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刻爆发出来的杀气和乱纷纷的场面是如此的惊人,让做了准备的唐军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了起来。

    杀气冲天而起,河南将领们做出了最为疯狂的举动,在敌人注目之下,相互厮杀在一处,只在短短一段时间之内,便让混乱蔓延开来,近二十万大军,好像发生了营啸一般,刀枪并举,无数人在片刻间,便已尸横就地。

    鲜血弥漫中,王世充的帅旗东倒西歪的向后逃去,而这才只是开了个头儿而已……

    关上的李建成回过神来,急命人去招来众将,看着关下乱如蜂窝的河南大军,开起了战时会议。

    这个时候,两个河南降将率先就觉着不对劲了,这样一个关头,你还要招众人前来商议,不是应该马上做出决断,传下军令吗?

    他们两人曾经跟随过的人物,可都是能当机立断的家伙呢。

    可这就是李建成的风格,从不妄断,也从不妄信,这种沉稳的性格让他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可现在,却让他缺乏临机应变的缺点一下摆在了明处。

    这真是一个分外诡异的局面,自古以来恐怕也没出现过呢……

    而乱纷纷的建议涌入李建成的耳朵,好像比关下的厮杀声还要混乱几分。

    有的人说要带兵出城,趁势掩杀,去砍下王世充的脑袋。

    有的则在说着,这么乱法,一旦出城,说不定就要跟敌军陷入混战,很难说最终谁会掉下脑袋,说不定王世充还能反败为胜。

    更有人说,不如让秦将军和程将军带兵出城,招降纳叛一番,再一同击破王世充所部。

    这个阴损的主意把秦琼和程知节都吓了一跳,他娘的,这样的混战你叫俺们去招降谁去?说不定就会被卷进去没了性命呢。

    照这样一个情形来看,其实秦琼算是出了个馊主意。

    他既不知李建成性情,也不知唐军内部诸将都有着怎样的特点,所以结果一旦出来,反而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了,秦琼的领兵之能也就那么个样子,按照他原来的轨迹,秦琼冲锋陷阵自然不在话下,可那样立下的战功又怎么能比得上他在玄武门立下的拥立之功呢?

    换句话说,现在这样一个局面,反而不如与郑军将领相通,徐徐图之来的好些。

    最终还是桑显和的建议更为靠谱一些。

    不如在关上静观其变,等关下杀的差不多了,再出关收拾残局,一举击破王世充。

    当他说话的时候,大多数人便都闭上了嘴巴,因为桑显和在潼关已经呆了很久,而且能征惯战,在潼关守军中素有威望。

    实际上呢,对于崇尚进攻,曾经在河东跟李唐相持,眼见形势急转直下,一怒烧了蒲津桥的桑显和而言,这也是一个十分无奈的建议。

    关下太乱了,即便是久经战阵的他,瞅着也有些眼晕,这要是此时出关,陷入这样的混战当中,很难说结果会怎么样。

    而且,此时唐军上下守城多日,也已疲惫不堪,加上李建成也并非一个能让大家敢死向前,无所顾忌的统兵之人啊……

    于是潼关的局面更加诡异了几分,守军眼巴巴的瞅着郑军杀做了一团,却无人领兵出关给郑军致命一击的意思。

    这无疑是一场大胜,而且是典型的战略上的胜利,可说到战术,那真的是一塌糊涂,过后很多唐军将领甚至将此战当成了自己的耻辱,不愿向任何人提及。

    这样的胜利也算是千古奇葩了……发下军令的李建成好像也感受到了众将那带着些诡异情绪的目光,强笑着向众人言道:“今日一战,王世充即便不死,也必危殆,之后众人还当奋勇,孤定不吝官爵之赏……”

    可他的话,在城下那震天的喊杀声的渲染之下,轻飘飘的好像没有一点分量。

第653章对峙() 
不管李建成有着怎样的缺点和长处,潼关一战唐军都是胜利者,而太子李建成此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只瞧他能聚拢潼关守军人心,除了一个张士贵,并无人违背军令,事事也都以太子马首是瞻,光这一点,其实就胜出王世充许多。

    而他在战略上的布置,确实偏于保守,可也不能用愚蠢来形容,一连串的战略抉择,无形中便让潼关守军的伤亡保持在了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只是这样的统帅众所周知,稳重有余,进取不足,所以难有大败,同样的也难有大胜,用后来人的眼光看,也就趋于平庸。

    可真正想一想,领有大兵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个呢?

