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世绩两人凭借四千兵卒,溃唐军两万,更为可怕的是,唐军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便被人杀的尸横遍野,这样的一场战事,让几个河南降人连点胜后的欣喜之情都欠奉,心先就都哆嗦成了一个个儿了。

    沈青奴率先引军攻韦挺部,那不但是大胜给了他勇气,而且是被吓的,这要是不立下点功劳,只跟在后面捡便宜,那两个阎王转过头来,说不定就要有人人头落地呢。

    他们这点人马可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这四千军卒的表现,确实将敌我双方的一些人都吓坏了,唐军不用提,尸首一路铺出去数里,大略清点一下,杀伤唐军近六千众,也就是说,按照大家的习惯,砍下人头来论军功的话,这四千人分吧分吧,竟然每人能分到一个人头还能带点零头。

    在轻步兵面对面的对决中,以寡敌众,创造出这样的一个战绩,实际上自古以来也是不多见的,即便是官军剿匪,也是如此。

    而河南降军也被吓的不轻,当战场上有人举起犹自沾满血腥的钢刀,纵声狂呼,向天地昭示着自己傲然的武勇和那骄人的战绩的时候,散布于四野之间的同伴群起附和,带着野性和杀气的声音在旷野间此起彼伏。

    河南降人们东一堆西一堆的凑在一处,恐惧的四处张望着,看上去可怜而又无助,能将在河南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家伙们唬成这样,也足以说明,此时此刻,晋地军卒的气势有多可怕了。

    沈凡带着自己的两个部下,缩在人堆里,怀里死死抱住两颗人头,惊慌的四处瞄着,要是那些吓人的鬼怪来抢他的战功,是像往常一样拼死不从呢,还是献上谄媚的笑容?

    与此同时,牛进达也凑在徐世绩,张士贵身旁,到处胡乱张望,连恭维两位军侯旗开得胜的心思都淡了,牛进达更是心灰意懒的在想着,过河之后不如弄块田地过安生日子去。

    和人家相比,打了这多年的仗,也就那么回事,在这样一些人面前,大家还称什么英雄豪杰,都他娘的和待宰羔羊差不多……

    这显然是比较纯粹的武人思维,也是当今乱世的根源之一。

    徐世绩和张士贵现下没工夫理会降人们的心思,随即催促众人打扫战场,同时还要再派出一些斥候,关注唐军动向,因为战争不会以此为终结,战火还在继续燃烧……

    当两人率军回到风陵渡口的时候,天色已晚,营中炊烟袅袅,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而唐军经此一败明显不会在这个夜晚来试探风陵渡口守军的坚硬程度了。

    北岸大营,李破已经得到战报,想象着唐军两万多人一战而溃的景象,李破也有点挠头,两个家伙不会虚报战功吧?

    当然,这也只是想一想罢了,徐世绩和张士贵的战报来到之前,观瞧战场动静的探子已经将消息接二连三的传了回来。

    探报很详实,可李破还是想象不出,在没有骑兵助阵的情形之下,四千步卒是怎么冲上去把两万唐军像赶羊一样赶走的画面。

    是徐世绩,张士贵两个战神附体,太能干了,还是唐军太弱了?要是唐军真就是这么一副模样,他娘的是不是应该令尉迟过河去攻一下冯翊?

    之前他是尽量的在将李唐拔高,努力的想要先将这个“幸运儿”从老天爷的私生子的位置上拉下来,可今日一战过后,他好像发觉李唐其实没那么……强大?

    对于他来说,这真是一个很难分析清楚的命题,思索到现在,才大致下了一个结论,李大确实比不上李二,将手下的兵将都养成了兔子,一群没有狮子带领的兔子。

    最终,李破才发觉自己想的有些多了,李唐如何如何,都不能改变他的既定策略,如今只能算是小胜一场,对于整个大局而言,算是开了个好头,很可能会对之后的局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去试探唐军有多虚弱,而是趁势过河,在河南站稳脚跟,彻底将李建成所部拖在潼关一线。

