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被拿破仑授予了准将军衔。

    在远征俄国在即的时刻,拿破仑在极力拉拢波兰,谁让波兰与俄罗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呢。

    拿破仑认为除了法国人之外,只有波兰人对自己最忠诚,这一认知并没有错。原时空里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在1813年,在拿破仑远征俄国遭遇惨败之后,依旧作为盟军鉴定的为法兰西帝国流血牺牲。他率领忠诚的波兰军队开赴德意志继续为法国作战,并且参加了莱比锡战役,最终为不当俘虏骑马冲进了埃尔斯特河,然后因战马没能托着他爬上对岸,反而把他压在了河中而死去。

    他是拿破仑册封的最后一个帝国元帅,他真的对拿破仑就那么的忠心耿耿吗?不是,这只是因为波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拿破仑的身上。

    此刻的欧洲大陆就像是积蓄已久的火山即将喷发,亚历山大一世虽然对东方和奥斯曼人忧心忡忡,但他真的没多余的精力注视高加索和里海了。尤其是东方的里海岸畔。他内心里有种忧虑,二百五十年前就被俄国人控制的阿斯特拉罕,这一回很有可能从他的手中丢失。那片土地很有可能再度回到游牧民族的手中。

    阿斯特拉罕曾经是金帐汗国的秋季官邸,是自波斯和印度通往俄罗斯公国和欧洲途中的一个大商业中心。1558年,伊万四世的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将其纳入到莫斯科公国的版图。不久后,沙皇下令将城市搬迁到下游的对岸,为得是更便于对不断前来烦扰的邻国进行防御。在1582年到1589年间,在新址上建起了伏尔加下游首座用白石砌城的克里姆林宫。在古罗斯,带卫兵哨所的高城墙要塞都称为克里姆林宫。这座克里姆林有7座塔楼,其中的3座建有出入大门。就这样,阿斯特拉罕成了俄罗斯南方的前哨站。

    虽然二百五十年过去了,俄罗斯还依旧没能彻底征服里海,他们往南的脚步被高加索山脉阻挡住了,向东的脚步刚刚要进入收获的季节,就被中国人彻底砍断了一条大腿。

    而现在,亚历山大一世怀疑自己很可能连里海,甚至是伏尔加河都保留不住了。

    亚历山大一世心如刀割,但他只能继续对里海选择了漠视,希望当年建造的那座石头的克里姆林宫能为俄罗斯阻挡住中国人的脚步。

    根据英国人传过来的消息,拿破仑只调集的法国士兵就有三十万,之前他们估计的40万大军显然是个错误的数字,那至少是五十万大军。

    亚历山大一世压力山大!

    为了抵抗拿破仑,他已经向俄罗斯的西部地区聚集了二十五万人以上的军队,在战争来临之前,他有信心汇聚起三十万人的军队。可是偌大的俄罗斯在减少了三十万军队之后,他们在东方和高加索、黑海流域的军事力量就需要到极点了。

    只是一个俄罗斯,亚历山大一世还有信心抵抗,但要再加上奥斯曼和中国人,亚历山大一世头发都要愁白了。

    现在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英国人的军需军费援助,他们更需要能打仗的援兵。

    亚历山大一世一直在派人联系贝尔纳多特,希望能实现与瑞典的和平,但贝尔纳多特虽然不愿意开罪了英国人,可他们显然也不愿意得罪法国人。

    ……

    西历1812年的四月了,一队队骑兵、一支支军队正在向着中亚汇集。

    陈汉这一次出动的兵力也不是很多,总共就十万人。而七汗国出动的兵力也不是很多,也是十万人。只是他们需要时刻准备着出动第二批人。

    十万七汗国军队大部分是骑兵,陈汉的十万大军里也有不少的骑兵,负责统帅联军的骑兵总指挥董威在三月里就踏着积雪来到了咸海西岸。

    负责这支大军总指挥的是魏宝成,前线总指挥是陈威,沈世英依旧是总指挥。

    陈鸣有点好使用老人了。这不是他不给新人出头的机会,而是他觉得老人靠谱。魏宝成、邓云、陈威、董威、潘昶、沈世英等等为首的少壮派,已经可以把‘少’字去掉了。这些年老人们纷纷退出军伍,不管是开国时还年轻的高平山、黄捷、陈启、陈永生,还是陈二宝、陈文赞、陈建白、陈洪涛、黄安、高靖辉、卢龙、石猛他们,全都退下来了。有的更是已经病逝好些年了,比如石猛。

    陈鸣使唤魏宝成他们已经很顺手了。而且美洲的几次战争,他们打得都很不错。

    到了五月,乌拉尔河流域。

    巡哨的俄军和蒙古汗国的军队间已经爆发了一定的冲突。

    对于杀回伏尔加河,土尔扈特汗国十分兴奋。他们当年逃离薪疆,远避准噶尔人,那去的地方就是伏尔加河,中俄战争的时候他们跳反出来,离开‘老家’已经很多年了,现在他们又要杀回来了。

    渥巴锡是死了,他的儿子策凌那木扎勒一样很积极。

    策伯克多尔济也死了,他的儿子凌德勒克一样善战。

    其他的蒙古三汗国也很乐意打到里海的东岸,因为那里是金帐汗国的故地。而金帐汗国的存在又象征着蒙古帝国鼎盛时期的辉煌。

    不管‘爷祖上也阔过’这种心理是不是一种自我期盼,反正蒙古人是很乐意如此的。

    哈萨克人也很喜欢打俄国人,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让自己治下的原南三汗国土著好好的看一下他们的威风。那曾经让南三汗国低头的俄罗斯帝国,现如今不也被他们踩在脚下吗?

