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周惠而言,把前途寄托在南境三荆地方,却是不得已之举。

    所谓三荆,乃是指魏朝荆州、东荆州和南荆州。其中东荆州设置最早,理于沘阳,前身是用来驻兵防备蛮人、护卫豫州腹地的乐陵镇,地方极窄。荆州是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所置,当时魏朝已定都洛阳,国势大盛,孝文帝率军三十万南征,南朝齐明帝无法抵挡,拱手让出南阳、新野、南乡、北襄城及西汝南、北义阳五郡,可惜孝文帝当时病发,于是半途而废,次年再次南伐时更崩于军中,因此未能继续南下,攻克南齐的雍州和荆州。南荆州则是襄阳郡公桓叔兴所拓,由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检行而设,理于安昌,辖十六郡、五十一县,虽然地方不小,却是蛮人聚居的地方,计有蛮民万余户,属于羁縻地带,且由于刺史桓叔兴、李志先后南投,如今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这块地方虽然编制极大,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地方和人口,几年后贺拔胜统治此处时,虽然他军略超群,手下更有独孤如愿、杨忠等名将。却依然被高昂、侯景驱逐,被迫逃往南朝栖身。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力量上来看,还是从历史走向上来看,经营这里都很难取得多大的前途。

    然而除了这里以外,周惠想要有所作为,又能够去什么地方呢?rì后的东魏。是由高欢所领的六镇镇民为主力所建,西魏则是以武川镇子弟结合关内豪族为统治核心。他一个河南司州人,无论在哪一边都没有什么人脉。很难获得出头的机会,还不如顺应这即将到来、无法挽回的乱局,重建本应消亡的河南府户军。争取在三荆地区开出一方天地,然后挟地自重、见机而行。

    至于如何从阳城郡迁到三荆地区,周惠也已经胸有成竹,其关键就在于河南府户军,在于阳城郡和荆州之间的广州。

    魏广州本为鲁阳镇,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改其地为荆州,四年后南征获五郡之地,于是将此州废弃,改于彼处立荆州。到了去年。尔朱荣在河yīn大肆屠杀洛阳朝士,前中尉李彪之子、南荆州李志愤而投降南朝,南朝名将曹景宗之弟、雍州宁蛮长史曹义宗趁机进攻魏荆州,率军包围了州治穰城,朝廷担心荆州陷落。司州人心更为动荡,因此将鲁阳一带划出,立为广州,遣平昌县侯郑先护率军为刺史,作为司州的第二屏障。

    这一州地形极险,号称“山川盘纡。原隰沃衍”。向南出三鸦关,拊宛、邓之背;北首伊阙,则当巩、洛之胸;西指嵩高,而陕、虢之势动;东顾汾、陉,而许、颍之要举。因此除作为广州州治之外,还在鲁阳设置了南中郎将府,与虎牢关的东中郎将府、函谷关的西中郎将府、北中城的北中郎将府共为洛阳四塞。

    数月之前,周惠跟随陈庆之时,曾驻守虎牢关,逼降大都督费穆的台军前锋两万余;然后又进驻北中城,抵挡尔朱荣的五六十万大军主力,从而挣得了善于守关的名声。一旦他再为元子攸立下功劳,并且重建了河南府户军,则不难升任南中郎将甚至广州刺史,然后依照河南府户军的先例,率军进入三荆地区,助南道大行台、荆州刺史李琰之抵御南朝。

    所以,这阳城郡三县之地,便是周惠的第一块跳板,是他建立第一支府户军,然后以之为天子所用、获取功劳和升迁的地方。

    面对夏侯敬的惊讶神情,周惠叹了口气:“我本想留在朝廷,留在天子的身边,得到天子的信任和支持后,自上而下的将河南府户军重建起来。然而,既然有人从中作梗,那我就只能改弦易张,从一郡之地开始,以点带面的展开重建了。”

    “允宣兄有这番志向,我十分佩服,”夏侯敬定了定神,“可是,重建府户军谈何容易?那需要大笔的钱粮。如今朝廷匮乏,连郡中的犒赏都难以凑手,怎么可能支持允宣兄呢?”

    “谁说用朝廷的钱粮了?我自己捐献家财、经营产业,然后再依据孝文皇帝的均田制,召集流民入郡中荒地屯田,难道还养不起郡中那三千余府户?”周惠洒然一笑,“城阳王能够钳制我的,无非就是钱粮而已。我如今自己充实郡库,他难道还能从郡中夺走不成?按照天子的诏令,郡中可是免除三年租赋的!”

    “允宣兄要捐献自己的私财?”夏侯敬更加惊愕。他知道,周惠自家的家底颇丰,这几个月更是靠酴釄酒赚了不少布帛,俨然为京师之中的新晋富室。可夏侯敬知道,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无论是为了摸索工艺,还是为了推广名声,周家都付出了不菲的人力、心力和钱粮,他现在却要将这些收入都捐出去?

