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听此言,二人顿感蒙尧所言有理。对视一眼之后,蒙烈首先开口说道:“既如此,我等便往雁门关一行吧”。
刘锦也答应一声,随即召集麾下的十二名儿郎与蒙烈的义武营会合,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直奔南面的雁门关而来。
由于都是骑兵,所以大队人马走的很快,没有一个时辰就来到了雁门关城下。刘锦立即催马直抵关下开始叫门道:“城上的听着,吾乃刘锦是也,速去禀报校尉大人。”
城上值守的小校早就看见了大队人马带起的烟尘,所以马上就报告了守将韩涛。身为主将的韩涛不敢怠慢,立刻就上了城墙。
听到了刘锦的话,韩涛探出半个身子往下观望。果然就看见了一身银甲的刘锦和远处身披铁甲的蒙烈。心说:“怎么蒙烈也来了”。
不过看见蒙烈身后的骑兵,韩涛也很高兴。蒙家骑兵的战斗力在多年之前他还是个军侯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领教,那次的战斗蒙烈不过才带了五百人的骑兵就杀的五千匈奴骑兵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自此以后,韩涛就十分眼馋蒙家骑兵,所以才在会在刘锦带回百骑的蒙家骑兵之后那么嫉妒。
城下的刘锦在韩涛探出身子的时候就看见了韩涛,急忙说道:“末将刘锦见过校尉大人,末将奉命夜袭匈奴大营返回,特来交令”。说着话,刘锦从身上摸出一支刻着‘韓’字的铁制令牌,往城上亮了亮。
既然都是老相识,韩涛也不能不让蒙烈和刘锦进城。当下便说道:“原来是刘将军凯旋,开城迎接”。后面半句话却是对城门小校说的。
紧接着城门打开,蒙烈和刘锦并骑而行,率领着一千余骑进入雁门关。
先一步到达城下的韩涛一看二人进城,急忙上前朝着蒙烈拱手施礼道:“原来是子良贤弟大驾光临,真是让愚兄这里蓬荜生辉啊”。
韩涛很明白蒙烈此来恐怕不单是增援雁门关而来,肯定还有替刘锦兴师问罪之意。所以他在说话的时候就很隐晦的表达自己是主而你蒙烈是客,在这雁门关的一亩三分地上,是龙你也得给我盘着,是虎你也得给我卧着。
蒙烈能够执掌偌大一个蒙家牧场,显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当时就明白的韩涛的意思,在马上回了一礼说道:“小弟见过齐洋兄”。
不过蒙烈是带着兴师问罪的目的来的,而且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所以丝毫不惧韩涛的威胁,当即面上微微一冷,又说道:“听闻我这兄弟在兄长这里受了不少委屈,不知齐洋兄能为小弟解惑否?”。说着,蒙烈一指旁边马上的刘锦。
在场的众人哪个不是老于世故的精明人,立刻就感到气氛不对。有的甚至已经命令属下的士卒戒备,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ps:感谢大鹏展翅留连续不断的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150308135055705的打赏。让推荐和收藏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哇哈哈哈
第二十三章 秘密交易()
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让双方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之中,此时的韩涛无比后悔当初多次陷害刘锦。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韩涛一定会选择不与刘锦为敌。
因为韩涛很清楚,凭雁门关现在不过千余人的兵力,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进了城之后的蒙家铁骑的对手,一时间竟然是无言以对。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刘锦开口了,就听刘锦说道:“兄长,校尉大人,如今匈奴大军压境。切莫因锦之事而给了匈奴人可乘之机啊!当务之急还是当以退敌为上啊”。
这话出口,蒙烈和韩涛都是一愣。他们都没想到刘锦竟然会从中调和,让二人以大局为重。
不过蒙烈倒不是真想与韩涛反目成仇,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能够执掌蒙家牧场十几年的时间,就说明蒙烈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充其量蒙烈不过是恼恨韩涛明知道刘锦是自己的小兄弟,却不给自己面子。如今小兄弟都不在意了,作为兄长的蒙烈自然也就顺坡下驴了。
而去自己兄弟的面子蒙烈还是要给的,于是便说道:“既然刘兄弟说清,那我等便先以破敌为重。不过此事却不能如此罢了!”说着,蒙烈还冷声一声,表示自己的不满。
蒙烈的话,无形中便提高刘锦的地位和说话的分量。而对面的韩涛也乐的如此,当即也应诺一声。
