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尧闻言,也不敢隐瞒,急忙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叙述一遍。从最开始韩涛和薛兰欲诬陷刘锦,到点将刘锦出战赫耶罗,再到令刘锦夜袭匈奴大营。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在蒙烈看来,没有一件不是简单的事。稍有不慎,要么是死在匈奴人的手里,要么就被韩涛以军法论处。

    以韩涛的所作所为来看,只要刘锦战败或者失了汉军颜面,定然难逃韩涛的军法。

    “看来我那兄弟所言非虚啊!”蒙烈心中暗道。想到此处,不禁怒气上涌,冷声喝道:“韩涛老贼,焉敢欺吾”。

    一旁的蒙勇一直听着二人的对话,又闻父亲的冷喝之声。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便问道:“父亲,我们该怎么办啊?”。

    这话一出口,蒙烈也有点愣住了。按说凭蒙烈对刘锦的欣赏应该立刻发兵支援,可是蒙烈毕竟是一家之主。身系整个蒙家牧场数万男女老幼的身家性命,不能不慎之又慎。

    一时间,大帐内只有蒙烈来回踱步的声音。而蒙勇和蒙尧则是面面相觑,时而望一眼对方又时而看看踱步的蒙烈,眼中都露出一股难言之情。

    过了许久,蒙烈开口了,却是问蒙尧道:“你适才说言可句句属实?”。

    蒙尧闻言,立刻正色的说道:“俺不敢欺瞒家主,刘司马作战骁勇,身先士卒。又有勇有谋,带领俺们杀了好几千的匈奴人呢!”

    听到这里,蒙烈有了决定了。他知道,这是蒙家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刻了。

    首先,刘锦在作战方面勇谋兼备,虽然有些小心思,但是作为边军大将来说,身系数百人的身家性命,不能不慎重。

    在这一点上,蒙烈认为刘锦是符合蒙家祖训的。因为刘锦正在做着蒙家遗训中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事。

    其次,蒙烈很是欣赏刘锦这个人。在蒙烈看来,刘锦心怀坦荡,武艺也不错。作战之时不仅身先士卒,还能勇敢的断后。这在如今的时代不敢说没有,但是在大汉朝整个边境地区却是少有的。

    要说欠缺,应该就是时间和谋略了。在蒙烈想来,只要刘锦能成为一方守将或护匈奴中郎将这样级别的武官。凭他的武艺和那尚算不错的谋略,只有有一定的时间,他定然能够训练出一支远胜现在许多的强悍边军。

    这还只是抛开个人情面来说,如果按二人的交情来说,蒙烈也应该出兵相助。

    想到上述种种,蒙烈的有了决定。当即说道:“勇儿,你速去点齐一千人马随为父去一趟雁门关。另外,你留在牧场,务必要多派斥候,严防匈奴人偷袭”。

    蒙勇闻言,立刻前去准备。而蒙烈一方面安排郎中给蒙尧疗伤,一方面又详细的询问着这几日所发生的事情。

    听着蒙尧的叙述,蒙烈对刘锦更是欣赏。一个劲的说自己没看错人。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蒙勇已经点齐了一千名人马,并命人来请蒙烈准备出发。

    蒙烈闻言,立刻回到自己的房中。

    少顷之后,蒙烈一身甲胄的来到校场。只见蒙烈披着一副精铁打制的标准的先秦将铠,没有带头盔,反而是用束发冠将头发的发根部分束起,其余的部分则是垂在脑后。

    另外,蒙烈手中还提着一杆八尺六寸的银色长枪。样式极为古朴,但是锋芒毕露的枪刃上那三道长长的血槽却让人不寒而栗。

    来到校场的蒙烈一看自己儿子给自己准备的人马,顿时一愣。忙问道:“你怎么把义武营给调出来了?”。

    义武营,蒙家最强悍的部队之一。这支部队秉承着蒙恬时代的传统训练方法,战斗力惊人。

    就听蒙勇说道:“孩儿听蒙尧说匈奴多达数万之众,而父亲却只带一千人马,恐父亲会有危险,这才擅自做主调动义武营。”

    蒙烈听着儿子的话,心里十分欣慰。便说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祖宗的遗训怎么说的你还记得吗?”。

    “孩儿谨记在心”,蒙原大声的答道,神色郑重。

    “行了,替为父守好牧场。这是虎符,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调动其余三营,特别是那支人马切记不可妄动,明白吗?”,说这蒙烈逃出一块虎型的印符交给了蒙勇。

    虎符,是古代将军们调动军队的必须之物。这种印符分为两半,一半掌握在皇帝手中,一半掌握在领军大将的手中。但凡调兵出征之时皇帝都会将另一半虎符交给大军,只有两半虎符合二为一,将军们才能调动军队作战。