    “是啊!”周惠点了点头,“正所谓一叶知秋。朝廷政局如此,用人如此,恐怕无力收拾乱局。这样的情势之下,积聚再多的钱粮又有什么用?一旦发生纷乱,反倒会招来觊觎,自取祸乱……当rì南军攻下荥阳时,尔朱世隆沿途纵兵大掠,我家受损尤为惨重,人财两失,这不就是现成的范例么?”

    说完这句话,周惠忽然一愣,心中忍不住想起一个人来:rì后的北齐高祖神武帝,现任晋州刺史、铜鞮县伯高欢。

    当初高欢为怀朔镇函使,某一次送信来洛阳,恰好碰到征西将军张彝之子、尚书郎张仲瑀向朝廷上奏,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结果引得宿卫羽林军sāo动,聚众千余围攻尚书台,还焚烧张彝之宅邸,致使张彝父子重伤身亡。而朝廷和胡太后担心羽林军作乱,并没有怎么追究,还发布大赦以安宿卫军之心。于是他回到怀朔镇后,立刻倾尽他正妻娄昭君带来的嫁妆,结交镇内及北地的豪杰,并且对亲友说:“朝廷为政无道,恐怕迟早有祸事发生,这些财物留着有什么用?”(未完待续。。)

    s

    。。。

第七九章:阳城立足(二)() 
这件事情,史书上记载得非常清楚,并且还断定高欢“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对于这种说法,周惠心中颇觉不以为然。须知人的志向,往往是随自身地位而变化,或者逐步破灭,或者水涨船高,不可能脱节太多。即便是要“澄清天下”,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否则的话,便是好高骛远,无法成事。

    最典型的是三国时的曹cāo,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很明白的阐述了自己的志向历程,“始举孝廉……yù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yù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后领兖州……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于是便有“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之言,并退还天子加封的三县共两万户封邑。直到后来彻底统一北方,建立偌大基业,他才有了改朝换代之心,却也没有自己动手,而是暗示身边的近臣道,“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从而把事情交给嗣子曹丕,自己依然保持着汉臣的身份离开人世。

    那么,自己的志向又是什么呢?有如今的资历、人脉和名声,还有对历史脉络的把握,担任阳城太守不过是个开始,之后的南中郎将甚至一州刺史都不算困难。可是,这些不过是经营自身的名位罢了,自己若是汲汲于这些东西,扭曲了自己的心xìng和旨趣不说。与自己向来鄙薄的那些趋炎附势、争权夺利之人又有多大区别?

    作为一个后世人,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到底要为什么而努力?要追求什么,要做些什么,才算是不负此生?

    周惠想着这个问题,忍不住有些痴了。

    ……,……

    略带恍惚的把夏侯敬送出门外。周惠定了定神,将长兄周恕请到了后堂,说起了捐献家财之事。不出他的意料。周恕立刻表示反对,并且举出大量事实,力陈这段时间来的种种艰辛。希望周惠不要意气用事,让一家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然而周惠却早有定计,还专门准备了一番说辞,自然不会被周恕劝服。他很恳切的对周恕说道:“阿兄,我知道你的辛苦,家中赚到这些资财,也大半都是靠着你的经营之力,因此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可是,这些资财不会白捐,按照朝廷惯例。定然要赐下一个没有封邑的散爵,以示对咱家的褒扬。这个散爵,咱们俩都不领,留给伯父接受,让伯父的晚年增加几分光彩。身后也多几分荣耀,即等于是咱兄弟俩为他老人家尽一份孝心啊!”

    周惠提到尽孝,周恕立刻无话可说了。尽孝乃是大义,他如何能够出言反对?更何况,他身为人子,也非常清楚自个父亲的心思。他那位老父亲。向来以名门之后自居,时刻想着光耀门楣,若是知道能换来一个散爵,别说是捐出家中的这些资财,恐怕连他老人家的残命也可以舍掉……

    眼见周恕的态度有所松动,周惠趁热打铁,语重心长的劝道:“阿兄,钱财并不是积蓄和节省出来的,该花的还是要花。与其节流,不如开源……当初咱家遭到兵灾,铸钱作坊被毁,情形是何等的艰难?然而这酴釄酒一酿成,资财不就滚滚而来了么?”

    事实上,当时家中遭难后,若非周惠请杨昱向元颢进言,免除河南府和荥阳郡的租赋,接着他本人又出仕南军,送回来一季禄米,恐怕家中就要闹起饥荒来。如今周惠虽然不提他自己的贡献,周恕却是了然于心。想到这堂弟智略出众,向来事事为家中着想,而自家能有今rì之势,也多半是靠了这堂弟的经营,他尽管万分舍不得这两个多月来的心血,却也咬了咬牙说道:“一切听凭你安排就是!”

    “好!有阿兄这句话,我就放手施为了!”周惠喜道,“不知家中现有多少资财?”

    “大约有两千八百余匹绢布,其中有近两千匹已经换成新黍,计有一千七百余石。”周恕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居然这么多!”周惠有些惊讶。他向来不管账面上的事情,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