    当然,犒赏有功将士是当务之急……

    李破立即命人传来张伦,令他率军连夜渡河,要是明日唐军全军出关来报仇的话……

    好吧,李破和张伦商议了一下,都觉着不太可能,两万人就这么被击破在旷野之中,任谁都得缓一缓,尤其是李建成,几乎没有不管不顾,再来一战的可能性。

    如果唐军从其他地方调兵,也需要一段时间,换句话说,形势一片大好,过后潼关的兵力越多,对于李破而言,形势也便越是有利。

    以少兵拖住唐军重兵,那么他就可以去琢磨一下西岸的冯翊,韩城等处了。

    这一夜,黄河两岸灯火通明,晋地大军连夜过河,再没有受到任何的骚扰和威胁,天色昏黑之时,探报再次传到李破手上。

    吕成大的五千骑兵被召回了潼关,桑显和部损失近半,和五千接应的唐军一道,退回了潼关之内。

    可以说,这一仗打的唐军痛入骨髓,刚刚伸展出来的触角就都又缩了回去。

    最终清点出来的战果,是杀伤敌军五千六百余人,俘获一千余众,阵斩东宫左卫将军任璨,获桑显和,任璨将旗,缴获铠甲兵刃……好吧,这个真心不多。

    看上去只是小胜一场罢了……

第663章战后() 
实际上,这一场“小胜”在此时激起的涟漪正在迅速扩散之中。

    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李建成大惊之下,立即收缩兵力,再次扮起了乌龟。

    这一次就无法责怪其人用兵保守了,和王世充一战,伤亡万余,桑显和部又丢了近万人在风陵渡口。

    在短短半月之间,潼关守军十成中去了三成左右,军心士气受到重创是一定的了,而如此惨重的伤亡,也渐渐逼近了唐军的极限。

    战争从来不是什么数字游戏,一支军旅所能承受的挫折也与很多因素相关,毫无疑问,少经惨烈厮杀,没怎么见过遍野萧条,骸骨累累,人烟具无的景象,更不曾尝试过饿着肚皮跟人拼死相搏的滋味的潼关守军,所能承受的失败也就是这个程度了。

    他们在韧性上甚至不如当年的一些义军,可能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们的军事体系还算完备吧……

    换句话说,凶悍的晋地军旅适时的在正准备高歌猛进的唐军的肋部来了一下,瞬间便让唐军痛的缩成了一团,连报复的力气都欠奉,只想躲开之后好像即将来临的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东宫近人们在李建成耳边吵成了一团,治罪于桑显和,从李神符处调兵来潼关,速速奏报于皇帝,隐瞒消息,给朝中来个报喜不报忧,等等等等的建议接踵而至。

    相比于这些传入李建成耳朵的喧嚣声音,潼关之中则是一片死寂。

    潼关高大的关墙既将敌人挡在了外面,好像也将守军围在了其中,望着外面的山川旷野,恐惧好像古道上的野草般,迅速滋生,再也难以拔除。

    桑显和败回潼关后,各种流言瘟疫一样在私下里悄悄流传,对于一支大军来说,这样的事情简直太糟糕了。

    唐军的军心士气在此战过后可谓一落千丈。

    可以说,李建成面对的局面非常严峻,战败的消息无法掩盖,军心渐渐动摇不说,河南降人们该怎么处置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召集众人商议了多次,再次出关夺回风陵渡口的提议被李建成严厉的压了下来,虽说这是挽回军心士气的最好办法,可两万精锐出关一战,被人面对面的杀的大败而回,那么得需要用多少兵力,才能夺回风陵渡口?潼关还要不要了?

    接下来就是该怎么向朝中奏报此事,过后又该怎么和李定安相持的问题了。

    李定安这个名字在唐军将领中早已渐渐妖魔化,之前很多潼关守军将领提起晋地李定安来,都会轻蔑的说上几句其人的缺点,以显示自身的强大。

    可如果这个妖魔挥舞着利剑,带着满身的火焰,真的活生生出现在面前,而且显得过于可怕的时候,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切,也就逐渐在人们心中清晰了起来。

    好在,他们不用跟李定安野战,潼关高大而又坚固,黄河西岸还有李神符驻守,一旦李定安来攻潼关,李神符尽可袭其侧后,让其首尾不能兼顾。

    这样的战略一旦被提出来,众人也就觉得心安了许多,于是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再次占据了上风。

    而这一次和面对王世充的河南大军时又不一样,面对王世充时,还可以说选择颇多,大家都有着战胜王世充的信心的话,那么这一次的选择便充满了尴尬的无奈。

    整个潼关一战此时对于唐军来说,充满了悲催的色彩,过程也太过戏剧化了些,起伏跌宕,十分考验唐军上下的精神承受能力。

    王世充的二十余万大军在潼关下灰飞烟灭,中间出现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可最终还是胜了,但结局却是一场两三万人的交战毁了一切。

    这种对比和反差让人如陷梦中,甚至于一些都在想,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在军事上,李建成被搞的焦头烂额,转过头来,向长安奏报的时候,却立马变得驾轻就熟了起来。

    先是使人奏于长安朝中,潼关大捷,败王世充近三十万中,斩获无数,降人众多,在末尾处才委婉的提了提,潼关兵少,以致不能靖于全功,让王世充得以脱逃而走。

    捷报前脚送出去,接着李建成便又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心腹带着直奔长安而去,这是他写给父皇的私信。

    将此战的前前后后描述了一番,在书信之上,他可没有半点欺瞒,详述战事前后,并表明自己领兵不利,以致错失良机,怕是不能在之后进兵河南了。

    一明一暗两封奏报送出去,李建成立即命人整军以待来敌。

    这会儿有人提议,想将黑锅都扣到桑显和以及战死的任璨身上,以减轻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