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明一暗两封奏报送出去,李建成立即命人整军以待来敌。

    这会儿有人提议,想将黑锅都扣到桑显和以及战死的任璨身上,以减轻东宫罪责。

    提议的人遭到了桑显和严厉的斥责,并温言抚慰桑显和,韦挺等人,效果着实不错,人心一下便安稳了许多。

    这样的手段,李建成不缺,他担心的是随后的战事以及朝中秦王府党羽兴风作浪,但他还是按捺住了给朝中亲近传书,让他们在朝中缓颊的念头。

    因为在他看来,这一战功过都有的撕扯,他不在京中坐镇,说的越多,越容易被人找到攻讦的把柄,不如静待父皇裁决。

    他也相信,消息瞒不了多少时候,就会传回长安,到了那时,看的其实还是父皇的心意,这些年下来,他对此已经深有感触。

    实际上,此时的李建成和当年在晋王位置上的杨广在某些方面已经越来越像了,领兵于军前,战略战术上的素养惨不忍睹,政治智商却又分明在线的样子,于是他们领军时发生的战争,也就变得有些奇特了起来。

    他们都非无能之人,可战争局势却在他们手中急转直下……

    李建成已经是绞尽脑汁的在善后,还没忘派了老臣李纲去安抚河南降人,可话说回来了,这些河南降军的将领们不管是在李密麾下,还是在王世充治下的时候,好话可谓听过无数,可无论是魏公李密,还是郑帝王世充,可都不算不上什么讲信用的人。

    所以想要三言两语就能糊弄住他们,真的很难,他们看重的是实力,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利益,其他的都要靠边站。

    牛进达等人如此,秦琼,郝孝德,程知节等也不例外。

    在李纲面前,这些河南降人都很老实,垂头听训,最后还要做出一副感激非常的模样,可离开李纲视线后就不是他们了。

    桑显和打了败仗,李定安已经率军过河进入河南的消息传到河南降人的耳朵的时候,有些滞后,可他们的心思也是浮动了起来。

    大致上,唐军也就那么回事,若非王世充那狗贼薄情寡义,说不定潼关都被老子们攻下来了等等念头,顿时在很多降人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李君羡部先就因“军粮分配不公”闹了起来,此人本是王世充的骠骑将军,率领王世充亲军,可因李密旧将的身份而受到猜忌,被赶到阵前效力。

    这人是个河北人,后又为官军,跟秦琼等人不是一路,确实在降人中间颇受排挤,可此时闹出事来,其实跟军粮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因其他人在暗自拉拢他的部下,之外他手下两个将领觉着在潼关待着没意思,想要偷出潼关,另投他处,被人发觉之后,厮杀了起来。

    实际上,这是一场河南降人中间的内讧,同时显示出了河南降军有所不稳的迹象。

    结果是李君羡被李纲拿下,关进了潼关牢狱之中,根本不用唐军自己动手,乱事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说实话,李纲下手有点软,其实这会河南降人需要一颗足够分量的脑袋来震慑一下,而李纲则惦记着太子的名声,没有砍下李君羡的人头,换个角度而言,也可以说多有怀柔之意。

    可河南人不管这些,当时程大胡子就私下里跟秦琼说,关西人好大名声,可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咱们来错地方了吧?

    秦琼“一腔正气”,不为所惑,当即回道,太子仁厚,比之魏公,王公两人,皆要强出许多,今待我等又恩遇甚厚,贤弟莫起他想,安心为殿下效力即可。

    事实上则是,秦琼在此中看出了机会,东宫众人束手无策,唐军上下如丧考妣,这岂不正是他们这些河南豪杰用心的时候吗?怎么能说走就走,再者说了,潼关这样的地方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吗?

    于是,河南降军在秦琼和程知节一力整治之下,彻底安静了下来,秦琼还趁着机会,为李君羡说项,将人从潼关大牢里捞了出来。

    如此一来,李建成麾下又多了几个“忠心”而又能征惯战的将领出来,可他不晓得的是,在洛阳城中,这样的戏码可上演了已经不止一次了……

    此战的影响还在扩散之中,反观李破,却已经大体上实现了之前制定的战略目的,随着南岸风陵渡口的兵力越来越多,在之后的两日间,李破已经将自己的触角实实在在的扎进了河南。

