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宇华没想到华新只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笼统的办法,那就是让各流派将各自珍藏的中医古籍和经验拿出来共享,而把怎样让他们愿意拿出来的办法丢给了他。
最后程宇华也想明白了,老人一辈子都在研究中医,研究怎样治病,没有从政经历,缺少从行政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要他说出具体的办法,还真是有点为难他了。还不如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从一个中医从业人员的角度来思考可不可行来的管用。
“华老,这样吧,对于中医我也有一些看法,我说出来,你帮我看一下可不可行。”
“殿下,老朽洗耳恭听。”华新也知道他今天来得有点贸然,可是他确实是心里着急。现在听到程宇华有想法,这让他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对于那些各流派珍藏的古医籍,政府可以动员他们先拿出来印刷,完后原封不动的还给他们,绝对不会占为己有。对于他们自己总结的行医经验,政府可以帮助他们拿出来著书立说。对于那些对中医发展做出大贡献的人,政府可以给他们授予一个名号。另外,由政府组织相关人员一起编撰中医理论系列书籍,并且明确指明这些书籍将会作为官方教材使用。我暂时就想到这些,华老你看怎么样?”程宇华一口气将自己的办法全部说完,他相信一旦这些措施一公布出去,必然会受到哪些老中医的响应。
“妙啊,殿下,这几条已经足够让那些敝帚自珍的家伙疯狂的了,政府帮助他们著书立说,授予名号,如果让他们知道还有这等好事,他们绝对会心甘情愿的将所有东西拿出来的。”华新听到程宇华的办法,确实是激动的不行,这几条哪一条都能让别人欣喜若狂的了,因为这时候印刷不易,成本太高,而且由政府出面帮他们著书立说,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足以让他们名留青史了。
“华老,那就这样,你先将我刚才的那几条公布出去,然后再和其他人一起商量个章程给我,我会通知教育部和文化部协助你的。”这时候程宇华意识到这何尝不是对古籍的一种保护,自己完全可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古籍,每本古籍不需要翻印太多,政府不用付出太多钱,就可以讲那些古籍全部翻印一遍保存起来了。
华新心满意足的走了,程宇华也叫来刘玉林,将自己刚才的想法写下来,要他派人将之送到文化部去。
等刘玉林再次回来的时候,寇诚也跟着他一起进来了。看到寇诚,程宇华心中顿时一紧,立时想到了在香港即将开始的谈判,难道是法国在场外使暗招了?
等寇诚报告完,程宇华才明白,不是谈判出了问题,而是两千公里外的荷兰人出现异动。
自上次南宁政府帮助兰芳赶走汉奸刘阿生父子,并且经过一年时间打败荷兰人后,兰芳地域扩充很快,攻占了荷兰人的据点坤甸,将荷兰人赶到了苏卡达纳以南。之后兰芳统一周边的所有华人势力,兼并土著王国,将首府东万律改名为坤甸,仿照南宁建立现代共和国政府体系。
由于清廷管辖的百姓不断的越境迁移到南宁境内,导致南宁的人口大涨,土地紧张,最后程传民转换政策,将越境过来的百姓转移至兰芳。
经过几年的努力,兰芳人口从当初的几万人增加到现在的四十万人,建立了从农业到工业的经济体系,国力大涨。但是荷兰人一直不甘心,试图再次北上,只是害怕南宁插手,所以只好等待机会。
自南宁和法国的战争开始后,荷兰人欣喜若狂,认为他们反攻的机会到了。他们一边筹集物资,向苏卡达纳增兵,一边观察越南战场上的局势变化。让荷兰人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做好战争准备,就传来了法国海陆军大败的消息。
做了这么多准备,结果又是一场空欢喜,荷兰人一气之下,利用一批物资鼓动东部与兰芳接壤的土著王国,调集一万多人于昨天进攻兰芳。
程宇华接到消息的时候,双方正在兰芳西部边境的新兰大战呢。》
第五十二章兰芳异动()
对于兰芳共和国,作为愤青的程宇华在后世就一直感觉是一个遗憾,如果当初清廷没有放弃兰芳,而是一直给予支持;如果它的第十一任大总长刘阿生不做汉奸出卖华人的利益,不与荷兰人里通外合消灭华人的抵抗力量,那么兰芳当年也不会灭亡,至少不会那么容易就灭亡。其实当时荷兰很害怕清廷的干涉,1884年就吞并了兰芳,直到清廷倒台,荷兰才敢正式向外宣布事实。
当然历史已经发生,在后世不会再有那么多如果,程宇华也只能接受南洋华人一次次受辱的事实,他也没有能力改变,但是这一世程宇华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绝对不会再让悲剧发生。
越王程传民也和程宇华一样,要不然当初南宁才刚刚站稳脚跟,实力还很弱小的时候,程传民就想法设法的帮助兰芳抵御荷兰的入侵,赶走走狗刘阿生了。之后为了补充兰芳因为战乱损失的人口,也是为了迅速提高兰芳的国力,程传民更是一直都在向兰芳转运从清廷越境过来的难民。
程宇华在接过父亲的权力之后,也在延续父亲对兰芳执行的政策,甚至比他还要激进。他以上位就加快了向兰芳转运人口的速度,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运去了将近十万人,占兰芳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程宇华很清楚,反正那里有大片可耕地,粮食一年三熟,根本不会缺粮食。就是运再多的人过去,只要有地方安置,就不愁消化不了。