剑拔弩张的气氛随即消散,一行人便在韩涛的引领之下离开城门来到府衙。由韩涛安排义武营的驻扎之地和后勤补给,另外在府衙设宴为刘锦和蒙烈接风洗尘。
由于闹了个不愉快,所以众人也没有心情饮酒作乐,草草的吃了个饭就各自离去。刘锦领着蒙烈离了府衙,来到自己的军营。
第二部驻地的中军大帐中,刘锦坐在主位,而克军至此的蒙烈虽然是兄长却也识趣的居于次席。
二人坐定之后,就听蒙烈说道:“贤弟,你今日为何拦阻于我?愚兄这可是在为你出气啊!”。
蒙烈知道,刘锦那样说不过是场面话而已,所以故有此问。
刘锦也知道自己今天枉费了蒙烈的一番好意,当下便解释道:“兄长勿怪,一则,此时与那韩涛起了冲突不利于雁门关的守备;二则,韩涛名义上是雁门关的主将,而小弟还在他部下为将,兄长今日能护我一时却是护不了我一世。再者说来,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假手他人岂是大丈夫所为?”。
蒙烈看出来了,刘锦这样说就说明他自己也咽不下这口气,只是迫于匈奴大军的压力和想自己报仇的打算。
明白了这些,蒙烈也不好在怪刘锦,只好说道:“既如此,为兄就听贤弟一次。日后若贤弟有用得着愚兄的地方,只需差人捎个口信,为兄当率兵来援”。
顿了一顿,蒙烈想起了刘锦送到牧场的那六千多匹战马,便说道:“贤弟送去的战马,愚兄暂时先替贤弟打理着,日后贤弟有用只需一纸书信,愚兄定当如数奉还”。
一听这话,刘锦急忙推辞道:“这是小弟送与兄长之物,怎能有收回之礼?还请兄长切勿如此说”。
其实这两人都是明白人,蒙烈知道刘锦将战马送给自己不过是因为汉军的军规中有规定。一切缴获要归公,所以才暂时寄存在自己那里。而来他还送了四十箱金银珠宝,虽然托词是战死的蒙家儿郎的抚恤,可哪有人抚恤几十个人用四十箱金银珠宝的?很显然那些金银珠宝都是给自己代为照料战马的用度。
而刘锦也明白,凭蒙烈那数十里方圆的蒙家牧场,其所养育的马匹定然不会少于五万匹,再加上自己送去的金银珠宝,蒙烈如何好意思要自己那几千匹战马?
故而二人一番推辞之后,刘锦见蒙烈依旧坚持,所以便也欣然接受。
随后二人又就如何迎战匈奴,守御雁门关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有了结果之后,蒙烈告辞离去,而刘锦也离开了自己的大帐,再次来到府衙。
到了府衙,见到了韩涛之后,韩涛请刘锦入座,便问道:“灭奴来此有何见教?”
刘锦看了看周围的侍者和守卫,示意韩涛屏退左右。韩涛也看懂了刘锦的意思,仗着是自己的地盘,也不惧怕刘锦有犯上的举动,便识趣的屏退左右。
刘锦等侍者和守卫退去之后,这才说道:“适才酒宴之上人多眼杂,所以对于夜袭之战的具体细节末将并未实言相告,特来密报校尉大人知晓”。
韩涛一听就知道这里面有事,急忙说道:“还请将军速速道来”。经历过今天的事情,韩涛对刘锦的态度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了。
刘锦闻言便将战斗的细节一一道来,只不过是刻意的隐藏了吕布和那几千匹战马两百多箱金银珠宝。不过刘锦却是特意点出了自己曾俘获过匈奴人的一名大将,并从他口中问出了其实匈奴人的内应并不是薛兰,而是另有其人。
可能有人要问了,刘锦就不怕韩涛就是这个内应吗?
其实他也怕,不过刘锦知道,韩涛即便真是内应也不敢立刻就拿自己怎么样。而自己则可以从韩涛的言行之中观察韩涛,一旦韩涛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刘锦立刻就能捕捉到。到时候就能对症下药,这才是刘锦的本意。
果然,韩涛闻言顿时大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认定的内应薛兰竟然不是内应,反而是自己误杀忠良。不过这个事情韩涛可不会表现出来,当即惊讶的问道:“那灭奴可曾问出内应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刘锦装作若无其事的答道:“不曾问出,只是知道此人隐藏极深,从不与匈奴人直接接触,反而是派出心腹与匈奴接触。另外,末将还探到,此人有个代号叫夜鹰,不知校尉大人可知这夜鹰是何许人也?”。
这话出口,刘锦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可是暗中却一直死死盯着韩涛的表情。
可惜让刘锦失望的是,这韩涛也是一脸失望的表情,叹了口气说道:“吾也不知这夜鹰是谁!”。
不过刘锦到觉得这是件好事,要是内应真的是韩涛,那凭韩涛的身份和地位,想要献关投靠匈奴人只怕这雁门关早已不在大汉手中了。
不过刘锦的正事却不是这件事,只是用这件事来抛砖引玉而已。当下,刘锦该换了一副凝重的神情说道:“那大人可想找出这个内应?”。
闻听此言,韩涛立刻就明白了刘锦有办法找出匈奴人的内应,急忙问道:“将军有何教我”。语气中竟然用上了敬意,这放在以前是肯定不会有的,足见韩涛对刘锦的态度改变之大。
见韩涛上钩,刘锦微微一笑,说道:“办法嘛不是没有,不过末将想与大人做个交易,不知大人可有兴趣?”。
韩涛那是万万没想到刘锦会蹦出这么一句话,脑子一时竟然转不过弯来,愣在了那里。
刘锦见韩涛发愣,又略微大声的重复了一遍,一下就让韩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