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自由选择一名‘无关轻重’的人去服兵役,但现实并不总尽人意。在亚速步兵团,50%的征召兵都是已经结婚了的,现在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0%。能自由选择一个人来服兵役固然好,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参军,还要身高和年龄符合条件才行。七年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士兵最低身高标准为1米6,年龄则是在17~35岁之间。而第六次俄土战争结束后,最低年龄上升到了19岁;可现在俄罗斯的最低身高标准减少到了1米50,年龄在15~40岁之间都符合条件。

    15岁,那还是个孩子。

    所以在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一些人甚至在报纸上刊登“代替服役”的广告。比如“圣彼得堡公报”在1793年刊登了这样一条广告:“半卖半送,22岁成年男性,训练有素的女装裁缝,也可以代人服役。”倒卖代替者也屡见不鲜,商人们从地主手里买下农夫,再转卖给为服兵役而头疼的人。不过为了打压这种行为,商人一次只能购买一名农夫(不能是黑户),并且俄罗斯还规定:征兵法令发布后的三个月内不允许买卖任何奴隶或者农夫。

    山脚下的一处牧场,原本的荒草沃野处已经立起一座屋舍粗陋的小镇,看起来跟任何拓荒新城没太大的区别,可这城镇外围着的一圈木栅栏,还有一队队来回巡游的士兵,显露出这座城镇的不同来。

    这是俄罗斯的一个守备步兵营,是距离阿尔汉格尔斯克比较近的一处驻军,在这个军镇不远的地方,一座真正的小镇耸立在一条小河边,这里一共生活着七八百人。而整个阿尔汉格尔斯克市的管辖区内,也就只有三万人不到,四五千户家庭。

    镇里一座屋舍外,一个穿着灰色大衣,戴着皮毡帽,蹬着长筒皮靴,看上去像是军人的男子,正操着严厉的口气,对一个倚在门边,低垂头颅的女子训话。

    “莉莉娅,你是一个聪明人,谢尔盖符合征兵的规格,他的名字已经被写在了名单上。虽然你的父亲生病,哥哥也死了,大家都很同情你们家的遭遇。但这是上帝赐下的苦难,你不应该抱怨。”

    征兵委员会是一个好差事,不仅可以拿到不少的卢布,更可以借着机会有仇报仇。

    伊万诺夫一家与委员会的头头戈沃罗夫倒是没什么仇恨,可谁让伊万诺夫家里有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呢。【莉莉娅在俄语中就是百合花的意思】

    “那毕竟是戈沃罗夫长官。再多的不甘心你也只能屈服,不然等待你这个家庭的命运会是什么呢?”灰大衣继续说着。

    “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穷小子,跟着他有什么好日子?戈沃罗夫长官可是镇子里征兵官。你要是跟了他,很快你就能搬去阿尔汉格尔斯克,甚至有可能去到圣彼得堡。戈沃罗夫长官真的很爱你。”

    灰大衣的话连唬带吓,莉莉娅这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已然六神无主了。

    灰大衣并没说什么狠话,指使他的戈沃罗夫更没让远处待着的打手直接抢人。因为戈沃罗夫相信,只凭着自己的威势就能让他的猎物屈服。

    情郎再重要,能有她的亲弟弟重要吗?能有她的家人重要吗?再倔强的人也会在现实面前低头的。

    谁让伊万诺夫一家遭了灾,猎鹿的时候碰到了野狼,他们俩这还是幸运的,虽然一个废了,另一个虽然残了。但总比葬身狼嘴里的人强吧?

    几天时间后,整个小镇的骚动就平息了下来。六个人在征兵官戈沃罗夫的带领下离开了小镇。他们每一个人都被剃掉额头上的头发和胡子,之后的六个月里,他们都必须保持这一形象。

    新兵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只会发放每人一套新兵制服,内容包括:每人一件灰色或白色的士兵外套,长裤,军便帽,一条黑色围巾,一双上漆靴子,最后还有一个背包,用来放他们的私人物品。但要值得注意这些制服并不是免费的,包括路上的开支,和每个士兵在前往报到途中会发放的1。5卢布,都来自于士兵所在村镇所交的税务。

    这待遇可比之前时候好多了,原先的俄国新兵每人只有一套农夫长袖上衣、裤子和一双鞋,这些衣服他们要一直穿到发放正式制服为止。之后他们会被带上镣铐(防止他们逃跑),交给护卫护送八到十个人直到他们到达所在步兵组报到;在途中同一个班组的成员也会互相照顾(途中已经开始训练)。

    但随着新式步枪的普及,俄军也开始改善新兵的待遇了。

    或许圣彼得堡认为,珍贵的枪支应该有更’高贵’的士兵来拥有。

    六个新兵在几百人的注目下,一步步走出了镇子,和护卫兵一起,向西面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行去。

