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锦见韩涛发愣,又略微大声的重复了一遍,一下就让韩涛回过了神。
回过神来的韩涛心中大骂:“黄口孺子,竟敢如此欺辱老夫”。可是别人有办法,而去自己也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出这个内应,于是韩涛便皱着眉头问道:“刘将军要与老夫作何交易?”,语气中却是带上了丝丝恼恨之意。
可刘锦仿佛未觉,自顾自的说道:“如今这雁门关不仅有匈奴人的威胁,更有内应和大人失察之过。不过不要紧,末将不仅可助大人击退匈奴,还可查出内应。更可以让大人以此战功升任一方太守”。
说到这里,刘锦不说了,反而是微笑着看着韩涛,等着韩涛接茬。
韩涛听到这话,不由一阵纳闷。心说:“你就吹吧”。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反正即便是刘锦吹牛,对他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万一是真的呢?
所以韩涛装作一副急切的表情问道:“将军竟有如此妙计?快快道来,快快道来”。
不过刘锦是来做交易的,当然不会这么快就将自己的本钱交给对方。所以刘锦打了个哈哈说道:“其实这不难,不过末将是有条件的”。
闻言,韩涛也不答话,只是示意刘锦继续说。
望着韩涛默许的表情,刘锦接着说道:“末将要大人高升之后举荐末将担任雁门关守将,如何?”
这里要提一下汉朝的选官制度。在汉朝,对于选拔人才并不是通过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而是采用的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又可以称之为举荐制,即以地方官员举荐的方式向中央朝廷推荐官员和人才。
向曹操曾经就被举荐为孝廉,孝廉就是地方官员对于自己所辖地方上那些品格出众的人才向朝廷举荐后,朝廷批准之后赐予的封号,并不是实际的官职。
还有一种就是举荐制中的另外一种,也可以称之为保举。即使地方官员或中央官员举荐人才担任某某官员,就像是后世的担保一样。
听到刘锦的话,韩涛眉头微皱,可随即释然了。在韩涛看来,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已经不适合疆场争锋。如果刘锦真的能助自己当上一郡太守,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所以韩涛当即说道:“只要将军能助我擒拿内应,击退匈奴大军。我即向朝廷举荐将军担任雁门关守将,如何?”。
刘锦闻言,心知事情已经成了大半。便奉承的说道:“末将预祝大人早日高升”。
韩涛微微一笑,随即问道:“现在将军可以将计策道来否?”。
“自然可以,此事事关重大,为免隔墙有耳,还请大人附耳过来”。说着话,刘锦缓步走到韩涛身边,轻声说着什么。
第二十四章 敲山震鼠()
当天晚上,接受了刘锦意见的韩涛宴请了严龄和曹性两位司马,刘锦这位军司马和以客军身份到来的蒙烈四人。另外还有曹性、严龄麾下的六位军侯齐聚府衙。
等众人齐聚之后,韩涛依照刘锦的计策,满面带笑的说道:“昨日,刘将军奉命夜袭匈奴大营,虽损兵折将但是却斩杀两千余名匈奴悍卒,死于乱军中者更是不可胜数,实在是大功一件。来,我等敬刘将军一杯”。
说着话,韩涛站了起来,举起面前的青铜酒杯对着刘锦做了个敬酒的姿势,仰着脖子一口就喝干了杯中之物。
在场的众人虽然不知韩涛的话是真是假,不过也都拿起自己面前的青铜酒杯朝刘锦敬酒。刘锦也一一回敬。
喝过酒后,刘锦并未坐下,而是放下酒杯之后,转身对韩涛说道:“谢大人,不过末将还有一件喜事要禀报大人”。
说到此处,刘锦闭口不言,只是朝着韩涛打了个眼色。
韩涛见状,立刻就明白了刘锦的意思。心领神会的韩涛急忙问道:“是何喜事?快快道来”。
暗暗瞟了一眼韩涛,刘锦心说:“这老家伙还有点演戏的天赋”。可是脸上却一副高兴的神色说道:“禀大人,昨夜末将率军袭营,俘获了匈奴左谷蠡王麾下的左大将牧阳熊。据他交代,在我军中潜伏着一个代号夜鹰的内歼。就是这个夜鹰向阿史那报信,才使得末将腹背受敌。。。”。
还没等刘锦说完,厅中有一人虽然脸色没有变化,不过身体却是突然一震。而这一切都被一直在暗中监视众人的蒙烈瞧见了,蒙烈微微一笑,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沉默不语。
主位上的韩涛听到刘锦的话就是一喜,还没等刘锦说话便急忙问道:“可知这个夜鹰是我军中何人?”。
刘锦被打断了话,也没有表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反而答道:“不知,不过请大人及诸位同僚暂且宽心,这个牧阳熊还在末将手中,末将今夜加紧审问,务必问出此人的真实身份。”
闻言,韩涛那喜悦的表情散去,只是显得很是急切的说道:“既如此,那就让刘将军受累了。不过此事事关我雁门关安危,还请刘将军加紧审问”。
“末将遵命”,刘锦说着话又朝韩涛递了个眼神。
韩涛会意就要说话,下首坐着的严龄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插嘴道:“大人,非是末将抢功。只是刘司马鏖战一夜,已是十分疲劳,况且刘司马麾下已无多少人马。末将恐那贼人会趁刘司马疲惫,军中士卒凋零之际于夜中刺杀于那牧阳熊,若不幸为末将言中则对于我军找出那贼人会十分不利。因此末将请命,暂代刘司马来审问那牧阳熊,请大人三思”。
配合着这话,严龄表现出一副十分体贴同僚的表情,让闻听此言的韩涛不禁将下面的话给憋了回去。随后脸上还一副欣慰的表情。
听到这话,旁边的曹性也不甘人后,急忙说道:“大人,不是末将夸口。凭末将这张铁胎弓,几支雕翎箭,定让那贼人不敢来袭。故末将请命前去审问”。说着话,曹性躬身一礼,做请命状。
这下韩涛脸上的欣慰笑容怔住了,自己可是按刘锦的计策来办的,刘锦也没跟自己说会有这茬啊!