    甭管这场大战是不是由他们发起的,反正七汗国都很乐意对俄展开进攻。特别是俄罗斯倒霉的时候。

    中国对于七汗国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俄罗斯没有欧洲方面的威胁,陈鸣要对俄开战,七汗国也只有顶上的份儿,现在,多好啊。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整军备武() 
阿尔汉格尔斯克是一座很靠北的俄罗斯沿海城市,这里距离北极圈非常的近。在1703年之前,它是俄罗斯唯一的一座出海口,一年里头有一半时间在封冻。所以,圣彼得堡的开埠让这座重要的海港城市飞快的没落了下来。

    但是现在,这座临海城市正在散发着无尽的生机。

    因为丹麦在波罗的海的骚扰他们得到了法国人的支援,虽然无法在大海上战胜英国人的大舰队,可是骚扰英国人的商船和运输船队却是能做到的。英国人为了保证对俄罗斯的增援,在夏季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商船就会绕过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从北冰洋进入白海,后者像一个沉甸甸的哑铃,它的最南端直接深入俄罗斯的西北内陆。

    阿尔汉格尔斯克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里的伐木业、畜牧业都迎来了新生,英国人需要这些木材,同时他们还需要俄罗斯的乳制品、肉质品和谷物粮食。

    同时,这里的农奴也有了新的灾难他们被要求服兵役。

    阿尔汉格尔斯克所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是俄罗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地方,百多年前的辉煌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就像21世纪中国的开封,千年前属于东京汴梁的辉煌只能永远的被刻录在历史上。

    而现在,繁荣让这里居民和政府的收入变得更高的同时,他们也必须为俄罗斯贡献更多的士兵。

    在每年的八月或九月,一道沙皇颁布的征兵法令会被送到俄罗斯的地方官员那里,随后市民和官方代表会一起成立一个征兵委员会,并在征兵官的带领下展开征兵工作。通常征兵法令里会明确写有需要征收多少人,例如,一个500人的农奴区,需要征收1至8个人。

    当然这也不是一定的,俄罗斯在打第六次俄土战争的时候,曾经在一年之中征了三次兵,相当于在一个500人的农奴区里征收了10~20个人,理由是国家正处在战争当中,征兵制度必须要作出改变。但这一改变就是好几年,而且这个征兵比例还在逐年提高。而今年的俄罗斯,也会一年中多出征兵的,这才四月,第一次征兵就已经展开了。

    俄罗斯的征兵委员会根据人头税,和当地居民与农夫的人口数量来计划征兵工作。流浪汉,罪犯和仆人(被主人派遣)经常会被送去军队服役来作为惩罚,也有许多倒霉蛋会被支持征兵的父母硬拖去参军,而更多家庭则必须很为难的选择出一个成员来服役,通常这个被选择的人肯定是在家庭里最无足轻重的那个。另外,征兵委员会的工作也会很小心,因为俄罗斯还需要农奴们来付税以及耕种田地,所以轻易不会毁掉一个家庭。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两名或更多的成年男性,那么这个家族会在这些人中选一个人出来应付兵役。而像西伯利亚这种人口稀少的地方,就能少征就少征,不会破坏当地的人口数量。

    需要上交的税也可以用兵役来代替,同时兵役也可以通过贿赂来回避,而有钱的农夫,则会“买”一个比他穷的人来代替服役。这种行为在俄罗斯的很多省都有记录,价格稳定在了360~500卢布。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总人口只有十几万人,虽然面积很大,但人口稀少。这里在往年就像西伯利亚一样,被圣彼得堡忽略式的照顾着。可今年不行了,十几万人口呢,用用心还是能抽出两个团的力量的。俄罗斯现在必须尽一切可能征召足够多的士兵来。

    不会让他们立刻走上战场,但也需要他们抓紧时间训练,作为俄罗斯的总预备队。谁让俄罗斯除了拿破仑这个危险的敌人外,还有奥斯曼和陈汉这个更大的敌人呢。

    俄罗斯士兵的军饷非常低,英国人的龙虾兵至少是他们的十倍以上,但这让俄罗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保持住极大地现役兵力。

    俄罗斯的农奴和普通百姓也不是谁都支持沙皇的,每一次征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自由选择一名‘无关轻重’的人去服兵役,但现实并不总尽人意。在亚速步兵团,50%的征召兵都是已经结婚了的,现在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