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叫沈青奴,听说当年自称沈九,后来闻费青奴勇名,又受其恩,费青奴死后,洛阳城中便多了一个沈青奴出来。

    即便胸有成算,此时被牛进达那直勾勾的眼神盯着,沈青奴也生出了些惧意,心里不由自主嘀咕着,他娘的,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鬼怪就是吓人,也不怪儿郎们劝自己别要招惹他们。

    可现下这种时候,为了大家性命着想,什么样的妖魔鬼怪,怕是都要打一打交道了。

    避开牛进达的目光,沈青奴一屁股坐在地上,拿出这些年来练就的无赖儿本事,大咧咧的便道:“听手下儿郎说,牛校尉去了对岸,俺还不信,于是亲自去瞅了瞅,嘿嘿……这会儿便来向牛将军讨杯酒吃,牛将军不会吝啬到连杯水酒都不招待于俺吧?”

    牛进达斜眼看了看这人,沉吟片刻也乐了,大手一挥,“来人,搬坛酒进来。”

    事情明摆着的,这人抓住了他的把柄,却没去跟王仁则高密,却先来见自己,不定就是想讨些什么好处,这年月,还有什么好处可得?

    其实,沈青奴这人根本不入牛进达法眼,此人乃东郡人氏,没什么家世可言,可在洛阳名气却不小。

    这人的来历很有些传奇色彩,所以牛进达听到过一些传闻。

    沈青奴家里世代务农为生,照姓氏来看,应该是地道的汉人,江南沈氏是大姓,在晋末战乱时节,南北姓沈的几乎都能跟吴兴沈氏扯上点关联。

    当然了,就算姓沈,也不可能都是江南沈氏后裔,像沈青奴就是如此。

    他的父母以及长兄都死于建造东都洛阳的劳役,其余兄弟几个,失去了田地,生活无以为继,于是结伴一路乞讨来洛阳寻找父母尸骨,不远的路途,对几个没长成的孩子来说,其中艰辛真的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到了洛阳的时候,就剩下了一个命硬的沈青奴。

    于是洛阳城中便多了一个姓沈的乞儿,如今他脸上的疤痕,其实就是在洛阳城中熬过几个冬天留下的冻疮所致。

    那会儿到底过着怎样一个暗无天日的日子,只有沈青奴自己知晓,随着渐渐长成,沈青奴便以凶残以及诡计多端在乞儿中有了名气。

    于是,洛阳城中的黑社会在大局连续动荡之中,迎来了一个新的主人,因其人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苦日子,所以自号沈九,名字很快传开于洛阳市井之间。

    时值杨玄感作乱,率军攻洛阳,沈九召集徒众,自称乞儿军,助官兵守城,于是得功为鹰扬校尉。

    后来被费青奴收入麾下,随王世充征战时,费青奴战死,沈九率人拼死抢出了费青奴尸首,葬于洛阳城东。

    后来王伯当在狱中自尽而亡,其实就少不了沈青奴等人的手脚,因为当日正是王伯当斩杀了费青奴,用沈青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王伯当狗贼与乞儿军有不共戴天之仇。

    可以说,这人同样是隋末传奇的一部分,光以经历而言,起伏跌宕之处并不比旁人差了,只是和牛进达天然就不是一路人,所以没什么交情可言。

    而沈青奴出身草莽,为人也比较阴毒,和众人也攀不上交情,所以地位一直不高,只是他麾下的三千乞儿军,大多都是洛阳城中无依无靠之人,苦大仇深的抱团在一起,最是团结不过。

    加之他们又是洛阳的地头蛇,消息很是灵通,宫内宫外的事情,很多都瞒不过他们的耳目,几乎不用什么政治智慧,他们就能趋吉避凶,所以,如今在二十多万大军当中依旧能占据一席之地。

    就像牛进达派了牛猛过河的事情,能瞒过王仁则,却就是瞒不过沈青奴。

    “牛将军要寻谁去投靠,不关俺什么事,大树要倒了,乘凉之人肯定要另寻他处躲一躲嘛……皇帝待咱们也不怎么样……这么说吧,俺和手下儿郎们也想寻个安稳去处,只要牛将军点头,咱们今后就跟着牛将军吃饭了。”

第645章序幕() 
市井之徒,能走到沈青奴这一步,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他知道之前和牛进达等人并无干系,如今又拿住了人家把柄再来说事,肯定不招人待见,兜圈子的话,不定对面这位暴躁的家伙就能蹦起来给他一刀。

    所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咱也不想在这里待了,你若有门路,咱们一道来做过一场,如果不成,一切休提,如果成了,咱以后便以你马首是瞻。