事关自己升官发财的大事,韩涛一时间竟不知该怎么办好,于是便对刘锦使了个颜色。那意思,你出的主意你来解决。
刘锦会意,微微一笑,说道:“大人,既然两位司马大人都有此心意,不如这样。让两位大人各派五十名健壮的儿郎到末将麾下听用,有了两位大人的支援,在加上末将手下尚还有三十多名残兵败将,料想那贼人定不敢来袭”。说着话,刘锦朝着严龄和曹性笑了笑。
这下两人再想推辞也不好推辞了,话都已经出口了怎么改?
没想到双臂修长的曹性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着说道:“刘司马为国征战,部下兵卒死伤惨重,某愿借与刘司马一屯兵卒,待刘司马重整本部之后在归还不迟”。
众人闻言不禁一愣,有的人心想这曹司马真大方。而有的人则在怀疑,这曹性这么大方会不会是故作大方,其实他就是这个夜鹰,反正想什么的都有。
而刘锦却不这样认为,他之前就是曹性的部下。对于这个长官虽然接触不多,可要是没有他自己早就被薛兰和韩涛联手杀掉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再说严龄,他见曹性那么大方,一出手就是一百人的部下,不禁有些面红耳赤。他知道自己的部队虽然损失更大,可要是一次性拿出一百名兵丁来送人他还是有些肉疼的。
不过曹性已经在前面做了表率,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不是?当下便说道:“大人,末将部下的兵卒数次与敌死战,如今能战之兵已经不足五百人。不过末将也愿借与刘司马一屯人马,助刘司马重整旗鼓”。
话好说,可是真要这么办,严龄还是有些舍不得,脸上虽然没有变化,可已经变得铁青。想比之下,旁边那满面带笑的曹性就显得更为大方了。
刘锦闻言,面上一喜,急忙端起一杯酒朝着二人敬酒道:“两位司马慷慨,锦不胜感激。唯有薄酒一杯可表心意,还请两位司马满饮此杯”。
如今话已出口,那就如同木已成舟,严龄和曹性各怀心事朝着刘锦寒暄了一声,各自从身前端起一杯酒,一口饮尽。
坐在主位上的韩涛见三人表面上一团和气,脸上很高兴,笑着也端起一杯酒说道:“三位司马互帮互助,实乃我雁门关之幸也!大汉之幸,万民之幸。来来来,诸位将军与我一起敬三位司马一杯”。
堂下的蒙烈及六位军侯一起举杯,朝刘锦、严龄、曹性三人做敬酒状,随即喝干杯中酒。刘锦三人端着酒也做了个回敬的手势,随即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
连喝了几杯酒的刘锦此时面色已经微微泛红,想着还有大事要办,刘锦就假装带着几分醉意的对主位上的韩涛说道:“大人,末。。末将不胜酒力,况且末将还有军务在身,就先告退了”。
韩涛闻言,知道刘锦还有后续的计策需要实施也不挽留,只是叮嘱的说道:“去吧,不过今夜务必要问出那贼人的真实姓名”。
刘锦答应一声,与在场的众人纷纷道别自不必言。
等刘锦走后不久,严龄和曹性均以要为刘锦调拨兵卒为由告辞离去,至于是不是真的为了调拨兵卒就是个未知数了。
回到自己的营帐,刘锦招来蒙尧,以及蒙烈暂时借调给他的一名叫蒙豪的义武营军侯。先对蒙尧吩咐道:“蒙尧,你即刻去准备一顶帐篷,在帐篷里设下刑讯之物。另外,拿着我的令牌去将赫耶罗提到帐篷中等候”。
虽然不明白刘锦这样做的目的,可蒙尧还是从刘锦手中接过令牌,恭敬的说道:“诺”。
蒙尧走后,刘锦又对旁边伫立着的大汉蒙豪说道:“蒙军候,请你带领你一百八十名蒙家儿郎隐藏在蒙尧准备好的帐篷周围,只要听到帐篷内外有喊杀声就立刻杀出,包围帐篷,勿使一人走脱。能办到吗?”。
“能”,这蒙豪十分简洁的答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