    实际上,不用李建成纠结于自己在军将们心目中忽高忽低的声望,吴黑闼和郝孝德等人的请降使者很快便来到了潼关城下。

    很明显的事情,这一次李密旧部们临阵叛反,也不是毫无准备,就算没有秦琼和程知节露那一面,估计不久之后也会是这么一个样子。

    之所以会拖延到现在,一个呢,是因为群龙无首,各人相互之间又多有间隙,很难联合在一起,串通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环境。

    王世充无疑给他们制造了这样一个局面,在血淋淋屠刀之下,让李密旧部们终于重新走到了一处。

    二来呢,在李密身死这一件事上,李氏父子做的很不地道,谁也不是傻子,李密投唐之后,重新出走,最终为王世充所获,这才人头落地。

    于是很多人对投靠李唐并无多少兴趣,他们更愿意战上一场,然后各自散去,大不了和单雄信一样,去山中落草,还能图个逍遥自在。

    三来呢,大军西来,河南各地空空如野,如果他们能把王世充给宰了,带兵回去洛阳,那么可能又有另外一番局面呢。

    再加上王世充的亲信将领率领十余万大军,陈列阵后,也让很多人犹犹豫豫,不能下定决心。

    其实总归就是一句话,人心不齐,莫衷一是。

    还是那句话,王世充在潼关之战中那绝对是主角,不断攻城造成的惨重伤亡以及越来越是残暴的手段,都让李密旧部们趋于绝望,所以很快便达成了一致。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变故来的也同样突然,当秦琼和程知节的身影出现在关头,并被确认的那一刻,吴黑闼等人也是惊恐万分。

    这两个家伙竟然出现在了关上,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几乎不用想就知道,若不立即动手,等王世充缓过神来,大家可是都要人头落地的。

    可以说,秦琼和程知节两个将曾经的同袍们卖的很彻底,哪里有半分情义或者是忠义节气可言?

    混战,一团糟烂的混战,从一开始局面就已失控,李密旧部们几乎是身不由己的卷进了这一场混战当中。

    先动手的吴黑闼,郝孝德等人如此,后动手的杨德方等人同样如此。

    派人来潼关请降,是事先安排好的戏码,本来他们是打算让唐军出关相助,一举把王世充留在潼关关下,可到了关键时刻,全都傻了眼。

    李建成拿着请降书信,也是哭笑不得,心说,你们这些混账早干嘛去了?

    这会我若带兵出关,先打的是王世充呢,还是你们这些请降的家伙?就算有心相助,也得分清你们谁是谁不是?

    没有唐军相应,又没能在第一时间杀了王世充,只厮杀了小半个时辰,李密旧部们便顶不住了。

    吴黑闼的将旗率先向潼关方向靠拢,接着便是郝孝德,杨德方各部,而一退之下,便很难收的住脚。

    他们被消耗的太严重了,将士疲惫,士气低落,若非有杀了狗皇帝,为死去的同伴报仇这样很具有河南军将特色的反抗精神在支撑,他们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便会溃散开来。

    差点丢了性命的王世充此时已经处于半疯状态,挥军猛攻,将这场规模空前的内讧不断的推向高(防和谐)潮。

    一波三折,很好的体现了河南战事的特点。

    关上箭如雨下,成排的人如荒草般倒在地上,箭矢噗噗的入肉声,甚至盖过了其他一切声音,和之后响起的惨叫声,人体倒地的闷响声,兵刃相互交击声,汇聚在一起,让这场战事彻底转换为了地狱模式。

    河南人的鲜血大规模的泼洒在了潼关之下,唐军头一次不费吹灰之力的对河南大军造成了严重的杀伤。

    失去控制的大军终于在这样连绵到来的惨重伤亡面前逐渐冷静了下来,对死亡的恐惧一下占据了上风。

    王世充的中军发生了很严重的混乱,前面的人想要后退,后面的人却在向前推进,自相践踏,杀伤的场面上演了不短的一段时间。

    当退兵的号角声不断响起,大军开始乱糟糟的后撤,节奏上完全是一塌糊涂,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支精锐冲上去,很可能会让王世充一败涂地。

    可惜,已经紧贴在城墙根上,劫后余生的临阵叛反的人们,不但将关门堵死了,而且也失去了再行一战的勇气。

    可以说,王世充又幸运的逃过了一劫,收拢兵马用了足足小半个时辰,而在这样一段时间内,竟然没有再受到任何的攻击,这不是幸运又是什么呢?

    当战场平静下来,重新恢复对峙的时候,隔着他们的是,是一片形同乱葬岗一般的地方,成片的尸体倒卧在那里,从河南大军阵前一直铺到潼关关墙之下,伤者的哀嚎声连成一片,在尸堆中蠕动着,却得不到任何人的怜悯和救助。

    鲜血在尸体下面已经流淌成了小溪,刺鼻的血腥味儿越来越是浓重。

    生者们暂时放下了仇恨和杀戮,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亲手制造出来的浮屠地狱,惊恐和绝望的情绪在他们中间传染蔓延。

    再坚强勇悍的家伙,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景象,也无法保持无动于衷,惊恐过后便是庆幸,庆幸他们没有成为那其中的一个。

    “至尊,此地不宜久留……”披头散发的陈国公段达劝着皇帝,可眼瞅着浑身散发出浓重的不祥气息的王世充,他到底没有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