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柜笑着说“小公子这就有所不知了。王爷是下令禁止囤货奇居,高价贩粮。”
“小店的粮价也不高啊,只要能提供本城户帖,证明是本地居民的,一石粮食可只要一两啊!现在江南的粮食都疯长了,从江南当地收购也要一两出头。”
“要不是王爷洪恩浩荡,体恤民情,严令控制粮价,还有新来的徐大人承诺粮商,用王府的私船帮助粮商们运粮,一石一两的粮价根本就不可能买到。”
“掌柜不要岔开话题,为什么外乡人的粮价这么贵!看样子他们也不是外地的,都是周围县城的吧?”朱由校追问道。
那些外乡人看到有这样一个小公子,替他们出头,纷纷在外面嚷道各自的乡县,几乎都是广州府周遭的。
“嚷什么?别吓到小公子。”掌柜对外面的人吼了一句。
然后回头对朱由校解释着,他还特意放大了嗓门,让门外的人也能听到。
“小公子应该是这两天才刚刚回城,不知道城中的情况,咱们城里受灾的贫苦人家,都被王爷派人接到城外的安置营了。在那里面的吃住生活是不花钱的。”
“现在留在城里的,不是家境殷实的,就是还达不到标准或是不愿意去安置营的。”
“所以城内,虽然没有施粥,但是靠着平价粮,百姓们的生活也是过得去的。”
“可是这几日,周遭的县镇的百姓,听说了广州的瘟疫得到了救治,这里还有王爷组建的安置营吃喝不用花钱。那些当地活不下去的,都一窝蜂的来到了咱们广州城。”
“这才几日,城内就涌进来不少的流民了,平时我们这粮铺一天只有三五石的销量,这几天每日都要卖上近百石。
咱们这的粮价比周围的可低多了,就连附近没受灾的州府粮价也要涨到三五两一石,有不少的人都跑到咱们这低价买粮,然后再带回当地高价卖掉!”
掌柜看了眼外面围着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大声道:“不怕告诉公子,粮食从江南运到咱们这本钱卖其实是赔钱的,而且船队的运力有限,如果不限制外来的流民购粮,咱们这小店的存粮还不够卖上三天的!”
第107章 流民()
听到了掌柜如此的解释,不止朱由校冷静了下来,就连围在外面的外向百姓们,一时也失去了反驳的声音。
虽然了解到了,粮铺们限粮的缘由,但出于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商贾们所作所为的不信任,朱由校并不相信,这些粮商们提价限粮,完全是出于无奈之举,没有私心。
可是朱由校也不好直接对其进行反驳,毕竟在没有证据证明的前提下,涨价是符合当地商情的,粮商们的理由也足够充分。
而如果真的如掌柜所说的那样,从江南运来的粮食,真的不够当地赈灾的需要,那么限购也是必要的。
看了眼瘫坐在一旁的母子,还有外面那些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外乡流民,朱由校不忍心见他们就这样饿着肚子。
无论事情的缘由是如何,这些百姓都是无辜的,既然让他遇到了,那他无论如何也是要帮上一帮的。
叫来跟在身后的叶成武,从他身上要来了几片金叶,由他以外乡人的价格,向掌柜买下了几石粮食,送给了这对投亲无门的母子,也送给了那些排队想要购粮的百姓。
在众人的道谢声中,还有掌柜献媚的吹捧声中,朱由校走到了这对母子的面前。
还没等他开口,妇人那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就一下跪在了他的面前。
“谢谢公子的救命之恩,二狗和娘不会忘记公子的恩情的,如有机会,二狗一定会做牛做马来报答公子的。”
他笑了笑,没有在意这个看上去比他还大点的二狗,嘴中感谢的话语,因为他帮助两人本来就没有所求。
朱由校向着这名,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的妇人,询问着她们投亲的经过,投亲人家的姓名,还记下了她们临时所住的位置,答应他们帮他们寻找下。
这个妇人本姓牛,原本就是广州城的人,后来嫁给了周围县城姓王的人家。所以现在叫王牛氏,而他的丈夫,在地震的时候不幸死了,只剩下她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王二狗。
原本生活就很拮据的家里,失去了一家之主,还是在天灾的年月,活的就更难了,眼瞅着就要活不下去,断粮了,她听周围的相亲说广州城里的瘟疫已经治好了,而且里面还发粮。
她就带着二狗,带上了家中仅有的百文钱,来到广州城投奔她多年未见的弟弟—牛天篷,只是没想到,到了牛家之后,发现人去屋空,而她和孩子也饿的快走不动了路了,这才来粮铺购买些粮食。
朱由校虽然不认识这个牛天篷,但却知道,外城的人家不是在灾难中遇难了,几乎就被转移到安置营中了。
安置营外日夜都有军士巡逻维持治安,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母子别说去找亲戚了,安置营的门恐怕也进不去。
交代好了这对母子,让他们回去所在的城隍庙等着,等待他的消息,就让她们拿好粮食先行离开了。