为了增强自己的国力,兰芳自己也在尽量增加势力,除了拼命从大陆那里接受人口外,也在转变经济结构。之前兰芳一直依靠的就只有采金业,空有那么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由于人口少,加上一直经受当地土著和荷兰的侵扰,所以农业极其落后。自上次击败了荷兰的入侵之后,利用人口的激增,开垦了大量的良田,粮食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到了南宁。
严格意义上来说,之前兰芳一直采用的是联邦制的政体,是由几十个采金公司联合起来成立的类似总工会的组织。就是一起在那里采金的华人,也不仅仅只有兰芳一家,单是上规模的就至少还有两家,因此华人内部很难统一意见,就连上次的抗荷战争都有一部分人反对,直接导致了汉奸刘阿生的阴谋得逞。
囿于这一情况,战后大总长刘青山在南宁的支持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所有狠人势力,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南宁的各项制度,建立现代政府结构。聘用南宁的军官为教官,利用南宁支援的武器建立三个团九千人的正规军。因此实力迅速得到恢复和扩张。
随后采用南宁的建议,一边将荷兰人挡在苏卡达纳以南,一边不断向西扩张,吞并当地土人王国,到这次荷兰人煽动土人发动战争的时候,兰芳已经将势力延伸到了加里曼丹岛的中部。
当然,扩张也就意味着和当地土人的矛盾激化,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土著人这么容易被荷兰人鼓动的原因。
听了寇诚关于兰芳的最新消息,程宇华问道:“这其中有没有法国人的影子?荷兰人想趁着我们和法国打仗的机会捞好处很正常,但是如今我们战胜了法国,势力正旺,而且已经在香港和法国展开了谈判,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动手,但是内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他们就不怕我们支持兰芳大打特打?这事很不寻常啊!”
听到程宇华的分析,寇诚也附和道:“殿下,我们军情局的结论也是如此,不过荷兰人除了在萨卡达纳集结了五千军队之外,再没有其他异动了,此时荷兰人不管怎么做都很难得到好处,因此我们分析很可能背后是法国人在推动,借此让我们分散注意力,好让他们随后平定南圻。所以兰芳这次不会有太大的变数,也许单单只是土人受到了蛊惑。”
尽管对自己的分析很有信心,但是程宇华不喜欢像现在这样的被动应对,总感觉很别扭。从他参与政事以来,不管是对清廷的广东战争,还是这次和法国的越南战争,他都是谋定而后动,虽然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但是程宇华是一个完美主义这者,能做到最好的既尽量做到最好,至少要让自己满意。这次事情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总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最后程宇华打定注意,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提醒兰芳小心应付,如今南洋的取得现在的局面很不容易,绝对不能让法国和荷兰坏了好事,因此他转身对寇诚嘱咐道:“你通知兰芳,小心荷兰趁着他们和土著人大战的时候,突然从南方发动突袭,虽然我们认为荷兰现在错过了最好时机,但是荷兰人自己会怎么想,我们谁也猜不到。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觉得有需要,我们可以派兵增援,他们自己也可以适量扩军,五十万的青壮年人口,再增加两三千军队不会有太大问题。”
由于移民的特殊性,因此现在兰芳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百姓没有太大负担,因此军民比例就是达到四比一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看到程宇华如此谨慎,寇诚也没有感觉对方是在小题大做,历次事实证明,洋人对殖民的决心绝不是一般人既能理解的,很多时候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在飞蛾扑火,以小博大,但他们自己也许认为是在单手拿田螺,十拿九稳。
“殿下,那要不要把这些情况向丁大人和方大人通报一下?”寇诚这时候提醒道。
“嗯,还是通知一下吧,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小心法国人使诈,这些欧洲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啊!”程宇华也觉得很有必要通报一下,要是这次是法国和荷兰达成了协议,采取联合行动,那么他们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动作,如果丁生在谈判中不了解情况,是会容易着了法国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