    而蒙烈的这枚虎符则是当年蒙恬的虎符,只有右边这一半,后来传下来做了蒙家的家主信物,同时也是调兵信物。

第二十二章 蒙烈问罪() 
雪阳谷,雁门关北面十里的一座小山谷。山谷里满是低矮的灌木,在灌木丛中,一支衣甲残破但却军容严整的汉军小队正在休整。

    这支汉军小队正是刘锦率领的汉军,红色的‘劉’字将旗下坐着的正是身披银甲的刘锦。

    此时刘锦正拿着樊翁交给自己的那张记载着烈阳戟法完整招式的羊皮研究着,神情之专注犹如老僧入定一般。

    忽然,一名年约十八岁左右的汉军少年纵马而来,单膝跪地的说道:“报。。司马大人,北方五里外来了一支骑兵,约有千骑左右,不知是敌是友”。

    闻听此言,刘锦忽地一声站起身来,急忙问道:“可是匈奴骑兵?”。

    不仅刘锦站起来了。刘锦旁边的十一名汉军少年也齐刷刷的站起身来,手中紧紧握着满是刀痕血渍的铁枪,稚嫩的脸上满是警惕之色,令人又是心惊又是敬佩。

    “看装束不像是匈奴骑兵,而是一支黑旗黑甲的骑兵队伍。他们手中拿着的也不是匈奴骑兵使用的弯刀,而是清一色的铁枪”。斥候回忆着说道。

    听到这里,刘锦暗道:“应该是蒙尧找来的援兵”。

    一念及此,刘锦的心里也就不再像刚才那么紧张。随即说道:“可能是蒙尧等人找来了援兵。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大家立刻上马准备作战”。

    得了命令的汉军少年们立刻清理了一下周围歇息过的痕迹,紧接着就跨上战马进入戒备状态。整个过程才不过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很明显,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这些年少的汉军儿郎成长的很快,俨然已经不亚于一般的老兵。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一支黑旗黑甲的骑兵部队便来到了雪阳谷外。

    这支骑兵队伍约有千人,他们衣甲鲜明,体格也十分雄壮。每人手中一杆铁枪,身上的甲胄和汉军的甲胄不论是风格还是防御侧重点都不相同。

    这些甲胄看起来更像是战国时期那支横扫六国的无敌秦军的甲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铁甲而秦军则是皮甲。

    而且这支骑兵部队还有一个十分很奇怪的现象,他们全员竟然都没有装备头盔,而是挽了个简单的发髻,然后用麻布包裹起来。就像是脑袋上长了个包一样,给人以怪异的感觉。

    这支骑兵簇拥着一杆用黑色的军旗,军旗上用早已废弃不用的小篆刻着的赫然是‘义武营’三个大字。

    远远观望的刘锦一眼就看到了领军在前的蒙烈,心中感动的刘锦立刻策马直奔蒙烈等人而来。他万万没想到蒙烈竟然亲自领兵前来支援自己,这让刚刚遭遇内歼出卖的刘锦如何能不感动?

    快马出迎的刘锦很快就到了蒙烈马前,刘锦在马上一施礼,说道:“小弟何德何能竟然劳动兄长亲自前来,实在是惭愧啊”。

    蒙烈见到刘锦平安无事,心里也就放心了。当下便说道:“贤弟无须如此,愚兄忧心贤弟安危特来相助。见贤弟无事,愚兄我也就放心了”。

    刘锦听到这里,心里的感动更是无以复加。他怎么也没想到相处才不过几天的蒙烈竟然这么重视自己,这让两世为人,经历过无数尔虞我诈的刘锦感动的直欲大哭一场。

    好在蒙烈看出了刘锦的心思,忙岔开话题说道:“贤弟可曾与那韩涛说过你是我蒙烈的兄弟?”

    刘锦多聪明的人啊,一听这话立刻就明白。肯定是蒙尧对蒙烈说过了自己的遭遇,正色的答道:“说过”。

    “那韩涛可曾说过什么?”蒙烈语气有些不善的说道。

    感觉到蒙烈语气中的不善,刘锦心里立刻就有了盘算。心说:“老匹夫,不给你点颜色,你就不知道刘大爷的本事”。

    当下就听刘锦说道:“起初他听小弟说起此事,还给了小弟个屯长的职位,不过那是看中了兄长借与小弟的人马,想要让我与匈奴人死拼。随后他又多次让小弟独自领兵恶战匈奴大军,幸好小弟福大命大,又有兄长的家兵相助,这才数次化险为夷。只不过,那几十位蒙家儿郎和我那两百多位弟兄却是冤死了。。。。”。

    接着,刘锦将几次战斗的细节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听得那是蒙烈怒火中烧。一张脸都憋成了紫红色,显然已经愤怒到了几点。

    刘锦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又转口说道:“如今小弟忝为雁门关守军第二部军司马一职,那韩涛还是小弟的上司。如今匈奴人大军压境,我等当以大局为重,兄长切莫与其起冲突才好”。

    这话说的蒙烈很高兴,心说:“还是我这贤弟憨厚忠良,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能以大局为重”。

    有此想法,蒙烈便说道:“贤弟放心,那韩涛与愚兄也是老相识了,愚兄定会为贤弟讨个说法”。

    当下,这兄弟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

    过了许久,跟着蒙烈同来的蒙尧见二人说的差不多了便插言道:“家主,主公,如今已近午时,再不回归雁门关话,唯恐韩涛怪罪主公延误归期”。

    闻听此言,二人顿感蒙尧所言有理。对视一眼之后,蒙烈首先开口说道:“既如此,我等便往雁门关一行吧”。

    刘锦也答应一声,随即召集麾下的十二名儿郎与蒙烈的义武营会合,大队人马浩浩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