而随着这对母子离开的,还有之前帮她们出头,被掌柜骂的狗血喷头的李狗蛋。
等这三人离开之后不久,朱由校也赶紧离开了这家粮铺,因为他发现不知怎的,他帮百姓买粮的事情好像一下子传开了,短短一炷香的功夫,外面又陆陆续续赶来了一群人。
也等着他帮忙买粮食,其中还有些穿得光鲜亮丽的,明显是过来捡便宜的。
不想等着做冤大头的他,就赶紧在掌柜的周围民众的感谢声中离开了,这还引得那些新来的,没得到免费粮食的人心怀不满。
有的甚至还在朱由校走后,小声嘀咕“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还以为真有冤大头做善事呢,没想到白关摊赶过来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之前那位帮着出头的周老秀才,在给他发粮食的时候他就没要,而是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别人,就拿着他自己用钱买来的两担粮离开了。
离开了粮铺的朱由校,立刻就赶往了知府衙门,找到了正在办公的徐光启,把今日在粮铺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他。
让他叫来了正在维持当地治安的杨山,派军士乔装打扮,暗自在各个粮铺的周围查探,看看粮商们是不是和他们所说的那样,把粮食都卖给了百姓,自己的存粮不多了。
还是接着这个借口,变相的涨价。既借着平价粮积赚个名声,又转过头背地里通过他免费的帮助他们运粮的契机,赚取差价谋求暴利!
也让叶成武去城隍庙找那对母子,把他们带到安置营去,一来寻找他们亲戚,二来即使找不到,也能让她们在安置营生活下去,不至于流落街头。
通过这件事也让徐光启,认识到了他的疏忽,他也派了捕快,去城中贴上了告示,让那些过来寻亲的人报名,把各自的亲属姓名和住址都报上来,然后再由他派人传达给安置营的曲来福。
让曲来福再派人在安置营中贴上告示,让那些来投亲的人,能够找到各自的亲属。
不过这些事,在他们现在面对的严峻问题面前,都是些蝇头小事。
关上门徐光启,对在住座的朱由校说道:
“殿下,微臣也发现了,这两日从周围个县城乡镇,来的流民突然异常的增多。”
“从五日之前报上来的,入城外来人员八百七十六人,到昨日已经增加到三千六百四十七人。”
“而今日恐怕人数还要增多!”徐光启面色凝重的说道。
朱由校听到这个人数,脸色也不是很好,只听说过灾后流民向外地逃窜的,还没见过赈灾粮都没到,就往他这个灾难中心跑的情况。
尤其还不是一个两个,几乎周围所有的州县,都有流民再往广州城里跑。
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张网罩在这广州城的上方,随时都要落下,而周围还有无数只黑手,把这些慌乱的百姓,向城内推来。
“给两广总督写信,让他严禁各州县再私自放流民出城,尤其是前往广州的方向!”朱由校交代道。
他明白,虽然眼前的赈灾形式看上去一片大好,安置营的灾民受到了妥善的安置,城里也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投入的无数金钱,购买的大量粮食基础的上。
现在朝廷的赈灾粮,最近的一批还滞留在泉州府一带,他已经派人去催了,可是就算朝廷的赈灾粮到了,也顶不住城内城外的近七十万张嘴啊!
第108章 幕后黑手()
春耕用的种子已经派发下去了,无论是安置营还是城内的百姓,都即将开始春耕。
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等到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出来,等到渔民们可以出海捕鱼,粮食的紧张就会极大的缓解,届时凭着朝廷调拨的赈灾粮饷,就足以坚持到秋收。
可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如果因为外来流民的涌入,破坏了春耕的进程,当前赈灾的成果,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些日子以来众人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将化为乌有。
这是朱由校绝对不能允许,也不能接受的。
他一方面立刻派出了官府的施粥队伍,在城内给已经进城的流民施粥。
一方面又派出了江哲,让他带着府中亲军和当地的府军,去阻断往来广州的各个要道,阻止灾民的涌入。
至于广州城的城门,朱由校从未想过关闭,也不敢关,他怕那些饿急了眼的流民,因为进不来城内,四散的跑到周围的田地里,挖种充饥,到时流民再和当地百姓爆发冲突,这广州一带可就真的彻底乱套了!
“殿下,请以您的名义给各地州县的知府写信,勒令各地官员立即开仓救民,禁止流民外逃!”徐光启也知道事态的严重,向他建议到。
朱由校顺势就写了一份言辞激烈的信件,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