真正的大买卖啊!”

    “苏俄?”古斯塔夫。克虏伯仿佛大吃了一惊,“我们还要向苏俄输出工业技术和设备?”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赫斯曼直截了当说,“您应该知道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其实就是在我们的支持下上台的。而且现在俄国内战打得很惨烈,许多地方的工业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据估计,俄国人现在已经失去了超过50%的重工业生产能力,铁路设施也残破不堪。将来需要很多投资才能恢复元气,而且布尔什维克将来还要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这需要更多的投资,这是我们德国人赚钱的机会。”

    古斯塔夫。克虏伯摸出一支雪茄,擦上了火,吸了一口,“然后他们就会武装起几百万红军来解放全人类……当然,这间屋子里的四个人类肯定不在解放之列!”

    赫斯曼耸了耸肩膀。“所以波兰人需要花更多的钱提升他们的工业能力,这样克虏伯公司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靠波兰人来保卫德国?您在开玩笑!”

    “哦,好像是不可能的。波兰人挡不住俄国人,这种事情只有让我们德国人自己来干!”

    “或者法国人去?”古斯塔夫。克虏伯喷着烟雾,“真期待可以看到法国人在波兰和俄国人打仗的场面。”

    “这是看不到的,到时候一定会让我们重新武装起来。”赫斯曼顿了顿,又问:“克虏伯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已经支持在战后以输出工业化的办法来促进德**事工业发展了?”

    古斯塔夫。克虏伯和大贝塔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古斯塔夫皱了下面孔,“是的!克虏伯公司支持您的提议……如果协约国真的不给我们活路,那就只能这样干了!”

    ——

    还有没收藏的吗?能给罗罗推荐票吗?

第六十章 德国的灾难是怎么开始的?() 
由于西线的鲁登道夫攻势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而且美军已经大举抵达,因而自六月份开始,德军就转入防守,胜利变得遥不可及,失败仿佛也是时间问题了。

    在1918年6月初和古斯塔夫。克虏伯的第一次见面之后,直到这年的8月下旬,赫斯曼频繁地和工业促进委员会的委员们见面会谈,讨论搬迁工厂和兴建里加工业区的事宜。期间他还陪同正在追求玛格丽特的安东尼。福克和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BMW)的老板吉斯坦。奥托,去了几次里加。福克飞机制造厂和BMW是重点保护对象,根据大总参谋部的秘密指示,必须要在1918年11月之前,将这两家工厂中相当部分的设备和人员转移到里加,准备在工业促进委员会的财政支持(入股和低息贷款)下开办一家飞机研发和制造企业,BMW…福克公司。这家公司的主业并不是大量生产飞机,只有小规模的生产车间,但是会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实验中心,包括机场、风洞、靶场和发动机测试中心。根据计划,未来德**用航空项目的设计中心还将放在本土,实验基地和试生产的基地都会迁往里加。

    另外,在赫斯曼的推动下,工业促进委员会还准备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航空发展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将会在停战后正式组成,由德国最出名的飞机设计师和空战英雄组成,控制一笔秘密的产业基金,专门用于促进德国航空工业发展、民用航空发展和飞行员的培养。波罗的联合公国同样会成为未来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摇篮。

    与此同时,得到美军援助的协约**队开始转入反攻。由于在之前的鲁登道夫攻势中损失巨大,德军从7月份开始就陷入了困境。8月8日,协约**队在索姆河一线发动猛攻,投入了456辆坦克和数十万进攻部队!防守薄弱的德军阵线很快土崩瓦解,头一天就有1。2万人被俘!

    而且,英法军队在这场攻势中,使用了从德军那里学来的渗透战术。让士气低落的德军措手不及,整个前线正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8月30日下午,赫斯曼和罗森堡一起,带着BMW…福克公司在里加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的计划书回到了柏林。在柏林的街上,他们再一次看到了让人忧心的场面——由于赫斯曼和罗森堡并没有穿着军服,因此他们刚一走出车站,就有人塞给他们每人一张传单。

    “为了德意志!”那人喊了一声,然后又匆匆离开。

    “该死的犹太人,那人是个犹太人!”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看了看传单,发现是反战宣传的内容,就骂骂咧咧起来了。

    “快点走吧,上面还等着看我们的计划书呢。”赫斯曼看了眼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广场,发现不少穿着打了补丁的西服的中年人,四下游动,他们手中都拿着一叠叠传单。

    很显然,德国反战分子又开始活动了!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或许是犹太人,但是更多的还是日耳曼人。

    身为史塔西的局长,赫斯曼当然知道是什么人在反战——和俄国二月革命前的情况差不多,德国国内同样存在强大的社会党势力。虽然在战争开始之后,大部分德国社会党人也和俄国的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一样,采取了“护国主义”路线,只有一小部分左翼激进分子成立了德国***,和俄国布尔什维克一样比较坚决地反战。但是那些支持战争的社会党人,他们的态度并不是坚定的。而且他们对军方统治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