第664章磨合() 
当晚,张伦的将旗渡过了浮桥,被浮桥晃的有些心惊肉跳的张大胡子终于头一次踏上了河南的地面。

    这个时候,他已经确定无疑,汉王殿下是要重用于他,河南的广阔天地一下便摆在了他的面前。

    想想之前还在上党那样的穷乡僻壤欲要跟些山贼,匪人做过一场,可转眼间,便来到了黄河对岸的河南……

    想到这些,张伦使劲的挠着大胡子,心里百味杂陈,难以述说清楚。

    相比出身雁门小卒的张伦,徐世绩和张士贵两个的出身家世就算好一些,其实也强不到哪里去,而现在他们却都要居于张伦之下,听令行事。

    然而跟有所感慨的张伦不同,他们两个志气正高,不会去想那么多。

    当他们在岸边迎住张伦,同时捶胸施礼。

    看着一身精悍,战了一场精神头还是如此旺盛的两个家伙,张伦稍稍生出了些嫉妒,暗道了一声,这两人还真是幸运啊,想当年老子居于介休绝地……

    胆都快被吓没了,用尽力气才换了条活路,直到龙门一战,大黑天的在冰雪中跟人厮杀较量,也才算起了家。

    这两个兔崽子呢,一个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了大王心腹,另外一个刚投过来,就一战功成,显然受到了大王赏识,啧啧,老子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呢?

    “两位将军如此辛劳,就莫要多礼了,大王已予我全权,之后还需两位多多相助……”说到这里,张伦稍稍拱手,“劳烦两位将军了。”

    大胡子心眼儿多,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放低身段到如此地步,看的其实还是眼前两人的才能以及他们的将来。

    而且他本人和李年,陈礼等人走的很近,如果强要划分的话,勉强算是汉王亲族一系,可话说回来了,他投效甚晚,名声又不太好,他的根基可以说是八个卫府将军中最浅薄的一个。

    卫府组建至今,身边也没几个得用之人,不像尉迟,步群等人那么稳固。

    而此时眼前的两个人,都是无门无派的“后起之秀”,又都和他相识,值此之时若不使劲拉拢,也就不是张大胡子了。

    徐世绩,张士贵两个稍稍对视了一眼,徐世绩当即抱拳笑道:“将军说哪里话,有将军坐镇军中,尽可无忧矣,末将等之后听令行事,必不教将军失望。”

    张士贵慢了半拍,他心里有点不舒服,我等建功如此,你一过来就露出争权之意,也太过心急了吧?

    这只能说是习惯使然,经过好些年的磋磨,张士贵心灵创伤比较严重……

    换个人过来,张士贵怕是要摆一摆脸色,显示一下存在感,这是他常做的事情,狠不讨人喜欢。

    可来的人是张伦,他倒是能忍一忍,毕竟前些时初到贵地,和张伦交往了几次,“相处”的还不错。

    “将军放心,披坚执锐,乃末将本分,之后但有所令,末将必然遵行不悖。”

    张伦挠着大胡子呵呵一笑,心说,这两人还真是有趣,一个头顶上都长着心眼,另外一个却又好像“老实”的过了头。

    你们配在一起……也难怪唐军败的那么难看,绝配嘛这是……

    而不管绝配不绝配,他张伦既然率先过河了,那么也就不能放过这等先机,让后面过河的步群,尉迟偕等人捡了便宜,不然的话,在旁人眼中岂非无能的很?

    简短的说了两句,便随两人一起进入了岸边营寨,一边走着张伦一边道:“两位之功,已然记录在册,大王甚为欣慰,言曰又得两员良将,想来论功之时,赏赐必在众人之前,实是可喜可贺啊。”

    终于得了句准话,张士贵又不满意了,这样的功劳……殿下又在河边,不当即犒赏有功将士,难道和那李大一样,还要跟众人商议一下不成?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军心还要不要了?

    说实话,新来之人像张士贵这么别扭的真心不多,从这里也能看的出来,他要开始适应晋地的军旅生涯,恐怕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徐世绩自然和他不一样,闻言立即大喜过望,随之还缩起了脑袋,锤击了一下胸膛,肃容道:“些许微功,能得大王亲口赞许,世绩惶恐之至……”

    说到此处,这人转了转眼珠儿,话风一转接着道:“将军之后可莫要以我等之功,另眼相看啊。”

    像是在开玩笑,张伦听了心里却当即道了一声奸猾,却也就只当是玩笑了,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张士贵。

    好像张士贵肚子里的蛔虫一般,笑道:“两位将军才干非凡,想不另眼相看也难……嗯,张将军初来,许是有些糊涂……徐将军不若讲讲咱们这里的规矩,以免生出误会,毕竟,你我孚大王期望,重任在肩,还需同心协力才成啊。”

    徐世绩连连点头,对张士贵道:“若非将军提醒,俺还真就忘了这个,张兄有所不知,赏功之事皆在战后,大王曾言,逢此乱世,军功尤重,不得不慎,所以自大王起兵以来,军功升赏皆在年关前后,能过个好年嘛。”

    说完这些,徐世绩便住口不言,说话说七分,聪明人听了也就懂了,听不明白的……一个蠢物,理他作甚?

    张士贵别看性情别扭,可无疑是个聪明人,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徐世绩话中的意思,这是惯例,你是新来之人,在这个上面较真的话,吃不了好果子。

    再有就是在说,身边这个张大胡子已经看出他有些心急,之后还是恭敬些为好,不然将自己好不容易立下的功劳弄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