    送行的人群中一片呜咽之声,多少人眼角发红,一片片呼喊自己亲人的名字。谁都知道俄罗斯就要打仗了,而且是打打仗,这一去极可能就是永别……

    又是十天的时间。

    超过两千新兵汇聚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

    如此的一幕在俄罗斯的很多地方还在频频上演中。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猥琐而又强大的中国小偷!() 
古里耶夫要塞正东方百十里的地方,一条叫做杜金卡的小河边。一场俄国骑兵巡防队与陈汉步兵巡逻队的遭遇战正在进行着。

    两边的人数都不多。俄军有一二百骑,中国军队则是一个加强队。

    狂放的俄国骑兵从河东右侧的山丘上冒出来,距离超过了三里地,他们高喊着“乌拉’,对着河畔的中国步兵就席卷而去。

    后者立刻改变了队形,前列的士兵全都端起了手中的步枪,后头的士兵也火速架起了火箭弹。当俄国的骑兵部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湮没了撤退不及,无奈据守一个山丘顶端以待后援的一个班的前哨人马后,继续向着陈汉巡逻队的大部队冲来的时候,国防军的火箭弹和枪子也向着呼啸而来的俄国骑兵疯狂的发泄着自己的怒火。

    枪声响起,火箭弹爆鸣,手榴弹炸响。人的惨叫和马的哀鸣,伴随着密集的枪声、爆炸声回荡在天空……

    这不是中俄双边仅有的一战,这样的小规模战斗之前还有很多,之后也一样会有很多。

    陈汉在战斗和牺牲当中迅速产生变革,营一级的部队出行必带着马车,马车上安放着六管、九管火箭炮和小型臼炮,安放着一箱箱的弹药。

    占据着前线骑兵力量上的优势的俄军骑兵也分外猖狂,他们依靠着自己强大的机动性,在中方边境线和后方之间广大的空地上来回驰骋。要不是大批的牧民已经被从乌拉尔河东岸迁移到了别处,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遇难遭劫呢。

    就如总参部推演的三号方案一样,俄军以这种法子来做开局,因为他们相信在拿破仑正式进攻俄国之前,中国是不会先跟俄罗斯大打出手的。

    中俄之间虽然矛盾重重,存在着剧烈的利益冲突,上一次的中俄战争对于俄罗斯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耻辱。可是中俄之间没有短期内就开战的理由。

    中国之所以大批量的在狙击部队,汇聚作战物质,这完全是出于欧洲的法俄危机。拿破仑对俄罗斯开战是中俄再战的前提。

    所以,俄罗斯放心大胆的与中国高摩擦,侦查中国在停火线以东地区的军事布置,他们的骑兵,他们的哥萨克,那正是搞侦查的好手。

    同时小规模的骑兵出击中配合着千人级别的骑兵群,对着中国的运输部队展开偷袭,也能起到阻断前线运输补给的作用。当然,这也更可以对俄罗斯自己地盘里的军事布置起到保护作用。

    陈汉前线的部队就不止一次向后头打报告,要求大批骑兵的入驻。但陈威和魏宝成考虑到前线补给的困难,以及中俄正式开战的不确定性,他们是不会让耗费重大的骑兵部队先一步进入前线的。

    要知道,就南京的估算,拿破仑要想对俄军发起进攻,那至少也要等到六月中,确切的消息传到中国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让东西之间的交流大大的缩短了距离,可距离再缩短也三个月啊。战斗开始的时间预计会是冬季,而冬季又不可能大规模的动兵,真正开打都是明年了。魏宝成和陈威作为总指挥和前线指挥,他们脑子瘸了才会让消耗巨大的骑兵部队现在就进前线。

    之前活动在乌拉尔河东岸的游牧民可都被劝到了咸海西部了,几百里地的无人区,前线集结太多的部队的话会拖累补给线的。

    不过,同样是战争一方的俄军,这个时候也不好受。

    陈汉的巡查部队、运输部队,侦察兵放的很远,侦察兵的素质也很高。俄军的骑兵很难近到中国部队的周遭打突击。而且这些部队现在的编制越来越大,配置的火箭弹、火箭炮也越来越多,这可都是血的教训啊。

    若是人数相差不多的时候,俄军骑兵往往很难击破陈汉的抗拒,就是依靠着人多势众堆死了被伏击的陈汉,也会付出深重的代价。俄军的人力资源可不能同中国相比,就算他们的灰色牲口的单位价格很低,那也不是这么个消耗法。

    陈汉军队有着比较丰厚的待遇和烈士抚恤。或是说伤残都没有战死更划算。士兵作战意志坚定,很难抓到俘虏。一次‘胜利’的伏击战,往往也会让俄军骑兵得不偿失。

    还有,俄军现在的骑兵中很有一些是中亚骑兵组成的,可不是纯粹的哥萨克骑兵或俄军骑兵。这些人在乌拉尔河东部的大批牧民迁移以后,没有了屠、戮欺凌的快感,没有了实质性的收获,作战激情大大的降低。别以为他们来自中亚就对中国恨之入骨了,这些中亚骑兵固然很反感中国,可他们绝对不愿意付出性命为代价的来怼中国。现在每次遭遇战都是要伤亡惨重,还没的好处捞,就更让中亚骑兵提不起战斗的精神了。

    这些人的表现是有传染力的,在俄军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