    至于这人为何也来兴风作浪,那可不是凑热闹,也不是瞅着牛进达有多顺眼,或者李破的名声让他折服。

    其实和牛进达差不多,大厦将倾之下,聪明人只要有机会的就都打起了小算盘,人心这东西,易散难收。

    王世充的臣下们来历复杂,这个领头人本就不好当,而王世充的才干家世都不如人意,放在承平时节,给他个一郡之首的职位,怕是也难以胜任,何况是皇帝这样的位置了。

    所以说,会走到今日众人皆存叛心的一步,才是常理,若是众志成城,显出席卷天下之势来,才叫个奇怪呢。

    虽说牛进达不怎瞧得上沈青奴这样的洛阳无赖儿,可沈青奴这人信誉方面还是有保障的,在这个时候,名声就发挥起了作用。

    比如说王世充,已经没有信誉可言,维持其权柄的只在于皇帝的身份以及残酷的手段而已,所以王世充的话,牛进达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而身份相差巨大的沈青奴所言,牛进达却愿意在心里掂量一下,当然,关乎自己和那么多部下的身家性命,牛进达自然不会将赌注压在一个没什么交情的家伙身上。

    沈青奴离开之后,牛进达立即命人加紧修建营寨,并随即进入了紧张的戒备状态,同时还派人不断的去跟王仁则讨要粮草军械等物。

    自己则在军营中转起了圈子,名为巡营,其实是在躲着王仁则的军令,这个时候,不管王仁则的人找不找得到他,他都不会去中军跟王仁则见面了。

    到了晚间,沈青奴的人不断的将消息传到了牛进达这里,论起消息灵通来,善能挖门盗洞的乞儿军比牛进达这边可就强的多了。

    王仁则心腹部将刘安世守住了风陵渡口,不准其他人再靠近那里,看上去是一个不对就要拆毁浮桥的样子。

    天黑之后,还派了一些斥候出去,泅过黄河探查对岸动静,同时还要将军械归类,送去大军当中。

    这时王世充的军令也到了岸边,令王仁则守住风陵渡口,无令不得擅动。

    嗯,王仁则做的事情很多,非常的忙碌,同时也和其他河南将领一样,死死抓紧粮草,以对其他人形成压制。

    事情就是这般无趣,大军上下早已人心浮动,而一些人却还做着诸般努力,想要一战功成,用一场胜利来压下一切的杂音和麻烦。

    饮鸩止渴,却不得不饮……

    作为王氏中人的王仁则尤其如此,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同样会被利益所套牢。

    换句话说,危机就摆在眼前,王仁则不会没有察觉,只是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一路前行。

    只可惜,王氏中人的才具,还不如李渊的亲族们呢,王仁则紧张的注视着对岸,也随时关注着潼关方向战事,对麾下将领们也有所警惕。

    可事情繁多,分心旁顾之下,警惕心明显不够,根本未曾察觉来自身边的危险。

    黄河岸边安静了下来,不管两岸的人们存有多少心思,最终看的其实还是潼关一战的胜负。

    而这一年当中,也不会有任何战事能像潼关战事一般,吸引住天下诸侯的目光了,窦建德在此时加紧了对幽州的攻势,想尽快收尾还军南向。

    驻兵江淮的杜伏威,萧铣都蠢蠢欲动,西北的李轨依旧寂然无声,梁师都却已停下了对灵州的攻势,转过头来盯向了屈突通。

    可以说,李唐武德四年六七月间,天下诸侯都已经做好了分一杯羹的准备。

    占据东西两京,实力也最为雄厚的李渊和王世充的碰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不论胜负,北方格局必然发生剧变已是大家的共识。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离着最近的李破先就尝到了甜头,并欢快的在黄河岸边奔忙着,等待更大的馅饼从天上掉下来。

    而已经差不多成为当今天下最大一只肥羊的王世充,却还在调兵遣将,准备一举攻下潼关,再造辉煌。

    三日之后,潼关战事终于拉开了序幕。

    在这三天时间里,王世充用尽了手段,终于压下了军中的一切声音,逼着李密旧部们拿起了刀枪,开始仔细打量矗立在面前的潼关要隘。

    潼关这个地方就不用说了,天下险要能比得上它的地方并不多,在守军严阵以待,并无兵力不足,粮草短缺,或者内应等的情况下,强攻潼关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来将,关隘比城池要难以攻打的多。

    显然,靠着洛阳坚城耗死了李密的王世充,并没有从李密身上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他正在重蹈李密覆辙,用强大的兵力去攻打坚固的要塞……

    实际上,从王世充聚兵西来的那一刻起,差不多也就决定了这一战的基调,一场血肉横飞的消耗战。

    六月的清晨,温暖而湿润,只是潼关上下,冰冷的杀气却占据了这一方天地,排斥着一切令人愉快的东西。

    李建成顶盔掼甲,众人簇拥着他立于关上,此时的李建成,也终于不用面对那么多的抉择,一军主帅的气息渐渐浓重了起来。

    望着关下密密麻麻的大军,李建成没有一丝的胆怯,听着臣下的话语,半晌,笑顾众人道:“这许多人马,声势着实不小,王贼倒也有些手段。”

    太子詹事李纲道:“郑军众人来历各异,来得三日,便能整军攻城,王世充确实不可小瞧,众位临战之时,尚需小心……殿下千金之躯,不需亲冒矢石,众人自当奋勇,殿下还是回去坐镇中军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